什么是学科分类
.一级学科,包括以下2种提法:①教育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回。在高等学校研究生教答育体系设置中,一级学科是学科大类,二级学科是其下的学科小类。根据2011修订版,共设13个学科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军事学、艺术学)、110个一级学科。例如,理学下有数学、物理学、地理学等十余个一级学科。②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GB/T 13745)。它是经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由国家科委与技术监督局共同提出,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2年11月1日正式在北京发布该标准。1993年7月1日正式实施此标准。根据2009修订版,共设5个门类(自然科学类、农业科学类、医药科学类、工程与技术科学类、人文与社会科学类)、58个一级学科。例如,自然科学类下有数学、物理学、地球科学等八个一级学科。
❷ 请问 学科分类是怎么分的啊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之类的是什么 英语或者商务英语是分在那个学科里面呢
一级学科的详细介绍:http://ke..com/view/483533.htm
一级学科是大类,二级学科是一级学科下的小类,有特别规定的
英语或者商务英语都属于“英语语言文学”这个二级学科,他对应的一级学科是“外国语言文学
”
❸ 什么是学科门类,学科大类,专业
学科门类,对具有一定关联学科的归类,是授予学位的学科类别。
学科大类,即一级学科,包括以下2种提法:
1、教育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在高等学校研究生教育体系设置中,一级学科是学科大类,二级学科是其下的学科小类。
2、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GB/T 13745)。它是经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由国家科委与技术监督局共同提出,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2年11月1日正式在北京发布该标准。
专业,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的各个专门领域,大学为了满足社会分工的需要而进行的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专业的本质内涵,表明了专业的范围、对象和功能,而“专门领域”是大学区别于其他层次教育的特征之一。
(3)什么是学科分类扩展阅读
专业历史发展
1、专业的开创,以工具为代表的先进技术的开创
人类的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直到古代中国著名的四大发明,原始的石匠、铜匠、铁匠、木匠等,作为原始的专业雏形,仍然流行于家庭作坊。
2、现代专业的发端,以蒸汽机为代表的工业革命开创了人类的现代专业的发端
现代工业的发明大王爱迪生为人类贡献了非常多的发明,包括至今仍然使用的白炽灯、电话;出现了工厂、作坊等为单元的工业原始结构。在这些地方,长期从事不同的产品加工和服务分工,出现的是现代工业专业化分工的原型。
3、现代专业的出现,以教育、工业等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为代表的现代专业的出现
由于大量的社会化分工,不断的催生了教育实践和工业、商业实践,为某一特定的人群的工作的名称和工作内容的规划、设计、研究,促进了新职业的专业化理念传播。
4、现代化专业模式,以专业化的培训、教育、人才培养为代表的现代化专业模式
由于规模化的工业发展,需要对于某种特定的技能、技术、科学理论、科学研究、科学试验、科学检测、科学评测的人才群体,进行大规模的人才人力输出,满足社会和企业的巨量需求,所以奠定了现代的、信息化条件下的专业的基本概念。
5、专业的分化和合并,专业的高度发展的结果就是专业的分化和合并
由于社会科学技术的高度迅猛发展,人类在享受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传统的专业的发展变化,伴随高科技化的逐步前进,不断的分化出新的专业,并且转变为大量的社会和企业职业需求,人们呼唤更加专业的引导及服务,并且提高专业的科技含量,比如:防静电行业、工业自动化培训。
6、知行合一,专业之本实践道
专业知识的积累靠人类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专业的本质是科学与规范人类的知与行。知行合一于具体专业的项目计划及领域边界之内方谓达之作业规范。
❹ 什么是学科类型
学科类别就是指学科的划分。
(一)我国的高校现行的13个学科门类:
哲学、经济版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权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
(二)学科门下设一级学科,共有110个一级学科(不含军事学) 。
(三)一级学科下设二级学科,共有375个二级学科。
(四)中国大学学科专业,每个专业都有十几门专业课程。
(4)什么是学科分类扩展阅读
学科类型的社会背景:
据国务院学位办公室2013年发表的统计数据,我国当年毕业的理学学士占学士总数的7.78%,理学硕士占硕士总数的8.43%,理学博士占博士总数的17.99%。
另据各大学发布的博士生导师资料统计,在全国大学48468名博士生导师中,有8716名是理学博导,占博导总数的18.30%,仅次于工学而居第二位。开设理学专业的大学共643所。
理学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理科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生物科学、心理学、统计学等12个专业类,共有36个本科专业。
❺ 学科分类号是什么意思
学科分类号即是学科分类代码。按教育部对学科门的划分和大学各学科门的比例,现有大学分为综合类、文理类、理科类、文科类、理学类、工学类、农学类、医学类、法学类、文学类、管理类、体育类、艺术类等13类。
型表现大学的科研规模,按科研规模的大小,现有大学分为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等4型。每个大学的类型由上述类和型两部分组成,类在前型在后。例如:按各学科比例情况,北京大学属于综合类,按科研规模,北大属于研究型,故北京大学的类型是综合类研究型,简称综合研究型。再如:按各学科比例情况,清华大学属于工学类,按科研规模,清华属于研究型,故清华大学的类型是工学类研究型,简称工学研究型。
❻ 学科门类是什么
学科门类(fields of Disciplines of Conferring Academic degrees):学科门类是对具有一定关联学科的归类,是授予学位的学科类别。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学位〔2009〕10号)的规定,学科门类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共同制定,是国家进行学位授权审核与学科管理、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依据。我国学科门类为13种。
(6)什么是学科分类扩展阅读
总的说来,学科目录分为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
一级学科在本科教育中称为专业类,也就是专业大类;二级学科在本科专业目录中,则称为专业,也就是专业大类中的细分专业。
比如文学是学科门类,那么院校中的中文专业是专业大类,也就是一级学科;而中国古代文学则属于中文专业细分后的二级学科。
简单地说,就是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学士、硕士和博士的学位,是按照学科门类授予的。
❼ 军事科学是什么样的学科分类
军事科学military science研究战争的本质和规律,并用于指导战争的准备与实施的综合性科学。又称军事回学。战答争起源于原始社会,经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帝国主义时期,战争的范围空前扩大,手段也空前残酷。各个阶级、各个民族、各个国家以及各政治集团为了准备战争和争取胜利,竭力探索战争的规律,研究武装力量的建设和使用,经过不断的发展,逐步形成范围广博、内容丰富的军事科学体系!
❽ 学科分类号和中图分类号有什么区别
一、含义不同:
1、学科分类号即学科分类代码。按教育部对学科门的划分和大学各学科门的比例,现有大学分为综合类、文理类、理科类、文科类、理学类、工学类、农学类、医学类、法学类、文学类、管理类、体育类、艺术类等13类。
2、《中图分类法》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简称,根据图书资料的特点,按照从总到分,从一般到具体的编制原则,确定分类体系,在五个基本部类的基础上,组成二十二个大类。
二、用法不同:
1、按各学科比例情况,北京大学属于综合类,按科研规模,北大属于研究型,故北京大学的类型是综合类研究型,简称综合研究型。再如:按各学科比例情况,清华大学属于工学类,按科研规模,清华属于研究型,故清华大学的类型是工学类研究型,简称工学研究型。
2、《中图法》的标记符号采用汉语拼音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号码。即用一个字母表示一个大类,以字母的顺序反映大类的序列。字母后用数字表示大类以下类目的划分。数字的编号使用小数制。
(8)什么是学科分类扩展阅读:
分类表中的“信息科学”是指小概念,不包括“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技术部分,其性质与数学类似,排列在数学之后,考虑其发展前景,设为一级学科。“信息科学”和“系统科学”都以“控制论”、“系统论”和“信息论”为基础理论,很难分开,故暂列在一类。
“环境科学技术”、“安全科学技术”、“管理学”三个一级学科属综合学科,本学科列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将“心理学”列入“教育学”下二级学科。“地理学”列入“地球科学”下二级学科,“人文地理学”入“地球科学”,属特例。
❾ 什么叫:专业科类别
专业科类别即为”学科类别“,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专业设置按“学科门类”、“学科大类(一级学科)”、“专业”(二级学科)三个层次来设置。
按照国家2011年颁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的学科、专业目录》,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和艺术学13大门类,每大门类下设若干一级学科,如理学门类下设数学、物理、化学等一级学科。
(9)什么是学科分类扩展阅读:
我国的高校现行的13个学科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
学科门下设一级学科,共有110个一级学科(不含军事学) 。
一级学科下设二级学科,共有375个二级学科。
中国大学学科专业,每个专业都有十几门专业课程。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是高等教育工作的基本指导性文件之一。它规定专业划分、名称及所属门类,是设置和调整专业、实施人才培养、安排招生、授予学位、指导就业,进行教育统计和人才需求预测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根据《教育部关于进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11号)要求,按照科学规范、主动适应、继承发展的修订原则,在1998年原《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及原设目录外专业的基础上,经分科类调查研究、专题论证、总体优化配置、广泛征求意见、专家审议、行政决策等过程形成的。
本目录的学科门类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2011年印发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的学科门类基本一致,分设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个学科门类 。
❿ 如何进行学科分类的 学科分类标准是什么
我国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简称《学科分类与代码》,进行学科分类的,这也是我国关于学科分类的国家推荐标准,最新版本是GB/T 13745-2009。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学科分类原则、学科分类依据、编码方法,以及学科的分类体系和代码。本标准适用于基于学科的信息分类、共享与交换,亦适用于国家宏观管理和部门应用。本标准的分类对象是学科,不同于专业和行业。本标准的分类不能代替文献、情报、图书分类及学术上的各种观点。
本标准由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2年11月1日正式在北京发布该标准第一版本。1993年7月1日正式实施此标准第一版本GB/T 13745-1992。2006年国家开始对第一版国家标准进行修订。并于2009年6月26日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批准发布公告 2009年第6号(总第146号)》发布第二版即限行最新版GB/T 13745-2009。
共设5个门类、62个一级学科、748个二级学科、近6000个三级学科。
学科分类代码是基于一定原则对现实科学体系按其内在联系加以归类并以符合逻辑的排列形式表述出来且赋予代码的一种学科。《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是科学发展、教育、科技统计、学科建设等方面工作的一个重要依据。鉴于学科分类在科学发展中所具有的特殊地位,联合国、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际组织与世界发达国家都很重视学科分类体系标准化工作,纷纷制定相应的学科分类与代码标准。
分类原则:
1、 科学性原则:根据学科研究对象的客观的、本质的属性和主要特征及其之间的相关联系,划分不同的从属关系和并列次序,组成一个有序的学科分类体系。
2、实用性原则:对学科进行分类和编码,直接为科技政策和科技发展规划,以及科研经费、科技人才、科研项目、科技成果统计和管理服务。
3、 简明性原则:对学科层次的划分和组合,力求简单明了。
4、兼容性原则:考虑国内传统分类体系的继承性和实际使用的延续性,并注意提高国际可比性。
5、扩延性原则:根据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具有高度动态性特征,应为萌芽中的新兴学科留有余地,以便在分类体系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得到扩充和延续。
6、唯一性原则:在标准体系中,一个学科只能用一个名称、一个代码。
分类依据:
本标准依据学科研究对象,研究特征、研究方法,学科的派生来源,研究目的、目标等五方面进行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