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猫文言文翻译
⑴ 乞猫文言文的翻译
原文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选自明·刘基《郁离子·捕鼠》)
注释
于:在。
善:善于,擅长。
患:祸害,灾难这里做动词。
其子患之(患):忧虑。
乞:向人讨,请求。
中山:春秋时小国名,在今河北省。
予:给。
盍:“何不”的合音。
诸:“之乎”的合音。
弗:不
是:这
若:你。
穿:穿透,穿过。
远:表示距离。
垣墉:墙壁。 垣:墙
耳:语气词。
病:害处。
去:距离。
若之何:固定句式,这里的意思是“为什么要”。
已耳:罢了。
“吾将饥寒焉”的“焉”是语气助词,所以可以不被翻译。没有意义的。
病:害处。
译文
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到中山讨猫。中山人给了他猫。这猫既善于捉老鼠,又善于捉鸡。过了一个多月,老鼠没了,鸡也没了。他的儿子很担心,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他父亲说:这不是你所懂的事了。我的祸害是老鼠,不在乎有没有鸡。有老鼠,就会偷吃我的粮食,毁坏我的衣服,穿破我的墙壁,啃坏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不是比没有鸡害处更大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距离饥寒交迫还很远,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
⑵ 文言文翻译:是非若所知也(乞猫)
这不是你所想的那样
原文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①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②夫猫也?”
编辑本段翻译有一个赵国人担忧家里的鼠患,他去中山国讨要猫。中山国的人给了他一只猫。猫善于捕捉老鼠和鸡。一个多月了,老鼠被猫吃了,但是鸡也被猫吃光了。他的儿子觉得猫是祸害,告诉他的父亲说:“为何不赶走猫呢?”他的父亲说:“这不是你所想的那样。我所担忧的是老鼠,不是在于鸡。有了老鼠,它就偷窃我们的粮食,毁坏我们的衣服,穿破我们的墙壁,破坏我们的器具。我们将会挨饿受冻,没有鸡总归比这些坏处好啊!如果没有鸡的话,不吃鸡罢了,我们距离挨饿受冻还远着呢。像这样为什么(还)要赶走那只猫呢?”
(选自刘基《郁离子·捕鼠》)
编辑本段赵人患鼠的启示赵人患鼠的故事告诉我们,凡事都有两面性,要抓住其主要矛盾。在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时,要有取舍。或是也可以说明,想要达到目标,就有事情需要牺牲。生活中万物莫不是如此。
⑶ 文言文翻译
原文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冒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专而鸡亦尽。其子属患之,告其父曰:“盍(为什么)去诸?”其父曰:“是非若(你)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于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我垣墉(都是指墙,‘墉’指高墙),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距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翻译 有个赵国人非常担忧老鼠,他向中山人讨了一只猫,中山人给了他猫。猫善于捕捉老鼠和鸡。一个月多了,老鼠被猫吃了但是鸡也被猫吃了。他的儿子十分担忧,告诉他的父亲说:“为什么不让它离开呢?”他的父亲说:“这不是你所知道的,我所担心的是老鼠,不是在于鸡。有了老鼠,它就偷窃我的粮食,毁坏我的衣服,洞穿我的墙壁,破坏我的器具,我将会挨饿受冻。没有鸡总归比这个坏处好啊?如果没有鸡的话,不吃鸡就完了,距离挨饿受冻还远着呢。你为何赶走那只猫呢?”
⑷ 文言文全文翻译:患在鼠
患在鼠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郁离子:捕鼠)
赵国有个人非常忧虑老鼠为害,到中山国去要猫。中山人给了他一只猫。这猫很会捕捉老鼠,也很会捕捉鸡。过了一个多月,他家的老鼠没有了,鸡也没有了。他儿子很发愁,对他说:“何不把猫送走呢?”他说:“这个道理不是你所能知道的。我们的患害在老鼠,而不在于没有鸡。有了老鼠,便偷吃我们的粮食,咬坏我们的衣服,穿坏我们的墙壁,破坏我们的器物,那么,我们就要挨饿受冻了,这不比无鸡更有害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离挨饿受冻还远着哪。为什么要把那猫送走呢?”
.猫能捕鼠,却又要吃鸡;鼠患解除以后,鸡也没有了。许多事情都有利弊和正反两面,如何权衡轻重,作出明智的选择或决定,就要看我们能不能全面性地去分析和研究一个问题,能不能掌握到一些客观的规律,去为这些问题作出正确的评价,而这也是我们在伦理课程中要学到的东西。
⑸ 乞猫全文翻译
译文
有一个来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自患,到中山讨猫。中山国的人给了他猫。这猫既善于捉老鼠,又善于捉鸡。过了一个多月,老鼠没了,鸡也没了。他的儿子很担心,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他父亲说:"这不是你所懂的事了。我的祸害是老鼠,不在乎有没有鸡。有老鼠,就会偷吃我的粮食,毁坏我的衣服,穿破我的墙壁,啃坏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不是比没有鸡害处更大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距离饥寒交迫还很远,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
⑹ 《中山猫》翻译
译文:有个赵国人担心鼠患,到中山国去讨猫,中山人把猫给了他。那猫善于捕捉老鼠,同时也捕鸡。一个多月之后,老鼠被捕光了,可他家的鸡也没有了。这家的儿子担心没有鸡,告诉他的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丢掉呢?”
他父亲说:“这不是你所能理解的,我担心的在于老鼠,不在于没有鸡。有老鼠,就会偷我们的食物,毁坏我们的衣服,还在我们的墙上挖洞,破坏我们的器具,这样我们就要挨饿受冻了。不是比没有鸡更有害处么?没有鸡,不吃鸡就罢了,离挨饿受冻还很遥远呢,为什么要把猫丢掉呢?”
原文: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扑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
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于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6)乞猫文言文翻译扩展阅读:
《中山猫》重点字词详解:
1.中山:古国名,在今河北正定东北。
2.患:祸害、灾难(吾之患在鼠)作名词。
3.患:忧虑,以...为患(赵人患鼠)作动词。
4.予:给予。
5.善:擅长,善于。
6.是:这。
7.穿:凿穿。
8.弗:不。
9.垣墉:泛指墙壁。
10.若:你。
《中山猫》的启示:
不管白猫黑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赵人乞来的猫,“鼠尽而其鸡亦尽”,文中儿子要“去”它,父亲却要留它,因为有猫利大而害小,去猫利小害大。猫对于人,功大于过,对猫不可求全责备。由猫及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也有过,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凡事都有两面性,我们不能只看见坏的而忽视了好的。只有学会取舍才能得到更多。同样,想要达到目标,就有事情需要牺牲。生活中万物莫不是如此。有舍才有得。
⑺ 翻译古文
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到中山去找猫。中山人给了他猫。这猫既善于捉老鼠,也善于捉鸡。过了一个多月,老鼠少了,鸡也没有了。他的儿子很担心,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他父亲说:"这不是你所懂的。我怕的是老鼠,不是没有鸡。有了老鼠,就会吃我的粮食,毁我的衣服,穿我的墙壁,啃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害处不是比没有鸡更大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离开饥寒交迫还很远,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
(注:盍,何不。垣墉,墙壁。病,害处。患:祸患)
感悟:猫好比是一党专政,鸡好比是多党竞选的民主,老鼠就是一党执政的诸多弊端。看中国廿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的生活蒸蒸日上,国家稳步发展。我们能为了吃那鸡肉而急着赶走猫吗?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党如果不思进步和发展以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一党执政的高效成了鸡,民主成了猫,专政的诸多弊端还是老鼠,那就真应了“形势比人强”这句话啊!……对党来说,居安思危,励精图治时刻不能松懈啊!
道理:看问题要用长远眼光,权衡利弊,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
题目实例:
1.找出文中写老鼠祸害的句子,并用现代汉语写出它的意思
句子是:
意思是:
2.赵人与其子在养猫问题上各自的主张是什么?
3.这则故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1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
有老鼠,偷我的食物,咬坏我的衣服,打穿住所的墙壁,毁坏器物,我就会饥寒交迫,比没有鸡可惨多了。
2赵人认为猫可以灭鼠使问题的主要方面,猫吃鸡是问题的次要方面,只要能灭鼠吃鸡是次要的,所以应该留猫。他的儿子则认为猫也吃鸡应该把猫除去。
3分清问题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不可因小失大。
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去的意思
中山人予之的之指代是什么?
其子患之的之指代是什么?
翻译:是非若所知也
去是赶走,失去的意思。
前之代赵人,要猫的人。后之代猫,以猫为患。
不是你所知道的那样
⑻ 乞猫 文言文的翻译
译文
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到中山去找猫。中山人给了他猫回。这猫既善于捉老鼠,答也善于捉鸡。过了一个多月,老鼠少了,鸡也没有了。他的儿子很担心,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他父亲说:"这不是你所懂的。我怕的是老鼠,不是没有鸡。有了老鼠,就会吃我的粮食,毁我的衣服,穿我的墙壁,啃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害处不是比没有鸡更大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距离饥寒交迫还很远,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
(注:盍,何不。垣墉,墙壁。病,害处。患:祸患。去,距离)
译文2
赵国有个人(他家)老鼠成灾,(他)到中山国求猫,中山国的人给了他(猫)。猫善于捕捉老鼠和鸡。一个多月,老鼠没了鸡全没了。他的儿子觉得猫是祸患,告诉他的父亲说:“为什么不去掉猫?”他的父亲说:“这不是你所懂的。我所担心的是老鼠,不是没有鸡。有了老鼠,(它)就偷窃我的粮食,毁坏我的衣服,洞穿我的墙壁,破坏我的器具,我将会挨饿受冻。不担心没有鸡啊!没有鸡的话,不吃鸡就完了,离挨饿受冻还远(着呢)。如此怎么能驱除猫啊!
⑼ 文言文翻译
翻译如下:
赵朔的妻子是成公的姐姐,有赵朔留下的身孕,她逃到景公宫里躲藏起来。赵朔的一位门客名叫公孙杵臼,杵臼对赵朔的朋友程婴说:“你为什么不死?”程婴说:“赵朔的妻子有身孕,如果有幸是男孩,我就奉养他;如果是女孩,我再慢慢去死。”过了不久,赵朔的妻子分娩,生下男孩。屠岸贾听到后,到宫中去搜查。
夫人把婴儿放在裤子里,祷告说:“赵氏宗族要是灭绝,你就大哭;如果不会灭绝,你就不要出声。”搜查到这里的时候,婴儿竟然没有声音。脱险以后,程婴对公孙杵臼说:“今天一次搜查没有找到,以后一定要再来搜查,怎么办呢?”公孙杵臼说:“扶立遗孤和死哪件事更难?”
程婴说:“死很容易,扶立遗孤很难啊。”公孙杵臼说:“赵氏的先君待您不薄,您就勉为其难吧;我去做那件容易的,让我先死吧!”于是两人设法得到别人家的婴儿背着,给他包上漂亮的小花被,藏到深山里。
程婴从山里出来,假意对将军们说:“我程婴没出息,不能扶养赵氏孤儿,谁能给我千金,我就告诉他赵氏孤儿藏在哪里。”将军们都很高兴,答应了他,就派兵跟随程婴去攻打公孙杵臼。杵臼假意说:“程婴,你这个小人哪!当初下宫之难你不能去死,跟我商量隐藏赵氏孤儿,如今你却出卖了我。
即使你不能抚养,怎能忍心出卖他呢!”他抱着婴儿大叫道:“天哪!天哪!赵氏孤儿有什么罪?请你们让他活下来,只杀我杵臼可以吧。”将军们不答应,立刻杀了杵臼和孤儿。将军们以为赵氏孤儿确实已经死了,都很高兴。然而真的赵氏孤儿却仍然活着,程婴终于和他一起隐藏到深山里。
过了十五年,程婴、赵武攻打屠岸贾,诛灭了他的家族。景公重又把原属赵氏的封地赐给赵武。到赵武行了冠礼,已是成人了,程婴就拜别了各位大夫,然后对赵武说:“当初下宫的事变,人人都能死难。我并非不能去死,我是想扶立赵氏的后代。如今赵武已经承袭祖业,长大成人,恢复了原来的爵位,我要到地下去报告给赵宣和公孙杵臼。”
赵武啼哭叩头,坚持请求说:“我宁愿使自己筋骨受苦也要报答您一直到死,难道您忍心离开我去死吗?”程婴说:“不行。他认为我能完成大事,所以在我以前死去;如今我不去复命,就会以为我的任务没有完成。”于是就自杀了。
(9)乞猫文言文翻译扩展阅读:
文章选取与司马迁的《赵世家》。
《赵世家》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本篇主要讲述了“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数百年的兴亡史。赵人的先祖是华夏族的一支,国君为嬴姓,赵氏。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周威烈王封赵烈侯赵籍为诸侯立国。赵国先后都晋阳(今山西太原)、中牟(今河南鹤壁)和邯郸。公元前222年,灭于秦国。
在《史记》三十世家中《赵世家》是颇具特色的一篇。全文洋洋万言,如长江大河,波澜起伏,精彩片断时有所见。其叙事之生动,人物之逼真,章法之多变,剪裁之精妙,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有两件大事,其一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其二是关于赵氏孤儿的故事。
赵朔(生卒年不详):即赵庄子。嬴姓,赵氏,名朔,谥号为“庄”。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衰之孙、赵盾之子。其妻为晋成公之女赵庄姬(赵庄姬的称谓构成:夫氏+夫谥+姓。《史记·赵世家》记载其为晋成公之姊,并非事实,属司马迁之误)。
屠岸贾(gǔ),屠岸姓,名贾,在戏剧和民间传说中,屠岸贾一直是以一个大奸臣的面目出现的。元代作家纪君祥创作的《赵氏孤儿》杂剧,影响深远,以后的许多剧种都据此编出了精品剧目,多年流传。屠岸贾也因此而成为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奸臣形象。
赵朔死于何时,不详。晋景公十一年(前589年),栾书将下军,韩厥为司马,以救鲁卫。此时赵朔或已死,故以当时下军佐栾书升任。晋景公十三年(前587年)记有赵婴齐与赵庄姬私通一事,并且次年赵同、赵括为此事制裁赵婴齐时,未见赵朔出面,何况《左传》又称朔妻为“赵庄姬”,“庄”即为赵朔谥,均证赵朔此前已死。
总之,赵朔死于赵同、赵括被杀之前,属于正常死亡。“赵氏孤儿”事件纯属子虚乌有,为司马迁作《史记》时采取的战国传说。
网络-赵世家
⑽ 乞猫的翻译
原文: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内。其子患之,告容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译文
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到中山去找猫。中山人给了他猫。这猫既善于捉老鼠,也善于捉鸡。过了一个多月,老鼠少了,鸡也没有了。他的儿子很担心,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他父亲说:"这不是你所懂的事。我的祸害是老鼠,不在乎有没有鸡。有老鼠,就会吃我的粮食,毁我的衣服,穿我的墙壁,啃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不比没有鸡害处更大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距离饥寒交迫还很远,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