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象文言文翻译
1. 《曹冲称象》文言文翻译
【曹冲称象】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也。”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注释】
智:智慧
若:相比
欲:想要
意:意识
及:达到
致:送到
太祖:曹操,即曹冲之父
访:询问
群下:手下群臣
理:办法;道理
校:通“较”,比较
物:物品
悦:高兴,开心
施行焉:按这办法做了
尝:曾经。
咸:全,都
置:安放。
焉:于,对它
【翻译】
曹操的儿子曹冲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意识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孙权曾经送来过一头巨象,曹操想要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他的下属,都没法想出称象的办法。曹冲说:“把象安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它东西,(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就能知道结果了。”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2. 《曹冲称象》文言文怎么翻译
《称象》
【原文】曹操得巨象。欲知其轻重, 不能称。操之幼子名冲,告操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复称他物, 则象重可知矣。”
【译文】曹操得到一只大象。想要知道大象的体重,但是(象太重了)没办法(用秤)称出来,曹操的小儿子跟曹操说:分 3个步骤:赶大象上船,在船身下沉处画线;把大象赶下船,再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沉到划线处为止;然后称船上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曹冲的方法果然可行,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课文用“再”“然后”这两个表示顺序的词,把称象的步骤表述得清楚明白。第五自然段是故事的结局,曹冲的方法果然可行,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3. 关于曹冲称象古文的一些翻译
1.曹冲到五六岁的年纪,他的智慧已经相似于成人了。
2.(他命人)把象放置(于)大船上,然后在水痕到达的地方刻下标记,再在船上装载其他物品来称,那么,校对以后便可以知道(象的重量).
个人自己翻译的,看看你能不能用了。
第一句比较简单,第二句如果我没有翻错,有省略成分、词语前置和倒装的用法。
至于最后你问这个“什么样的智慧”,这个故事就是体现他很有智慧,要说什么样的,你自己加个形容词就可以。
4. 曹冲称象文言文翻译
【原文】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
【词解】
智意:知识和判断能力
致:送给
群下:部下,下属
校:比较
太祖:曹操
译文】
曹冲长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如一个成年人).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属下,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曹冲说:“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他东西(当水面也达到记号的时候),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东西的总质量差不多等于大象的质量)就能知道了.”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5. 曹冲称象(全文翻译)
曹冲五六岁的时候,聪明才智所达到的程度,像成人一样。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太祖想知道这象的重量,问过属下,都没有提出有效的办法。曹冲说:“把象赶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用其他东西代替大象,然后称一下这些东西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太祖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作了。
原文: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侠,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
此文出自西晋·陈寿《三国志·曹冲称象》
(5)称象文言文翻译扩展阅读
写作背景:
《三国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曹魏、蜀汉、东吴纪传体国别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当时魏、吴两国已有史书,如官修的王沈《魏书》、私撰的鱼豢《魏略》、官修的韦昭《吴书》,此三书当是陈寿依据的基本材料。
在三国神童之中,名气最大的无疑就是曹冲了——当然,这是近几十年来的事,原先是孔融的,三字经中有“融四岁,能让梨”,结果是所有识字的就都知道这个人。可惜孔融没有早夭,结果这个位置就得让给曹冲了。因为有“曹冲称象”的故事流传,使我辈还搞不清曹操的姓名是怎么回事时,就已经把曹冲作为偶像来崇拜了。
其实曹冲不仅有称象这类“小聪明”,而且“辨察仁爱,与性俱生,容貌姿美,有殊于众,故特见宠异。”经常利用他的智慧和地位来办一些救人性命的大事,据史书记载:“时军国多事,用刑严重。……凡应罪戮,而为冲微所辨理,赖以济宥者,前后数十”。大概正因如此,才得到了曹操的喜爱,年纪很小,就被曹操选为继承人。可惜他仅仅活了十三岁就患急病死去了。
《三国志》全书共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三国志》名:为志其实无志。魏志有本纪,列传,蜀,吴二志只有列传,陈寿是晋朝朝臣,晋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国志》尊魏为正统。
《三国志》为曹操、曹丕、曹叡分别写了武帝纪、文帝纪、明帝纪;而《蜀书》则记刘备为先主传、刘禅为后主传;孙权称吴主传,记孙亮、孙休、孙皓为三嗣主传,均只有传,没有纪。
《三国志》主要善于叙事,文笔也简洁,剪裁得当,当时就受到赞许。与陈寿同时的夏侯湛写作《魏书》,看到《三国志》也倍加赞赏,认为没有另写新史的必要,竟毁弃了自己本来的著作。
后人更是推崇备至,认为在记载三国历史的史书中,独有陈寿的《三国志》可以同《史记》、《汉书》等相媲美。因此,其他各家的三国史相继泯灭无闻,只有《三国志》还一直流传到今天。
《三国志》对汉魏关系有所隐讳,但措词微而不诬,并于别处透露出来一些真实情况。如建安元年(196)汉献帝迁都许昌,本是曹操企图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不臣之举。陈寿在这里不用明文写曹操的政治企图,这是隐讳。但写迁都而不称天子,却说董昭等劝太祖都许,这就是微词了。
6. 曹冲称象文言文
【原文】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
【词解】
智意:知识和判断能力
致:送给
群下:部下,下属
校:比较
太祖:曹操
译文】
曹冲长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如一个成年人)。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属下,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曹冲说:“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他东西(当水面也达到记号的时候),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东西的总质量差不多等于大象的质量)就能知道了。”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7. 称象文言文翻译
曹冲长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回(如一个成年答人).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属下,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曹冲说:“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他东西(当水面也达到记号的时候),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东西的总质量差不多等于大象的质量)就能知道了.”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8. 曹冲称象古文翻译
原文】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
【译文】
曹冲长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如一个成年人)。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太祖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属下,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曹冲说:“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他东西(当水面也达到记号的时候),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东西的总质量差不多等于大象的质量)就能知道了。”太祖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作了。
译文:孟子小时侯,倍数的时候。她的母亲正在织布,孟子背书有时会中断下来,过一会就又会背诵下去,她的母亲知道他是遗忘了,就叫他过来说,:“背书怎么会停下来呢?”孟子回答说:“有的地方忘记了,过一会又记起来了。”他的母亲没有说什么,便拿起剪刀八织成的布剪断了,用这来告戒孟子。从此以后,孟子背书,不再遗忘了。
司马光7岁的时候,就好象成年人一样稳重,听到别人讲述<左传>后,非常喜欢,放学后就自己讲给家里人听,对讲述人的理解非常透彻,从此后就很喜欢看书,甚至连饥渴寒暑都毫不在意.和一群儿童在庭院里面玩耍,一个小孩爬大缸子,失足掉进缸里积水中,大家都吓跑了,司马光却拿起石头把缸子打碎,缸里的水流出来,小孩子得救了.
马正惠先生曾经珍藏戴嵩《斗牛图》,闲暇的日子就在厅前展开晒太阳。有一个交租子的老百姓看见后偷着笑。先生质疑他,问他笑的原因。回答说:“我不懂得画,可是认识真牛。在它们争斗时,要把尾巴夹在两腿之间,即使是强壮的大汉也不能从中拉出来。这个图上的牛都是举着尾巴,好像不合情理吧。”
东安有一个读书人擅长做画,作了一幅题材为老鼠的画,献给县令。县令开始不知道爱惜它,很随意地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每天早晨走过挂画的地方,那幅鼠画总是落在地上,多次挂上去多次落下地。县令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奇怪。一天黎明时候县令起来察看,发现画落在地上,而有一只猫蹲在画的旁边。等到县令把画拿起来,猫就跟着跳起来追赶那幅鼠画。县令就用这幅画来试其他的猫,结果没有一只不是这样的。到这时候,才知道这幅鼠画是画得很逼真的,值得爱惜。
9. 称象文言文拼音
如下图:
(9)称象文言文翻译扩展阅读
故事背景:
史料记载,曹冲称象在毛象坡,黄浩和有关专家学者研究考证史料,又经实地考察,毛象坡就在河北省临漳县岗村一带。
黄浩介绍,岗村在临漳县是一个古老的地方,河北省临漳县地处太行山东麓山前平原与漳河冲积平原的交汇处,其地势开阔平缓,一马平川,临漳城西的岗村名字的出现,说明岗村当时是建立在高于一般地方的土坡或土岗上的,推测是因毛象坡而得名。
另据临漳县旧县志记载:“毛象坡在县城东北二十里,周围五里,古畜象于坡。”春秋齐桓公筑邺城,战国西门豹为邺令,汉高祖始置邺县,县城治所在邺城长达1000余年,直到北周建德六年,临漳县治所才从邺城迁出。上世纪八十年代经国家考古专家实地发掘考测的临漳邺城遗址城廓的东北角——洪善村往东北方向二十里,正好是岗村一带。这与文献记载也完全相符。
清朝道光年间临漳县令姚柬之,经过十六年翻阅古籍,实地考察写出了《临漳县·漳水图经》,仍存,其中《曹魏五都图第九》图中展现漳河流向由西向东在今临漳县城北,途径岗村村北。上世纪90年代末,村民们修房盖屋,经常在紧临村北处淘沙,直至淘到五六米以下,沙质良好,这说明那里当年是漳河河床故道,又一次证明那是曹冲称象的地方。
10. 请帮忙翻译:文言文《曹冲称象》 急~~
曹冲抄五六岁的时候,聪明才智所达袭到的程度,像成人一样。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太祖想知道这象的重量,问过属下,都没有提出有效的办法。曹冲说:“把象赶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用其他东西代替大象,然后称一下这些东西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太祖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作了。
智意:聪明才智
致:送给
群下:部下,下属
校:考察,衡量
太祖悦,即施行焉
太祖(曹操)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