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20种基本线条
1.线条的语汇
线条是点运动的延续。在纸上的一个起点与一个终点的标志是线。任何一幅素描都是由无数线的组合而成的。而画家在画素描时所采用的第一种和次数最多的就是线。线是素描造型中的关键要素。
线条的语汇很多,有直线、曲线、螺旋线,有粗线、细线、光滑线、毛糙线、深线、浅线、硬线、软线、长线、短线、断断续续线、连点线或珠子线、零乱线、横线、竖线等等。在素描的时候,可根据不同的情况使用不同的线条。
2.记号线
素描和其他画种一样,当你经过对物象的观察和思考之后,立即着手布局。于是在画面的上方、下方、左边和右边用短线定出图形的位置,并且跟着用长线来画出图形的大体形状。譬如,画人像的时候,往往用竖线或斜线来表现头部的方向,用横线定出五官的位置。也有的时候,为了把物体的比例和位置画准确,往往在画面上先用线画一个三角形,或长方形、或正方形、或椭圆形、或别的形状。画素描的时候,采用这种记号线的方法是常见的。
3.象征线和辅助线
线条还有不同的感觉和不同的使用手段。如垂直线表示着平稳,水平线表示平滑,斜线代表运动。画家在画素描的时候,总是采用这三种线条作为造型的辅助线。当要确定物体的重心时,常常从力点开始向上画一根垂直线,用它来检查画中的物体是否稳定。在画一个对称的物体时,在画面上先画一根中轴线,然后再画出两边的对称形状。有时还用这根垂直线来测量物体偏左还是偏右。用水平线去测量这个物体与那个物体之间的联系,看这两个物体哪一个高些或者是低些,或测量同一个物体本身各个部分的高与低的差异。而用斜线去测量物体与物体之间或一个物体本身的倾斜程度。
4.轮廓线
①外轮廓线。当小朋友画一个气球之类的物体时,他总是用铅笔或蜡笔画成一个圈。如让他来画一面红旗,他会画成一个三角形或是矩形。虽然画得都不那么逼真,但是他能用这些线表达出他对这些形的基本观念。这些线叫做外轮廓线。用这种轮廓线表示着物体与物体外形的差别。
由此可见,外轮廓线的数量不等,就会产生出物象形的区别;同时,外轮廓线的数量相等时,而它们的位置和比例不一样,又会影响着物象的形状。
另外,当明亮的光线照射在物体上,其中受光的那一部分的外轮廓线给人十分清晰的感觉,而没有受到光照明的是处在背光的那部分轮廓,如果它的背景是受到光的照明时,那么,物体的这个部分轮廓也是很明确的。但和投影相连接的那个背光部分的轮廓界限被削弱了,并目变得模糊不清。所以外轮廓线也是形体消失的界限。由此,可以看出外轮廓线由于处在不同的环境里,有些会显得十分清楚,而有些却变得模糊不清,产生着虚实变化。这样,不但使物体呈现着立体感,也呈现出物体与物体、物体与背景的空间距离。
②内轮廓线。一个物体除了具备着外轮廓线,还有一些内轮廓线。棱柱体和多面体除了那些清晰和模糊的外轮廓线外,它还有内轮廓线,这些交错的内轮廓线是形体中面与面的衔接线。
物体的面在特定情况下,显示着它的某种特征。如果转动一下物体或者移动一下画者的视点,因透视的变化,这些轮廓线也会引起方向和位置的变动,物体的各个面会在我们的视觉上增大了或缩小了,它的形状也改变了,若继续变动物体或视点,其中有些面会更扁,甚至扁成一条线,这条线就成了物体的边缘,也就是成了物体的外轮廓线。
这些轮廓线是透视的总和,它决定着物体的方向、位置、比例和形状。由这些线组成物体的各个面,又由面组成了物体的体积。所以,如果正确地表达具有各种透视的轮廓线,也就画准了物体的形体。
5.排线
无数线条相对平行的并列叫做排线。素描中调子的获得是借助于排线,利用不同的工具,熟练掌握各种不同的排线形式与方法,可以表现出丰富的调子层次和各种物体的质感。
面的形状、调子的深浅、物体的质感等不同,应采用不同的排线方法。
排线的方向,通常由右上方向左下方往返进行排列。这种方法与人的生理相适应,这种排线的方法在素描中用得最多。也有自上而下,自左至右进行的。为了表现或者衬托某一个物体,往往是先按照它的边线形状进行排线,然后,再由右上方至左下方进行排线。
一根根线条的轻重,直接影响着画面深浅调子的变化。在排线时,要避免线的两端深,中间浅,要力求线条均匀。因为调子的获得,不是一次排线所能达到的,常常需要多次排线才能成功。在第二次排的线不要与第一次排的线相平行。如果第一次与第二次的排线相平行,势必造成有线条重复显得太深,而有些又造成空白,使调子不均匀。要让前一次排线与后一次排线交错进行,要使线与线交错成扁棱状。这样,线条的多层排列就可以达到预想调子的目的。
为了表现一个弧形面,可由深至浅或由浅至深进行排线。也可以采用由密至疏或由疏至密的方法进行排列,钢笔画就是使用这一种方法。
排线形式有如下几种:
中锋、侧锋、平锋、粗线、细线、疏线、密线、长线、短线、排线后加擦再排线。
B. 儿童美术的样式配置线条有什么特征
一、图式期
6、7岁儿童处于幼儿期向儿童期转变的阶段,大脑的发育已达成年人的90%,但在心理方面却仍保留着幼儿期的状态,想象力十分发达。他们把画画看成是一种游戏常把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东西混淆在一起。一过7岁,幼儿的这种特征就逐渐减少或削弱,渐渐能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认识客观世界,在想象的同时,能按照自己所熟悉的那样去画。随着他们参加社会活动增多和知识面的不断扩大,绘画创作达到高潮,进入儿童绘画创作的黄金时代。他们依靠直觉,加上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想象,根据头脑中对物象特征形成的概念,凭自己的记忆表达心绪和意象,造型的模式是这一阶段儿童画的一般特征,故称之为图式期。这个时期,特别要求教师和家长千万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来评价儿童画作品,也不能让儿童一味地去模仿成人的作品或技法,要顺其自然充分给孩子自由,让儿童用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画自己喜欢画的内容,这样才不会把儿童喜欢画画的天性给扼杀了。
图式期儿童画的特点主要有:
1、X光线式的透明画法:常把看不到的内部和外部一块画出来 ,如同用X光线透视过一样。
2、感觉的强调与夸张:常把外界给自己的强烈感受,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表现出来。
3、非凡的想象力:把可能发生的与目前不可能发生的事随意组合,使他们的绘画具有非凡的想象力。
4、随心所欲的色彩表现:儿童画色彩是不受物体固有色限制的,喜欢用鲜艳的色彩抒发情感。
二、写实倾向期
由于儿童年龄的增长,生理的变化,观察能力的提高,判断能力的增强,思维能力的发展不同于前一个阶段,他们开始以客观的态度去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环境并进行探索,对幼儿时期深信不疑的童话、梦幻开始发生怀疑。对以前自己常采用“古怪”的、“不合逻辑”的表达方式持否定态度,对过去画的那些不合比例、不真实的画表示否定。他们对儿童画表现的天真、幼稚并不喜欢,更羡慕比自己大的孩子以及成人的绘画,对绘画的空间知觉有了较大进步,开始由平面的空间思维向立体的空间思维过渡,故称为写实倾向期。由于这一阶段的儿童画开始追求真实,致使他们那些感人的童趣创作逐渐消失,对绘画的兴趣趋于淡漠,个别甚至视画画为额外负担。这个时期要使儿童的绘画兴趣如同图式期时那样浓郁,这就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和审美意识,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使他们画出的作品能抒情达意,这样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才会有增无减。
写实倾向期儿童绘画的特点主要有:
1、从线到面的认识:开始用地平面表现,不再把物体看成简单的平面形,而是通过立方体的各个面表现物体的体积感。
2、近小远大的空间样式:画面虽然不能产生向纵深延伸的视觉效果,但却能突出主体物的形象。
3、表现遮挡关系:近处物体遮挡一部分远处的物体,在画面上产生了物体的遮挡关系。
三、写实期
这个时期的儿童在生理上已进入少年期,在心智发展方面,已渐渐接近成年人。从思维发展来看,已从直观形象思维向高级形象思维发展,并已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的能力;从绘画的角度看,其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表现能力等都比以前两个阶段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由于多年的学校教育及社会家庭教育与影响,他们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都具有初步的鉴赏能力。随着鉴赏能力的提高,再加上手脑的生长发育日趋成熟,儿童在绘画技法上已体现出由易到难的转化,绘画时极力想画得像,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写实能力,故称之为写实期。当然,写实期中的一部分人因为绘画兴趣淡薄,绘画时极力想画得像,而进步却不令人满意,同时又缺乏自信心和耐心而转移兴趣,进入绘画的抑制期。这时,教师就要选择一些他们喜爱的教学内容,安排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表现方式进行训练,这样可以提高他们写实的技能技巧,以便使这一部分人顺利地度过抑制期。
写实期儿童绘画的特点主要有:
1、表现透视现象:开始用近大远小的透视画法表现周围景物的空间深度。
2、表现明暗变化:能用明暗色调代替线的绘画来表现物体的立体空间关系。
由于我国的地域辽阔,城乡经济和教育差别悬殊,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亦极不平衡,各个阶段的年龄界限也并非是绝对的。因此,教师和家长在平时的辅导中只有因人而异,才能真正培养儿童美的情操和陶冶他们完美的人格。
C. 绘画的所有线条有多少种
7种。
绘画时勾勒轮廓的线,有曲线、直线、折线,有粗线、细线,由实线、虚线。它们统称为“线条”。
在我们的几何概念中的线有长度、方向和位置,没有宽度,而作为设计和视觉要素中可见的线,不仅与几何学概念中的线一样有长度、方向和位置,而且有一定的宽度、动态和情感概念。
从理论上来说,一根线条只有一个维度,但在实际上,根据其相关的特征,线条可以比较厚,也可以相当薄,同时它依然保持其基本的长度特征。
(3)幼儿美术20种基本线条扩展阅读
在传统造型基础教学中,我们把素描和速写进行了区分,广义上的素描,指一切单色的绘画,而这其中就包括速写。狭义上的素描,主要指绘画时间较长、表现客观物象的光影效果、透视、虚实和结构且画面相对深入而完整的单色绘画。
它训练人的细致的观察力、表现力,对画面层次、前后、空间、透视、结构、块面、虚实等都有很精准的要求。而速写则要求短时间内快速完成,不要求面面俱到,但通常以线为主,讲求概括、简练。
线条的重要性就好比色彩在油画中的重要性,它承载了表现与速度,美感与和谐,使艺术家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来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力。中国画大多是以线条作为主要的造型手段。
中国人物画中的各种线描方法不仅仅包括造型的手段,而且还包括各种用笔法度,其本身在画中具有独立的审美作用。比如晋代画家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线的运用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用最为纤细的线条来表现洛神的缥缈与唯美,充满浪漫主义的想象,使观者犹如步入画中,对洛神的美及环境的美感同身受。
宋代郭若虚指出:“画有三病皆系用笔,所谓三病:一曰板,二曰刻,三曰结。”可见古代中国人对于线条的重视程度,而中国的书法对于线条的品质的要求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苛求。
D. 什么是儿童点线画,它的绘画特点是什么
点线面是绘画的三大艺术元素。如何让儿童正确认识绘画中的点线面,并能将三者综合运用,是儿童美术教学中面临的重大问题。
点不是纯粹的圆点,他们有方形、三角形、椭圆形、菱形、心形、月牙形等各种形状的点;线有弧线、直线、折线、波浪线……;面也有各种形状的面。点线面是互相结合、有机统一在画面中的。明白了点线面是绘画中不可缺少的三大艺术元素。
线是造型艺术的基本元素。线条不仅可以勾勒物体的轮廓,描绘出明暗的质感,还可以表现出不同的风格,传达作者微妙的情感。在艺术作品中,有的线短促激烈,有的线柔美舒展,有的线粗狂有力,有的线沉静迟缓……不同的工具画出的线也给人以不同的美感。儿童绘画的开始(即涂鸦期)也是从线条开始的。可见,儿童美术教学中线条的运用尤为重要。
点线面如何结合起来运用是儿童美术教学的难题。从孩子们的作品中,我经常会发现他们会孤立地将点线面分开使用,画面就显得单一不够活泼和丰富.在教学中,除了给他们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外,还引导他们在大自然中和生活中去寻找和发现点线面。引导他们去探究点线面是如何统一在起的。孩子们从田野里、森林中、花丛里……从书包的图案设计上;从教室的布置上……找到了很多的点线面,欣赏和了解了点线面的巧妙组合。慢慢地,孩子们能将灵动的点和多变的线条统一在各种块面里,画面活泼多了,也丰富多了。
总之,点线面这三大艺术元素贯穿在在儿童绘画教学的方方面面。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儿童的心理特点,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去衡量美丑,应保护和发扬孩子身上天真无邪的优点,多给儿童欣赏和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努力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才能让他们在轻松的体验和和感悟中寻找到绘画艺术的乐趣和魅力,从而描绘出流畅、质朴、纯真、富有童趣的图画。
E. 幼儿园绘画中常用的线条有哪些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线描画的绘画方法表现主题内容。 2、画面线条充实、丰满,形象生动。 活动准备: 各种车的图片,示范画,粗细不同的线描笔(记号笔、彩笔等),图画纸。 活动过程: 一、欣赏 1、组织幼儿观看各种车的图片,看看画上有什么,重点引导幼儿观察线条的形状、粗细以及画面的颜色等。 2、出示范...画,引导幼儿说说对这幅画的感觉。 3、教师小结:线描的基本特点是只有黑白两种颜色,线条有粗细。
F. 儿童画画有哪些基本功
一般儿童画画都是刚起步,基本功还没练成,下面是一些基本要求:
(1)会辨认颜色和回色调;
(2)略懂一些色彩搭答配知识;
(3)线条圆滑,画面不脏乱,要整洁;
(4)儿童画画一定要富有想象力
希望能帮到你,happy!
G. 幼儿学习绘画应该掌握哪些基础知识
一、认识基本线条
家长指导孩子绘画,应该让孩子认识基本的线条,比如:横线、竖线、斜线、曲线、弧线、波浪线、短线、长线、虚线、细线、粗线等,让孩子知道:线条是由点连续而成的,点连续成线条,线条再构成图形。家长可以示范讲解,然后让孩子临摹线条、独自练习绘画线条,必要时进行指导纠偏。
二、认识基本形状
家长在指导孩子认识、学会画基本线条之后,可以教育孩子认识基本形状,比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梯形、平行四边形、菱形、五角星等,让孩子知道:学会了这几种基本形状,就可以拼成各种各样的图形了。家长可以示范讲解,然后让孩子临摹形状、独自练习绘画基本形状,必要时进行指导纠偏。
三、认识基本颜色
家长在指导孩子认识、绘画基本形状之后,可以教育孩子认识基本颜色,比如:红色、橙色、黄色、绿色、青色、蓝色、紫色,然后告诉孩子:用单色加白色或黑色可以调成深浅层次不同的渐变色,红色与黄色混合可以调成橙色,用黄色与蓝色混合可以调成绿色等,然后让孩子自己尝试操作,发现各种颜色之间的关系,知道用基本色可以调成各种不同的颜色。
四、掌握定位知识
要想绘画,还必须先学会定位,知道从何处下笔,把绘画的内容安排在什么位置最合适。欢迎点击阅读《如何指导幼儿定位画面布局》,相信能够帮助您!
幼儿学美术要掌握哪些幼儿学美术要掌握哪些
五、掌握构图知识
当孩子掌握了线条、形状、颜色与定位之后,就可以开始学绘画了。要教孩子学会构图,必须先教孩子学会观察,了解自己绘画的景物是什么形状的,是什么颜色的,摆放在什么位置最合适。
H. 绘画基本功有哪些本线条
线条是画画非常重要的因素,尤其对于素描和速写来说,画好线条是造内型准确的一个捷径。要知道如容何拿笔和用力的方式,才能轻松的画出各种形状,塑造一些明暗关系。
练习线条的一开始就是练习画平行的直线,把这些直线排列在一起形成一个面,通过线的稀疏和深浅塑造面的明暗。在画线的过程中要保持手和手腕的平衡,通过小臂带动手腕移动。
弧线相对直线而言就是弯曲有弧度的线条,弧线可以用来画有弧度的物体、圆形的物体、有纹理的物体等等,比起直线显得更随意,并能表现肌理。弧线要保持小臂不动,手腕带动笔的移动。
画画的基础很重要,所以要进行很久的线条练习,这都是为了以后学画画打基础。
只要线条练好了,凭空画出来的每一个形状都是很自然的。素描全是由一条条深浅的线组成的,只有线条画好了,才能准确地画出物体的每一个形态。线条画的好,你画出来的画明暗关系表达的会更好,你的画也显得更干净,线条画的好看很重要。
大家在临摹的时候,也需要好好观察作品中线条的变化,通过自己对线条的掌握,去学习这些线条的画法。
I. 有人知道绘画中的20种基本艺术线条嘛跪求
这个还是第一次听说,绘画语言是自己一生的追求,找到自己的绘画语言可不是意见容易的事情。但是只要找到自己的绘画语言就会有巨大的进步。
J. 美术线条有哪些具体的
一、高古游丝描:最古老的工笔线描之一,常见于顾恺之的画作。线条提按变化不大,细而均匀,多为圆转曲线。顿笔为小圆头状。
二、琴弦描:略比高古游丝描粗些,多为直线。有写意味道,线用颤笔中锋,线中有停停顿顿的变化,大多为直线的感觉。
三、铁线描:相比琴弦描又粗些,但用笔方硬,是最常见的描法之一。转折处方硬有力,直线硬折,似铁丝弄弯的形态。用笔中锋,顿笔也是圆头。
四、混描:基本上是一种写意画法。先用浓墨皴衣纹,墨未干时,间以浓墨,讲“浓破淡”的墨法变化。
五、曹衣描:即为曹衣出水描的简称。来自于西域的画家曹仲达(或称曹不兴),其画佛像衣纹下垂、繁密,贴身如出水状,故称“曹衣出水”。受印度健陀罗艺术的影响,用笔细而下垂,成圆弧状,讲求线之间的疏密排列变化。
六、钉头鼠尾描:任伯年最常用的线描方法。叶顿头大,而顿时由于大的转笔,行笔方折多,转笔时线条加粗如同兰叶描,收笔尖而细。
七、橛头钉描:秃笔线描,是一种写意笔法,马远、夏圭多用之。顿头大而方,侧锋入笔,有“斧劈皴”之笔意。线条粗而有力。
八、马蝗描:马和之用之。近似兰叶描,顿头大,行笔曲折柔软,但很有力。
九、折芦描:用笔粗,而转折多为直角,折笔时顿头方而大,线多为直线,是一种写意画的线描方法。梁楷《六祖劈竹图》用之。
十、 橄榄描:顿头大如同橄榄,元代颜辉等人多用,行笔稍细,但粗细变化亦大。
十一、枣核描:顿头如同枣核状,线条行笔中亦有枣核状的用笔变化。
十二、柳叶描:用笔两头细,中间行笔粗。十八描中无兰叶描。柳叶描和竹叶描类似,都是虚入虚出的笔法。吴道子用之。
十三、竹叶描:与柳叶描类似,也是中间粗两头细。
十四、战笔水纹描:如山水画水纹之画法。表现薄而褶多的衣纹。明代唐寅作仕女图多用。
十五、减笔描:指的是马远、梁楷等作大写意用的笔法。用笔粗,一气呵成,一笔中有墨色变化。大多只画个外轮廓,用笔简练到极致。
十六、枯柴描:水墨画笔法。用笔粗,水分少,类似皴法。用笔往往逆锋横卧。
十七、蚯蚓描:粗细均匀,曲折多而柔软。用篆书笔法,圆转有力。
十八、行云流水描:表现软而弯转的衣纹。
上述各种描法,都是根据历代各派人物画的衣褶表现程式,按其笔迹形状而起的名称。《芥子园画谱》有示范稿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