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关于夸奖老师的文言文

关于夸奖老师的文言文

发布时间: 2020-12-01 10:40:46

㈠ 用文言文老师漂亮

玉树临风,貌比潘安,白衣风流,书生意气,诚为师表。

㈡ 古代赞美老师的诗句有哪些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译文: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2、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唐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译文:落叶飘零是深知宋玉的悲哀,他的风流儒雅堪当我的老师。

3、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唐 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译文: 令公的学生遍布天下,何须在房前再种花呢。

4、天子号仁圣,任贤如事师。—— 唐 杜牧《雪中书怀》

译文: 天子称仁圣,任用贤人如同侍奉老师。

5、偶应非熊兆,尊为帝者师。—— 明 刘基《题太公钓渭图》

译文:偶然应验了到渭水北边遇到的不是熊而是贤人的预兆,尊其为君主(文王)的老师。

㈢ 求帮帮忙,写两篇赞美老师的文言文,只要是原创的,一篇50分,写得好,两篇我再加100分

写作思路:根据老师的往日的授课特点,以及和学生相处的方式来进行描写,把感谢老师的话语融入进来,中心要明确等等。

正文:

开学之日,其日:步入初中,何当小学乎?理应努力,知否?众人乃叹曰:定牢记之!后,听师授课。

一人谓予日:先生之貌甚异之,可笑!此声入众人耳,皆笑日:先生即转头,汝惧否?先生听之,怒目斥之:尔等竟趁吾板书之时交头接耳,可见尔等至此皆以玩为上也!瞬时,堂内鸦雀无声,众人皆大气不敢出,齐背板挺直,目视黑板。

又日:爰徒哪位渴,欲饮茶?不如随吾至办公室稍作歇息,谈笑可否?寒窗十二载,后享四十年。

谨记,不复讲矣!谨遵先生教诲!吾辈深以为惧,师命不敢违,从之。

细思,先生教学有方也。

乐时学识,习时乐乎。

同吾等上课时,唤吾等上台画圆。

鸡蛋、梨子各有,随即教堂哄然大笑,师告之日:画圆虽简,画好则难。

凡事需勤,历经磨难,方可功成。

先生授吾各类知识,教吾处世之方,语吾做人之德,吾内心对师。充满敬仰之情,吾定谨记先生教诲,不负先生之所望。

㈣ 赞美“老师”的文言文有哪些

1、身教重于言传。——出自清代学者王夫之

译:为师者,要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如何做人。

2、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出自唐•陆贽《奉天论奏当今所切务状》

译:言语去打动人的,其感染力不深;用行动去打动人的,其效应一定很快。

3、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元.关汉卿

哪怕只当了你一天的老师,也要终身作为父亲那样敬重。

4、君子隆师而亲友。——出自战国末思想家、教育家荀子《荀子修身》

译:君子尊崇老师而亲近朋友

5、事师之犹事父也。——出自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吕不韦《吕氏春秋劝学》

译:对待老师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表明对老师的尊重.

6、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出自战国末思想家、教育家荀子《荀子.大略》

译:国家想要振兴,必须尊敬教师,重视传授专长技术的师傅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出自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论语》

译: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8、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出自〔宋〕李觏《广潜书》

译:一个人是否善就看他受的教育如何,他受的教育如何又应看他的老师的水平如何。

9、、片言之赐,皆事师也。——出自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

译:即使是一句话的赐教,都要把(他)当成老师

10、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唐.韩愈《师说》

译:老师,不只是简单的教书匠,还要教授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与主动学习得可贵品质。

㈤ 关于赞扬老师的古文!

师 说
作者:韩愈

原文: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人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古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日师日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庚。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聘。郯子之陡,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之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比,如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译文:

古时候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传授道理,传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疑惑而不从师学习,那他对于疑惑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决。出生比我早的人,他闻知道道理本来比我早,我跟从他向他学习;比我出生迟的人,他闻知道道理如果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学习,而且把当作老师,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计较他生年比我早还是晚呢?所以,不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也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唉!从师学道的道理没人传布已经很久了,要人们没有疑惑很难哪!古代的圣人,他们超过一般人很远了,而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现在的许多人,他们跟圣人相比相差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为羞耻。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味。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而引起的呢?众人喜爱他们的孩子,选择老师教育孩子;对于他们自己呢,却耻于让老师教他们,这真是糊涂啊!那孩子的老师,教孩子读书来熟悉书中的句子,尚不是我所说的给人传授道理,给人解释疑惑的老师。文句不理解,疑惑不能解决,有的人向老师学习,有的人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呢。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中,如有人称人家为老师,称自己为学生,这些人就聚集在一起朝笑他。问那些嘲笑者,他们就说:“那个人与某个年龄相近,修养和学业也差不多,(怎么能称他为老师呢?)以地位低的人为师,那是很使人丢脸的事,称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于谄媚。”啊!从师学习的道理不能恢复,由此就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士大夫之族是不屑与他们并列的,现在士大夫们的智慧反而赶不上他们。这不是很奇怪的事么!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聘为师。郯子这一类人,他们的品德才能当然赶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就一定有我的老师。”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强,知道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如此而已。
李蟠,十七岁,爱好古文,《诗》、《书》等六经经文及解释经文的著作都普遍地研习过,又不被耻学于师的习俗所约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实行古人从师学习的道理,特别写了这篇《师说》来赠给他。

㈥ 赞美老师的文言文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 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 ,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 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 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 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河伯曰:"然则吾大天地而小豪末,可乎?"

北海若曰:"否。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证向今故,故遥而不闷,掇而不跂;知时无止。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明乎坦涂,故生而不说,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由此观之,又何以知毫末之足以定至细之倪,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

河伯曰:"世之议者皆曰:'至精无形,至大不可围。'是信情乎 ?"北海若曰:"夫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夫精,小之微也;郛,大之殷也:故异便。此势之有也。夫精粗者,期于有形者也;无形者,数之所不能分也;不可围者,数之所不能穷也。可以言 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是故大人之行:不出乎害人,不多仁恩;动不为利,不贱门隶;货财弗争,不多辞让;事焉不借人,不多食乎力 ,不贱贪污;行殊乎俗,不多辟异;为在从众,不贱佞谄;世之爵禄不足以为劝,戮耻不足以为辱;知是非之不可为分,细大之不可为倪 。闻曰:'道人不闻,至德不得,大人无己。'约分之至也。"

河伯曰:"若物之外,若物之内,恶至而倪贵贱?恶至而倪小大? "北海若曰:"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 观之,贵贱不在己。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知天地之为稊米也,知毫末之为 丘山也,则差数睹矣。以功观之,因其所有而有之,则万物莫不有; 因其所无而无之,则万物莫不无。知东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无,则功分定矣。以趣观之,因其所然而然之,则万物莫不然;因其所非而非 之,则万物莫不非。知尧、桀之自然而相非,则趣操睹矣。昔者尧、 舜让而帝,之、哙让而绝;汤、武争而王,白公争而灭。由此观之, 争让之礼,尧、桀之行,贵贱有时,未可以为常也。梁丽可以冲城而 不可以窒穴,言殊器也;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捕鼠不如狸狌,言殊技也;鸱鸺夜撮蚤,察毫末,昼出瞋目而不见丘山,言殊性也。故曰:盖师是而无非,师 治而无乱乎?是未明天地之理,万物之情也。是犹师天而无地,师阴而无阳,其不可行明矣!然且语而不舍,非愚则诬也!帝王殊禅,三代殊继。差其时,逆其俗者,谓之篡夫;当其时,顺其俗者,谓之义之徒。默默乎河伯,女恶知贵贱之门,小大之家!"

河伯曰:"然则我何为乎?何不为乎?吾辞受趣舍,吾终奈何?" 北海若曰:"以道观之,何贵何贱,是谓反衍;无拘而志,与道大蹇 。何少何多,是谓谢施;无一而行,与道参差。严乎若国之有君,其无私德;繇繇乎若祭之有社,其无私福;泛泛乎其若四方之无穷,其 无所畛域。兼怀万物,其孰承翼?是谓无方。万物一齐,孰短孰长? 道无终始,物有死生,不恃其成。一虚一满,不位乎其形。年不可举 ,时不可止。消息盈虚,终则有始。是所以语大义之方,论万物之理也。物之生也,若骤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何为乎,何不为乎?夫固将自化。"

河伯曰:"然则何贵于道邪?"北海若曰:"知道者必达于理,达 于理者必明于权,明于权者不以物害己。至德者,火弗能热,水弗能溺,寒暑弗能害,禽兽弗能贼。非谓其薄之也,言察乎安危,宁于祸福,谨于去就,莫之能害也。故曰:'天在内,人在外,德在乎天。 '知天人之行,本乎天,位乎得,踯躅而屈伸,反要而语极"曰: "何谓天?何谓人?"北海若曰:"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故曰:'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
参考资料:http://cul.sohu.com/shici/guwen/guwen/gw_4.htm

㈦ 赞美老师的文言文有哪些

1、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释义:令公的学生遍布天下,何须在房前再种花呢?

2、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出自清代诗人罗振玉的《鸣沙石室佚书·太公家教》

释义:哪怕只当了你一天的老师,也要终身作为父亲那样敬重。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释义: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4、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出自清代诗人郑燮的《新竹》

释义:个人能够超过老师和前辈,是因为老师和前辈的养育和培养。

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西汉诗人刘向的《史记·李将军列传》

释义:桃树和李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便走成了一条小路。

㈧ 求夸奖中药老师文言文

悲剧 - - 我所看的书里貌似没有夸奖医生的 。。。

良医师也,师之术妙矣,药石以济活人,及受弟子。。弟子志之,自效患者也

。。。我水平就这样了 - -

良医啊老师是,老师的医术很好。。针药救济活人。。又传授弟子 弟子会记住的,我会救治病人的。。

㈨ 赞美老师的文言诗句有哪些

1、《己亥杂诗·其五》清代:龚自珍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翻译: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2、《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唐代:白居易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翻译:裴令公的桃李学生遍布天下,哪里用得着再在门前屋后种花呢?

3、《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唐代:李商隐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翻译: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4、《新竹》清代:郑燮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翻译: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

5、《蜂》唐代:罗隐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翻译: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

热点内容
师德师风演讲稿标题 发布:2025-05-11 11:22:34 浏览:520
小小的船优秀教学设计 发布:2025-05-11 11:06:30 浏览:240
老师的眼作文 发布:2025-05-11 10:38:52 浏览:803
扩大英语 发布:2025-05-11 09:48:26 浏览:473
在线教育美国 发布:2025-05-11 08:07:13 浏览:899
教育培训广告设计 发布:2025-05-11 08:07:13 浏览:894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发布:2025-05-11 06:32:22 浏览:221
占有女老师 发布:2025-05-11 06:11:24 浏览:979
小学师德自查材料 发布:2025-05-11 05:04:18 浏览:634
教师女仆 发布:2025-05-11 04:24:51 浏览: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