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作品中的比例教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审美观念\形式法则的产生和一般规律,以及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培养用审美的眼光去对待美术作品乃至日常生活中各种物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是如何产生的?
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难点:如何从生活中去发现美?结合实例明确如何鉴赏美术作品(重要意义)。
三、教材分析: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层面:1、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
2、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3、美术鉴赏的重要意义。
② 美术作品欣赏课教案怎么写啊
外国古代美术作品欣赏
——古文明之旅
本课在教材中的作用:本课在教材中的欣赏课中属于外国美术作品欣赏的第一课,学生对外国美术方面的知识了解太少,所以难度较大。但本又课是扩大学生知识面的一节课,学生学习起来会有很大的兴趣。
课业类型:欣赏课
授 课 人:龙 江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了解人类古代文明的艺术成就。
2、 通过图片的欣赏,掌握各地艺术风格的异同。
3、 通过学习和对比,体会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自豪与骄傲。
教学重点:掌握各地艺术风格的异同。
措 施:用“旅行”的方法来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学会欣赏。
措 施:通过系统的图片资料,让学生学会用时代背景和地域风格来分析艺术作品。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
学具准备:教材、多媒体。
教学过程:
I 、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组织听讲情绪。
II 、板书课题(多媒体):
古文明之旅
III 、板书目标(多媒体):
(略)
IV 、导入新课:
师问:大家知不知道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生答:知道。
师问:那大家知不知道,“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四个?
生答:中国、印度、埃及、巴比伦。
师:除了“四大文明古国”外,古希腊古罗马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也有非常丰富的文明成果。今天我们就到印度、埃及、巴比伦以及古希腊古罗马去看一看外国古代文明的艺术成果。
(用多媒体展示课程大纲)
一、 古埃及、两河流域
埃及和两河流域⒁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祥地。早在埃及古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686-前2181年),它在建筑和雕刻方面都已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著名的胡福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和拉荷特普及其妻诺夫尔特公主像,就是其中的代表作。(用多媒体展示并补充相关图片)
金字塔是埃及法老(即国王)的陵墓。胡福金字塔是埃及最大的金字塔,高146米,故亦称大金字塔。它不仅突出地体现了古埃及无与伦比的建筑技术,而且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它以巨大而又极其单纯的几何形体,给人以高大而又无比稳定的感觉,充分体现了统治者的权势与神圣。
与胡福金字塔相邻近的狮身人面像,高约20米,长约57米,高达6米的头部据说是法老哈夫拉的容貌。建造这尊巨像的目的,是为了护卫哈夫拉金字塔前祭殿的大门。在古埃及人的心目中,狮子是力量的象征。所以,狮身人面像实际上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法老权力的象征。(用多媒体展示并补充相关图片)
出于和建造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同样的目的,古埃及统治者十分重视自己雕像的制作。他们常将自己的雕像放置在自己墓室里。拉荷特普及其妻诺夫尔特公主像通体着色,人物形象安详、庄重,公主的形象尤其生动、优美。用宝石嵌成的人的眼珠,使雕像显得更加栩栩如生。(用多媒体展示)
与埃及文明几乎同时期的两河流域文明,在美术方面也有重要的成就。公元前七世纪的著名浮雕《受伤的母狮》,十分引人注目。身中数箭的母狮,满身鲜血淋漓,身子的后半部已瘫倒在地,但它健壮的前爪仍在挣扎着想从地上站立起来。那昂头怒吼的神态,极其悲壮。像这样极其真实而富有生气的艺术形象,在那一时期的美术作品中是不多见的。(用多媒体展示并补充相关图片)
二、 印度
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便产生在公元前六世纪的印度。从孔雀王朝(公元前324-前187年)到笈多王朝(公元4-5世纪)这近千年的历史中,佛教美术得到了很大发展,且对亚洲其他各国佛教美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现存的等身大的佛立像,是笈多王朝时期佛像雕刻的代表作。佛像的姿态肃穆慈祥,袈裟紧贴身体,衣褶清晰,线条流畅,头后有精致华丽的光环,表现了一种庄严静穆之美。(用多媒体展示并补充相关图片)
印度莫卧儿王朝时期(公元1526-1858年),由阿拉伯国家传入的伊斯兰教十分流行,各地兴建了许多清真寺(21)和其它伊斯兰教风格的建筑,被称为“印度的珍珠”的泰姬陵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这是莫卧儿王朝全盛时期的皇帝沙贾汗为纪念他早亡的爱妻泰姬·玛哈尔所建造的陵墓,由来自波斯、土耳其、法国、意大利等国杰出的工匠共同设计建造。1632年破土,1648年建成。陵墓全部用洁白如玉的大理石建成,象征泰姬的美貌和爱情的纯洁。陵墓的艺术形象既有肃穆的纪念性,又具有开朗的亲切感。各部分之间比例匀称,既讲究对比,又十分统一和谐,是一件精美无比的建筑物。(用多媒体展示并补充相关图片)
三、 古希腊、罗马
古希腊和古罗马是欧洲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它们在雕刻、建筑等方面创造的辉煌成就,奠定了西方美术的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用多媒体展示并补充相关图片)
米隆⒂的《掷铁饼者》,抓住了一个极富表现力的瞬间,完美地表现了运动员健美的身体和强劲的力量,充分显示了古希腊美术家塑造人体的高度技巧。(用多媒体展示)
取材于古希腊神话的著名雕刻《拉奥孔》⒃,以它精心的构思和对人体解剖的深入理解,在保持人的形体美的前提下,表现了拉奥孔及其两个儿子身遭巨蛇袭击时痛苦挣扎的情景。(用多媒体展示)
世界建筑史上的杰作、古希腊的帕特农神庙,采用古希腊建筑的典型形式——列柱围廊式,造型庄重宏伟,各部分比例匀称,风格开朗,并配以大量精美的浮雕,从而成为西方古典建筑的典范。(用多媒体展示并补充相关图片)
古罗马的美术是古希腊美术的继承和发展。华丽的《奥古斯都像》是罗马帝国第一任皇帝(公元前27-后14)的肖像。奥古斯都⒄的形象像一个被神化了的英雄,赤着双脚,脚旁的小爱神丘比特,暗示出他受爱和美的女神维纳斯的庇护。雕像的写实风格使人联想到传统的古希腊雕塑。(用多媒体展示)
按照这格式写就可以了
③ 西方美术作品中的黄金分割运用实例(越多越好)
亦称黄金分割率,简称黄金率。它的分割方法为,将某直线段分为两部分,使一部分的平版方等于另一部分与全体之权积,或使...具有美学价值,尤其在工艺美术和工业设计的长和宽的比例(如书籍开本)设计中容易引起美感,故称为黄金分割。
④ 美术作品都有哪几种尺寸
这是油画内框通用规格尺寸,10号是号数,有相对应的尺寸
我在这里列个表给你看
号数 / 人物(宽)/风景(宽)/ 海景(宽)/高
0 14 12 10 18
1 16 14 12 22
2 19 16 14 24
3 22 19 16 27
4 24 22 19 33
5 27 24 22 35
6 33 27 24 41
8 38 33 27 46
10 46 38 33 55
12 50 46 38 61
15 54 50 46 65
20 60 54 50 73
25 65 60 54 81
30 73 65 60 92
40 81 73 65 100
50 89 81 73 116
60 97 89 81 130
80 114 97 89 146
100 130 114 97 162
120 130 144 97 19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是常用的油画作品号数
⑤ 如何鉴赏美术作品高中教案
如何鉴赏美术作品?高中家教案要鉴赏美术作品的,在高中教案里面,那肯定是要对于美术作品的一些具体的分类,还有他们的各种表现的形式,以及作者出处
⑥ 举例谈谈什么是美术作品,什么是形式美的法则
先说概念
形式美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主要包括:对称均衡、单纯齐一、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和多样统一。研究、探索形式美的法则,能够培养人们对形式美的敏感,指导人们更好地去创造美的事物。掌握形式美的法则,能够使人们更自觉地运用形式美的法则表现美的内容,达到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高度统一。
从美术作品来谈
其一,中国画的形象之美。
无论工笔画或写意画,必须以一定的形象为基础,但是,中国画历来讲究“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表现任何物象,形似仅仅是手段,神似才是目的,古代为人画像,称作“传神”,齐白石笔下的青蛙、虾、小鸡等小动物,使人看了感到生动活泼,有稚拙的童趣,“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潘天寿作品中元气淋淳的泼墨荷叶,用大面积墨汁挥泼而成,酣畅而凝重、效果整体而又有小的变化,给人以雄润、沉重、稳定的感觉。
其二,中国画的笔墨之美。
中国画充分运用毛笔的性能,驾驶墨与色在宣纸上的渗化效果,表现不同物体的形状、质感、量感、塑造出生动完美的艺术形象,这种综合性的技巧在中国画中统称为笔墨。笔墨二字不但代表绘画和书法的工具,而且代表了一种艺术境界。笔是“因”墨是“果”,当笔法与书法相结合时,就产生了丰富的、有表现力的结果—笔墨。它是中国画造型的基本语言,中国画以线造型,墨分五色,以行笔之快慢、顿挫、提按与墨色以干、湿、浓、淡、枯、焦等,干湿、巧拙、涩畅互相交替使用,虚实相出,“笔为墨骨、墨为笔充”,从而表现出天地万物,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借山川、树木、花鸟、蔬果等寄寓自己的情趣、品格及人生的追求,作品不但具有鲜明的形象特征,而且反映出人的精神气质和胸怀。正是这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使作品意趣盎然,充满生命的活力,使观者得到美的享受。例如潘天寿《露气》,充分发挥了中国画以线为主的表现方法,造型概括风骨遒劲、用笔果断老练、画面苍茫厚重。吴昌硕在作品中用雄厚有力的书法用笔、营造出的形式美感,沉重古拙,把以书入画的文人画传统推到极致。
其三,中国画的色彩之美。
中国画用色有独特的特点。以画法分有只勾线不染色,具有素雅效果的白描画;有水墨淡彩的浅绛山水画;有以矿物质颜料石青、石绿、赭石、朱砂等为主的青绿山水画、金碧山水重彩画;有以色彩运笔造型,将线隐在物象形体之中的没骨画;有以勾勒填彩的工笔画,又有泼墨泼彩等等用色方法。用笔加用墨自有“墨分五色”之说,表示水墨的表现力之丰富,有时加色,要求互不相碍,相得益彰,但色主要是墨的补充,水墨在特别的宣纸上形成了美的效果,如齐白石画虾那适中透明感,像黄宾虹画山石那样浑厚华滋的意趣美;李可染与何海霞两位大师分别运用鲜明饱和的色彩,描绘出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的气概。表现出既有传统意味又含有现代感的山水画,具有新时代精神面貌。各种不同的画法与丰富的色彩运用,构成了中国画独特的民族特色,使之成为东方绘画的代表,是世界绘画重要的品种之一。
其四,中国画的韵味之美。
利用水在宣纸上的冲化,融渗产生的浓浓变化,通过墨与彩的泼洒、点染、堆积能形成墨、色、水相互辉映的效果。运用浓破淡、淡破浓、色破墨、墨破色等方法,可以出现斑斓绚丽、变化莫测的画面。这迷蒙浑然的韵味,给人变化朦胧、轻松自然的视觉效果。水墨画无论是它的表现方法还是独特的画面效果,都体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情怀,可以说是中国千年文化传统的浓缩。中国画表现出的空灵飘逸,虚实相生,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韵味,令人回味无穷。
例如张大千的《泼墨荷花图》则更是独放恣肆,运用墨与彩的交融,将画家潇洒不羁的性情表露无遗,丰富地表现了荷花的多资多彩。墨色的浓淡变化,使画面产生前后层次,更具深邃之感,令人遐想;中国画艺术效果的独特美,很重要的方面在于它的工具、材料和表现方法。吴冠中的彩墨画已打破了传统的笔墨陈规,吸收西方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法,借用墨、色、纸、水等材料之间的互相关系,使画面相互辉映,浑然一体,其音乐般墨与彩的变化,纵横交错的各种破墨、破色的处理,内涵极其丰富。其形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奇在有法无法之中,形成了自然独特的新面貌。墨与色得到充分的发挥,韵味实足,美不胜收。
其五,中国画的意境之美。
中国画在画面的空间处理上、在空白、虚实关系以及色彩等方面运用独特的艺术手法,创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中国画的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在传统绘画中是作品通过时空境象的描绘,在情与景高度融会后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境界,追求意境的表现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画的重要特征之一,如山水画中高山大川的雄浑厚重,小桥流水的清秀恬淡,山间云雾僚绕,小路曲折蜿蜓;楼台耸立、船帆点点……使我们感受到了画家对故土、对大自然的那份眷恋,那份痴情,带给我们一种充满情趣的、有独特意境的美的享受。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对意境的创造是画家毕生追求的艺术境界。
林风眠的花鸟画《秋鹜》在方形的构图上,创造着令人神往的意境,清淡的笔墨,表现了风吹芦苇和逆风中创惶飞离苇塘的秋鹜,画面给人以广阔的遐想天地;吴冠中用传统的笔墨,通过线的流动,黑与白的穿插、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将诗情画意通过点、线、面的交织表现出来,以半抽象的状态表现大自然音乐般的韵律和相应的美的心理感受。
其六、中国画的章法之美。
中国画是诗、书、画、印相结合的一门综合艺术,在不同的形式中合理安排表现的物象叫做章法,每幅画面上有主次、疏密、节奏、变化,并加以留白,有笔墨处为实,无笔墨处为虚,可以是天、地、云、水、烟、气、雪等,给观者以丰富想象的余地,中国画上的题款与印章是画面构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款”是指作者的署名,而“题”是指与绘画相关的文字、诗词等,大段题字的款识叫“长款”,仅题作者名姓的叫“穷款”,仅题姓名和年代、地点称之为“单款”或“下款”,另题馈赠者名姓、原因的叫“上款”,上下两款合称为“双款”,两款以上者称之为“多款”。在缘刻艺术上,作者将感悟到的自然美以内的形式规律施之于印章中,将汉字书法的美与刀法表现的美、章法的美以及金石印材的质地特性和谐地融为一体,形成为篆刻的美。好的书法题款与篆刻印章可以为画面增添许多秀色。
每种题款都要达到画面协调统一、不但形式上统一,还包括气质风格上的统一。赵之谦的画以篆隶用笔,款识又多用篆隶字体,就能取得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而徐谓的水墨作品淋漓尽致,配以狂放的草书更是妙不可言。
其七,中国画的形制之美。
中国画的形制有多种,总体上分有手卷、条幅、中堂、条屏、横披、圆扇、折扇、册页、斗方、框裱等,基于古人生活方式的特点,最早供的欣赏的可移动的绘画作品是像简册和书卷一样的长条,平时卷起来存放,观看时打开,从古往左逐段欣赏,称为“卷”或“手卷”,它适合一两个席地而坐的人在案头欣赏。随着垂足坐取代席地坐,人们的视点升高了,挂在墙上的较大的作品形制——“轴”或“立轴”适应了新的生活方式,装饰美化着变高变大了的室内空间。唐代以前的活动绘画绝大部分采用卷的形制,两宋和元代是卷、轴并重的时期,明清两代主是轴多于卷了,四幅或六幅成组的屏条是轴的变化体。立轴条屏适合远看,横幅、长卷适于近视,立轴先看整体后看局部之美,长卷先看局部美而后再引伸到全貌;有着悠久历史的扇面艺术是我国民族传统艺术品之一,有折扇和团扇之分,从宋元起历代都有扇面精品流传于世。宋元时期多为圆形团扇,从明代起才有折扇。扇面上是名家书画,扇骨多是竹或骨制品,雕刻着山水、人物,构成一件极具精美完整的艺术品、美不胜收;册页的美是把小幅画页装裱成册,是今天书藉装帧的变体,欣赏、赏玩方便随意,妙不可言;装裱艺术体现了中国古人智慧与审美,保护卷、轴作品的最好方法是装裱,中国画的装裱格外讲究,使其形制的外在结构形式上更加完善。装裱在唐代已经很成熟,到明清便成了一门精深的学问。
就立轴形制美语言体系,其装裱的形式从上到下分为天杆、天头、惊燕、诗塘、画心、地头、轴杆和轴头等,轴头不仅增加画轴的美观,而且屏卷灵活,诗塘就是直幅画心上端,挂上一块纸方叫“诗堂”。一是因器心短,经过衬托后比较得体;二是为了题诗赞画,所以有人变称“玉池”。装裱形式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体现中国人的天人合一的人文思想境界。
总之,中国画有其独特的审美语言,中国画创造出独特的表达物象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形式,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中国画特别注重画外之趣,讲究画的格调、气息,中国画家重人品、重修养,这些都使得作品具有丰富的内涵、意韵和情趣。中国画强调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因此,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远远超过画面本身的内容及形制。
⑦ 高中美术第一单元第1课教案:《什么是美术作品》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专求.(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属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高中每课教材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二)学生分析
学生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确定知识目标.(2)确定能力、方法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实施策略.(3)确定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选点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⑧ 美术作品分析怎么写
美术作品分析,首先要分析作者的时代背景,然后再从画派的角度或者绘画手法来分析作者的技法,还要分析画作的内容所表达的时代含义与文化信息,最后要总结画作的总体意义。
⑨ 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感法则是:1. 2. 3. 4. (分别举例说明)
三大构成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平面构成 其核心与精髓就是形式美法则
主要包括:
1.律动:以文字的骇异,或集合图形的构成来表现律动的方法,并不太容易,不过依据造型的方法分析,一般可分为 反复及渐变两种,这两中方法与规则,或不规则现象,交互使用时,则可发展成无限的图形,
2.对称:能传达有秩序 安定 静态 庄重与威严的心理感觉;例如,左右或上下相等的造型,我们称之为实质的对称;左右或上下并非完全相等,但在视觉上也能产生对称的感觉时,成为感觉的对称.
3.对比:把相对的两要素互相比较,例如直线和曲线,长和短,粗和细,明和暗,黑和白,大和小,锐和钝等,产生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现象;并互相强调出对方的特征,衬托产生对比美.
4.平衡:把两种以上的构成要素,均匀的予以配置而达到安定的状态便叫做平衡.正常的平衡具有安定,静态的感觉;而不正常的平衡则呈现不安定,动态的感觉,但却有丰富的情感,比较有变化.一般造型的平衡,实质色彩,明暗,大小,质感等感觉的平衡.
5.比例:在比例当中,被谈论最多的就是黄金比例;希腊美术大多采用1:1.618来求得秩序的变化美.长度比,对角线比,两分比,三分比等,都是具有规律的比.
6.调和:两种构成要素同时存在时,若特性过于强烈或相差太远,便会产生对比现象;若两者能达成一致,并且不排斥时,便到了调和的状态.例如黑白两色产生对比,单介于黑白之间的灰色就是一种调和,所以调和又可以用中庸来解释.
7.统一:达成统一的要素有很多,颜色、形状、方向、明度、质感等都具备了这方面的功能;统一又可以用"支配"和"从属"来说明;当许多对立的要素一起存在时,有排斥,竞争的现象,便需要有一个主调来整合它,有了主调就有了统一,这个主题就有了支配,其他的部分就成了从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