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纨字子纯文言文翻译
Ⅰ 片板是什么
你问的是“海禁”中的“片板不许下海”这句话吧,其实就是用它来代替不准许出海。
出<明史>卷二百五 列传第九十三《朱纨传》
“朱纨,字子纯,长洲人。正德十六年进士。除景州知州,调开州。嘉靖初,迁南京刑部员外郎。历四川兵备副使。与副总兵何卿共平深沟诸砦番。五迁至广东左布政使。二十五年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南、赣。明年七月,倭寇起,改提督浙、闽海防军务,巡抚浙江。
初,明祖定制,片板不许入海。承平久,奸民阑出入,勾倭人及佛郎机诸国入互市。闽人李光头、歙人许栋踞宁波之双屿为之主,司其质契。势家护持之,漳、泉为多,或与通婚姻。假济渡为名,造双桅大船,运载违禁物,将吏不敢诘也。或负其直,栋等即诱之攻剽。负直者胁将吏捕逐之,泄师期令去,期他日偿。”
"片板不许下海“----评闭关锁国之源
很多人都知道明成祖时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但这次壮举并未引发中国人私人下海的热潮,许多人都把它归结于中国人没有开拓精神。其实不然,这同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推行的一项政策有关。
明朝从立国起一直实行”海禁“政策。这个海禁政策实际上只是对私舶而言,明朝前期官方经营的海上朝贡贸易从来没有停止过,郑和下西洋就是最好的例子。
从《明实录》提供的史料看,明朝实施海禁措施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朝廷一再昭告滨海居民”不得私出海“。”无得擅出海与外国互市“,让海禁政策在沿海家喻户晓。同时还在律法中明确规定出海违禁物。当时出口的主要货物如绢、丝、缎、铁器、铜钱等都被列入其中,不许私运下海。有违禁者查出后,不仅船、货一起没收,主犯还要被处以极刑,全家发配充军,从犯也要被体罚。即使这样,明朝还惟恐禁海不力,于是下令“禁革双桅大船”。即民间不得擅造能出远海的双桅以上的尖底大船,原有的违式船都要改为平底船。
事实上,朱元璋在位期间,有关海禁的诏令每过一二年就重申一遍。洪武四年(1371年)十二月,朱元璋命靖海侯吴祯籍方国珍所部温、台、庆元三府军士及兰秀山无田粮之民隶各卫为军时,就宣布“仍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明太祖实录》卷七零)。洪武十四年(1381年)十月又宣布“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明太祖实录》卷一三九)。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十月,因两广、浙江、福建人民以金银、铜钱、缎匹、兵器等交通外番,私易货物,再次诏户部“申严交通外番之禁”(《明太祖实录》卷二零五)。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由于沿海走私活动频繁,朱元璋又下令:“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凡番香番货,皆不许贩鬻。其见有者,限以三月销尽”(《明太祖实录》卷二三一)。洪武三十年(1397年),他再次“禁申人民,无得擅出海与外国互市”(《明太祖实录》卷二五一)。关于禁海原因,他只是说:“朕以海道可通外邦,故尝禁其往来”(《明太祖实录》卷七零)。
当然,由于沿海一带人多地少,许多居民还是私自出海贸易,明廷就进行残酷镇压。如嘉靖十三年(1534年)前后到达松门、海洋等处的私人贸易船有50多艘。这些船上的海商,均被当作盗贼被捕,其中绝大多数被拷毙狱中,未死者也全发配充军。明朝禁海只针对民间而不针对朝廷,真可谓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样就造成了中国无法和外国持续、全面的交往!明朝对船舶的控制使得私人下海只能到达日本、东南亚一带,无法环绕全球,而西方的地理大发现均是由私人下海发现的,这不能不说是朱元璋祸及子孙的禁海政策使然!
郑和下西洋固然是一项壮举,但这直接受限于朝廷的政策。政策一变,中国的海权就消失了。而私人公司则不然,只要有利益,他们是不会罢手的!如英国、荷兰的东印度公司,他们为本国带来了多大的殖民利益啊!而且,就是郑和下西洋也大大刺激了国内手工业的生产,如织造业,窑厂等,如果这由私人下海持续刺激下去,中国恐怕早在明朝后期就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了,谁都知道在资本主义早期手工业起了多么巨大的作用!
综上所述,导致中国近代落后的根源在于朱元璋的禁海政策,说他是导致中国落后的罪人一点都不为过!后来的清朝只是延续了明朝的政策罢了,毕竟满人没什么文化,只知道因循旧制。而朱元璋禁海,除了倭寇因素外,还是他自己的小农思想作祟,他只希望臣民安分种田,不要做其他事。也是因为他自己受教育程度有限!要根除倭寇,最好的方法是建立一只强大的海军,再不济也可以招安一些强大的私人武装(王直就是一例),可惜因循守旧的明朝皇帝永远也不愿这么做!!!
Ⅱ 何卿传翻译 文言文
何卿,成都卫人。有志操,习武事。正德年间,承袭世职任指挥佥事。因他的能力,被提升为筠连守备。随从巡抚盛应期攻击歼斩叛贼谢文礼、谢文义。世宗即位,论功晋升为署都指挥佥事,充任左参将,协助镇守松潘。
嘉靖年代初期,芒部土舍陇政、土妇支禄等人反叛。何卿征讨他们,斩敌人二百多首级,降俘叛众有好几百人。陇政逃奔到乌撒,何卿檄令土官安宁将陇政擒获献来。安宁假装承诺,而实际上将陇政藏匿起来不交出来。巡抚汤沐说明了这种情况,皇帝剥夺了何卿的官职。川、贵之兵联合征讨,叛贼才被消灭,何卿恢复到原有官职。五年(1526)春天提升何卿为副总兵,仍然镇守松潘。陇氏已经灭绝,改芒部为镇雄府,设流官。不久,陇政的遗党沙保又进行叛乱。何卿和参将魏武、姚汝皋等人并进,斩除沙保等叛贼首领七人,余党也全部被歼。记录功劳,魏武最大,何卿第二,赐赏各有不同。黑虎五砦番谋反,围住长安诸堡,乌都、鹁鸽诸番也相继反叛。何卿都攻破平定了他们,升为都督佥事。威茂番十多砦连兵劫抢军饷,而且攻打茂州和长宁诸堡,索要抚恤赏赐。何卿和副使朱纨筑茂州外城来围困他们。不久又用计残害他们的部众,屡战屡胜,于是攻打深沟,焚烧他们的碉砦。诸番处境困迫,请求让他们赎罪。何卿责令他们献出首恶,番人不答应。何卿又分别剿攻浅沟、浑水二砦,并歼灭他们。诸番于是争献首恶,歃血断指耳,誓不再反叛。何卿于是与他们刻木为约,分处其部众,划疆为守,松潘的道路又畅通起来。巡抚潘鉴等人奏上他们两人的功劳,皇帝下诏赏赐何卿、朱纨银币,晋升何卿为署都督同知,镇守如故。过了很久,何卿因疾病辞官。
二十三年(1544),塞上战事频起。朝廷召何卿,何卿以疾病相辞。皇帝发怒,夺去何卿的都督官职,命他以都指挥使的官职到兵部听候调遣。不久,敌寇逼近畿辅,命扎营在卢沟桥。松潘的副总兵李爵被巡抚丘养浩弹劾而罢去官职,皇帝下诏用何卿代替他。给事中许天伦说何卿贿赂丘养浩弹劾李爵,自为后路。皇帝发怒,革除何卿和丘养浩的官职,令巡按冉崇礼调查核实。当时兵事棘手,翁万达又推荐何卿,恢复他的都督佥事官职,督东官厅军马。之后冉崇礼具言说李爵贪污“,何卿镇守松潘有十七年,为蜀保障,军民颂德,但他还贫穷,哪有所得的钱财进行贿赂呢?”皇帝怒意才消解。四川白草番叛乱,副总兵高冈凤被弹劾。兵部尚书路迎上奏让何卿代替他。何卿再次莅临松潘,将士都很喜欢。何卿于是会聚巡抚张时彻征讨擒获首恶数人,俘斩九百七十多人,攻克四十七营砦,摧毁四千八百碉房,缴获马牛器械储积各以万计。何卿进署都督同知。何卿素有威望,为番人所忌惮。自从威茂到松潘、龙安夹道筑墙数百里,行旅往来,没有剽夺的祸患。他先后在镇二十四年,军民像爱戴慈母一样爱戴他。他再次因病回到家乡。
三十三年(1554),倭寇侵略海上。皇帝诏令何卿和沈希仪各率家众奔赴苏、松军门。第二年何卿充任副总兵,总理浙江和苏、松海防。何卿是蜀中名将,不熟悉海道,年纪已老,兵与将不熟悉,竟不能有所作为。他被巡按御史周如斗弹劾而罢除官职,死去。
---喜欢请赞,O(∩_∩)O谢谢。如有不足请多指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