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费文言文
现代文与文言文对译:“浪费”文言词语可以用“糟”。“钱”文言词语可以是“币”。“再什么”文言词语可以是“又何”。“上面”文言词语可以用“上”。“浪费钱再什么上面”用文言文可以这样说:糟币又何上也。
Ⅱ 浪费我的时间用文言文怎么说
浪费我的时间
文言文:费吾之时
费吾昼夜之功 (夸张的说法)
Ⅲ 表达浪费光阴的四字文言文或者成语有哪
虚度年华
[ xū dù nián huá ]
虚:没有收获、成就。白白地度过年岁。
出 处
《忆邓拓·邓拓与人民日报》:“他认为:古今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不虚度年华。”
Ⅳ 表达诗人对浪费人才的统治者的倾诉的古文有哪些
就是表达诗人怀才不遇的古文有
韩愈的《马说》
李白的《行路难其一》
希望能帮到你
祝你生活愉快
Ⅳ 白白浪费古文怎么说
徒劳、枉然、枉费、以上三个都可以,别的暂时我想不起来了,请原谅!
Ⅵ 形容浪费粮食的古代名言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
●成由内勤俭破由奢
●勤俭永容不穷,坐食山也空
●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家有万石粮,挥堆不长
●精打细算,油盐不断
●粮收万石,也要粗茶淡饭
●会吃的吃千顿,不会吃的吃一顿
●精打细算,有吃有穿;大吃大喝,当屋卖锅
●小富由俭,大富由天
●饱时省一口,饿时得一斗
●有荒节约度荒,天荒节约备荒
●精打细算够半年,遇到荒年不受难
●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广厦千间,夜眠七尺
●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Ⅶ 却只能浪费 用文言文怎么说
现代文与文言文对译:“却”文言词语可以用“然”。“只能”文言词语可以用“惟”。“浪费”文言词语可以用“糟蹋”。“却只能浪费”用文言文可以这么说:然惟糟蹋也。
Ⅷ 古代节约粮食的文言文
1、《咏史二首·其二》唐代·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翻译:纵览历史,凡是贤明的国家,成功源于勤俭,衰败起于奢华。为什么非要琥珀才能作枕头,为什么镶有珍珠才是好坐车?
2、《杂曲歌辞·太平乐》唐代·白居易
岁丰仍节俭,时泰更销兵。
圣念长如此,何忧不太平。
翻译:丰收了也要节俭,时运吉利太平更要消弭战争。如果掌权者能够一直保持这样的念头,那天下又怎么会不太平。
3、《度关山》两汉·曹操
世叹伯夷,欲以厉俗。
侈恶之大,俭为共德。
翻译:难怪世人赞赏伯夷,盼望搞好社会风气。奢侈本是最大罪恶,节俭美德不容怀疑。
4、《朱子家训·全文》清·朱柏庐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翻译: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5、《悯农二首》唐代·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翻译: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却仍有劳苦农民被饿死。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
Ⅸ 而青春更不能浪费用文言文怎么说
要问“而青春更不能浪费”用文言文怎么说了,先来看看句子里面的现代汉语词回语可以用哪些文言词语来替代答。“而”文言词语可以用“然”。“青春”文言词语可以翻译为“锦瑟年华”。“更不能”文言词语可以翻译为“尤未可”。“浪费”文言词语有“暴殄天物”之说。“而青春更不能浪费”用文言文可以这样说:然锦瑟年华尤未可暴殄天物也。
Ⅹ 要节约不要浪费的文言文。
1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3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这句食堂几乎都用)
4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
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劳。
5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
6存钱犹如针挑土,用钱犹如水推沙。
训俭示康
司马光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数月营聚,然后敢发书。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嗟乎!风俗颓敝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
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听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听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听事已宽矣。」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来,以实对。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上以无隐,益重之。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公宜少从众。」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君子以为忠。管仲镂簋朱纮、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