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熹字伯阳文言文翻译
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等
㈡ 汤御史传 侯方域文言文答案
原题: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下车期月 下车:官员初到任。
B.今乃能强项如此哉 强项:擅长的领域。
C.挂冠归 挂冠:辞去官职。
D.公真肮脏丈夫也哉 肮脏:高亢刚直。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宾尹有盛名/群小欲拥戴之为相/宾尹尤鸷悍阴/制朝权/京察未榜之前一日/犹聚其党/招呼思有所挟持/
B.初/宾尹有盛名/群小欲拥戴之为相/宾尹尤鸷悍/阴制朝权/京察未榜之前一日/犹聚其党招呼/思有所挟持/
C.初/宾尹有盛名/群小欲拥戴之为相/宾尹尤鸷悍阴/制朝权/京察未榜之前一日/犹聚其党招呼/思有所挟持/
D.初/宾尹有盛名/群小欲拥戴之为相/宾尹尤鸷悍/阴制朝权/京察未榜之前一日/犹聚其党/招呼思有所挟持/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汤兆京为官廉洁,秉直公正。在乡为孝廉时,他拒绝接受有犯法嫌疑的族人的贿赂,而一旦查明其清白后,他就竭尽所能为族人解困,并拒绝接受其所馈赠的田地。
B.汤兆京为官有方,治绩卓著。到丰城一个月,他就使当地气象一新;面对在县令周围安插耳目的大盗范绍九,他密计将其捉拿,平定了江西数千里之地的祸患。
C.汤兆京犯颜敢谏,廷论从容。神宗皇帝要杀御史曹学程,他力谏不可并以死抗争;在朝议论权臣的任免时,同僚们都紧张不安,而他则面不改色,神态自然。
D.汤兆京刚直不阿,不避权贵。在吏部大堂,他当众揭露权奸汤宾尹的劣迹并主张对其黜免;对李太后和京师公卿所崇信的达观和尚,他予以惩治,毫不手软。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居御史,则慷慨言天下事,数面折廷诤。
(2)公性素高介,当官则死其职,过即澹然,无轩冕情。
参考答案:
4.B 5.B 6.C
7.(1)等到官居御史之时,却意气激昂地评说天下大事,多次当面批评指责、当廷谏诤。 (关键词“居”“慷慨”“面折廷诤”的翻译各1 分,大意2 分)
(2)汤公秉性向来清高耿直,做官的时候就忠于职守,不做官的时候就淡泊宁静,从不被 官位爵禄所扰。(关键词“高介”“死其职”“轩冕”的翻译各1 分,大意2 分)
附录:文言文选文原文及参考译文、重点词语详细注释
【原文】
汤御史传
汤公名兆京,字伯闳,宜兴人也。为孝廉,有族人抵法者,赂以田,求为解之,不应;既而察其诬,乃力为解,而却其田。
壬辰登进士第,官丰城令。丰城岩邑,公下车期月,立变其俗。有巨盗范绍九者,以都村为巢穴,劫掠袁、临、吉、赣之间,令之左右,皆其耳目,辄捕辄先闻,公则密计而单骑掩之,擒绍九,豫章数千里之患以平。报最,征拜御史。
神宗皇帝将杀御史曹学程,公争曰:“学程不当死,必杀学程,臣愿同日死!”又尝疏请福王之国,寝夺嫡谋。
公为人孝谨和易,事父母常为孺子欢,与乡人言讷讷不出口。及居御史,则慷慨言天下事,数面折廷诤。尝论柄相,同事者惶恐惴息汗下,公意气自如。公父家居,叹曰:“吾儿向循循书生,今乃能强项如此哉!”
公性素高介,当官则死其职,过即澹然,无轩冕情。而辛亥京察朝官,更力斥汤宾尹及其党邹之麟、韩敬。初宾尹有盛名群小欲拥戴之为相宾尹尤鸷悍阴制朝权京察未榜之前一日犹聚其党招呼思有所挟持迨明,公独袖出一单于吏部堂,罗列宾尹狼戾状,当事者错愕,公昂首曰:“宾尹不黜,谁当黜者!”宾尹既废而叹曰:“吾目中空无人,向独睹汤公意动,今果为所中矣!”公以论太宰赵焕擅权,挂冠归,病卒,年五十一。
后天子知其贤,常思之,赠官太仆卿。
侯方域曰:“余王父与汤公同朝为言官,既老致政,每见朝廷事有得失,辄叹曰:‘今言 路无汤公,卒无言者矣!’又言:‘僧达观者,善言佛法,居京师,公卿见者皆膜拜。李太后 方好佛,尝取达观所噗水入宫禁。汤公为御史,大怒,捕达观痛笞之,禁狱以死。’呜呼!公真肮脏丈夫也哉!”
(选自《侯方域集》,有删改)
【参考译文】
汤公名兆京,字伯闳,是江苏宜兴县人。(汤公)做秀才的时候,有犯法的族人,用田地贿赂汤公,请求他为自己解决此事,汤公没有答应;不久以后查明那位族人是被诬陷的,就极力为他解罪,而拒绝他所奉送的田地。
壬辰年考中进士,任丰城县令。丰城是一座地势险要的城邑,汤公上任满一个月,立刻改变了当地的民风。有一名大盗范绍九,把都村当作巢穴,在袁州、临州、吉州、赣州四州之间劫掠百姓,各地县令的身边,都是他的耳目,一有抓捕的消息范绍九总会事先得知,汤公就秘密筹划,(安排一名骑兵)突袭范绍九,擒住了范绍九,整个江西数千里之地的祸患得以平定。因上报治绩第一,被朝廷征召入京授任御史。
神宗皇帝要杀御史曹学程,汤公谏诤说:“曹学程不应该死,如果一定要杀曹学程, 我甘愿同日赴死!”又曾上疏请求福王回到封地,平息了(福王)废长立储的阴谋。
汤公为人孝顺恭谨谦和平易,侍奉父母为讨其欢心常常表现得像孩子一样,和乡人说话时则言辞迟钝不善表达。等到官居御史时,却意气激昂地评说天下大事,多次当面批评指责、当廷谏诤。曾经议论当朝首辅,同僚们都惊恐不安屏息冒汗,汤公却神态自然。汤公的父亲在家闲居的时候, 慨叹道:“我儿子过去是个遵规守矩的书生,现在竟然可以这样刚强不屈!”
汤公秉性向来清高耿直,做官的时候就忠于职守,不做官的时候就淡泊宁静,从不被官位爵禄所扰。辛亥年考察朝廷官员,汤公更是极力要求罢免汤宾尹和他的党羽邹之麟、韩敬。起初,汤宾尹名望很大,众多小人想要拥戴他做内阁首辅。汤宾尹特别凶狠强悍,他暗地控制朝政大权,京官考核结果尚未张榜公布的前一天,仍然聚集党羽下达指示,想对控制朝政有所要挟。等到第二天一早,汤公在吏部大堂独自从袖子里取出一张纸,上面罗列了汤宾尹贪暴凶残的罪行,主持考核的官员惊愕不已,汤公昂着头说:“汤宾尹如果不被罢免,谁是应当被罢免的人!”汤宾尹被罢免后慨叹道:“我目中无人,从前只察探汤公心中的动向,而今果然被他扳倒了!”汤公因为谏诤太宰赵焕专权,辞官回乡,病故,终年51岁。
后来天子明白他是个贤臣,常常想到他,于是追赠他为太仆寺卿。
侯方域评论说:“我的祖父和汤公同朝做谏官,年老退休后,每每看到朝廷政事有失误,总是慨叹道:‘如今谏官中没有汤公,最终没有敢于直言进谏的人了!’又说:‘达观和尚,擅长讲说佛法,住在京师,公卿看到他都对他顶礼膜拜。李太后正痴迷佛教,曾经把达观所吐的口水带入宫中。汤公当时担任御史,大怒,抓捕达观和尚并且痛加笞责,把他关在监狱直到死去。’唉!汤公真称得上是高亢刚直的大丈夫呀!”
【注释】
1、孝廉:明清两代对举人的称呼。
2、有族人抵法者:定语后置句,有犯法的族人。抵法:犯法。《旧五代史·晋书·白奉进传》:“军士抵法,宁有彼我,今仆以咎自陈,而公怒不息,莫是与范延光同反耶!”明方孝孺《先府君行状》:“吾知从民便,抵法非所辞。”清侯方域《汤御史传》:“有族人抵法者,赂以田求为解之,不应。”有时候也指伏法,要根据语境判断。唐南卓《羯鼓录》:“此人大逆戕忍,不日间兼即抵法。”宋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神异幽怪·开墓二》:“未几果败,抵法。”明焦竑《玉堂丛语·献替》:“上幸九龙池,有民妇号而诉其令者,上震恐,欲逮令抵法。”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致妇投缳,恶少亦抵法。”
3、赂以田:状语后置句,用田地贿赂(汤公)。
4、求为解之:省略句,即“求(之)为(之)解之”,请求他替自己解决这件事。
5、既而:时间副词。不久,一会儿。
6、却:推却、拒绝。
7、岩邑:险要的城邑。根据语境,似乎引申成“难治理的地方”更合适。险要的城邑。《左传·隐公元年》:“制,岩邑也,虢叔死焉。”北周庾信《周大将军襄城公郑伟墓志铭》:“国有岩邑,朝多君子。”唐刘孝孙《早发成皋望河》诗:“清晨发岩邑,车马走轘辕。”清方文《送刘孔安北上》诗:“出宰两岩邑,弘誉东西驰。”
8、下车:古代作殉葬用的粗陋的木制车。《礼记·乐记》:“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后称初即位或到任为“下车”。《后汉书·儒林传序》:“及光武中兴,爱好经术,未及下车,而先访儒雅。”《后汉书·赵熹传》:“熹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宋苏轼《与朱康叔书》之十七:“自闻下车,日欲作书,纷冗衰病,因循至今。”清顾炎武《菰中随笔》:“窃见比来州牧上佐,乃两畿县令,下车布政,有多者一二年,少者三五月,遽即迁除。”
9、期月:一般是是一整月,偶尔也指一整年。这里是一个月。(1)一整月。《礼记·中庸》:“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唐孔颖达疏:“假令偶有中庸,亦不能期帀一月而守之。”《隶释·汉慎令刘修碑》:“到官朞月,见臣吏勑儿子。”《南史·江紑传》:“年十三,父蒨患眼,紑侍疾将朞月,衣不解带。”唐柳宗元《朗州员外司户薛君妻崔氏墓志》:“元和十二年五月二十八日既乳,病肝气逆肺,牵拘左腋,巫医不能已,期月之日,絜服饬容而终。”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三:“(李治)拜命仅期月,即讬疾引去矣。”(2)一整年。《论语·子路》:“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邢昺疏:“期月,周月也,谓周一年之十二月也。”《后汉书·左雄传》:“观政于亭传,责成于朞月。”李贤注:“朞,匝也。谓一岁。”《北史·李远传》:“远敦奖风俗,劝课农桑,肃遏奸非,兼修守御之备。曾未期月,百姓怀之。”宋叶适《终论一》:“若此者,内以朞月之内,尽去民之所患苦;外以二年之外,兵勇士厉可用之于死。”清魏源《默觚下·治篇九》:“周公何以能化殷顽于期月?何以东征而四国是吪耶?”
10、耳目:本指耳朵和眼睛。犹视听,见闻。引申为审察和了解。后比喻能起耳目作用者。一般指替人刺探消息的人,也可比喻辅佐或亲信之人。
11、掩:乘人不备而袭击或捉拿。如掩杀、掩击、掩袭。
11、豫章:古郡名,治所在今江西南昌。基本上指今南昌一带,也指今江西省。
12、报最:犹举最。旧时长官考察下属,把政绩最好的列名报告朝廷叫报最。清钱谦益《原任福建福州罗源县知县倪千禩授文林郎制》:“乃于报最之时,遽有亲藩之擢。”《汉书·京房传》:“(焦赣)爱养吏民,化行县中,举最当迁。”唐杜甫《送梓州李使君之任》诗:“不作临岐恨,唯听举最先。”唐吕温《衡州刺史谢上表》:“三载陟明,虞书盛典;六条举最,汉制宏规。”
13、争:谏诤。直言上谏,直言规劝。《韩诗外传》卷十:“言文王咨嗟,痛殷商无辅弼谏诤之臣而亡天下矣。”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历观秦汉以及五代,谏诤而死,盖数百人。”一本作“谏争”。
14、寝:(1)搁置。如寝格:搁置;阻碍;寝遏:搁置、阻止;寝置:犹搁置。(2)停止。如寝谋:停止谋划、停止施行计划;寝罢:废除、停止;寝废:停止、废弃、废除。(3)平息。如寝兵:息兵、停止战争;寝事:息事、完事。(4)罢免。如寝免:罢免、免去;寝停:停罢、免职;寝夺:罢免、免除。根据后面的宾语“阴谋”,这里为“平息”。
15、夺嫡,以支子取代嫡子的地位。其实就是篡夺皇位。
16、孝谨和易:孝顺、恭谨、谦和、平易。
17、事父母常为孺子欢:常常表现出小孩子式的欢快来侍奉父母
18、讷讷(nè):说话迟钝谨慎貌。清侯方域《汤御史传》:“公为人孝谨和易,事父母常为孺子欢,与乡人言,讷讷不出口,尤不与公府事。”清恽敬《后二仆传》:“敬束下素严,夏清、柳芳皆布衣履,言语讷讷然,以此得久,然即死因也。”
19、居:当、担任。如居位:居官任职。居职:在职,任职。其实可以根据语境,后面跟了个官职做宾语。比如下文有“家居”一词,其实直译就是呆在家里,古代是指辞去官职或无职业,在家里闲住。居的本义就是“处在”,根据语境,合理翻译。
20、慷慨:情绪激昂。也指性格豪爽。这里是前者。现代汉语多指“大方,不吝啬”。
21、面折廷诤:当面指责、当廷谏诤。“面”和“廷”都是名词作状语,当面,在廷上。折:折服;挫伤、挫折。这里指的是“批评、指责”。诤,谏。
22、柄相:掌握权柄的丞相。即内阁首辅。
23、强项:刚正不为威武所屈。《后汉书·杨震传》:“帝尝从容问奇曰:‘朕何如桓帝?’对曰:‘陛下之于桓帝,亦犹虞舜比德唐尧。’帝不悦曰:‘卿强项,真杨震子孙。’”唐刘知几《史通·直书》:“夫世事如此,而责史臣不能申其强项之风,励其匪躬之节,盖亦难矣!”明王世贞《鸣凤记·幼海议本》:“董兄如此忠鲠,也不愧董宣之强项了。”《文明小史》第四六回:“将来回国,有什么交涉,就可以据理力争,虽然不中用,也落一个强项之名。”参见“强项令”。
24、高介:清高、耿介(耿直)。
25、过:即“过官”,指失去官职。
26、澹然:即淡然。宁静、恬静。
27、轩冕: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借指官位爵禄。无轩冕情:指没有留恋官位的心情。李白有诗《赠孟浩然》
28、京察:明清两代吏部考核京官的一种制度。还有一种情况,叫“大计”,都是考核方式。
29、鸷悍:凶猛强悍。宋苏轼《东坡志林·赵高李斯》:“二人之不敢请,亦知始皇之鸷悍而不可回也。”明张四维《双烈记·访道》:“七尺身躯,风骨伟岸;千斤膂力,鸷悍标雄。”
30、招呼:这里指“吩咐”。
31、狼戻:这里指残暴、凶残。有时候也指散乱堆积,类似“狼藉”。
32、错愕:仓促间感到惊愕。
33、挂冠:辞官。晋袁宏《后汉纪·光武帝纪五》:“(逢萌)闻王莽居摄,子宇谏,莽杀之。萌会友人曰:‘三纲绝矣,祸将及人。’即解衣冠,挂东都城门,将家属客于辽东。”《后汉书·逸民传·逢萌》亦载此事。又,南朝梁陶弘景,于齐高帝作相时,曾被引为诸王侍读。他家贫,求作县令不得,乃脱朝服挂神武门,上表辞禄。见《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后因以“挂冠”指辞官、弃官。南朝梁沈约《和左丞庾杲之移病》:“挂冠若东都,山林宁复出。”宋叶适《祭韩子师尚书文》:“愤发挂冠,龠米自炊。”清李渔《玉搔头·分任》:“蒿目为时忧,年未艾,霜雪盈头,挂冠无奈君恩厚,铨衡陪掌,簪缨忝继,君父难酬。”
34、王父:祖父,有时也是对老人的尊称。
35、致政:犹致仕。指退休。
36、噗水:吐出的口水。噗:拟声词。
37、禁狱:监狱里的看守。《四游记·孟山放囚人入仙道》:“却说广西府牢中犯人甚众,有一禁狱姓孟名山,在府当禁子。”这里义同“系狱”,即囚禁于牢狱。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彭越、张敖南面称孤,系狱抵罪。”唐孙樵《审汴观察判官书》:“且使系狱者,不得治于军门。”宋文莹《玉壶清话》卷六:“段生以事系狱,半年方得释。”明叶盛《水东日记·李祭酒天幸脱祸》:“祭酒安成李先生初以言事得罪系狱。”邹鲁《张家口举义》:“同志被逮者数十人,李飞仙、秦宗周等六人与高志清于九日同时就义,余均系狱。”
38、肮脏:也作“肮脏”。古今异义词。高亢刚直貌。汉赵壹《疾邪诗》之二:“伊优北堂上,肮脏倚门边。”宋文天祥《得儿女消息》诗:“肮脏到头方是汉,娉婷更欲向何人!”郑珍《论诗示诸生时代者将至》诗:“我衰复多病,肮脏不宜世。”
㈢ 南岳山形文言文翻译
(序)我曾经听谢紫微说过金山的胜景,峰峦沟壑簇拥在水上,秀丽挺拔与其他山回峰不同,周围环绕着楼答台殿阁,顺着山势的高低起伏而建,即使擅长精巧描摹,精通高超的画技,也不能将它的美景全部展现。当初没能游览很遗憾,在去吴兴赴任途中,船经过瓜州,正赶上冬天落汐,港口不通行。独自来到江边,才看见之前听说的金山,与谢公所说的没有不同。因此凭借小船过去,登上回旋的亭阁,攀上上方寺,登临绝顶,俯瞰其他山岳,亭阁轩室在地势险要之处,极尽山水的乐趣。草木虽然没有开花,有的青绿有的凋零,都挺立可爱。东边的小山叫做鹘山,有一种凶猛的海鸟雌雄在上面栖息,每年生小的海鸟,羽毛长成后,与它一起飞翔,迷失道路就返回,已经有许多年了。凶恶的猛禽不敢来这里跟海鸟搏斗,海鸟也不从附近的山上拿东西当食物,真是“义”啊。傍晚回船,寺僧向我要诗,勉强写了几句来应付他的请求。只是偶然来这里,连大概都没有领略,不敢与前人贤士留下的作品相提并论。
(诗)我独自前来,船桨在夕阳的微醺中归来。山峦与大地浑然一体,佛寺与江波相望。海鹘只观望却不在山中取食物,鸥鸟驯服自然成群。寺中老僧遗忘了岁月,只是在山石看着江上的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