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南在文言文

南在文言文

发布时间: 2020-11-19 11:53:13

1. 游大理日记中的又南中的南的文言文翻译

《游大理日记》中的“又南”中的南,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往南、向南。
《游大理日记》节选自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含有“又南”的句子有:三里,过小纸房,又南过大纸房。其东即郡城之西门,其西山下即演武场。又南一里半,过石马泉。泉一方在坡坳间,水从此溢出,冯元成谓其清冽不减慧山。甃为方池,其上有废址,皆其遗也。志云:“泉中落日照见有石马,故名。”又南半里,为一塔寺,前有诸葛祠并书院。又南过中和、玉局二峰。六里,渡一溪,颇大。又南,有峰东环而下。
翻译为现代汉语:走了三里,走过小纸房,又往南经过大纸房。村东就是府城的西门,村西的山下就是演武场。又往南一里半,经过石马泉。一池泉水在坡坳之间,水从此处溢出去,冯元成认为泉水的清冽不比慧山的泉水差。砌成方池,池上有废弃的基址,都是冯元成的遗迹。志书说:“落日下泉水中照见有石马,所以这样起名。”又往南半里,是一塔寺,寺前有诸葛祠和书院。又向南经过中和、玉局两座山峰。行了六里,渡过一条溪水,水很大。又往南,有山峰向东方环绕而下。

2. 古文中南面的含义

南面 今义:南边
古义:面南而坐,即称帝
例如: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王安石《读孟尝君传》)

3. 南山在文言文象征

南山nán shān
1. 指终南山,属秦岭山脉,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
例: 《诗•小雅•节南山》:「节彼南山,维石巖巖。」
2. 指祁连山。
例:《史记•大宛列传》:「﹝张骞﹞留岁馀,还,并南山,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
3. 指南屏山。
例:宋·蘇轼《病中独游净慈谒本长老周长官以诗见寄因次韵答之》:「卧闻禅老入南山,净扫清风五百间。」
4. 指荆南山,亦名君山、铜官山。
例:三国·吴·孙皓封为南岳,在今江蘇·宜兴县南,即所谓南山白额虎、长桥蛟、并周处为三害者。
5. 泛指南面的山。
例: 晋·陶潜《饮酒》诗之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6. 《诗经》诗篇名。
例《诗•齐风•南山》、《诗•小雅•南山有台》。
7. 从终南山引申出长寿的意思。典出《诗·小雅·天保》:「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

4. 文言文中,南的相近意思

在文言文中,表示“南”面的词有:
阳(指山的南面),阴(水的南面,如“江阴”),左(“江左”即江南)

5. 路隋字南式文言文

原文:
路隋,字南式,其先出阳平。父泌,字安期,通五经,端亮寡言,以孝悌闻。建中末,为长安尉。德宗出奉天,弃妻子奔行在,扈狩梁州,排乱军以出,再中流矢,裂裳濡血。以策说浑城,召置幕府。东讨李怀光,奏署副元帅判官。

从珹会盟平凉,为吐蕃所执,死焉。时隋婴孺,以恩授八品官。逮长,知父执吐蕃,日夜号泣,坐必西向,不食肉。母告以貌类泌者,终身不引镜。贞元末,吐蕃请和,隋三上疏宜许,不报。举明经,授润州参军事。李锜欲困辱之,使知市事,隋怡然坐肆,不为屈。

韦夏卿高其节,辟置东都幕府。元和中,吐蕃款塞,隋五上疏请修好,冀得泌还,诏可。遗祠部郎中徐复报聘,而泌以丧至,帝愍恻,赠绛州刺史,官为治丧。服除,擢隋左补阙、史馆修撰,以鲠亮称。

穆宗立,与韦处厚并擢侍讲学士,再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每除制出,以金币来谢者,隋却之曰:“公事而当私贶邪?”

文宗嗣位,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初,韩愈撰《顺宗实录》,书禁中事为切直,宦竖不喜,訾其非实,帝诏隋刊正。

隋建言:“卫尉卿周居巢、谏议大夫王彦威、给事中李固言、史官苏景胤皆上言改修非是。夫史册者,褒劝所在,匹夫美恶尚不可诬,况人君乎?议者至引隽不疑,第五伦为比,以蔽聪明。

臣宗闵、臣僧孺谓史官李汉、蒋系皆愈之婿,不可参撰,俾臣得下笔。臣谓不然且愈所书已非自出元和以来相循逮今虽汉等以嫌无害公谊请条示甚谬误者付史官刊定。”

有诏擿贞元、永贞间数事为失实,余不复改,汉等亦不罢。进门下侍郎,弘文馆大学士。久之,辞疾,不听,册拜太子太师。明年病卒,年六十。

(节选自《新唐书•路隋传》)

(5)南在文言文扩展阅读

译文:

路隋,字南式,他的祖先出自阳平。父亲名叫沁,字安期,通晓五经,为人端正诚实少言,凭守孝悌闻名于世。建中末年,担任长安尉。德宗因属下兵变而到奉天避难时,沁丢下妻子儿女,跑到皇帝所在之处,守卫梁州,从乱军中杀出一条血路,两次中箭,衣裂染血。

用计说服浑城,召到幕府。向东讨伐李怀光,担任副元帅判官。跟从珹在平凉会盟,被吐蕃所抓,挂了。当时路隋还小,凭借父亲的功劳被朝廷授职为八品官。等到长大,知道父亲被吐蕃所抓,日夜哭泣,坐着时必定向着西面(父死之处),不吃肉。

母亲告诉他长得很像父亲,于是他终身不照镜子。贞元末年,吐蕃请求和谈,隋多次上奏认为应该答应,皇帝没有回复。被举荐为明经,担任润州参军事。李锜想困辱他,让他担任市事,隋风轻云淡地坐在店里,不肯屈服。

韦夏卿敬重他的品格,让他在东都幕府里任职。元和年间,吐蕃前来通好,路隋五次上疏请求与吐蕃交好,希望父亲泌能够回来,皇帝下诏答应。

让祠部郎中徐复派使臣回访吐蕃,然而泌却已经死了,皇帝怜悯他,追封沁为绛州刺史,官员们为他的父治丧。路隋守丧期满后,朝廷提拔路隋担任左补阙、史馆修撰,凭借正直诚实著称。

穆宗即位,路隋和韦处厚一起被提拔为侍讲学士,又升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每次授予官职的命令出来,(常有)用金币来感谢他的人,路隋拒绝他们说:“这是公事,怎么可以给私人赠送呢?

文宗即位,以中书侍郎的身份兼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负责修撰国史。当初,韩愈写《顺宗实录》,写到宫中一些事情十分切要率直,宦官不满,指责韩愈所写不是实情,皇帝下诏让路隋校正谬误。

路隋建议说:“史册,是用来褒扬劝勉的,平民的善恶尚且不可以说谎,更何况人君呢?言官却拿隽不疑、第五伦(这样正直无畏的人)相提并论,来蒙蔽视听。宗闵、僧孺等人认为谓史官李汉、蒋系都是韩愈的女婿,不可以参加编写,让我下笔,我认为不对。

况且韩愈所写的已经不是他自己想的,而是元和年以来沿用到现在的。请让我分条指明特别错误的地方,交给史官修改审定。”

皇帝下诏指责贞元、永贞间的几件事失实,剩下的不再改正,汉等人也不停止。进封为门下侍郎、弘文馆大学士。过了很久,路隋因疾病而辞职,皇帝没有准许,封封他为太子大师。第二年病死,享年六十岁。

6. 南面 在文言文中指什么

南面,脸朝南坐着。
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故天子、诸侯见群臣,或卿大夫见僚属,皆面南而坐。帝位面朝南,故代称帝位。

7. 南辕北辙文言文翻译

作品译文:

魏王想要攻打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季梁听说这件事后,半路返回,来不及抻平皱缩的衣服和去除头上的尘土,去拜见魏王说:“今天我来的时候,在路上遇见了一个人,正在面朝北面驾着他的车,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

我说:‘您去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很精良。’我说:‘你的马虽然很精良,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

他说:我的路费很多。我说:你的路费虽然多,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他说:‘我的马夫善于驾车。这几个条件越是好,就离楚国越远了。

大王的行动是想成为霸王,举止是想取信于天下。依仗魏国的强大,军队的精锐,而去攻打邯郸,以使土地扩展,有好的名声。大王这样的行动越多,那么(您)距离称王的事业就越来越远了。这就好像到楚国却向北走一样。”

(7)南在文言文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战国后期,一度称雄天下的魏国国力渐衰,可是国君魏安厘王仍想出兵攻伐赵国。谋臣季梁本已奉命出使邻邦,听到这个消息,立刻半途折回,风尘仆仆赶来求见安厘王,劝阻伐赵。

作品鉴赏:

季梁为了打动魏王,来了个现身说法,以自己的经历,带出了南辕北辙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魏王的行动与自己的目的背道而驰的道理。

其实这个故事并不一定就发生在季梁身上,他之所以与自己的亲身经历相联系,是为了让故事显得生动和真实,从而更具有说服力。我们在说服他人时不妨也用这种说法,将一些故事、案例融入自己的亲身经历,这样就更容易打动人。



8. 南橘北枳的文言文译文

晏子将要出使(到)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身边的侍臣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正要来,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侍臣回答说:“当他来的时候,请让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他)是干什么的?’(我就)回答说:‘(他)是齐国人。’大王(再)问:‘犯了什么罪?’(我)回答说:‘(他)犯了偷窃罪。’”
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公差两名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公差)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的吗?”晏子离开了席位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树,只是叶相像罢了,果实的味道却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水土条件不相同啊。现在这个人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起来了,莫非楚国的水土使他喜欢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找倒霉了。”

9. 文言文用什么表示南方

古人面南为尊,另外山南水北是阳,山北水南是阴 南一般就用“南”字表示 如果在动词前方位名词作状语 译为向南

10. 南歧之见 文言文翻译

译文:南歧在秦蜀的山谷之中,那里的水味道甘甜,但水质不好,只要喝了这种水的人都生颈瘤病,所以那里的居民没有一个不患有颈瘤病。后来他们见到外地人来了,一些见识浅陋的人和妇人们一起涌去围观,还嘲笑外地人说:“这人的脖子真奇怪!又细又瘦和我们的不一样!”

外地人说:“你们那凸在脖子上的东西,是一种颈瘤病,你们不找些好药除去你们的颈瘤病,反倒认为我的头颈细瘦(不正常)吗?”嘲笑(秦蜀)的人大笑道:“我们这地方的人全是这样,哪里用得着去医治啊?”他们终究不知道自己(的脖子)是丑陋的。

出处:明代·刘元卿《贤奕编·警喻》

原文:南歧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yǐng)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而不吾类!”

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 终莫知其为丑。

(10)南在文言文扩展阅读

启示

见怪不怪,见不怪反为怪(以错误的标准看待事物,往往会觉得正确的反而是错误的了)。一个人不能孤陋寡闻,否则会自以为是,用自己错误的去衡量正确的,结果只能是颠倒是非、美丑。

南歧人一“笑”,再“笑”,不以为自己脖子粗是病,反而以为自己脖子正常,可见闭关自守、孤陋寡闻会使人眼光短浅、盲目自大,甚至发展到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地步。

在某些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社会环境中,我们要有勇气坚持真理。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结果就往往不同。

热点内容
师生失身情 发布:2025-09-10 23:13:58 浏览:215
班主任教育部 发布:2025-09-10 23:08:18 浏览:165
118全年历史 发布:2025-09-10 21:15:03 浏览:512
30米快速跑教学反思 发布:2025-09-10 21:14:19 浏览:974
幼儿师德演讲稿一等奖 发布:2025-09-10 16:35:17 浏览:890
积家地理学家大师 发布:2025-09-10 15:50:53 浏览:825
调教学校 发布:2025-09-10 12:47:42 浏览:185
2013年山东高考语文答案 发布:2025-09-10 10:31:55 浏览:502
南宁市哪里的 发布:2025-09-10 09:51:13 浏览:821
对日汉语教学 发布:2025-09-10 09:21:35 浏览: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