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科学科技素养

科学科技素养

发布时间: 2020-12-02 16:42:37

『壹』 论述人文素养,技术素养,科技素养三者之间的关系

理解“人文素养”,遵循字面的内涵表述和组合意义,就是最实际、最便利的途径。“人文”,在这里当为确定的“人文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哲学、文学、法学等);而“素养”肯定是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的。我看所谓的“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

『贰』 科学素养包含哪些内容

国际上普遍将科学素养概括为三个组成部分,即了解科学知识;了解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目前各国在测度本国公众科学素养时普遍采用这个标准。 具备基本科学素养:只有在上述三个方面都达到要求者才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众。

科学素养表示拥有基本的语言学习和表达能力,能理解科学观念,了解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能运用科学解释身边的事情,建立与评价有证据基础的论证,并恰当地运用结论来引领自己的行为。它包含运用书写、数值与资讯等能力来理解科学方法、观测与理论。

(2)科学科技素养扩展阅读:

根据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的说法,科学素养是有关科学概念、科学过程的知识与理解,用做个人的决策、参与公民、文化事务与经济生产。一个有科学素养的人有能力:

1、理解实验、推理还有一些基本科学事实与其意义。

2、探问、发现与选取有关生活中遭遇到的困惑的答案。

3、描述、解释、预测自然现象

4、阅读、理解一般出版的科学文章,并就其结论的有效性参与社会对话。

5、区辨国家与地区性决策的科学议题,并表达其科学与技术上讯息通达的立场。

6、借由资讯的来源与方法来评估科学资讯的品质。

7、建立与评价有证据基础的论证,并恰当地运用结论。

『叁』 科学的核心素养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科学的抄核心素养具体表现:
1、个体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表现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
2、崇尚真知。重点是学习科学技术知识和成果;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有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等。
3、理性思维。重点是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理性务实,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规范行为等。
4、勇于探究。重点是有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能够提出问题、形成假设,并通过科学方法检验求证、得出结论等。

『肆』 小学科学学科核心素养有哪些

为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引导学生做好每一个实验。

各地要引导教师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依据课程标准组织教学。要重视实验教学,努力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引导学生做好每一个实验。教师要加强实践探究过程的指导,注重引导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增强学生问题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各地要引导教师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依据课程标准组织教学。要重视实验教学,努力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引导学生做好每一个实验。教师要加强实践探究过程的指导,注重引导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增强学生问题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科学科技素养扩展阅读:

小学科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规定:

1、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调整为一年级。在我部组织修订《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前,原则上要按照小学一、二年级每周不少于1课时安排课程,三至六年级的课时数保持不变。

2、各地要全面做好课程标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纳入校长、教师培训计划,组织专题培训,强化全员培训。

3、要结合地方教育实际特别是师资队伍情况等,整体设计培训课程,丰富培训方式方法,注重理论培训与实践研修相结合,帮助校长、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要求,提升教育水平。

『伍』 科学教育以培养科学素养为中心,强调现代科技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科学内容与科学

人类的生存方式,20万年前与10万年前相比,不会有太大的改变;3000年前与2000年前相比,不会有太大的改变;600年前与500年前相比,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但是,今人与古人其实早已今非昔比,即使是现在与100年前相比,也已完全不一样。是什么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什么让人类开始了新的生存方式?
我说,这便是科技,是科技的发展才推动了人类的进程,是科技的发展才使人类有着这崭新又美好的生活。纵观千古,哪朝哪代不是重视科技的发展?回首过去,看四大发明,独具鳌头;观天文历法,为之惊叹;览赵州拱桥,设计精妙;窥《本草纲目》,东方巨典;瞻圆周率值,七位小数;眺丝绸之路,发展经济;端青花瓷器,扬名海外。科技发展是强国之路,科技发展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第一动力,没有科学,我们哪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没有科技,我们哪来的舒适的物质生活与精神享受?没有科技的进步,我们哪能吃到杂交二号?我们哪能穿上全棉衣服,我们哪能住进高楼大厦?
问,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毋庸置疑,当然是利大!作何解释?不用解释!中华文明八千年历史文明就是铁证如山,历史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科技每时每刻都在发展。人类从茹毛饮血原始生活学会利用或烧熟食物,从依靠自然到繁殖饲养,从手无寸铁到冶金炼石,这不都是进步,这不都是发展?如果是弊端大于利的话,那人类为什么都还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进步?只有进步才能使明天更美好!
一个人不进步是可悲的,一个国家不进步是没落的,一个世界不进步是黑暗的。只要在不断的进步中,人类的生活才可以得到升华。人类是渺小的,人类是脆弱的,他没有庞大的身躯,没有牛似的力气,没有乌龟的硬壳。但上天给予了人类一颗聪慧的大脑,一双勤劳的双手,人类没有坐享其成,而是选择了不断进步,才可以在今天站在了食物链的顶端。
让我们把今天的生活和十万年前相比,我们是至高无上的;把今天和几千年前相比,我们是居高临下的;把今天和几百年前相比,我们是幸福舒适的;把今天和明天相比,未来是美好光明的。几千年来,从马车变成了轿车、火车、飞机;从煤油灯变成了白炽灯、霓虹灯、节能灯;从海角天涯变成了近在咫尺、视频聊天、鼠标一点尽知天下事。
我们是幸福的,我们是幸运的,我们赶上了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一个充满高科技的时代,这不光光是我们的祖先在进化时选择了发展,选择了进步,也包括了所有人的不懈努力,刻苦钻研,我们今天的日子时有多少辛勤的科学家们用智慧甚至生命换来的。
因为法拉第,我们生活的周围才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电器;因为达尔文、因为孟德尔,我们才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认知自己;因为扁鹊,因为华佗,因为李时珍,我们的生命才能得到保障。
我们周围的一切,不都是他们给我们换来的吗?生活如此舒适,生活如此惬意,生活如此美妙,我们的平均寿命比古代提高了30岁,看望亲友甚至不用出家门,这不都是科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吗?
所以说,科技改变历史,我们探讨科技的发展利大还是弊大是不需要质疑的,因为就是利大!利大!利大!你说科技发展带来了大气污染、你说科技发展产生了白色垃圾、你说科技发展形成了气温变暖……所有的事情不可能都是十全十美的,越明亮的地方后面的阴影就越暗,但就凭这些你就断定科技发展弊大于利?“世异则是事异”时代不同,所遇到的问题也不同,再说大气污染,各省各市都推出了预防预案;白色垃圾,统一处理;汽车尾气造成气温变暖科学家们也研发了太阳能汽车。看看现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空调、太阳能电池……环保节约的太阳能已经逐步进入千家万户,这不是科技在发展吗?
虽然有弊端,但比起造福人类,环保家园的科技发展理念,无关痛痒,只要有弊端,科学家们同样会想办法去解决,我们不能因噎废食,科技发展的步伐一刻也不会停止。科技发展,无可厚非,就是利大,这个辨题唯一的答案!就因为科技一直在进步,科学一直在发展,狡猾的诡辩,笼统的只言片语,无理的胡搅蛮缠都改变不了这个真理。如果你说科技发展弊大于利,请问,你能在一周之内不坐车来上课,不用中性笔、不用圆珠笔、不用钢笔?你能在一周之内不看电视、不听新闻,不看报纸,不读书,不上网?你能在一周之内不吃研发的杂交水稻?不吃面食?不喝饮料?不能不能,你不能也不可能能,因为科技已经和你息息相关,已经和你密不可分!在请问,如果你给主席写信,说建议停止一切科研活动,大家是送给你鲜花,还是那板专拍你?
科技改变历史,不错的,没有科技发展,我们的生活是无法想象的,我们的日子是昏天黑地的,是科技发展救了我们,是科学把我们从水生火热的年代拯救了出来。我们更应该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去尊敬他,怎能口是心非地说科技发展弊端累累?
科技改变历史,知识改变命运。我们跨入了21世纪,跨入了一个充满高科技的时代。科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科学改变了我们的命运。“知识就是力量”,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为何能在世界面前挺起胸脯?因我们的科技在不断的发展!我们的科技在不断的进步!
科技发展利大于弊,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

『陆』 什么是科学素养与科学方法

科学素养是指主体在掌握科学概念的基础上,以科学的态度、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对现实内中的个人、科学、社会容有关问题做出明智的抉择。它包括了科学知识、科学意识、科学精神。科学素养的发展以科学知识、技能的掌握和积累为基础;科学知识、技能的内化、升华有利于逐步形成一个人的科学能力。国际上普遍将科学素养概括为三个组成部分,即了解科学知识;了解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目前各国在测度本国公众科学素养时普遍采用这个标准。 具备基本科学素养:只有在上述三个方面都达到要求者才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众。
科学方法则是一种对思想和理论进行评判的价值标准。遵循科学方法,就必须对理论或者思想加以检验之后才会接受它为正确的,检验方法也是明确的,用观察结果(或数据)加以检验。对于数据的获取方式也是有要求,必须是通过客观的、可重复的方法搜集到的数据。科学方法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遵循或运用的、符合科学一般原则的各种途径和手段,包括在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开发推广等科学活动过程中采用的思路、程序、规则、技巧和模式。简单地说,科学方法就是人类在所有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所运用的全部正确方法。

『柒』 如何提高科学教师的科学素养

一、提高一名教师自身的科学素养必须要从科学素养所包括的四个方面来提高:(以下以物理教师为例)
1、提高自身科学知识和技能:
科学知识包括了专业知识、相关学科知识、物理学前沿知识及现代的科学技术及物理学史内容,作为物理教师必须加强本专业知识,掌握较强的解题技能与技巧,同时,后三类内容也是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从知识结构角度上看,教师必须对知识的横纵向都要有所掌握。通过听专题报告或讲座。参加相应的培训和学习、个人自学、到图书馆或书店阅读等多种方法对后三类知识加深了解程度,从而达到新世纪对教师知识结构所要求的"专与博"相统一的原则。
2.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教师科学探究能力包括了一下几个方面:动手实践能力(包括实验改进与设计、网络教学资源库的使用、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教师应在平时加强自己对实验的深入探究,要加强自身科研意识.加强自己的科研实验动手能力;在平时教学设计中应坚持独立思考、独立搜索资料;在教学中,应注意实验演示和实验创新设计的环节。教师还需要多听课或做实验,增加经验.在这些细节中提高自己科学探究的能力。
3.培养自身科学态度与价值观:
物理教师基本具有科学探索行为的意向和科学兴趣,对问题要做到刨根寻底,并要树立以"实验为基础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同样的,教师必须坚持独立思考和与他人相互探讨互补的良好习惯.
4.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及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历史:
调查显示,教师对科学、技术、社会三者关系缺乏正确认识,教学实践中普遍忽略STS的教育.教师可通过多看电视节目(如CCTV的"走进科学""科技与发明""人与自然"等)参加考察、调查工厂、农村、社区中科技与生产相结合的实例.从而更好地提高自身对科学、社会、技术这三面的联系有更强烈的意识.
二、 努力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是教师成功的必备条件.人文素养对教师而言就是人文知识的传播,人文情感的养成,人文精神的培育.作为一名教师,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拓宽视野,加深思维深度与广度
教师应积极参加专家讲座、征文比赛、文艺比赛等.多阅读各类书籍(如逻辑学、心理学、历史、哲学、文学等),从中汲取精华,化为养分.通过主动参与各类活动,加深自身文化底蕴,拓宽自身的阅历.
2.学习名师,扬长避短
教师可以通过阅读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李镇西等人的书籍、视频学习其教学管理中的精华.也可以与本校、本地区杰出教师探讨教学理念、教育精神等.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能一味照搬,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新.
3.健全人格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育的核心是"育人",教师必须具有较高心理素质,才能在课堂上以从容的态度,敏捷的思维准确生动地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情感心理上产生共鸣.因此,教师学习好心理学是很重要的.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留心每个接触过的学生的心理情况及价值观.丰富自身的经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容面对各种情况.

『捌』 科学素养的四大要素

科学素养的四大要素是:一、科学兴趣(求知本能),即对科学的好奇心与专求知欲,以及属由此生发的亲近科学、体验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二、科学方法(探究核心),即了解或把握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和程序,知道如何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去尝试解决手头身边的问题;三、科学知识(概念核心),指对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和科学技术知识的理解;四、科学精神(理念行为),即对科学技术具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形成负责的学习态度,既勇于探究新知又能够实事求是,既敢于质疑、独立思考又乐于互助合作。

『玖』 科学素养什么意思

  • 科学素养,科学素养由三个组成部分,即对于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版;对科学的研权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教育是影响中国公民科学素养的主要因素,经济是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驱动因素,政治因素对中国公民科学素养的提高起指导性作用,文化也深刻影响中国公民科学素养,有促进作用也有制约作用。

『拾』 什么是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 简介:科学素养(Scientific Literacy):国际上普遍将科学素养概括为三个组成部分,即对于科学知识专达到基属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目前各国在测度本国公众科学素养时普遍采用这个标准。 具备基本科学素养:只有在上述三个方面都达到要求者才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众。

热点内容
我对班主任的印象 发布:2025-05-10 10:17:45 浏览:769
2015安徽高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5-05-10 09:22:58 浏览:447
那五常历史 发布:2025-05-10 08:46:52 浏览:121
散打历史 发布:2025-05-10 08:37:17 浏览:3
烟台教师招考 发布:2025-05-10 08:34:58 浏览:280
宁波生物招聘 发布:2025-05-10 07:19:15 浏览:483
市师德先进事迹 发布:2025-05-10 06:55:21 浏览:103
巧学高中化学 发布:2025-05-10 06:34:49 浏览:351
香港以前的历史 发布:2025-05-10 05:47:11 浏览:406
眼睑赘生物 发布:2025-05-10 05:37:33 浏览: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