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人买履文言文阅读答案
㈠ 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
一、译文
从前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一双新鞋子,于是事先量了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郑国人)到了集市,却忘了带上尺码。(郑国人)挑好了鞋子,才发现:“我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中拿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子。
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二、原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一些书上写“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三、出处
战国韩非子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郑人买履文言文阅读答案扩展阅读
一、启示
对待事物要会灵活变通、随机应变,不能墨守成规,死守教条,要注重客观现实的事实,为人处事要从实际出发。
二、作者简介
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战国时期韩国都城新郑(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人,法家代表人物,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韩王之子,荀子学生,李斯同门师兄。
韩非子是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其关于法家学说的著作,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韩非深爱自己的祖国,但他并不被韩王所重视,而秦王却为了得到韩非而出兵攻打韩国。韩非入秦后陈书秦王弱秦保韩之策,终不能为秦王所用。韩非因弹劾上卿姚贾,而招致姚贾报复,遂入狱。后李斯入狱毒之。
韩非人虽死,但是其法家思想却被秦王嬴政所重用,奉《韩非子》为秦国治国经要。帮助秦国富国强兵,最终统一六国。韩非的思想深邃而又超前,对后世影响深远。韩非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集于一身,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韩非将老子的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著有《韩非子》,共五十五篇,十万余字。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思想。
《史记》载: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得恨矣!”可知当时秦王的重视。
㈡ 郑人买履文言文阅读训练答案
1、(1)鞋子 (2)拿 (3)宁可 (4)集市已经解散
2、①等他赶回来时,集市已经解版散了,(他)终于没权买到鞋。
②我宁愿相信尺码,也不相信我自己的脚。
3、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
4、削足适履 如履薄冰 履险如夷
㈢ 《郑人买履》文言文阅读答案
郑人买履
(zhèng
rén
mǎi
lǚ)
解释: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示例:你可千万不要学~。
用
法
主谓式;作定语、状语;含贬义
近义词
生搬硬套、死搬教条
灯
谜
河南人买鞋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
郑国有个人想去买双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於放在座位上。等到到集市上去的时候,却忘了拿尺码.已经拿到鞋子了,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又转回家去取。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于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
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注释
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且置——且,将要。置,购买。
履——音吕,革履,就是鞋子。
度——音夺,忖度,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后面的度字,音杜,作名词用,就是尺子。
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坐——同座,就是座位,这里指椅子、凳子一类的家具。
至之市——至,到。之,往,去。市,集市。
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
罢——罢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中心思想
《郑人买履》讲了郑国有个打算买鞋的人,先在家里量好了脚的尺码,到了集市上却忘记拿尺码,等他跑回家拿了尺码再返回时,集市已经散了。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他却回答,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不从实际出发,信守教条办事呆板的人。
评点
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连鞋子也买不到。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也许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倒确是有的。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本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本本上写得有的,他就相信,本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在这种人看来,只有本本上写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
课文版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㈣ 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
译文:
从前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一双新鞋子,于是事先量了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郑国人)到了集市,却忘了带上尺码。(郑国人)挑好了鞋子,才发现:“我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中拿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子。
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
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原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一些书上写“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
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4)郑人买履文言文阅读答案扩展阅读:
启示
这个郑国人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而且连鞋子也买不到,成为了笑柄。
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只懂死守教条而不懂变通,没有头脑的人可能是不会有的吧?
但类似这样的人,的确是有的,而且并不少。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书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书本上写到的,他就相信,书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
在这种人看来,只有书本上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容易碰壁。
㈤ 郑人买履文言文阅读答案 坐通座意思是什么意思
通假字
你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
记得好评和采纳,答题不易,互相帮助,
手机提问的朋友在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满意)即可.
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及时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
㈥ 郑人买履 文言文题答案
是初中文言文扩展阅读吗
1.
A(拿)B(就)C(的)D(宁可)
2.
D
3.
D
4.遇事要实事求是,要会灵活变通,不要死守教条。
㈦ 郑人买履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阅读《郑人买履》,完成文后问题。
1.解释下列在文中字的意思。
① 履(专鞋子)② 操(属 拿 )③ 度( 量长短 ④ 宁( 宁可 )
2.翻译: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译文:等他赶回来时,集市已经散了,他终于没买到鞋。
3.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启发人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㈧ 走进文言文六年级郑人买履答案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其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先自己量好脚的尺度,并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已经拿到鞋子,(才想起自己忘了带尺码)就对卖鞋的人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不用你的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寓意:对待事物要注重事实,不能太墨守成规。
注释:
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履——音(lv),革履,就是鞋子。
且——将要。
置——购买。
先自度其足:度——音(ó),忖度,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量长短
吾忘持度、宁信度:度——音(dù),作名词用,就是量好的尺码。
之——代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坐——同“座”(通假字),就是座位。
至——等到。
之——到。
操——拿,携带。
反——同“返”(通假字),就是返回的意思。
及——到,等到。
罢——结束,停止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散了。
无——不。
自信——相信自己。
遂——最终
宁——宁可
㈨ 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答案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翻译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先自己量好脚的尺度,并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才想起自己忘了带尺码)就对卖鞋的人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不用你的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断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
.欲:将要,想要。3.者:(怎么样)的人。(定语后置)4.先:首先,事先。5.度(ó):衡量。(动词)6.而:顺承连词 意为然后7.置:安放,搁。(动词)8.之:代词,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9.其:他的,指郑人的。(代词)10.坐:通“座”,座位。11.至:等到。12.之:到……去,往。(动词)13.操:拿、携带。(动词)14.已:已经。(时间副词)15.得:得到;拿到。16.履:鞋子。(名词)17.乃:于是18.持:拿,在本文中同“操”。(动词)19.度(dù):量好的尺码。(名词)20.及:等到。21.反:通假字,同“返”,返回。22.罢:本义结束,引申为散了。24.遂:于是。25.曰:说。26.宁(nìng):副词。宁可,宁愿。27.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28.自信:相信自己。29.以:用。30.吾:我。31.市罢:集市散了32.至之市:等到前往集市。
寓意讽刺了那些克守陈规,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这则寓言通过郑人买鞋的故事,刻画了一个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的墨守成规的人物形象。这个故事告诉人们,遇事要会灵活变通,不能墨守成规。
㈩ 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
原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
有个想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寸,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搁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准备去集市时,忘了拿量好的尺寸。已经拿到了鞋子,才说:“我忘记了带量好的尺码。”于是返回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来的时候,集市已经打烊了,最终他没买到鞋,悻悻而归。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直接用脚试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注释
1.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2.欲:将要,想要。
3.者:......的人。(定语后置)
4.先:首先,事先
5.度(ó):用尺子量。
动词
6.而:连词,表示承接。
7.置:放置,搁在。
8.之:代词,代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9.其:他的。
10.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11.至:等到,直到。
12.之:到……去,往
13.操:带上,拿着的意思。
14.已:已经。
15.得:得到;拿到。
16.履:鞋子。
17.乃:于是,这才。
18.持:拿。
19.度(dù):量好的尺码。
20.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21.市罢:指集市已经散了。
23.遂:于是。
24.曰:说。
25.宁(nìng):宁可。
26.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27.自信:相信自己。
28.以:用。
29.吾:我。
注意字词【读音】履:lǚ
边音,第三声
【读音】度:ó
多音字,第二声
【读音】宁:nìng
鼻音,
第四声
【读音】遂:suì
非常用生字,第四声
【灯谜】郑人买履(打三字口语一)
谜底:不知足
主题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对待事物要注重实际,不要墨守成规要懂得变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