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攻伐
A. 在文言文中,“征”、“伐”、“兵”都有战争、攻打的意思,那请问他们在用法上有什麼不一样万分感谢!
“征”是为了正义而行军。意思是为了纠正一方错误而动武、出于正义而兴师问罪,褒义。
“伐”是人手持戈,意指击杀。意思是为了解决利益冲突而进兵杀戮,中性。
“兵”就是军械,也可以引申为“士兵”,或者“军队”。跟前两个不同的。
B. 《管仲与鲍叔牙》的文言文翻译
一、译文
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他年轻时,经常与鲍叔牙交游,鲍叔牙知道他很有才能。管仲生活贫困,经常占鲍叔牙的便宜,但鲍叔牙始终对他很好,没有怨言。后来鲍叔牙侍奉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
等到小白立为齐桓公,公子纠被杀死后,管仲也被囚禁起来。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任用为齐国的相国以后,执掌齐国的政事,辅助齐桓公成就霸业,九次会集各国诸侯,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全都仰赖管仲的计谋和策划。
二、原文: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也。
(2)文言文攻伐扩展阅读
管鲍之交
起初,管仲和鲍叔牙合伙做买卖。管仲家里穷,出的本钱没有鲍叔牙多,可是到分红的时候,他却要多拿。鲍叔牙手下的人都很不高兴,骂管仲贪婪。鲍叔牙却解释说:“他哪里是贪这几个钱呢?他家生活困难,是我自愿让给他。”
有好几次,管仲帮鲍叔牙出主意办事,反而把事情办砸了,鲍叔牙也不生气,还安慰管仲,说:“事情办不成,不是因为你的主意不好,而是因为时机不好,你别介意。”管仲曾经做了三次官,但是每次都被罢免,鲍叔牙认为不是管仲没有才能,而是因为管仲没有碰到赏识他的人。
管仲曾经带兵打仗,进攻的时候他躲在后面,退却的时候他却跑在最前面。手下的士兵全都瞧不起他,不愿再跟他去打仗。鲍叔牙却说:“管仲家里有老母亲,他保护自己是为了侍奉母亲,并不真是怕死。”
鲍叔牙替管仲辩护,极力掩盖管仲的缺点,完全是为了爱惜管仲这个人才。管仲听到这些话,非常感动,叹口气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管仲和鲍叔牙就这样结成了生死之交。
鲍叔牙(公元前723年或公元前716年-前644年)姒姓,鲍氏,名叔牙。颍上(今属安徽)人。春秋时期齐国大夫。
早年辅助公子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齐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86年)协助公子小白夺得国君之位,并推荐管仲为相。齐桓公三十年(公元前656年),参与“召陵之盟”使诸国尊齐王霸主。齐桓公四十一年(公元前645年),鲍叔牙称相,并在不久后病逝。
在鲍叔牙的协助下,在齐国顺利实行了他的治国之道。鲍叔牙为政重教化,使齐国迅速由乱转治,由弱变强,齐桓公也成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管仲(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颍上人(今安徽颍上),周穆王的后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
齐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98年),管仲开始辅助公子纠。齐桓公元年(公元前685年),管仲任齐相。管仲在任内大兴改革,即管仲改革,富国强兵。齐桓公四十一年(公元前645年),管仲病逝。
C. 中国这个称呼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叫的以前我国被叫做什么
“中国”一词最早见于周代文献,后来随着所指对象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国”字的含义是“城”或“邦”。“中国”就是“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
古代文献记载中,“中国”一词有五种不同含义:一指京师,即首都;二指天子直接统治的王国;三指中原地区;四指国内、内地;五指诸夏(华夏)或汉族居住的地区和建立的国家。《史记》、《汉书》经常出现这样的称谓。
“中国”一词所指范围,随着时代的推移而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的扩展过程。当《尚书》上出现“中国”时,仅仅是西周人对自己所居关中、河洛地区的称呼;到东周时,周的附属地区也可以称为“中国”了,“中国”的涵义扩展到包括各大小诸侯国在内的黄河中下游地区。
而随着各诸侯国疆域的扩张,“中国”成了列国全境的称号,秦汉以来,又把中原王朝政权统辖范围之内的地区都称为“中国”,“中国”一名终于成为我国的通用名号,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则成了专指我们国家全部领土的专用名词。
从汉朝开始,人们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兄弟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也自称为“中国”。比如,南北朝时期,南朝自称为“中国”,把北朝叫做“魏虏”;北朝也自称为“中国”,把南朝叫做“岛夷”。辽与北宋,金与南宋,彼此都自称“中国”,都不承认对方为中国。
事实上,“中国”一名虽有三千年文字记载的历史,但它仅仅是一种地域观念。严格地说,古代“中国”并不是一个专有名词。从夏、商、周开始直至清末,中国古代各个王朝都没有把“中国”作为正式国名,各朝代都有自己的国号。
直到辛亥革命以后,才将“中国”作为“中华民国”的简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就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3)文言文攻伐扩展阅读:
解释中国为什么在英文中称为“CHINA”
有历史依据的说法,说China一词的出现和古代中国的瓷器有关。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达,在冶金,纺织,制瓷业等方面一直长期领先于世界。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制瓷业种类丰富,大放异彩,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外国人称誉中国为“瓷器大国”。中国出口的瓷器,凡景德镇出品,必属精品。
英文单词China是瓷器的意思。读音来自“昌南”的读音,而昌南镇即被称为“瓷都”的景德镇。葡萄牙人达.伽马发现东方新航线之后,把瓷器称为“porcelain”。这个词原意是指东印度群岛上的一种贝壳,由于中国瓷器质料与贝壳十分相似,就得到了这一流传至今的名称。
参考资料:网络-china (词语)
D. 苏武牧羊文言文翻译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
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匈奴人认为很神奇,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等到公羊生产了小羊才准许苏武回国。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
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
出自班固的《汉书·苏武传》。
原文
《汉书.苏武传》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始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4)文言文攻伐扩展阅读
《苏武传》是《汉书》中最出色的名篇之一,它记述了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利诱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迹,生动刻画了一个“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
作者采用写人物传记经常运用的纵式结构来组织文章,以顺叙为主,适当运用插叙的方法,依时间的先后进行叙述,脉络清晰,故事完整。
E. 文言文翻译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的意思
意思是:
周文王分封了很多子弟做诸侯,同姓的非常多(都是子弟当然很多姓姬了,不过也有少数是母系那边的子弟所以不姓姬)。
到了后代亲缘关系逐渐疏远(因为每个诸侯都是传给自己的儿子,越到后面亲戚关系当然越远了),相互攻击如同仇家一样(就是列国争霸),诸侯竞相厮杀攻伐,周天子没办法禁止。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本纪》出自《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作者是司马迁。这篇本纪以编年记事的形式,记载了秦始皇赵政(嬴政)及秦二世赵胡亥一生的主要活动和所发生的重大事件,条理清晰,内容丰富,真实地反映了秦朝建立前后四十年间风云变幻的历史场面。
(5)文言文攻伐扩展阅读:
这篇本纪以秦始皇和秦二世的活动为中心,逐年叙写,简中有繁,概括与重笔相间,通篇读来,不仅给人以历史的原貌,还可以使人感到一切都是历史的必然,两代帝王的形象活脱脱地呈现在眼前。
写秦始皇,首先简要地历数了他在前代取得重大胜利的基础上,调兵遣将,乘胜进击,并吞六国的过程,中间穿插记叙了粉碎嫪毐吕不韦集团、李斯上书谏逐客、尉缭献计、荆轲行刺等事件。
然后依次叙写他统一天下后的言行和事件,一方面列举了诸如议帝号、改历法服色、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统一法律、统一度量衡和文字、巡行刻石、南取陆梁地、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咸阳宫关于学古与师今的一场大辩论、焚书坑儒等等。
另一方面又列举了秦始皇不惜巨资派人入海求仙、大兴土木建造阿房宫和骊山陵墓、随意杀戮无辜等等。
F. 黄帝战蚩尤文言文翻译
一、《黄帝战蚩尤》翻译:
蚩尤发动军队攻打黄帝,黄帝于是命应龙攻打蚩尤的冀州的郊外;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刮起大风下起大雨。黄帝于是派下天女说魅收雨,雨停了,于是杀了蚩尤。
二、厡文:
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喷水,蚩尤请来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选自《山海经•大荒北经》)
三、黄帝涿鹿之战打败蚩尤统一华夏的传说:
炎帝神农氏管治后期,中原各部族互相攻伐,战乱不止。黄帝便乘时而起,打败不同的部族,其余部族的首领亦纷纷归附,于是形成炎帝、黄帝、蚩尤人鼎足而立的局面。黄帝居中原。炎帝在西方,居太行山以西。蚩尤是九黎君主,居东方。炎帝与蚩尤争夺黄河下游地区,炎帝失败,向北逃走,向黄帝求救。黄帝在三年中与蚩尤打了九仗,都未能获胜。最后黄帝集结在涿鹿上与蚩尤决战,战斗十分激烈。黄帝在大将风后、力牧的辅佐下,终于擒杀了蚩尤,获得胜利,统一了中原各部落。建都在涿鹿。战后,黄帝率兵进入九黎地区,随即在泰山之巅,会合天下诸部落,举行了隆重的封禅仪式,告祭天地。突然,天上显现大蚓大蝼,色尚黄,于是他以土德称王,土色为黄,故称作黄帝。黄帝即位于公元前2697年。道家把这一年作为道历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