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育人
1. 古文中教书育人的句子有哪些
1、“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礼记》
2、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磨不成道。"——元代.马致远
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论语十则》
4、“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5、“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陶行知
6、“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陶行知
7、“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一、充分认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大意义。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整体构建符合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健全综合协调、充满活力的育人体制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是提高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行动,是适应教育内涵发展、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于全面提高育人水平,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时期课程改革在立德树人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世纪以来特别是教育规划纲要发布实施以来,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精神,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推动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得到普遍认同。符合素质教育和时代要求的课程教材体系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启发、讨论、参与的教学方式不断推广,育人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增强。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科学多元的评价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课程改革为进一步推动立德树人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课程改革面临新的挑战。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信息网络技术突飞猛进,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学生成长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青少年学生思想意识更加自主,价值追求更加多样,个性特点更加鲜明。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人才。这些变化和需求对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当前,高校和中小学课程改革从总体上看,整体规划、协同推进不够,与立德树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高校、中小学课程目标有机衔接不够,部分学科内容交叉重复,课程教材的系统性、适宜性不强;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考试招生、评价制度不配套,制约着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支撑保障课程改革的机制不健全。这些困难和问题直接影响着立德树人的效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切实加以解决。
二、准确把握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要立足中国国情,具有世界眼光,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人人成才。
(二)基本原则。坚持系统设计,整体规划育人各个环节的改革,整合利用各种资源,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实现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坚持重点突破,聚焦课程改革的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针对制约课程改革的体制机制障碍,集中攻关,重点推进。坚持继承创新,注重课程改革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新要求,积极开拓,大胆试验。
(三)工作目标。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着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审美情趣,努力使学生具有中华文化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国际视野,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基本建成高校、中小学各学段上下贯通、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科学合理的课程教材体系;基本确立教育教学主要环节相互配套、协调一致的人才培养体制;基本形成多方参与、齐心协力、互相配合的育人工作格局。
(四)主要任务。
1.统筹小学、初中、高中、本专科、研究生等学段(包括职业院校)。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自教育功能定位,理顺各学段的育人目标,使其依次递进、有序过渡。要避免有的学科客观存在的一些内容脱节、交叉、错位的现象,充分体现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
2.统筹各学科,特别是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学科。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进一步提升数学、科学、技术等课程的育人价值。同时加强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发挥综合育人功能,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统筹课标、教材、教学、评价、考试等环节。全面发挥课程标准的统领作用,协同推进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评价方式、考试命题等各环节的改革,使其有效配合,相互促进。
4.统筹一线教师、管理干部、教研人员、专家学者、社会人士等力量。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明确各支力量在教书育人、
3. 有句古文是说育人要先教怎么做人再教什么什么的,最后学做文化,是怎么说的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
余力
则学文
《弟子规》
子曰:“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4. 关于传授知识、教书育人的古文、名言有哪些
“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礼记》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陶行知
“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陶行知
“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陶行知
“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我确实相信: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只是为着实用和实际的目的,过分强调单纯智育的态度,已经直接导致对伦理教育的损害.”——爱因斯坦
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 ——(法)卢梭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成功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探索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学校的理想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在智力方面没有受过训练的人进入生活。愚蠢的人对社会来说是危险的,不管他们受过哪一级的教育。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德第斯多惠
习于智长,优与心成。——朱熹
读史使人明智,读私诗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培根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5. 传授知识,教书育人的古文名言
一、关于教书育人
1.“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礼记》
2.“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专,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属;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陶行知
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陶行知
4.“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陶行知
5.“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
6.“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陶行知
7.“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
——马卡连柯
8.“我确实相信: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只是为着实用和实际的目的,过分强调单纯智育的态度,已经直接导致对伦理教育的损害.”
——爱因斯坦
9.“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
6. 有没有有关科技规划,积极行动,科技创新,艺术育人和校园生活的古代诗词曲赋或文言文,书法比赛要写
艺术技术方面:
医士业歧轩之术,称曰国手;地师习青乌之书,号曰堪舆。
卢医扁鹊,古之名医;郑虔崔白,古之名画。
若王良、若造父,皆善御之人;东方朔、淳于髡,系滑稽之辈。
称诹日之人曰太史,称书算之人曰掌文。
掷骰者,喝雉呼卢;善射者,穿杨贯虱。
樗蒲之戏,乃云双陆;橘中之乐,是说围棋。
公输子削木鸢,飞天至三日而不下;张僧繇画壁龙,点睛则雷电而飞腾。
然奇技似无益于人,而百艺则有济于用。
7. 文言文教学的育人目标有哪些
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8. 电视剧《乔家大院》——育人古文
《文心雕龙》,这里可以版看权到
http://www.guoxue.com/jibu/wenlun/wenxin/wenxingml.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