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文言文怎么写
⑴ 改写文言文
鄙人左婧,从业于八月之初.忆往昔,吾品学兼优,意气奋发,胸中豪迈!然此种种皆往矣.惟今吾已为人师表,定当涌热血,怀博爱,投身授业育才之大业,鹏程万里,用尽平生之所学,大展鸿图!
⑵ 文言文三峡改写成现代文,怎么改写啊啊
我第一次到三峡的时候,我不禁惊叹于眼前的美景了.
从三峡的上游顺流而下,两岸山连着山,岭连着岭,重重的悬崖和层层的峭壁,使我联想到,不是正午或午夜,太阳或月亮上升最高处时,这里恐怕还难以看到它们哩!
到了夏天,江水源头有大量冰雪融化的水流下来,把岸边的小丘陵都漫过了,于是往上和往下的航路就被阻绝了,这时江面上只见滔滔的江水,却看不到来往的船只了.但有时,皇帝的命令需要急速传达时,又不得不冒险乘船而下了,因为皇上的命令,是谁也不敢违背的呀!以至于有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晚上就到了江陵,这中间的一千二百多里路,就算是乘着疾风,骑着快马,也没有这样快啊.
到了春天、冬天的时候,那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在两岸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怪怪的柏树,还有悬在其中的瀑布,从中飞冲下来.这里,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有太多的趣味了.
到了初晴的日子,或结霜的早晨,又能看到另一种景色了: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会有猿猴在高处放声长叫.那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在这没人的山谷中传开,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这里的渔人在歌中描绘道:巴东三峡中,巫峡最长,猿猴叫上几声,泪水便沾湿了衣裳!
满意请采纳
⑶ 如何把文言文改写为小说(请尽量详细) 感谢!
既然说是改写的话那么就不是翻译那么简单了,改写的作品具有著专作权。改写其实是属个创作过程,在不脱离该文言文故事主线及真实历史的情况下你需要自己去构想故事情节,然后加以描写。如果要说更具体是不大可能的,文学写作需要很多的基本功夫,包括文言文及古代的一些人文常识等。太多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也是学文学的,请多多指教。
转载:WooJee 侵权必删!
⑷ 如何将古文改编成白话文
将古文改编成白话文有两种方法:
1、翻译。将文言文的原意,根据古今不同的句法、字义,准确翻译为现代白话文。
2、改写。包括你说的改写、扩写。
改写的方法是,先熟读并准确理解原文,然后脱离原文,用自己的话重新编写。其中,可以不按照原文顺序,也可以增加细节,只要将故事或道理演绎得生动、明白,并且不歪曲原文就行了。
⑸ 不会改写文言文
先翻译,然后再加入一下修饰词,是文章更像现代的文章,就可以了吧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内的地方没有了,容(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一个小洞,洞里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
渔人就离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洞口起初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
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由狭隘幽暗而变为开阔明亮。
⑹ 怎样把古诗文改写成现代散文
忽然觉得时光过得好快,红尘路上走走停停,叶子绿了又黄,花儿谢了又开,心事浓了又淡,一些事已忘记,一些人又被记起,就像花开花落一样自然。
人生就是一次旅行,相遇的转经筒上总会有遇见,总会有别离。每一次初逢的美丽,犹如一树花开。记忆里总有那么一朵花一绽成海,时光里总有那么一段情,绿树成荫。掌心的记忆里,和着春风细雨,让时光停在某一刻,借光阴之手,保存着你经年的微笑。每一个与生命交集的人,都是来让我们变成一个有温度的人。
光阴里有些瞬间,经历时没有特别,回想起来,却胜过千言万语。缘分的深浅,在于相处;心灵的相知,在于默契。最深的牵念不在言语,而在于懂得,总有一些温暖溢满我们的心海。灵魂的守望,是最美的对白,值得念起的缘,一定是妥贴在光阴中的花朵,即便是隔着光阴,隔着岁月,隔着千山万水,也能生出芬芳的美意。
有一种相伴,是默契,无需言语,只是心与心的品读;有一种相惜,是一种懂得,无需交集,只是一个眼神,便可会意。最好的陪伴,不是在心灵深处,而是与时光相依。最深的牵挂,是心灵的相伴,如一缕春风,似一杯暖茶。只轻轻的一个问候,便春风拂面,满目柔情,时光里相遇和别离,犹如花开花落,总有一些情意,能跨过山高水远,将一些爱,写在每一个月白风清的日子,让心与心不再孤独,情与情不再相隔。尘世山高水远,即便不能永远握住你的手,能陪你走过一段路,便是最美的修行。
“红衣褪尽芳心苦,曾记花开不记年”。时光的剪影中,有多少熟悉的身影若隐若现,有多少温润的情意,在岁月的流逝中,若即若离。掌心的花开,涟漪于心湖,总会在时光深处,浅浅地诉说那些过往。在我走过的风景里,有你相伴,我不曾孤单;在我散落的旧时光里,有你相陪,便是晴天。
不经意间听到一首歌就会神往,不经意间看到一句话就会感动。我们都是善感的人,在人生的路上风雨兼程。或许,你正青春年少,对未来的路迷茫;或许你身处中年,因为责任而备感疲惫;或许你已年衰,感叹迟暮,静看夕阳无限……无论你是谁,要走怎样的路,只要和明朗的人在一起,内心的浩瀚,便会成为温暖的故乡。无论走过多少日子,有懂得,有花香,有阳光便是幸福。
细嗅岁月的花朵,醉了欢喜,旧时光将所有的懂得深藏。我想,我是懂你的,懂你的每一个眼神,懂你的每一声叹息,就像花朵懂得露珠,就像时光懂得韶华,我懂你的孤单与彷徨,懂你生活的不容易,你不必总是去抱怨,也别去问值不值。成熟,是含泪在奔跑,人活着重要的是心情。有时候,沉寂只是光阴的斑驳,心中的风景才是自己的。岁月重叠,愿生活将你温柔相待。如果心情能够沐浴阳光,我为你写下的春天,一定不会遥远。
多少次我向着有你的方向遥望,想像着你站在阳光下的笑脸,身边飘落着花瓣雨,犹如年少时那倾心的遇见。隔看一朵花开,有守望和向往。灵魂孤独处,于文字的馨香里相对而坐,慢慢成长。在草木闲情的光阴里,看一年四季,春光秋色,冬雪夏凉。光阴的素笺上,写有青春的懵懂、中年的苦涩,也有夕阳下回眸一笑的意味深长。这一路,山一程水一程,不管你在或者不在,我都能感知到你的温暖。淡淡的生活浅浅地说,长长的路我们慢慢地走。
心与远方的约定在春花烂漫时,心与情的相守在冬雪染眉间。深情的季节,有风拂过我的城,灵魂里便有了灿然的惊艳。我知,你会来,没有邀约,却是你恰好来,我恰好在,如春意扣动心弦。这一路上,我寻觅着,用一朵花开的明媚,把自己融进平平仄仄的诗行里,在掌心的脉络里,为相遇的默契,刻下永远。
所有的相知,都不及陪伴的长情,感谢那些一起走过的温暖,写满了我倾心的漫长光阴。一个人面对风雨,有苦涩,也有迷茫,坚定的脚步和花开的远方,芬芳了一段寻梦的路途,相信美好,便能遇见美好。于是,我就在你来的路上,微笑着等你。
⑺ 什么叫改编文言文
我觉得改编文言文就不是原作了,是后人通过原作的内容,添加到了她自己的意识在里面。
⑻ 改写而一篇文言文
傍晚时分,我投宿到
村一户
家。家里虽然很简陋,但却很干净,屋顶和墙壁早已裂开了缝。床上睡着一个
的婴儿,
为我端来了一碗清水,叫我慢慢喝,不要呛住了,虽然,只是一句很普通的话,却让我想起了自己的母亲,父亲早已年迈,但在这个时候,做儿子的,虽然不在她身边……想到这,我不禁伤感落泪。
坐在我身边,向我诉说自己一家人以前虽然穷,但一家人都平平安安,什么难关都闯过了,可现在,现在……话没说完,老妇人便哭起来了。岁月的艰辛,早已在她面上留下道道痕迹,头上布满了
,
和眼角纹都很重,她那两道淡淡的眉毛下面,一双眼睛里布满了血丝,一双长满了
的手上早已干燥的裂在了道道干沟,衣服早已褪了色,打了许多补丁。这时,从里面走出来一位老头儿,想毕就是这位老妇人的丈夫了。
夜晚,屋外传来阵阵叫喊声“你家剩几口人,这与我们无关,反正,这男的我们是带走的了。识趣的就赶紧放手,否则——!”接着是一群小孩和老人,妇女的哭泣声、叫喊声。老妇人和老头儿听到这一动静,都显得很紧张,两位老人相互
了一眼,接着,老头儿便
逃走。老妇人坐在椅子上,想起自己镇静下来,却怎么也不能冷静下来,
在她手中抖动着,水流了出来,老妇人站起来想去拿布来擦掉流出来的水,却差点摔了一跤。老妇人坐回到椅子上,两手紧紧的握在一起,放在胸前,像是在祈祷,寂静的小屋传来了敲门声,老妇人像触了电似的,把头抬了起来,转向门口的地方。喃喃地说:“来了,来了,又来了,差役又来抓人了。”又传来敲门声:“开门!开门!”老妇人扶着
踉踉跄跄的去开门。
“怎么这么久才开门,想累死爷们呀?!”“不、不,小的不敢,不敢。只是,只是,身体不太舒服,走路不快;望着这两位大爷多多原谅。”差役噪叫的声音多么凶横!老妇人哭哭啼啼的声音又多么叫人伤心。
(我)听到老妇人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有)三个儿子都去防守
了。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最近刚刚战死。(像我们这样)活下来的人都只是
,死掉的人就永远没有了!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一个还在吃奶的孙子。(因为)孙子在,她的母亲没有离去,但她出入都没有完整的衣服。(我)老妇人尽管年老力衰,但也请让我今晚跟你一起回营去,(然后)赶快到河阳去服役,还能够(赶得上)准备早饭。
到了深夜,说话的声音没有了,似乎听到有人低声在哭。(诗人)天亮登程赶路的时候,只同那个老头儿告别了。那老妇人已经被那差役抓去了服役。
⑼ 文言文改写成白话文
这已经是白话文了。
看来得给你补一下语文,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官方文体,从明清开始到近代,我国发展出了白话文,白话文接近口语,老百姓容易懂得。你这段话应该是近代人写的。
文言文改写成白话文:
要读书和做人,首先要立下志向。想想从古代以来的圣明贤达的人和英雄豪杰像我这么大的年纪时,是什么样的志向?是什么样的学问?是什么样的才干?我现在哪一样比得上他们呢?想想父母让我读书,请老师来教课,是什么样的愿望?是什么样的深意?我哪一样对得起父母?看同龄的一辈人,父母常常夸赞的人,是怎么样的好?父母常常批评的人,是怎么样的坏?好的要学,坏的一定不能学。心里面要像明白了,坚定信念,每个念头都要学好,每件事情都要学好,自己有坏的地方全部要深刻醒悟坚决改正,一定不能有一点点放松,不能照原来那样地能混就混。一定要争取像古代的圣明贤达的人和英雄豪杰小时候那样,才能对得起父母的用心,不被别人耻笑。志向怕不树立,更怕不坚定。偶然听到一段好话,听到一件好事,也知道心动羡慕,当时也说我要像他一样。没过几天,这个念头就不知道扔到哪里去了。这是你的意志不够坚定,还因为不能立下志向的原因。如果一个心思向上,还有什么事业不能成功的呢?
顺便bs一下一楼的,就知道分,一点网络道义都没有。就像有人落水了,他的同伴拿出身上仅有的几百块钱求你救人,你却说:才几百块钱,连我洗澡的钱都不够。
⑽ 怎样把古文改写成散文不是翻译噶
先明白意思,翻译成白话文,然后运用你所能想到的优美词汇,在串起来写成散文,
散文的写作
一、精于立意
“凡文以意为主”。散文的“意”是存在于深厚的生活土壤和浩瀚的生活海洋中的。要获得它,必须依靠我们对生活的深入观察、感受、理解。因此,散文立意只要从生活实际出 发,凭着鲜明的感受,锋锐的观察能力,同人民同时代共同跳动的脉博,深厚的感情,丰富 的想象,深沉的思索,就会感到我们生活中洋溢着的诗意。这诗意,就是使我们心灵受到触 动的东西,使我们眼睛豁然开朗的东西,思想突然升华的东西,感情更为纯洁的东西,它就 诗的灵感。我们要为自己的散文立意就要赶紧捕捉住它。因为这里面有心灵的颤动,思想的 闪光。刘白羽说:“哪怕是微弱的闪耀也比没有闪耀要好,这才不是一般的照相,这才是文 学。”(《早晨的太阳》序)
譬如,一个作家去看茶花,品种繁多,美不胜收的茶花引起了他的思索:“茶花是美啊。 凡是生活中美的事物都是劳动创造的。是谁白天黑夜、积年累月,拿自己的汗水浇着花,象 抚育自己儿女一样抚育着花秧,终于培养出这样绝色的好花?应该感谢那为我们美化生活的 人。”这就是思想的闪耀,作家十分宝贵它,就及时把这个意思记下来。后来,他听一位花 匠介绍一种茶花说:“这叫童子面,花期迟,刚打开骨朵,开起来颜色深红,倒是最好看的。” 并没有引起思索,但他是记住这种茶花的名称的。过了一会,恰巧一群小孩也来看茶花,这 事引起了作家的注意,他看见孩子们一个个仰着鲜红的小脸,甜蜜蜜地笑着,唧唧喳喳叫个 不休,心灵猛然一颤,不禁脱口说出:“童子面茶花开了。”而花匠听了这话省悟后说:“真 的呢,再没有比这种童子面更好看的茶花了。”这话使得一个念头突然跳出他的脑海,他说:“我得到一幅画的构思。如果用最浓最艳的朱红画一大朵含露乍开的童子面茶花,岂不正可 以象征着祖国的面貌?”于是,作家就把看茶花引起的感受、思索写成一篇文情并茂的散文 《茶花赋》。这个作家就杨朔。而读者、评论者通过阅读就可以悟出作家写此文的立意:歌 颂如花的祖国,歌颂美化祖国的劳动人民。
二、善于构思
构思是写作者对生活素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提炼 的过程。写作者要在构思中为散文的思想内容寻找尽量完美的艺术形式,使思想性与艺术性 达到和谐的统一。因此,构思要解决立意、选材、创造意境、确定体裁、基本手法、布局谋 篇等问题。这里着重讲讲确定体裁、寻找线索、创造意境三个问题。
第一、确定体裁。散文的体裁灵活多样。我们有了一个好的意思(思想),并且选取了 表现这一意思(思想)的材料,那么就要考虑:是写成书信体,还是写成日记体?是写成随 笔,还是写成偶感?是写成游记,还是写成回忆录?是写成序或跋,还是写成读后感?确定 具体体裁的原则是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譬如到苏州旅游之后,你感到要向父母 报告一下自己的游踪和观感,你就可以写成书信;你在游玩中遇到一些使你感动的人或事, 你就可以写随笔、漫录;你在游玩虎丘、狮子林、寒山寺、西园、留园等地之后,觉得寒山 寺的钟特别吸引人,并引起你的遐思,你就可以写成如《社稷坛抒情》那样诗意浓郁的抒情 文;你如果是旧地重游,吃到苏州某种土特产而忆起往事,则可以偏重于回忆,写成《小米 的回忆》那样的回忆式的散文……总之,要根据立意内容来确定表现形式——具体的体裁。
第二、寻找线索。散文的材料应该是很“散”的,每一个材料都是一颗珍珠,但这些珍 珠互相之间有内在的联系,我们写作者要寻找一根线,用笔作针,将这些散乱的珍珠穿起来, 成为一串光彩夺目的珠圈、项链。那末,有哪些东西可以作为线索呢? 一是感情线索。我们的感情在生活中发生变化,如由厌恶到喜爱,或从喜欢到厌恶,就 可以用这条感情的线索把一些似乎没有关联的材料联结起来。如杨朔写《荔枝蜜》就是利用 感情线索,才把儿时记忆、从化疗养、荔枝树林、苏轼诗词、喜尝蜂蜜、参观蜂场、赞扬蜜 蜂、农民劳动和夜晚梦蜂等事串连起来的。
二是事物线索。如曹靖华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今天仍然需要发扬延安时期“小米加步 枪”的艰苦奋斗精神,就搜罗记忆中有关小米的往事,用小米把发生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情况下的事件组合在一起。许多托物咏志的散文也是以物为线索的,如冰心的《樱花赞》。
三是人物线索。如写某一个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活动,可以用这个人物作为线 索串连起来,也可以用另一个人物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物、不同内容的事物串连 起来。这个人物还可以是写作者本人——“我”。
四是思绪线索。如面对某一事物、景物沉思遐想,“鹜趋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 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就能通过联想与想象,把有关的 材料组织在一起,表达原定的主题思想。如秦牧的《土地》、杨朔的《海市》、贾平凹的《丑 石》等。
五是景物线索。“一切景语皆情语也”。通过景物描写,在写景中融进写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天山景物记》、《西湖即景》。
六是行动线索。如游记以游程行踪为线索。刘白羽写《长江三日》就以游程为主线来写, 当然,全文还有一条哲理性的思绪线索:“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黎明”。
“文无定法”,散文的线索很多,以上六种线索是较为人们常用的。
第三、创造意境。散文的意境是情和景的交融,是意和境的统一,是作者浸透了时代精 神的主观感情、意志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统一。意是灵魂,境是血肉。意高则境深,意 低则境浅。散文的这种意境应是诗的意境,即所谓“诗情画意”。它是可以捉摸的,可以感 受的,是物质的,形象的,但它又是动人心弦的,震颤魂魄的,是精神的,性灵的。如朱自 清写《荷塘月色》,全篇着力于“淡淡的情趣”,顺着沿路走来、伫立凝想的线索,通过描绘 使小路、荷塘、花姿、月色、树影、雾气、灯光……色彩斑烂,可见可感,而叶香、蛙鸣、 蝉声,又可味可闻。更加上心情的抒写,巧妙的譬喻,创造出一种淡雅、闲静、情景交融的 意境。这种优美的意境,正是散文写作者要努力追求、刻意创造的。
构思方法可以向前人借鉴,更需自己创新。过去就有一个青年作者发明出一种“散文快 速构思法”,为《青春》、《采石》等刊物的编辑所重视。
三、巧于布局 散文一般篇幅短小,布局有方便的地方,但要布局得好,却因篇幅短小而有其难处。这 犹如一座大山上有小堆的乱石,常常无损大山的壮观。但是一个小园中有一堆乱石,就很容 易破坏园林之美。因此,散文的布局——结构十分重要。参观苏州园林,从它精巧的建筑布 局上,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可以借鉴它的园林建筑布局来考虑散文的布局。叶圣陶在《苏州 园林》中写道,苏州园林建筑的设计者和匠师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 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 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作为散文的写作来说,也要这样讲究材料的布局、配合、映 衬、层次。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但散文布局有时则需讲究对称,或对比。叶圣陶又说:“苏 州园林在每一个角度都注意图画美。”那么,散文的整体布局要讲究艺术性,它的局部的布 局不是同样要讲究艺术性吗? 至于布局的具体方法是很多的,前面讲的线索问题也与布局有关。这里可以着重提一下 的是:不少散文的布局都要巧设“文眼”,开头往往似谈家常,结尾则加以深化,画龙点睛, “卒章显其志”,并且首尾呼应,通体一贯,有机结合。初学散文写作,不妨学习这种布局 的方法。
四、明于断续 散文要“散”得起来,除了选材要有技巧之外,就是在叙写上要注意断续的技巧。明于 断续,才能使散文的行文上挥洒自如。贾平凹说:“记住:越是你知道多的地方,越要不写 或者写得很少;空白,这正是你要写的地方呢。”他认为,“讲究了‘空白’处理,一是散文 可以散起来,断续之,续断之,文能‘飞起’,神妙便显也。二是散文可以含蓄起来,古人 也讲过:意在笔先,故得举止闲暇,看似胡乱说,骨子里却有分数。”(《怎样写好散文》)我 们要多阅读古人优秀的散文作品,学习他人的断续技巧,在写作实践中多次运用之后就必然 熟能生巧。
散文写作的模式
记人散文模式
【开头】①感情化语言概括叙述。我和该人,重点在后。 介绍该人,如肖像描写。②两者关系及该人精神特质的议论。
【中间】▲一种情况:一件事。从开头、发展到结尾,细致叙述和描写。
▲另一种情况:几件事。每件事即每层次前,可以用对该人精神特质的一个因素领起。 以对该人的感情体验及整体议论来贯穿几件事。
【结尾】①重申特质,照应开头。②深化感情关系,发出感慨。
抒情散文模式
【开头】1叙述自己与景物的关系。2议论景物和自己。
【中间】1描写景物,分出层次,细致动人。2联想发挥,更大意义。
【结尾】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