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中华国学学科

中华国学学科

发布时间: 2020-12-04 07:20:57

㈠ 国学课程包括哪些_可以学到什么

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

章太炎在其《国学概论》中称:国学之本体是经史非神话、经典诸子非宗教、历史非小说传奇。纳入国学的是《诗》、《书》、《礼》、《乐》、《春秋》、《易》汉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周代六艺。

向左转|向右转

拓展资料

国学班,即教授中华传统文化的班级。与普通教育不同,普通教育重在知识技能的学习培训,而国学教育则侧重文化的提升,是为那些有志于弘扬传统文化及民族文化的企业高层准备的,学习传统文化管理知识来丰富企业管理知识。

课程设置主要有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如:《周易》与管理智慧、王阳明心理学、《金刚经》与佛教的基本精神、《资治通鉴》的历史智慧与现代启示、《史记》中政商人物的命运启示、中国近代历史的反思、文明的冲突与演进、传统文化与现代领导艺术。

㈡ 国学课程包括哪些

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但是根据国学机构自版身因素所推出的课程内权容会有所差异。以比较出名的博学书院为例,他们有着独树一帜的课程模块,主要包括了七大国学宝典易经,道德经,儒家,法家,孙子兵法,禅宗智慧,黄帝内经,以及三大史学经典货殖列传,资治通鉴,人物志等人文智慧和古典哲学智慧。内容全面、系统、独具特色,是众多企业家、董事长、国学爱好人士学习国学的首选。

㈢ 国学学科的使命是什么

由澳门中国哲学会主办,武汉大学国学院、港专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及本刊等单位协办的“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暨国学学科设立的反思”学术研讨会近日在澳门氹仔君怡酒店举行,来自大陆、香港、澳门的三十余位学者出席本次会议。与会学者关注高等学校国学教育与国学学科设置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华中师范大学高华平教授指出,当前中国的的“国学热”持续升温,但“国学”的学科建设却相对滞后。“国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应该有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和明确的教学培养目标。理想的“国学”应该是既与传统的文、史、哲各学科紧密联系,但又有一定区别的或自身特点的学科;“国学”的学科体系也具有现代学科逻辑层次清晰的知识结构、而又便于大学开展“国学”教学的认知体系。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高级研究员郑炜明博士系统介绍了饶宗颐先生的“华学观”。郑炜明博士指出,“一般人心目中所谓国学,即饶师心目中的知己功夫、返求诸己的传统中国文化之学,但他认为这是研究中华文明这个屹立于大地之上一个从未间断的文化综合体的学问,所以他会称之为华学。笔者相信饶师不会反对华学即国学这一说法。”武汉大学于亭教授认为,当代中国的高等“国学”教育,可以从三个功能层面和路向来加以理解:面向学院学术的专业教育、面向公民培育的通识教育、面向文化建设和文明对话的传统之诠释和转化。“为学”的教育和“为人”的教育,都可以指向参与文明对话和参与社会转型新文化建设之目标,这是我们思考当代高等“国学”教育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同时他也指出“中国古典学”应为当代“国学”教育和学科建设的核心内容。 目前,国学热方兴未艾,许多学者把“弘扬国学、建设精神家园乃至儒教复兴”当作高等学校国学学科建设的使命。此种状况实际上为国学学科建设带来阻力。武汉大学孙劲松副教授指出,这混淆了高等学校“国学学科”与“弘扬国学”这两个概念。作为一个学科,对于研究对象要保持基本的价值中立。国学学科的使命是对“中国古典学术体系”进行多角度、全面的挖掘研究,为现代文明提供一种借鉴,“国学”究竟是现代社会弘扬的对象、还是批判的对象、还是历史记忆的一种存留,则是见仁见智的事情,并不能否定“国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存在的必要性。他还指出,在当代西方学科体系中,产生于学科分类之前的欧洲古典学、东方学、汉学等综合交叉性学科的整体性得到了尊重,美国学科分类中有专门的交叉学科大类容纳这些学科,为其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体制保障,并没有将其肢解到“文、史、哲、考古”等学科之中,仅此一点就可以说明“国学学科”设立的必要性、合理性。基于“国学”这一名词的泛用乃至滥用,于亭、孙劲松等学者也赞同用“中国古典学”这一更加学理化的名称来开展“学科申报”工作。 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叶锦明教授对国学研究的范畴与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她从章太炎、梁启超的国学观入手,指出国学的范畴以经史为核心,重视儒家思想而忽略佛道两家的内容,并不恰当;将国学的范畴只限于人文学科,而且侧重史学的部分,这种偏侧不利于国学长远的发展。中国人民大学杨庆中教授对国学视野下的经学研究提出自己的看法,他提出近代学科体制分类对于传统经学研究无疑具有人为割裂等诸多消极影响,但却也同时具有深化问题意识、超越传统研究理念的积极意义。而从发展的眼光看,割裂之后如何统合,超越之后如何回归,应当是今天国学视野下的的经学研究所面临的最为重要的课题。

㈣ 国学主要学什么

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以及中医权学、农学、术数、地理、政治、经济及书画、音乐、建筑等诸多方面。

国学是以先秦的经典及诸子百家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4)中华国学学科扩展阅读

国学强调治学要循序渐进、实事求是。一直到晚清,中国传统学人的治学,一定都是先由文字、音韵、训诂及目录、版本、校勘等“小学”科目入手,而后才治“史学”,再由“史学”而入“经学”。传统文化里有“道”、“器”、“艺”的分别。

教育部“十二五”规划课题《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课题组执行主任张健在报道中介绍说,目前国家提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至少应该包括国学经典、传统艺术和民俗文化三部分。

一些学校认为,学学《弟子规》、背背《论语》就是国学教育了,忽视了传统文化中经典、艺术、民俗的相互关联性和整体性,没有从各年龄段的差异性去构建完整的中小学传统文化课堂。另一方面,想找到各领域文化融会贯通的国学教师也是个难题。

㈤ 所谓的国学,都包括什么学科需要学什么

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这些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了。
国学原指国家学府,如太学、国子监。国学指学问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它兴起于20世纪初,1920年代始盛;在中国大陆,文革结束后思想学术自由逐步有所恢复,中华传统文化学术的空间逐步扩大,1980年代后“国学”复起至今。
"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而关于国学的定义,严格意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名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普遍说法如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撰文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国学讲习记》,《国粹学报》第19期)邓先生的国学概念很广泛,但主要强调了国学的经世致用性。
章太炎在其《国学概论》中称:国学之本体是经史非神话、经典诸子非宗教、历史非小说传奇;治国学之方法为辨书记的真伪、通小学、明地理、知古今人情的变迁及辨文学应用。

㈥ 国学是什么意思 包含那些学科

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这些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了。

国学原指国家学府,如太学、国子监。国学指学问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它兴起于20世纪初,1920年代始盛;在中国大陆,文革结束后思想学术自由逐步有所恢复,中华传统文化学术的空间逐步扩大,1980年代后“国学”复起至今。

"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而关于国学的定义,严格意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名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普遍说法如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撰文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国学讲习记》,《国粹学报》第19期)邓先生的国学概念很广泛,但主要强调了国学的经世致用性。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章太炎在其《国学概论》中称:国学之本体是经史非神话、经典诸子非宗教、历史非小说传奇;治国学之方法为辨书记的真伪、通小学、明地理、知古今人情的变迁及辨文学应用。

国粹派邓实称:“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国学讲习记》,《国粹学报》第19期)

㈦ 中国国学包括哪些

国学:指国家学府,即古代中国、朝鲜的中央学府,为官学体系的最高学府。
虞之上庠,夏之东序,殷之瞽宗,周之辟雍,汉后之太学,隋后之国子监,皆为国学。

国学范畴
传统国学: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编撰于乾隆年间,由当时的纪晓岚、王念孙、戴震等等一流学者完成。“四库”指经、史、子、集四部,“全书”指所收都是全本。“国学”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当代文化中的精化相融的学术精髓简称。它是新一代应该了解的知识之一。
大国学概念的衍生:国学、汉学、中国学
“国学“,顾名思义,中国之学,中华之学。秦砖汉瓦,非秦(有英语China为证)即汉(Han Studies),自汉代以降,国力鼎盛,海外又称大汉民族之学为“汉学”,考据学虽然证实“汉学”一词至迟在南宋已较常见,狭义所指为两汉时期的经学学术思想,而汉代人研究经学着重于名物、于训诂,后世因称研究经、史、名物、训诂、考据之学为汉学;但海外所指汉学,或者又可理解为汉民族之学,即对中国的研究,尤特指关于对中国的语言文化、文学、历史和风俗习惯的研究,囊括中华六艺五术范畴。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五术指:山、医、卜、命、相等五术。(以上文章摘录自《南柯舟:国学热中谈国学》) “国学“,更有宽泛的解释。如把百家之术,如儒、释、道、兵、法、墨等百家之说统统收于国学囊中,如此,则五术六艺诸子百家之说,都能统称为“国学”,其中除了佛教是外来宗教,基本全是诞生于中华本土,所以,国学又称为“中国学”、汉学。 (以上文章摘录自《南柯舟:国学热中谈国学》)

国学教育
至于大学里设立国学学位,有人说“国学学位”的定位本身就十分模糊,其实,国学包括哪些领域和范围本身并不模糊。国学分为小国学圈与大国学圈,小国学圈仅仅限于经部、史部、子部、集部,大国学圈则囊括五术、六艺、诸子百家之说。国学随着西学渐淫东学式微之际经波澜起伏而日渐风起云涌,走到今日实属不易,国学是伴随中国传统文化而生长的、伴随中国历史而发展的。近来有闻者,2008年10月15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表示将向有关部门正式提交设立国学学位申请,请问是将国学中哪一门、哪一科目设立“博士”学位?还是该把五术、六艺、诸子百家都设立“博士”学位,如果厚此薄彼,是否其他科目非中国学问,不该列入“国学”之列耶

热点内容
2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 发布:2025-07-10 23:36:23 浏览:93
活性炭化学式 发布:2025-07-10 16:30:45 浏览:437
怎么双眼皮 发布:2025-07-10 14:11:37 浏览:591
教师师德演讲稿集锦 发布:2025-07-10 13:52:59 浏览:701
英语培训翻译 发布:2025-07-10 10:05:31 浏览:823
2014暑期实践 发布:2025-07-10 09:19:41 浏览:982
老师批改作业的图片 发布:2025-07-10 07:56:40 浏览:819
兰州市教育 发布:2025-07-10 04:28:12 浏览:486
常州一女教师与男 发布:2025-07-10 04:08:29 浏览:752
生物质热电厂 发布:2025-07-10 03:37:47 浏览: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