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的常识
① 有关美术方面的知识
素描是绘画的入门课,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是练习基本功的手段。素描一词是相对色彩而言,一般指的是单纯、朴素的单色画,它主要借助单色的线条或明暗来表现物体的造型,研究造型的基本法则。米开朗基罗说:“素描是油画、雕刻、建筑及其它种类绘画的源泉和本质。并且是一切科学的根本,已经掌握了这门技术的人可以相信自己已占有一笔巨大的财富。” 在全国美术院校的招生考试中,素描是必考的重要科目,一个学生素描能力的强弱,决定了他别的科目的成绩。如果没有扎实的素描基础,也就不可能画出一幅好的速写或色彩作品。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学生为应付高考而按一种程式化的方法学习素描,以图速成,从而自觉不自觉地养成了许多坏毛病。这些学生即使能够考入艺术院校,也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克服和解决先前养成的毛病,对于任课教师和学生本人来说,这都是十分苦恼的。因为一些素描观念和素描意识上养成的毛病,在学生头脑和绘画习惯中根深蒂固,往往会影响以后的学习和创作。所以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树立良好的艺术感觉极其重要。 这里我们介绍一下在素描学习中应该特别注意的要领。 一、培养正确的认识方法和敏锐的观察力 从严格意义上讲,学习素描必须从石膏几何体、静物、人物石膏像、人物头像等这样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但是我们很多初学者没有这种条件,有的考生临时“抱佛脚”,在没有接触基础训练时,直接画人物头像,这样的学生往往不可能画得好。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也就是建立在对物体的深入理解上。我们画素描要懂得素描的基本要素,如形体、比例、结构、明暗调子、质量感和空间感等。这些名词看起来好像不难,但具体的操作确实是很不容易的。这里我们先来理解一下头部的形体结构及比例。头部的形体,从整体上可以概括成一个卵形或立方体或楔形,进一步分析知道颅骨象球形,额骨呈扁方形,额骨之下至下颔骨底的正面呈倒梯形,下大上小的梯形体的鼻子竖于其间。头部的比例有“长三停、横五眼”。这是对头部一般规律的总结,但是个体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面对一个模特,初学者可能在短时间内也可完成一幅肖像,但画面简单空洞,而受过良好素描训练的人却可表现得深入而丰富。因为视觉上的敏感不同,感觉到的内容就会有差异,后者可以抓住物体的本质,在表达中能够概括简洁、明确肯定地表达对象,在短时间里抓住对象的最基本的特征,培养敏锐的观察方法。 二、建立良好的整体意识 整体意识的建立在绘画领域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对学生将来的绘画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无论是从事何种绘画创作,都要涉及这个问题。整体是相对局部而言,局部是整体的一部分,局部存在于整体之中,而整体通过局部得到体现。对于初学者来说,一方面是加强对整体意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是在观察和表现中关注整体关系,克服注意力局限在某一个点上的不良习惯。例如在画一个头像时,必须整体地观察对象,如画眼睛时要考虑到和耳朵或鼻子之间的关系,而不能孤立地画眼睛,陷入局部,必须相互对比,要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整体存在于造型的各种因素里,从轮廓到色调,从形体表现到空间表现无处不在。培养整体意识可从观察事物入手,多观察多比较,这样才能明确各个事物之间的关系,以便更好地把握整体。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再到整体,贯穿于整个作画的过程中,反复比较,培养局部与整体关系的能力,建立良好的整体意识。 三、建立形体的体积意识和掌握表现技巧 把握形体、表现体积感和空间感,是基础素描另外一个重要因素,不但要明确物体的形状、比例、大小,同时还要克服平面描绘,对造型要有最基本的理解和掌握。没有体积空间意识,就不能养成对体积空间的观察习惯,更不能表现好空间关系。对空间的表现是绘画的基本能力。如:人物头部在正面时眼睛和耳朵在同一方向,初学者往往表现不出它的空间感,没有空间感就表现不出体积感。“方形”和“方块”是不一样的,方形是一个平面,而方块是一个体积。所以应该建立空间意识来表现物体的体积的能力。 表现力在素描教学中是很关键的。有了敏锐的观察力,还要建立整体意识和体积空间意识,因此要实现这些还需要有表现的能力。素描是表现或再现对象的最基本的绘画形式。素描作为学习绘画的方法和手段,必须掌握形体构成因素和结构,理解光影色调,理解边缘轮廓线和明暗交界线,以及对节奏的感受。素描相对色彩而言更具理性,特别是基础素描的训练。用理性指导观察,用观察丰富理性,把素描建立在理性的认识上,从而达到素描的完整性。 以上就素描教学中的一些较为突出的要点进行分析理解。绘画是一门技巧课,必须从实践中获得飞跃。所以动手实践是非常重要的,有了量的积累,才能得到质的飞跃。打好坚实的素描基础才能考出理想的成绩。
② 美术方面的基础知识
美术:泛指创来作占有一定自平面或空间,且具有可视性的艺术,就叫作美术。
它的划分有多种,一般地包括四大门类:绘画、雕塑、设计、建筑。现代有些学者也把其它的归纳入这个门类里,例如:书法、摄影等。
“美术”这一名词始见于欧洲17世纪,也有人认为正式出现于18世纪中叶。近代日本以汉字意译,五四运动前后传入中国,开始普遍应用。
(2)美术的常识扩展阅读
欧洲17世纪开始使用“美术”这一名词时,泛指具有美学意义的活动。
及其产物,如绘画、雕塑、建筑、文学、音乐、舞蹈等。也有 认为“美术”一词正式出现应在18世纪中叶。18世纪产业革命后,美术范围益见扩大,有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在东方还涉及书法和篆刻艺术等。
中国五四运动前后开始普遍应用这一名词。近数十年来欧美各国已不大使用“美术”一词,往往以“艺术”一词统摄之。
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一种生产形态。
③ 美术色彩知识有哪些
水粉画应注意两大点:
1.色相搭配
素描画时不用考虑色彩搭配,水粉不同,要考虑色彩之间的搭配和谐,和穿衣服差不多,都是灰的要搭配些纯的东西,都是纯的要搭配灰的,静物中没有就要制造和改造,如衬布太纯,显不出水果,要主观调低衬布的纯度,两块布都太纯了,要调低其中一块,两块布都太灰,要提高一块纯度。造成画面的和谐(常用的办法是变调或改变他们的面积)来达到画面和谐。(水平高的老师摆出来的静物本身就很和谐,也有老师不太注意这些只考虑了素描中的构图聚散稳定,所以画起来不主观调整怎么画都一般)。 其实认真观察光源色,环境色,就算不和谐的色块也能统一起来,从多色相当中组织好色调。当然对于初学还是尽量用同类色作画容易出效果。
2.视觉中心(主次分别)
素描中视觉中心很容易定,特别头像,那个角度都可以是五官为中心,其它地方减弱了对比。而画色彩时就散了,看那都是花花绿绿,不知道表现什么了,所以心中要定一个视觉中心,它的对比强度最强,别的都不能超过它,超过来也要主观的减弱它,反过来中心对比不明显,也要主观的拉大它的对比。这样就有主次之分了。和头像的道理一样,突出五官,突出主体吗。 一般视觉中心的对比强,周边对比弱,中心的投影重,周边的弱。中心纯度高,周边低。
3.不掌握色彩三要素
看一个物体或一块衬布还是一颗大树,由一端向另一端的变化,除了明度变化,还有色相和纯度的变化,如一个罐子左端暗右端明,伴随着还有左端冷右端暖,左端纯右端灰。所以观察点更要放在对物体两头的观察,把握大的色彩倾向,中间的细节或过度色块就容易把握了,就算看不清楚蒙也可以,只要大倾向正确局部错误也不会太影响整体效果。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一个主观取舍的问题和对比统一的问题。切不可最求和对象一致,最求的目标是比对象更和谐更美。
④ 面试问美术的基本常识都会问什么
基础知识:美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文艺复兴(一场发生在14世纪至17(16)世纪的文化运动,在中世纪晚期发源于佛罗伦萨,后扩展至欧洲各国。这场文化运动囊括了对古典文献的重新学习,在绘画方面直线透视法的发展,以及逐步而广泛开展的教育变革。传统观点认为,这种知识上的转变让文艺复兴发挥了衔接中世纪和近代的作用。尽管文艺复兴在知识、社会和政治各个方面都引发了革命,但令其闻名于世的或许还在于这一时期的艺术成就,以及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博那罗蒂等博学家做出的贡献。)、黑白灰的关系等;
常见学问:美术的概念-----美术,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形象,以反映客观世界和表达对客观世界的感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美术又称之为‘造型艺术’、‘空间艺术’。
在艺术分类中,美术又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它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色、纸张、画布、泥土、石头、木料、金属等,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建筑等类型。现代简称:美术的英文-----art;painting;the fine arts!
必备疑难:美术的好处-----美术是追求美并表达美的一种方式和手段
如果没有美术,世界就会变得简陋而枯燥
任何东西和事物在最原始状态下经过人为的修饰和装潢
它将变得光彩夺目,令人赏心悦目
所以美术的好处在于它可以将一些看似平常的事物升华为美
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来说就是通过对物质的改造来达到服务于人的精神意识享受的目的
说通俗一点,美术可以让事物变得美丽,让人们生活的变得更加美好
如果对个人的发展来说,学好了美术可以让你在这个竞争激烈又极为残酷的社会有了更多生存与发展的机会
学好美术后,你既可以从事平面设计类工作又可以做一些室内装潢或者是游戏开发方面的事情,如果会一点机械方面的知识
你还可以搞新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前途不小哦....
而且美术这个东西的覆盖面很广,渗透力也是相当强
无论是商场的大小商品还是繁华街市上的广告招牌都多多少映射出美术的魅力
至于你所说的兴趣,这个东西是可以培养的嘛! 再说以前你还有过这方面的经历,相信用不了多久你又会找到以前的感觉
如果真是有点沉不住气了
你可以多看一些名人名家的艺术作品
还有要多留心你身边的东西,哪怕是别人送给你的一个精致小巧的礼物
你都不要错过对它的察看与鉴赏
因为美无处不在,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希望你对自己要有绝对的信心,这样干什么都不会很累的
而且你会尽快的挖掘出你的艺术潜力
最后希望你的成就会让笑容洋溢在你家人的面庞上!!!拓展链接:美术的起源-----传说中欧洲最早出现的谜语是古希腊的“斯芬克斯之谜”,后来由俄狄浦斯解开了。而美术的起源一直是被称为学术界的“斯芬克斯之谜”,各大哲学家,美术家,美术理论家都在争当那个一语道破谜底的“俄狄浦斯”,关于这个“斯芬克斯之谜”的谜底可谓是众说纷纭。大概有:模仿说,符号说,表现说,劳动说,游戏说,巫术说,图腾说,潜意识说,宗教说,性本能说等。而这其中最主要的是模仿说,劳动说,游戏说,巫术说这四种。模仿说: 模仿说是很久以前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在他的《著作残著》一书中提出的。这似乎是各式学说中最古老历史最悠久的一个了,而在那之后,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进一步地提出了模仿是人的本能这一论断。观察原始社会的一些壁画我们也可以看到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最初模仿,模仿是大部分原始美术创作的基本方法。但是在原始社会的那个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人们的温饱都成为问题,又如何会有仅仅只是去模仿的冲动,这毕竟有点与实际不符。所以我们顶多也只能说模仿是一种方法,并不是美术真正的起源。劳动说: “劳动说”的意义主要是说美术来源于劳动。劳动是人从猿进化而来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没有劳动,人就无法脱离低级动物的行列,而劳动也是锻炼人类大脑发育的必要条件。最初的美术也是在劳动的过程当中产生的,因为那也许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一个不小心画出的痕迹。从原始社会的美术作品当中我们也不难发现,绝大部分都是与劳动有关联的,有些是对劳动对象的模仿,而有一些则是对劳动场景的描绘。像是法国的拉斯科洞穴及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穴中的壁画都大量描绘了野兽及人们狩猎的生动画面。游戏说: 又叫做“席勒—斯宾塞理论”,因为它是由德国的美学家席勒首先提出,其后又由斯宾塞进行进一步的完善而得成的。游戏说主要是提出艺术活动起源于人类的游戏。它认为艺术活动是一种对多余精力的支配与使用,它认为艺术是人类多余精力发泄的表现。人类在物质得到一定的满足之后必定会追寻精神上的享受,于是便有了游戏,而原始社会的条件是很恶劣的,当时的休闲活动又几乎是等于零,所以人们就只有靠在墙上涂涂抹抹,把平时所见到的事物画出来,来排遣剩余精力,于是便有了艺术。巫术说: 巫术说是由英国的泰勒最早提出的。原始社会的人类受制于自然,对自然的力量有一种神秘的向往与惧怕,他们的生存所依赖的必需品都是来自于自然,而自然的灾害、变换对他们来说更是印证了神的存在,他们对自然对神恐惧,依赖,完全信任。因此才有了巫术活动,人们在狩猎前也总是要进行祭祀行为,祈祷狩猎成功。观察原始社会的美术作品,我们不难发现,那些壁画总是在洞穴的最深处与阴暗地带,且壁画上的野兽大多大都是受伤的,可以说那是劳动场景的描述,但更有说服力的说法是那是人们希望大丰收的美好愿望的体现,因为凭当时人类的力量要杀死一头野兽是蛮困难的一件事,所以人们希望能够通过对画上的野兽施加伤害,以达到在现实生活中对野兽顺利造成伤害到最后的狩猎成功。巫术行为促进了美术的产生与进一步发展,但它却并不等同于美术。关于美术的起源学说众多,每一个都有其缺陷与优点,我们不能单独去理解它,美术的起源是很多因素的总合,是一个进化的过程,一个复杂而又神秘的过程!!!
嗯 反正基本就这些了 看情况 不过最好是掌握这些 祝您好运 另外提前祝您元宵快乐!!!
谢谢 望采纳!!!!!!!!!!!!!!!!!!!!!!!!!!!!!!!!!!!
⑤ 关于美术的基本知识有哪些
、三度空间。指由长度(左右)、高度(上下)、深度(纵深)专三个因素构成的立体空间属。绘画中,为真实地再现物象,必须在平面上表现出三度空间的立体和纵深效果。
2、量感。借助明暗、色彩、线条等造型因素,表达出物体的轻重、厚薄、大小、多少等感觉。如山石的凝重,风烟的轻逸等。绘画中表现实在的物体都要求传达出对象所特有的分量和实在感。运用量的对比关系,可产生多样统一的效果。
3、空间感。在绘画中,依照几何透视和空气透视的原理,描绘出物体之间的远近、层次、穿插等关系,使之在平面的绘画上传达出有深度的立体的空间感觉。
4、体积感。指在绘画平面上所表现的可视物体能够给人以一种占有三度空间的立体感觉。在绘画上,任何可视物体都是由物体本身的结构所决定和由不同方向、角度的块面所组成的。因此,在绘画上把握被画物的结构特征和分析其体面关系,是达到体积感的必要步骤。
⑥ 美术基本常识知识问题
哈哈,我有正确答案啊!!
呵呵,我复制给你哦
一.视觉;造型;空间;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摄影
二.圆雕;浮雕;雕;刻;塑;编织
三.中国;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油画;素描;水彩;版画
四.颜料;纸张;笔;木板;涂抹;挥洒;拓印;明暗形状;体积;质感
五.平面;立体
六.绘画;雕塑;摄影;建筑;艺术设计
七.画面中相同大小的物体,近处的较大,远处的较小
八.画者眼睛的位置;与地平线成水平的一条线
眼前看得见最清楚的范围;眼睛看物体的视线与视平线所成的角度
视线高于观察物体的透视;与画面成90度角画的透视;视线低于观察物体的透视
九.平行透视:物体的一个面与画面平行而另一面与画面成90度角
成角透视:物体的两个面都与画面不平行
十.纯度 明度 色相
十一.器物上的装饰纹样和色彩;对器物的造型、色彩、装饰等
十二.平面;印染;织锦;商标;书籍装帧;立体;工业造型;家具;青铜;漆器
十三.纹理;图形
十四、十五两题大家参考网上的文章吧
PS:鄙视变态的美术老师
⑦ 美术小常识
闰春节抄,又称闰正月,从公元1645年使用历理置闰制开始,到公元2800年的1155年里,农历闰正月只发生6次,非常罕见,其年份分别是1651、2262、2357、2520、2539、2634 。最近一次要到2262年,我们这一代人无缘得见。
⑧ 美术有哪些基础知识
1、三度空间。指由长度(左右)、高度(上下)、深度(纵深)三个因素构成的立体空间。绘画中,为真实地再现物象,必须在平面上表现出三度空间的立体和纵深效果。
2、量感。借助明暗、色彩、线条等造型因素,表达出物体的轻重、厚薄、大小、多少等感觉。如山石的凝重,风烟的轻逸等。绘画中表现实在的物体都要求传达出对象所特有的分量和实在感。运用量的对比关系,可产生多样统一的效果。
3、空间感。在绘画中,依照几何透视和空气透视的原理,描绘出物体之间的远近、层次、穿插等关系,使之在平面的绘画上传达出有深度的立体的空间感觉。
4、体积感。指在绘画平面上所表现的可视物体能够给人以一种占有三度空间的立体感觉。在绘画上,任何可视物体都是由物体本身的结构所决定和由不同方向、角度的块面所组成的。因此,在绘画上把握被画物的结构特征和分析其体面关系,是达到体积感的必要步骤。
(8)美术的常识扩展阅读
美术来源
欧洲17世纪开始使用“美术”这一名词时,泛指具有美学意义的活动。及其产物,如绘画、雕塑、建筑、文学、音乐、舞蹈等。
也有 认为“美术”一词正式出现应在18世纪中叶。18世纪产业革命后,美术范围益见扩大,有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在东方还涉及书法和篆刻艺术等。中国五四运动前后开始普遍应用这一名词。近数十年来欧美各国已不大使用“美术”一词,往往以“艺术”一词统摄之。
工具材料
油画是用油质颜料在布、木板或厚纸板上画成的。以油剂(亚麻仁油、核桃油等)调和颜料,在亚麻布,纸板或木板上进行操作的的一个画种。
表现方法
传统的油画家采用焦点透视法作画。在画面构成上,它讲究画面景物充实,按自然的秩序布满画面,呈现出自然的真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