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人教版高中文言文

人教版高中文言文

发布时间: 2020-12-04 15:21:55

『壹』 人教版高一文言文哪些

必修:
第二单元
4、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5、荆轲刺秦王(《战国策》)
6、鸿门宴(《史记》)
必修2:
第二单元
5、《诗经》两首

采薇
6、离骚(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岂余心之可惩”
7、《孔雀东南飞》(并序)
8、*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短歌行(曹操)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第三单元
5、兰亭集序(王羲之)
6、赤壁赋(苏轼)
8、*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必修3
第二单元
4、蜀道难(李白)
5、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咏怀古迹(其三)
登高
6、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7、*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
马嵬(其二)

第三单元
8、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9、劝学(《荀子》)
10、*过秦论(贾谊)
11、*师说(韩愈)

必修4
第二单元
4、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东南形胜)
雨霖铃(寒蝉凄切)
5、苏轼词两首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6、辛弃疾词两首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李清照词两首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声声慢(寻寻觅觅)

第四单元
11、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
12、苏武传(班固)
13、张衡传(范晔)

如果只要单纯的文言文,那就去掉诗词单元。

『贰』 初高中中人教版教材中所有古文及作者出处是什么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目录
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10、《论语》十则

第三单元
15、古代诗歌五首
观沧海(曹操)次北固山下(王湾)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西江月(辛弃疾)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第四单元

20、*山市(蒲松龄)

第五单元

25、《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5、伤仲永(王安石)

第二单元

10、木兰诗

第三单元

15、*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第四单元

20、口技(林嗣环) 明万历年间广东琼州府先宪兼提督学政林嗣环先生所著文章

第五单元

25、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 《山海经》 两小儿辩日 《列子》

第六单元

30、*狼(蒲松龄)

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21、桃花源记(陶渊明)
22、短文两篇陋室铭(刘禹锡)爱莲说(周敦颐)
23、核舟记(魏学洢)
24、大道之行也(《礼记》)
25、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

第六单元
26、三峡(郦道元)
27、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陶弘景)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28、观潮(周密)
29、湖心亭看雪(张岱)
30、诗四首归园田居(陶渊明)使至塞上(王维) 渡荆门送别(李白)游山西村(陆游)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怎样搜集资料

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21、与朱元思书(吴均)
2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23、马说(韩愈)
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25、诗词曲五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赤壁(杜牧)过零丁洋(文天祥)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第六单元
26、小石潭记(柳宗元)
27、岳阳楼记(范仲淹)
28、醉翁亭记(欧阳修)
29、满井游记(袁宏道)
30、诗五首
饮酒(其五)(陶渊明)行路难(其一)(李白)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己亥杂诗(龚自珍)

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17、智取生辰纲(施耐庵)
18、杨修之死(罗冠中)
19、范进中举(吴敬梓)
20、香菱学诗(曹雪芹)

第六单元
21、陈涉世家(司马迁)
22、唐雎不辱使命(刘向)
23、隆中对(陈寿)
24、出师表(诸葛亮)
25、词五首望江南(温庭筠)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渔家傲(范仲淹)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武陵春(李清照)

九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17、公输 《墨子》
18、《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9、鱼我所欲也 《孟子》
20、《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
第六单元
21、曹刿论战 《左传》
22、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23、愚公移山 《列子》
24、《诗经》两首关睢蒹葭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目录(新)

第一册

第二单元

5 兰亭集序 王羲之

6 赤壁赋 苏 轼
7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王 维
8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第二册

第二单元

诗经二首……………卫风·氓………小雅·采薇
离骚……………屈 原
孔雀东南飞…………………汉乐府
白马篇………………………曹 植
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归园田居……………………陶渊明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谢 朓

第三单元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荆轲刺秦王…………………《战国策》
鸿门宴………………………司马迁
召公谏厉王弭谤……………《国语》
赤壁之战……………………《资治通鉴》

第三册
第一单元

林黛玉进贾府……………曹雪芹

第二单元

蜀道难……………李 白

琵琶行……………白居易
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
登高
李商隐诗二首
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
马嵬(其二)
陆游诗二首
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
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

第三单元

寡人之于国也…………孟 子
劝学……………………荀 子
过秦论…………………贾 谊
师说……………………韩 愈
六国论…………………苏 洵

第四册

第一单元

窦娥冤(节选)……关汉卿
长亭送别……………王实甫

第二单元

李煜词两首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苏轼词两首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辛弃疾词两首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东南形胜)
《雨霖铃》(寒蝉凄切)
李清照词两首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声声慢》(寻寻觅觅)
姜夔词一首
《扬州慢》(淮左名都)

第四单元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司马迁
苏武传…………………………………班 固
张衡传…………………………………范 晔
李贺小传………………………………李商隐
马伶传…………………………………侯方域

第五册

第一单元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

第二单元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滕王阁序……………………王勃
阿房宫赋……………………杜牧
逍遥游(节选)……………《庄子》
陈情表………………………李密

『叁』 初高中中人教版教材中所有古文及作者出处

网络知道
人教版初高中古文
初高中中人教版教材中所有古文及作者出处
一个清单就好,能帮我回忆起来就行,谢各位了,没有人教版有初高中必背古诗文啥的也可以
展开
我来答有奖励共1条回答
lz665
2018-03-27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目录
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10、《论语》十则
第三单元
15、古代诗歌五首
观沧海(曹操)次北固山下(王湾)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西江月(辛弃疾)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第四单元
20、*山市(蒲松龄)
第五单元
25、《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5、伤仲永(王安石)
第二单元
10、木兰诗
第三单元
15、*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第四单元
20、口技(林嗣环) 明万历年间广东琼州府先宪兼提督学政林嗣环先生所著文章
第五单元
25、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 《山海经》 两小儿辩日 《列子》
第六单元
30、*狼(蒲松龄)
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21、桃花源记(陶渊明)
22、短文两篇陋室铭(刘禹锡)爱莲说(周敦颐)
23、核舟记(魏学洢)
24、大道之行也(《礼记》)
25、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
第六单元
26、三峡(郦道元)
27、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陶弘景)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28、观潮(周密)
29、湖心亭看雪(张岱)
30、诗四首归园田居(陶渊明)使至塞上(王维) 渡荆门送别(李白)游山西村(陆游)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怎样搜集资料
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21、与朱元思书(吴均)
2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23、马说(韩愈)
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25、诗词曲五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赤壁(杜牧)过零丁洋(文天祥)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第六单元
26、小石潭记(柳宗元)
27、岳阳楼记(范仲淹)
28、醉翁亭记(欧阳修)
29、满井游记(袁宏道)
30、诗五首
饮酒(其五)(陶渊明)行路难(其一)(李白)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己亥杂诗(龚自珍)
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17、智取生辰纲(施耐庵)
18、杨修之死(罗冠中)
19、范进中举(吴敬梓)
20、香菱学诗(曹雪芹)
第六单元
21、陈涉世家(司马迁)
22、唐雎不辱使命(刘向)
23、隆中对(陈寿)
24、出师表(诸葛亮)
25、词五首望江南(温庭筠)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渔家傲(范仲淹)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武陵春(李清照)
九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17、公输 《墨子》
18、《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9、鱼我所欲也 《孟子》
20、《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
第六单元
21、曹刿论战 《左传》
22、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23、愚公移山 《列子》
24、《诗经》两首关睢蒹葭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目录(新)
第一册
第二单元
5 兰亭集序 王羲之
6 赤壁赋 苏 轼
7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王 维
8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第二册
第二单元

『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到必修五所有文言文列表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

必修二

离骚、孔雀东南飞并序、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

必修三

蜀道难、琵琶行并序、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

必修四

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

必修五

归去来兮辞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

(4)人教版高中文言文扩展阅读

现今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

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

文言文的特色有:言文分离、行文简练。

文言的特点,是相对白话(包括口语和书面语)而言的,主要表现在语法与词汇两方面。

『伍』 高中语文文言文

高三的时候老师一般都会给你整理出来让你背的,比较多了

『陆』 高中人教版必背文言文

古诗文诵读篇目
(一)
古文(10篇)
《劝学》
(节选:从“学不可以已”到“版不知学问之大也”)——权《荀子》
《陈情表》——李

《滕王阁序》(节选:从“时维九月”到“声断衡阳之浦”)——王

《阿房宫赋》——杜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赤壁赋》——苏

(二)
诗词曲(30篇)
《氓》——《诗经》
《短歌行》——曹操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陶

《山居秋暝》——王

《蜀道难》——李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

《将进酒》——李

《蜀相》——杜

《登高》——杜

《登岳阳楼》——杜

《琵琶行》——白居易
《念奴娇》
(大江东去)——苏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陆

『柒』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古诗文

1.
劝学(节选)&《荀子》

2.
逍遥游(节选)&庄子

3.
师说&韩愈

4.
阿房宫赋&杜牧内

5.
赤壁容赋&苏轼

6.
氓&《诗经》

7.
离骚(节选)&屈原

8.
蜀道难&李白

9.
登高&杜甫

10.
琵琶行&白居易

11.
锦瑟&李商隐

12.
虞美人&李煜

13.
念奴娇搰壁怀古&苏轼

14.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捌』 高中人教版必背古诗文有哪些

高中语文(人教版)课内高考必背古诗文汇集

第一册

1、毛泽东词二首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2、错 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5、劝学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第二册

1、过秦论 贾谊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挈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3、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4、师 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吾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5、阿房宫赋 杜牧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第三册

1、《诗经》三首 卫风·氓氓

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汉魏晋诗三首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第四册

1、陈情表 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2、赤壁赋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3、滕王阁序 王勃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第五册

1、蜀道难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缘。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兀 ,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2、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3、兵车行 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第六册

登 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蜀 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锦 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书 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7、词七首 虞美人 李煜春

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玖』 还有人教版新课改的高中语文教科书里文言文知识汇总

内容太多,只能发一部分。
高中文言文知识汇总——18虚词
一、【而】
(一)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和”。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④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解其惑者也。(《师说》)
⑤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登泰山记》)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鸿门宴》)
②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阿房宫赋》)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④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⑤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⑥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升斗之禄(《祭十二郎文》)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
③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④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祭十二郎文》)
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③子产而死,谁其嗣之。(《左传•襄公三十年》)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译为“地”“着”或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③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寡人之于国也》)
④夜缒而出(《烛之武退秦师》)
⑤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⑥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7、表示因果关系,可译成“因此”“因而”。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
8、表示目的关系,可译成“以”“以此”“来”。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而已】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制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了”。
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
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而后】译为“才”,“方才”,表示时间的副词。
①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柳敬亭传》)
②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出师表》)
③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送东阳马生序》)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语气表示更进一层之意。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
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庖丁解牛》)
③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既而】一般可译为“不久”,“一会儿”“后来”。
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②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
③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柳毅传》)
二、【何】
(一)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常带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③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
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赤壁之战》)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主要代处所和事物,可译为“哪里”“什么”。用于宾语前置句中“何”要后置(疑问句中,若宾语是疑问代词,这个疑问代词放在动词前)。
①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②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③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④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3、作定语,可译为“这”“那““什么”。
①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
②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③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孔雀东南飞》)
(二)用作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哪里”。
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②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④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⑤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②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观沧海》)
(三)作语助词,相当于“啊”。
①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孔雀东南飞》)
(四)何:通“呵”,喝问。
①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呵问他是谁何。意思是检查盘问。)(《过秦论》)
【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
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季氏将伐颛臾》)
②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
③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
④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⑤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崤之战》)
【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②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
③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
①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促织》)
【何乃】译为“怎能”
①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
三、【乎】
(一)用作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用于疑问句末,要求对方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可译为“吗”“呢”“呀”。
①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②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③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鸿门宴》)
④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
⑤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
2.表示反问语气,用于疑问句句末,表示反诘语气,不要求对方作出回答,而答案就在其中。可译为“吗”“么”“呢”。
①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鸿门宴》)
②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③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
③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
3.表揣测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吗”。
①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③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
④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⑤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
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呢”“吧”,有时不译。
①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②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离骚》)
③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赤壁赋》)
④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5.表示停顿预语气,一般不译或译为“呢”。。
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②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蜀道难》)
6、用于形容词尾词尾,译为“……的样子”“……地”或不译。
①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赤壁赋》)
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同上)
④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五人墓碑记》)
(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
1、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可译为“在”“从”“到”。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⒉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对象,可译为“在”“于”。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②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④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涉江》
3、表示比较,可译为“比”。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前一个“乎”:在;后一个“乎”:比。)
②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公西华侍坐》)
4、表示对象,可译为“向”。
①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孟子•公孙丑上》)
四、【乃】
(一)用作副词。
1.表承接。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于是”等
①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悉使蠃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赤壁之战》)
③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⑤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壁。(《廉颇蔺相如列传》)
2.表转折。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桃花源记》)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
③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
④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
3.表递进。译为“甚至”“乃至”“而”“又”。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
①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
②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
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正是”等。
①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②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
③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④嬴乃夷门抱关者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⑤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齐桓晋文之事》)
(二)用作代词。
1、用做指示代词,可译为“这样”。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
2.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
①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管传序》)
②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无乃】表猜测,可译为“恐怕……”
①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刺谬乎。(《报任安书》)
②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乃尔】译为“这样”。
①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孔雀东南飞》)
五、【其】
(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必先苦其心志,老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狼》)
④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夫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口技》)
⑤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
①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游褒禅山记》)
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
①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③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
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①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②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战》)
③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孔雀东南飞》)
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
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
②今存其本不忍废。(其:这)
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①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二)用作副词。
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要)
②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③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三)用作连词。
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②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
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②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
(四)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①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②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离骚》)
【何其】译为“多么”。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六、【且】
(一)用作连词。
1、递进关系,用于前后两分句间,后句比前句更进一步,可译为“况且”“而且”“再说”。
①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己久疲。(《赤壁之战》)
②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
④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
⑤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赤壁之战》)
3、表转折让步关系,可译为“尚且”“还”“虽然”“即使”“但是”“不过”。
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②故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③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鸿门宴》)
4、表并列关系:⑴陈述一种事物的几个方面,可译为“并且”“而且”。
①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五人墓碑记》)
②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赤壁之战》)
③且使遽告于郑。(《崤之战》)
⑵连接两个形容词,表示状态同时具有,可译为“又…又…”。
①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
⑶连接动词,可译为“一边…一边”
①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石钟山记》)
②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五人墓碑记》)
(二)用作副词。
1、将,将要。
①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②且为之奈何(《鸿门宴》)
③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④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
2、暂且,姑且。
①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②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孔雀东南飞》)
【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例:
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肴函之固,自若也(《过秦论》)
②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赤壁赋》)
③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报任安书》)
【且如】就像。
①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兵车行》)
七、【若】
(一)动词,表示比拟、比较。一般译为“像”“好像”“如”“正如”“及得上”“比得上”。
①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促织》)
②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齐桓晋文之事》)
③其若是,孰有御之。(《孟子见梁襄王》)
④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如燕后。(《触龙说赵太后》)
(二)用作代词。
1、表人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
①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若属:你们这些)
③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你的)
2、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
①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文之事》)
(三)用作连词。
1、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
①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赤壁之战》)
②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赤壁之战》)
③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2、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
①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纪》)
(四)介词,表另提一事,可译为“至”“至于”。
①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齐桓晋文之事》)
【若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
①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
②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
【若定】心中有数,从容不迫。
①指挥若定。(《赤壁之战》)
【若何】怎么样。
①以闲敝邑,若何?(《崤之战》)
【若干】约计之词,相当于“几许”、“多少”。
①车后若干递送夫。
八、【所】
(一)名词,处所,地方。
①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②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
③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二)用作代词
1、所+动词,组成名词性短语。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合,组成“所”字结构,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
①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促织》)
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③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
④夜则以兵围所寓舍。(《〈指南录〉后序》)
⑤臣所过屠者朱亥(《信陵君窃符救赵》)
2、所+介词+动词,表示处所,工具,方法,原因,对象等。常见有“…的地方”“…的方法”“…的原因”“用来…的”。
①是吾剑之所从坠。(《察今》)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③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⑤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信陵君窃符救赵》)
3、为+所+动词“为…所”被表示被动,可译为“被”。
①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报任安书》)
(三)用作名词,表处所。
①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所谓】所说的。
①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
【所在】
1、到处。
①石之铿然有声音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2.所在之处,处所。
①原来有这等一个所在,且回衙去(《闺塾》)
②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促织》)
九、【为】
(一)动词。
1、表动作、行为。有“做”“作为”“充当”等义,翻译比较灵活。
①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
②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过秦论》)
③赵王窃闻秦王善为(演奏)秦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今日嬴之为(帮助)公子亦足矣(《信陵君窃符救赵》)
⑤南取百越之地,以为(划为)桂林、象郡。(《过秦论》)
⑥为(治理)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晒之。(《论语》)
2、表动作,行为的结果。可译为“变成”“成为”
①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②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
3、表心理。可译为“以为”“认为”。
①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
②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3、表判断词,是。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非为织作迟,群家妇难为。(《孔雀东南飞》)
(二)介词。
1、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
①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②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促织》)
③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过秦论》)
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⑤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赤壁之战》)
2、介绍原因或目的。可译为“为了”“因为”。
①慎勿为归死,贵贱轻何薄(《孔雀东南飞》)
②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庄暴见孟子》)
③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庄暴见孟子》)
3、表代替。译为“给”“替”。
①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臣请为王言乐。(《庄暴见孟子》)
4、介绍涉及的对象对,向。
①为之奈何?(《鸿门宴》)
②如姬为公子泣(《信陵君窃符救赵》)
5、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
①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拾』 人教版高中文言文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目录
第一单元
1. 沁园春 长沙…………………………………毛泽东
2.诗两首
雨巷……………………………………………戴望舒
再别康桥………………………………………徐志摩
3.大堰河——我的保姆…………………………艾 青

第二单元
4.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5.荆轲刺秦王……………………………………《战国策》
6.鸿门宴…………………………………………《司马迁》
第三单元
7.纪念刘和珍君……………………………………鲁迅
8.小狗包第…………………………………………巴金
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
第四单元
10.短新闻两篇
别了,“不列颠尼亚”……………………………周婷 杨兴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罗森塔尔
11.包身工……………………………………………夏 衍
12.*飞向太空的航程………………………贾永 曹智 白瑞雪

表达交流
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
人性光辉 写人要凸显个性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
朗诵

梳理探究
优美的汉字
奇妙的对联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名著导读
《论语》
《大卫·科波菲尔》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目录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荷塘月色.........................................朱自清
2、故都的秋.........................................郁达夫
3、*囚绿记 .........................................陆蠡
第二单元
4、《诗经》两首

采薇
5、离骚.............................................屈原
6、《孔雀东南飞》(并序)
7、*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短歌行..............................................曹操
归国田居(其一)....................................陶渊明
第三单元
8、兰亭集序....................................王羲之
9、赤壁赋 ....................................苏轼
10、*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第四单元
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蔡元培
12、我有一个梦想 ...................................马丁·路德·金
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
表达交流
直面挫折学习描写
美的发现学习抒情
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
想像世界学习虚构
演讲
梳理探究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修辞无处不在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名著导读
《家》
《巴黎圣母院》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目录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林黛玉进贾府..................................曹雪芹
2、祝福..........................................鲁迅
3、*老人与海 ....................................海明威
第二单元
4、蜀道难........................................李白
5、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咏怀古迹(其三)
登高
6、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7、*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
马嵬(其二)
第三单元
8、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9、劝学 .........................................《荀子》
10、*过秦论.......................................贾谊
11、*师说.........................................韩愈
第四单元
12、动物游戏之谜 .................................周立明
13、宇宙的边疆 ...................................卡尔·萨根
14、*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加来道雄
表达交流
多思善想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善待生命 学习论证
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讨论
梳理探究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
名著导读
《红楼梦》
《高老头》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目录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窦娥冤.........................................关汉卿
2、雷雨...........................................曹禹
3、*哈姆莱特 .....................................莎士比亚
第二单元
4、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东南形胜)
雨霖铃(寒蝉凄切)
5、苏轼词两首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6、辛弃疾词两首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李清照词两首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声声慢(寻寻觅觅)
第三单元
8、拿来主义........................................鲁迅
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弗罗姆
10、*短文三篇
热爱生命...........................................蒙田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帕斯卡尔
信条.............................................富尔格姆
第四单元
11、廉颇蔺相如列传 ............................... 司马迁
12、苏武传 ........................................班固
13、张衡传 ........................................范晔
表达交流
解读时间 学习横向展开议论
发现幸福 学习纵向展开议论
确立自信 学习反驳
善于思辨 学习辩证分析
辩论
梳理探究
逻辑和语文学习
走近文学大师
影视文化
名著导读
莎士比亚戏剧
《谈美》

附录
中华文化精神........................................袁行霈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目录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
2、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
3、*边城 ........................................沈从文
4、*哦,香雪 ....................................铁凝
第二单元
5.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
6、滕王阁序......................................王勃
7、 *逍遥游 .....................................庄周
8 、*陈情表 .....................................李密
第三单元
9、咬文嚼字......................................朱光潜
10、孟浩然 ......................................闻一多
11、*说“木叶”..................................林庚
12、*谈中国诗....................................钱钟书
第四单元
13、中国建筑的特征 ..............................梁思成
14、作为生物的社会 ..............................刘易斯·托马斯
15、*指印........................................丹齐克
16、*宇宙的未来..................................史蒂芬·霍金

热点内容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发布:2025-07-15 05:31:34 浏览:668
共生物流平台 发布:2025-07-15 05:10:48 浏览:869
流瑜伽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15 04:56:12 浏览:340
尿路感染怎么办 发布:2025-07-15 04:25:38 浏览:39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发布:2025-07-15 03:56:32 浏览:173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 发布:2025-07-15 03:48:10 浏览:826
爱尔兰咖啡怎么做 发布:2025-07-15 03:14:45 浏览:753
2015师德师风讲话 发布:2025-07-15 03:05:10 浏览:597
abc教育资源网 发布:2025-07-15 03:03:47 浏览:233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方案 发布:2025-07-15 02:44:17 浏览: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