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相声文言文

相声文言文

发布时间: 2020-12-04 15:39:36

⑴ 剧本、相声、记叙文和文言文问题上有什么不同

问题应更正为:剧本、相声、记叙文和文言文文体上有什么不同
回答如下:
剧本:是以代言体方式为主体,表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也是戏剧演出的文字依据。由剧中人物的对话、独白、旁白和舞台指示组成。剧本的空间和时间高度集中,情节的矛盾尖锐突出,且语言充分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相声: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属于传统曲艺的一种,采取聊天、话家常的表现形式,语言简洁干净,绝少拖泥带水的附加成分,具有口语化的特色。常用的文学手法有:运用同音谐音、同义近义、语义对立、一词多义等汉语语言现象,穿插方言、土语、外国话,借助其他曲艺形式和文学形式语言等等

以上两种都以对话为主要形式,与以下两种有明显分别。

记叙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可以采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或第三人称。在中学阶段,常把消息、通讯、人物传记、回忆录、寓言、童话、小说等都归为记叙文。

文言文:文言文并不是一种特殊的文体,而是中国古代的书面写作用语,和现在广泛使用的白话文相对。

⑵ 求一些好听的相声,最好有文言文的。

杨氏徔孒

⑶ 文言文的相声

曹:这个相声大会节目一场接着一场
刘:是
曹:相声是语言的艺术,中国的语言是博大精深
刘:没错儿
曹:每个字儿都有它有用意
刘:哦?
曹:别说一个字儿,哪怕是一个标点符号,要是不注意也会闹出笑话。
刘:是吗?
曹:哎 就拿我们家来说吧
刘:怎么了?
曹:我有一个朋友 山西人 在山里边长大的 没念过书 没学问 不识字 这
个年纪呢 三十多岁快四十了 我们两个人称得起是忘年交 我呢 论着
管他叫二哥。有一回他请我吃饭
刘:嗯
曹:定的是中午十一点半到
刘:哦
曹:我呢 到时候就上家去了 他呢 还请了一位陪客
刘:哦
曹:可是等到十二点 这位没来
刘:哟
曹:他着急了 于是呢他就画了一张便条
刘:不 不 您等会儿 干吗画啊
曹:因为他不会写字
刘;噢
曹:所以呢就画了一张便条
刘:只能画
曹:我一瞧 画的什么啊?画了一个小人猫着腰 一个手捂着嘴 一个手捂
着屁股 不明白这什么意思?
刘:挺奇怪的
曹:他叠好了 打发门口的小孩 去 给前院的大爷送去 这位住的不远 就
在前院住 去送去吧 一会儿的工夫小孩回来了 人没带来 也带回来
一张便条 我一瞧画的什么啊 也是一幅画 画了一个鸟笼子 鸟笼子里
面有一个王八 这个王八脑袋在鸟笼子外边探着 王八身子在鸟笼子里
边 他一瞧 行了 咱甭等他了 咱吃饭吧 我说别别别介 别介 我说我
还不明白什么意思呢
刘:是啊
曹:您刚才那画一小人猫着腰 一个手捂着嘴 一个手捂着屁股 什么意思

刘:干吗呢
曹:嗨 我跟他说午后请他吃饭
刘:嗨
曹:噢 捂着屁股就是午后 那他这个画一鸟笼子 里边有一个王八 王八脑
袋在鸟笼子外边探着 王八身子在鸟笼子里边 这什么意思啊
刘:嗯
曹:他告诉我 大概出不来(曹刘二人都摸着下巴寻恩)
哦 大盖儿出不来?高科技呀这东西
刘:间谍的底子
曹:唉呀 吃吧 吃吧 酒过三巡 菜过五味 我说了 二哥 下礼拜不能陪你
喝酒了
刘:怎么呢
曹:下礼拜我上山西太原演出 您的老家也是太原的 有什么需要我往家里
边带的话 带的东西 您给我 我帮您带 二哥一听这高兴了 太好了 太
好了 你到了太原 你找杏干村的酸老爷 杏干村的酸老爷 那就是我父
亲 你帮我带点儿东西 带什么啊 带一封信 还有五百块钱 一封信
五百块钱 不就这点儿东西吗 对 一封信 五百块钱 交给我吧 我把东
西都收到了 简短截说 转过天来 上火车奔太原演出
刘:这就走了
曹:上了火车(叹气)我呀 也没带个游戏机
刘:带那干吗
曹:也没带本书 长路漫漫 无心睡眠 您说我干吗?
(台底下一观众喊:拆信)
曹:知音 这是知音(美的慌)我拆信看看
刘:不 不 您等会儿 你先别美 这不道德 知道吗?
曹:知道
刘:知道还拆它
曹:您管着吗 我拆你信了 我拆你信了
刘:没 没有
曹:有你什么事 我乐意 你管着吗 你管着吗 你管着吗?
刘:碎嘴子
曹:管你什么事
刘:不管
曹: 就看 就看 就看 呲儿(笔画拆信)拿出来一瞧 嗬 我高兴了
刘:怎么了
曹:又画了一幅画
刘:怎么全是画?
曹:唉 画了一幅画 这画挺热闹
刘:都有什么啊
曹:信的这边画了七个骆驼
刘:骆驼?
曹:骆驼 知道吗
刘:骆驼 知道
曹:(用手比划七个骆驼)
刘:我说我说 等会 甭把七个都比划出来行不行啊
曹:画了七个骆驼 信的这边画了一颗大树 树叉上边落了两只苍蝇 树底
下趴着四个王八 立着两把酒壶 旁边还有一个鸡蛋 (无耐)这什么
意思 不明白 叠好了 装信封里 睡一觉吧 一会儿的工夫就到太原了
到了太原 奔剧场演出 演出完了 转过天来 在当地转一转
刘:玩玩
曹:买点儿什么土特产品 对不对?
刘:对
曹:说是土特产 无非就是烟酒什么的
刘:没错儿
曹:酒 我北京的喝惯了 别地儿的酒不爱喝 买点烟吧
刘:唉 这行
曹:当地的烟 我一瞧 唉 烟滩 这山西名烟多少钱 一百块钱一条
(犹豫)便宜点儿 不便宜 就一百块钱一条 你买你就买 不买拉倒
刘:不还价
曹:也不贵 买一条吧 来一条 把烟拿过来 我想起来了 我上这儿来还有
正事儿呢
刘:什么事儿啊
曹:上二哥家送东西去
刘:哦 对
曹:对不对 杏干村酸老爷嘛
刘:没错儿
曹:找吧 挺容易就找着了
刘:好找
曹:一看这家 我走到门口 啪啪啪 扣打柴扉
刘:不 这阵儿就不用拽了 你可以说敲门

曹:捣乱是吗
刘:没有
曹:啪啪啪 敲门
刘:就别用那啪啪啪了
曹:啪啪啪 叮咚 敲门
刘:你麻烦不麻烦 有门铃你还敲什么啊
曹:我都试试 看看响不响
刘:跑这儿玩来了
曹:吱拗门开了 站着一老头儿 年近六旬左右 站这 我说你是杏干村的酸
老爷吗 对 我是酸老爷(山西方言)听您这味就挺酸的 我说您儿子
让我给您带点儿东西 俺儿子让你给我带什么东西? 来来来 进来 进

刘:让屋里了
曹:让到屋里来 俺儿子让你给我带什么东西 嗨 你儿子啊让我给你带一
封 还有四百块钱
刘:不 您等会儿 说错了 五百块钱
曹:四百
刘:不 你刚才还说是五百呢
曹:我说了怎么说吧
刘:不是 那这里差一百块钱呢
曹:废话 买烟了
刘:拿别人钱买烟呢?
曹:我替他尝尝好抽不好抽
刘:人家用你吗?
曹:你管着吗 我拿你钱了 我拿你钱了 有你什么事儿 你老打抱不平 有你什么
事啊
刘:你干嘛这么碎叨 没我事
曹:一封信 四百块钱
刘:嗯
曹:把东西交过去了 老头儿接过信来打开了一瞧 看看我 看看信 看看信 看看我
你跟我儿子什么关系?—— 点头之交
刘:不 你们可是把兄弟 你刚可说了
曹:(摇摇头)这事不能说把兄弟
刘:怎么呢?
曹:说把兄弟你偷人家一百块钱买烟抽 显着咱这人品次 你知道吗?
刘:(气愤)你这个人品就够次的了
曹:你甭管 就这么说 点头之交
刘:你瞧瞧这个
曹:老头一看信一看我 不对 你跟我儿子是把兄弟 (疑问)你怎么知道的?——信
上写得明白 (疑问)哪儿写着了?
刘:是啊
曹:你看 这个信上边画着七个骆驼 我们山西人叫骆驼有规矩
刘:什么规矩?
曹:五个为一贯 六个为一串 七个为一帮 八个为一帮 这上边画着七个骆驼 就是说一
把子 所以说明你跟我儿子是把兄弟
刘:哦
曹:合着我们哥俩儿都是骆驼
刘:嗨 没这么说
曹:我想坏了 这一百块钱要破案
刘:我看也悬
曹:咱得咬住了牙 我儿子让你给我带多少钱 (小心意意)——四百
刘:虚了
曹:(看看信)不对! 耶!!!(抖了手)
刘:能不紧张嘛?
曹:翻包袱嘛这得
刘:嗨 别麻烦了
曹:就是四百 ——不对 五百 ——哪儿写着 哪儿写着五百了
刘:是
曹:信上写得明白 (装横)哪儿写着 哪儿写着 哪儿写着了
刘:碎叨劲又来了 你说说
曹:咱得假装横
刘:哦
曹:你看这个信上边画着一棵大树 这树叉上边落着两个苍蝇 我们山西人
管这个苍蝇不叫苍蝇
刘:叫什么呢
曹:叫蝇子
刘:蝇子?
曹:蝇子 我们花的这个钱也叫银子
刘:哦
曹:你看这画着两只苍蝇落在树叉上面 这是我儿子告诉我 银子 银子 有数
(边说边比划)
刘:(寻思了半天)哇! 太神奇啦!
曹:有数写着五百了?——就是四百
刘:对!
曹:就是四百 就是四百——接着看树底下叭着四个王八 立着两把酒壶 四八
三十二 二九一十八 五十 ——那也是五十 啊 那也是五十 没写着五百
(装横)——旁边还有一个鸡蛋!
刘:嗨!
(台下笑场 噫!!!)
曹:(疑问)你们是地球人吗?
刘:确实神奇
曹: 沟通的方式很特殊嘛?(老实了)大爷 咱实说吧 我拿一百块钱买烟抽了
刘:说实话了
曹:没关系 钱财乃身外之物
刘:瞧瞧
曹:你多咱走 我说我明儿个走 这样 你晚上再上家里边来一趟 帮我带点东西
我说行 您放心吧 简短截说 晚上我又上家来了 老头儿拿出两个信封来
这两个帮我带一下 这个大的 是我给我儿子的 这个小的是你嫂子给你二哥的
刘:哦
曹:我说行了 交给我您放心吧 ——你可别拆开了看 我说不会的 不会的 我说这
里没有钱吧?——不能 你这个人品不能给你钱
刘:喝~!
(继续笑场中.......)
刘:太对了
曹:(不好意思)你这样就没意思了吧
刘:挺有意思的
曹:这说得我不好意思了都(捂脸)
刘:你还要脸呢
曹:拿了东西上火车回北京 上了火车呀 烦得慌
刘:是啊
曹:也没带个游戏机
刘:哦
(台底下一群人喊:拆信!!!)
曹:知音越来越多
刘:唉呀 你快学坏了
曹:我拆信看看 是他们跟我学坏了
刘:差不多
曹:我拆信看看
刘:拆吧
曹:我先把这大的拆了 呲(拆信声音)把信拿出来一瞧 嗬 这信有意思!
刘:怎么了?
曹:还是一幅画
刘:都有什么啊
曹:画着两个水桶 水桶扣着搁着 底儿朝上 扣着搁着 水桶上边落着两个苍蝇 我
想甭问 这里边有钱的事
刘:对 有银子
曹:银子嘛 咱们知道这个 他爸爸给我讲一回了
刘:是
曹:再往边上看 画着一个大圈儿 画着一个小圈儿 大圈儿里边放着一个炮仗 炮仗
过年放的那个炮仗 一点当 小圈儿里边放着一个蚕 蚕蛹外边那层
刘:知道 知道
曹:蚕茧
刘:可以做丝线的
曹:唉 对 做丝线的那种东西 这是什么意思 不明白(疑问) 叠好了 装信封里 把
这小的拆开
刘:都得瞧瞧
曹:打开了一瞧 哇噻 !
刘:怎么意思?
曹:太有意思了
刘:是啊
曹:太可乐了
刘:你给说说
曹:画得热闹 画的两只鸽子 一只鸭子 两只鸽子 一只鸭子 一共四只鸽子 两只鸭子
信的这边画着一只大象 象鼻子上边卷着一口刀 这个刀尖扎在一只鹅的脖子上
把这鹅给扎死了 鹅脖子直流血
刘:唉呀
曹:信的底下画着一个藕断开了 但是丝还连着 还有一节小木炭 再往底下画了一个小
人 留着一个小平头 穿着一个黑大褂 这手拿着一百块钱 这手拿着一条烟(边说
边比划)
(台下笑翻 噫~!!声不断)
曹:(比划着傻了,看看刘云天)好像有我?
刘:(乐得都不行了)肯定有你!
曹:这什么意思 不明白 装信封里 等着 觉也不睡了 我跟着这儿等着
刘:好嘛 这不干熬吗
曹:一会儿的工夫到了北京了 由打北京站出来 我连家都没回我直接奔我二哥那去了
刘:哦
曹:我二哥我把东西接过来 行 谢谢 谢谢 把抽屉拉开了 往抽屉里一放 关上了
行了 你走吧 —— 别介 别走啊 拆开看看 ——别介 我们家的信你看什么
——有我(激动的比划)那里有我 真的 真的 真有我 真有我
刘:露馅儿了
曹:不 怎么会有你 ——您甭废话 你拆开看吧 ——行 行 我拆开你别跟外人说啊
先把这这大的拆开了 打开了一瞧 —— 好 金子啊 交朋友还得交你这样的
刘:怎么回事
曹:怎么回事 你把钱给我带到了 ——哪儿写着呢 你看着 这画着两个水桶 水桶上
落着两个苍蝇 我们山西人管这个苍蝇不叫苍蝇 叫蝇子 ——我这这我知道 花
的钱也叫银子 一样的 ——哦 这你都知道了 我们管这个水桶也不叫水桶
刘:叫什么啊
曹:叫水梢
刘:哦
曹:你看这两个水桶扣着搁着 意思就水梢搁倒了 跟这个苍蝇连起来就是一句话
刘:怎么说呢?
曹:银子 银子 捎到了

刘:挺好
曹:水捎倒着搁着就捎倒了 好 好 我说那大圈跟那小圈是什么意思啊
刘:嗯?
曹:大圈是饭碗 小圈是茶碗 哦 我说那个大圈里有一个炮仗 小圈里有一个蚕茧这
是什么意思啊 —— 我父亲想我每天是茶里思饭里想——有一炮仗就是饭里响
你们家人太恐怖了
刘:厉害(伸大拇指)
曹:哦 行了 行了 行了 我明白了 啪 他叠好了 搁信封里 行了 行了 走吧 ——
别走 主要看那封(激动着说)
刘:这个关键
曹:那封有我 ——不是 我媳妇给我的信你就别 ——不行 不行 我得看 我得看
行啊 别跟外人说啊 把信打开了 二哥一瞧 眼泪下来了——二哥怎么哭了
刘:嗯
曹:你看上面画着两只鸽子 一只鸭子 两只鸽子 一只鸭子 这是你嫂子在喊我:哥
哥呀 哥哥呀
刘:嗨 这真是没法说了
曹:(无语中)喊你也没必要哭啊 ——你接着看啊 信的这边画着一只大象 象鼻子
上边卷着一口刀 这个刀尖扎在一只鹅的脖子上 把这鹅给扎死了 鹅脖子直流
血 这跟头里是一句话
刘:怎么说呢
曹:哥哥呀 哥哥呀 想煞我了 (傻了)象杀鹅了?
刘:您这个玩意啊
曹:我说那这画了一个藕断开了 丝还连着 还有一节小木炭 这是什么意思啊?
——你嫂子想我每天是长思短叹!
刘:太精辟了!
曹:我说那底下画了一个小人啊 剃着一个小平头 穿着一个黑大褂 这手拿着一百块钱
这手拿着一条烟 这什么意思啊?
刘:嗯
曹:嗨 别提了 我这儿子不学好 偷我一百块钱 买烟抽 ————我呀!

⑷ 求一个相声贯口,大意是一个人觉得生活学习没有动力,另一个人就劝他,用的是古文、古诗词里的句子

也许中国传统对口相声八扇屏中的一段,现附全文,如果不是这个,也许你可以多提供一些信息

八扇屏 这是北京二赵的版本,也许对你有帮助

甲:您是~~?

乙:啊,我是相声演员。 甲:哦,相声演员。

乙:对了。

甲:我跟您还不一样。

乙:哦,那您是?

甲:我是,文人哪。

乙:您是什么?

甲:文人哪。

乙:文人。

甲:嗯。

乙:呵呵,这我还真不理会。

甲:不理会吗?

乙:对了。

甲:我没闻过您嘛。

乙:诶,我也得让你闻呢。什么叫闻我呀。

甲:文人墨客。

乙:诶,这对。 甲:每天我要读读书哇。

乙:哦~~。

甲:阅阅报哇。

乙:学习嘛。

甲:操操琴哪。

乙:嗯。

甲:舞舞剑哪。

乙:好。

甲:作作诗呀。

乙:嗯。

甲:尿尿炕啊。

乙:啊!

甲:啊,不,不是。这个,写写帐啊。

乙:他差点儿把实话说出来呀。

甲:啊,写写帐。

乙:这写帐也是您的工作呀。 甲:那当然了。每天我要算一算,我收入多少。

乙:哦。

甲:支出多少。

乙:嗯。

甲:能不能保持平衡。

乙:生活有计划。

甲:还经常到各个公园去游玩游玩。

乙:您喜欢到公圆去玩儿去。

甲:对,这话在~~,三月份吧。

乙:是呀。

甲:我还到北海去游玩。

乙:您上北海去玩儿去了。

甲:游玩哪。

乙:诶。什么叫游玩哪。你说玩儿去不就得了嘛。

甲:您不知道,因为我这个人说话就爱走大音。

乙:你那么说多别扭啊。 甲:到北海去游玩。

乙:诶,游玩。

甲:那天的天气还是比较好。

乙:哦。

甲:响晴白日。

乙:是呀。

甲:有点儿小风儿。

乙:嗯嗯。

甲:这个风嘛,也不大。

乙:够几级风呢?

甲:也就在一、二级左右。

乙:哦,不大。

甲:唉呀,我你看这个风景啊,非常的优美。

乙:是了。

甲:我一看这个河水,也是非常的清亮。

乙:哦。 甲:当时我一看这个河水这么清亮,我一高兴啊。

乙:怎么样呢。

甲:我就洗了个枣。

乙:哦,啊!?

甲:那么~~

乙:行、行,您别说了,别说了。要把你淹死怎么办呢。

甲:洗枣怎么能淹死人呢。

乙:怎么淹不死啊,北海那水深着呢,你脱了衣裳下河了洗澡去,会淹不死你?

甲:冲你这么一说呀,你这个人一定没洗过枣。

乙:我怎么没洗过澡哇。

甲:洗枣我脱衣服干什么呢。

乙:费话,你不脱衣服怎么洗呀。

甲:我洗枣你懂不懂?

乙:懂啊,不就是脱了衣服,下河里头洗澡去吗?

甲:嗯~~,洗枣!

乙:你怎么个洗澡啊? 甲:就是地下有一个枣,我把它捡起来,到那儿洗了洗,然后我把它给吃了。

乙:哦,洗枣儿啊!

甲:啊,洗枣。

乙:嗐,那得说洗枣儿。

甲:我已经跟您说了,我这个人说话就爱走大音。

乙:你走大音可吓我一跳啊。我还直怕你淹死呢。

甲:这是笑谈。

乙:别取笑。

甲:我那天确实是很高兴。

乙:哦。

甲:河水是非常的清亮。

乙:嗯嗯。

甲:这个小风儿刮的河水是一层一层的波浪。

乙:是呀。

甲:当时我一看这河水一层一层的波浪。我的诗性大发。

乙:哦,你作了一首诗。 甲:作诗的时间来不及了。

乙:那你作什么了呢?

甲:当时我灵机这么一动,我就写了一幅对联。

乙:哦,作了一幅对子。

甲:对。

乙:那你这个对子以什么为题呀?

甲:以这个风水为题。

乙:好,这对子你怎么作的呀?

甲:干什么?

乙:你念一念,我向你学习学习。

甲:念一念?

乙:啊。

甲:在哪儿念?

乙:就在这儿念哪。

甲:在这儿念?

乙:嗯。 甲:这儿可不能念。

乙:怎么?

甲:这是什么地方?

乙:这是娱乐场所呀。

甲:娱乐场所。

乙:嗯。

甲:读书人之多,识字人之广。倘有一字说差,岂不被大家耻笑我学生,那便如何是好呢。(上口)

乙:这是什么鸟儿叫唤哪。

甲:如果大家要耻笑我那可怎么办哪。

乙:没关系,耻笑你呀,我替你兜着。这还不行吗?

甲:好,那我就给您念一念。

乙:诶。

甲:我这个对字是以风水为题。

乙:是呀。那您这个上联儿是怎么作的呢?

甲:上联是,风吹水面层层浪。

乙:诶,还真不错。呵呵呵。 甲:唉呀,见笑,见笑。

乙:唉呀,哪里哪里哪里。

甲:啊,您这个下联儿是什么呢?

乙:真是显丑哇显丑。

甲:您太客气了。

乙:那您这个下联儿是~~?

甲:惭愧,惭愧。

乙:您太谦虚了。那您这个下联儿是~~?

甲:真是,粗~~

乙:你还有完没完了!干什么呀。

甲:这是向您表示谦虚呢。

乙:您甭谦虚了,我问您哪,这个下联儿是什么呀?

甲:风就是刮风的那个风。

乙:哦哦,我没问这个风。

甲:啊啊。

乙:我问您哪,下联儿。 甲:风的下边嘛,那就是吹。

乙:吹。

甲:这个吹嘛,就是口字边,这边一个欠债的欠字。

乙:这我认识。

甲:哦,这个认识。

乙:我问您哪,下联儿。

甲:下边就是水面。

乙:水。

甲:这个水面嘛,就当表面来讲。

乙:对对对,这我懂。

甲:哦,这个也明白。

乙:我问你呀!下联儿!

甲:再下头就是层层。

乙:他没有下联儿吧?

甲:这个层层嘛,当然就不是一层两层。而是很多。层层。

乙:对对,我知道这个。我问你呀,下联儿! 甲:尽下边儿就是浪

乙:他是没下联儿。

甲:浪嘛,就是三点水儿

乙:行了,行了。

甲:诶~~。什么意思这是?

乙:我问问你,就象你这像儿的文人,家里住那房子,也安着门呢吗?

甲:这什么意思这是?那当然有门了。

乙:哦,也有门。

甲:啊。

乙:你们家那门,有门框没有哇。

甲:没有门框那门往哪儿安呢?

乙:哦,也有门框。

甲:啊。

乙:那比方说过年的时侯,你们家贴对子。这边儿上联儿你贴的是,风吹水面层层浪。那么这个下联儿你贴什么呀?

甲:啊,明白你的意思。

乙:明白啦。

甲:你说嘛,两个门框,这边儿贴上,风吹水面层层浪。

乙:诶。

甲:这边儿贴上什么?

乙:对子得有上下联儿呀。 甲:要不怎么说你这个人脑筋太简单哪。

乙:嗯?怎么?

甲:这个对子是死的,你这人是活的呀。

乙:嗯?

甲:你可以再写一张,再贴到这边儿呀。那也没有什么关系嘛。

乙:哦!俩层层浪啊。

甲:仨也照样贴呀。

乙:没听说过!你那怎么念哪。

甲:我教给你呀。按我这么念。

乙:嗯。

甲:上联把音压下去,下联把韵挑起来。你这么一听,它就是对子上下联。

乙:怎么年呢?

甲:上联是,风吹水面层层浪。

乙:下联儿呢?

甲:下联是,风吹水面层层浪。

乙:呵呵,那横批? 甲:风吹水面。(同时)

乙:风吹水面。(同时)就这个呀。你什么文人哪,你纯粹是捡枣儿的。我认识你,我跟您各位一说,您就明白了。不错,前些日子 呀,他还真上北海去玩儿去了。明着是玩去呀,暗含着就是捡枣儿去了。净听说那金丝蜜枣儿挺好吃的,可是没尝过。一想怎么 办呢?诶,北海那儿游人多,保不齐呢,有掉枣儿的。如果有掉的呢,好捡起来尝尝,明儿好跟别人说古去。他正在河边儿那儿 转悠着呢,可巧前头有两个人,拿一大包子枣儿,人家是一边儿走一边儿吃。有一个人一看这个水波浪刮的停好看的,就跟他旁 边儿这个人说,嘿,你看啊,真是风吹水面层层浪啊。旁边儿那个人一听,诶,好。你这一句话呀,够个对子上联儿,咱给记下 来吧。诶,人家呢,就拿笔给记下来了。不是人家积下来了嘛,他在后头,他也给记下来了。那个人说咱们有上联儿了还没下联 儿呢,那多不好啊。我呀,再给你对个下联儿。刚要对下联儿呀,一看手里拿的那枣儿是坏的,人家一瞧是坏的就不吃了,啪一 下子就给扔了。他一看,这机会可来了。撒腿就追,等捡起这枣儿来,没法儿吃,怎么?掉泥里头了。那怎么办呢?他也有主意 ,他就上河边儿那儿去了,干吗去了?就上那儿洗枣去了。

甲:吓~~。

乙:等洗完了这枣儿,吃完了,坏了。人家那下联也念完了,他没听见,这合着你就拿一上联儿这唬我来了,是不是啊。那哪行啊, 常言说的啊,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人不言自能,水不言自流。金砖何厚,玉瓦何薄,自大念个臭,懂吗!?知道我是干什 么的吗?

甲:演员哪。

乙:诶~,对了,演员的肚儿是杂货铺儿,你买什么我这有什么。唬别人儿行了,唬我呀,你差点儿。我说你可不能白说,今天哪,我 要给你对上一个下联儿来。

甲:哦哦。

乙:你记住喽,明儿呢,好再唬别人儿去。听见没有。那么你那个上联儿是什么呀?

甲:风吹水面层层浪。

乙:哦~,上联儿有风吹。下联我给你对雨打,对字嘛。呵呵,我给你对雨打沙滩万点坑。听明白没有?

甲:听明白了。

乙:记住了吗?

甲:记住了。

乙:好,呵呵,捡枣儿去吧。别这儿起哄了。什么文人呢。

甲:唉呀,您真是高才呀,高才。

乙:呵呵,岂敢岂敢。 甲:都说相声演员没有多大学问。

乙:那是他们。

甲:嗯~,您是不然。

乙:啊。

甲:您可称的起是,乱石之中,您算是一块无暇的美玉呀。

乙:唉呀,不敢当,不敢当。

甲:乱草之中,会有您这么一棵灵芝,

乙:唉呀,过奖过奖。

甲:这狗食盆子里头,会有您这么大块儿的坛子肉。

乙:您太~~,那我还是狗食啊。你这是夸我呢吗?

甲:夸你?我为什么要夸你呢?

乙:给你对上下联儿来了。

甲:对上下联儿?

乙:嗯。

甲:你这下联儿怎么对的?

乙:雨打沙滩万点坑啊。 甲:雨打沙滩万点坑。

乙:嗯。

甲:怎么个讲法?

乙:当然有讲儿啊。

甲:你说说。

乙:我说下雨呀,下了一万个点儿,下到沙滩上了,把这沙滩哪,砸了一万个坑儿。这不叫雨打沙滩万点坑嘛。

甲:哦,下雨,下了一万个点儿。

乙:嗯。

甲:你数着来了?

乙:没有。

甲:那你怎么知道下一万个点儿呢?它就不许多下点儿,它就不许少下点儿吗?它就不许下九千九百九十九个点儿吗?它就不许下一 万零一个点儿吗?怎么那么寸,就下一万个点儿呢?这一万个点儿,全下沙滩上了?

乙:啊。

甲:马路上没有。

乙:啊,没有,没有。

甲:石头上也没下着。

乙:啊。 甲:那雨点儿下到石头上这没砸坑儿怎么办呢?这得请石匠,现凿。

乙:那多麻烦呢。

甲:那么这雨点儿要下到你脑袋上呢?那也得现钻眼儿呀。

乙:那我脑袋就成漏勺了。

甲:那什么叫雨打沙滩万点坑呢?

乙:它这不且比你没有下联儿强的多呢吗?

甲:你怎么会知道我没下联儿呀。

乙:那有下联儿你怎么不念呢?

甲:这还没容我念,我这刚想解释解释,您瞧这通催,下联儿下联儿下联儿,我听见了,我不爱理你,你知道不知道。

乙:那这么一说你有下联儿。

甲:当然了,没有下联儿能跟你这儿说来嘛。

乙:那你这下联儿是什么呢?

甲:我这下联~~,唉,跟你那也差不多。

乙:哦,一个样。

甲:一个样,那还说什么,当然是不同。

乙:那你这是? 甲:我这下联儿是,雨打沙滩点点坑

乙:雨打沙滩点点坑,我对的是,雨打沙滩点万坑。

甲:一个样吗?

乙:嗐,差着一个字儿不咧。

甲:嗯?一个字儿不咧。这一字如公门是是九牛拽不出哇。比如说人家该你十块钱,还你一块钱行不行。

乙:那哪行啊?

甲:诶,一个字不咧。

乙:那不成,还差九块呢。

甲:那你这叫什么雨打沙滩点万坑呢?你对错了对子,我还不恼你。您瞧刚才这一大套,什么文人,纯粹是捡枣儿的。你怎么会知道 我是捡枣儿的。

乙:我瞧你象。

甲:瞧我象,

乙:对了。

甲:我这儿錾着字儿呢,捡枣儿的。您听这一大套,又什么天不言自高了,地不言自厚了,人不言自能了,水不言自流。什么什么, 金砖何厚,玉瓦何薄,你这什么乱七八糟的这个。又自大加一点念个臭了,那对吗?

乙:怎么不对呀?

甲:自大念个嗅,自大一点儿念个臭,你那点儿哪去了?

乙:我那点儿不是下到沙滩上了嘛。 甲:不像话。还什么,演员的肚儿又杂货铺儿了。

乙:嘿~,对了。

甲:你那是杂货铺吗?

乙:啊,杂货铺。

甲:大杂货铺,小杂货铺。

乙:小杂货铺。

甲:来包火柴。

乙:诶,不卖。

甲:买盒儿烟卷儿。

乙:不卖。

甲:卖什么?

乙:什么也不卖,今儿盘货今儿个。

甲:对对子规矩你都不懂啊,有数对有数,无数对无数哇。如果说我上联是千层浪,你下联儿可以对万点坑。我上联儿是层层浪,你 为什么要对万点坑呢?知道再对,不知道别胡对呀。那常言说的却好,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不患人之不己知患 不知人也,是求为可知呀。

乙:您听吧,他又来劲儿了。

甲:完不了,我越想越生气我。我有心我打你一通吧。

乙:什么,打人!? 甲:我~,我又怕打不过你。

乙:你这不费话嘛。

甲:我有心骂你。

乙:你敢骂街。

甲:有失我学生的身份。不打你不骂你,难解我心头之恨。完不了,限你三分钟,你要答复我,否则的话,我在你这抽疯。

乙:诶,别嗟。

甲:我还说抽就抽。

乙:诶、诶,先生先生,您怎么真抽哇。

甲:完不了,我就问你,什么叫雨打沙滩万点坑。

乙:您说我着谁惹谁了我。没法子,说你句好话,我给他央各走也就得了。呵呵呵。

甲:完不了!

乙:吓我一跳,您哪,消消气,啊,别跟我一般见识。我这人哪,不会说话,您就拿我当个小孩子。

甲:嗯?等会儿,你说你是什么?

乙:我就是个小孩子。

甲:小孩子?

乙:对。 甲:哼哼,你比不了。

乙:这小孩子我怎么比不了哇。

甲:那是一位古人。

乙:古人?

甲:嗯。

乙:我不知道。

甲:不知道?

乙:嗯。

甲:那好,我说说你听听,在想当初。

乙:什么叫想当初哇?

甲:就是不是现在的事情。

乙:哦,过去的事儿了。

甲:大宋朝文彦博,幼儿倒有浮球之智。司马文公,倒有破瓮救儿之谋。汉孔融,四岁让梨,懂得谦逊之礼。黄香九岁温席奉亲。秦 甘罗一十二岁身为宰相。吴周瑜七岁学文,九岁习武,一十三岁官拜水军都督,执掌六郡八十一州之兵权,施苦肉,献连环,借 东风,借雕翎,火烧战船,使曹操望风鼠窜,险些丧命江南。虽有卧龙、凤雏之相帮,那周瑜也算小孩子当中之魁首。我说这几个小孩子,阁下您比哪位呢?

乙:哪位我也比不了哇。对了,你净说那好的了,那尿炕的你一个没提呀。

甲:你说,什么叫雨打沙滩万点坑。

乙:我没跟您说嘛,您哪,别生我的气。我这人哪,什么都不懂,我就是这么一粗鲁人。

甲:嗯?

乙:您跟我~ 甲:你先等会儿。

乙:啊。

甲:你说你是什么?

乙:我是个粗鲁人哪。

甲:粗鲁人!?

乙:啊。

甲:你比不了。

乙:怎么这粗鲁人我也比不了哇。

甲:那又是一位古人。

乙:我不知道。

甲:不知道?

乙:嗯。

甲:那好,我说说你听听,在想当初。

乙:还是过去的事。

甲:唐朝有一位粗鲁人。此人复性尉迟,单字名恭,号敬德,保定山后刘伍州。日抢三关,夜夺八寨。自秦王,夜探白壁关,敬德月 下赶秦王,打三鞭,还两锏,马跳红泥涧。自降唐以来,征南大战王世充,扫北收服皮克能。跨海征东,月下访白袍。唐王得胜, 班师回朝。那尉迟恭,因救白袍,在午门外拳打皇亲李道宗,打掉门牙两齿。唐王大怒,贬至田庄。到后来,白袍访敬德,那尉 迟恭独座船垂钓,忽听得,身背后人又喊,马又叫。我乃征东薛平辽,特地前来访故交,你我金殿去交旨,保你为官永在朝。敬 德言到,将军不要错认,我乃山野村夫,耕种锄刨,一粗鲁人也。粗鲁人,敬德,门神爷,你比的了吗?

乙:门神爷。 甲:啊。

乙:我连兔儿爷也比不了哇。

甲:那你说,什么叫雨打沙滩万点坑。

乙:还记着这茬儿呢。您哪,消消气儿,我不说了嘛,您千万别跟我一般见识。我这人哪,不会说话,就是这么一莽撞人。

甲:嗯?

乙:您说~

甲:等会儿。

乙:嗯?

甲:你说你是什么?

乙:我是个莽撞人哪。

甲:莽撞人?

乙:啊。

甲:你比不了。

乙:怎么莽撞人我也比不了哇。

甲:那又是一位故人。

乙:我不知道。 甲:不知道?

乙:嗯。

甲:那好,我说说你听听在想当初。(同时)

乙:我说说你听听在想当初。(同时)我倒霉就倒霉这想当初上了。

甲:后汉三国,有一位莽撞人。自从桃园三结义以来,大爷姓刘名备字玄德,家住大树楼桑。二弟姓关名羽字云长,家住山西蒲州梁 县。三弟姓张名飞字翼德,家住涿州范阳郡。后续四弟,姓赵名云字子龙,家住真定府常山县,百战百胜,后称为常胜将军。只 皆因长坂坡前,一场鏖战。那赵云,单枪匹马,闯入曹营。砍倒大蠹两杆,夺槊三条。马落陷坑,堪堪废命。曹孟德,在山头之 上,见一穿白小将,白盔白甲白旗靠,坐骑白龙马,手使亮银枪,实乃一员勇将。心想,我若收服此将,何愁大事不成,心中就有 爱将之意。暗中有徐庶保护赵云,徐庶进得曹营,一语未发。今日一见赵将军马落陷坑,堪堪废命,口尊丞相,莫非有爱将之意? 曹操言道,正是。徐庶言道,何不收留此将。曹操急忙传令,令出山摇动,三军听分明,我要活赵云,不要死子龙。倘有一兵一将 伤损赵将军之性命,八十三万人马,五十一员战将,与他一人抵命。众将闻听,不敢前进,只有后退。赵云一仗怀揣幼主。二仗常 胜将军之特勇。杀了个七进七出,这才闯出重围。曹操一见,这样勇将,焉能放走。在后面紧紧追赶。追至到当阳桥前,张飞赶, 高叫四弟不必惊慌,某家在此,料也无妨!让过赵云的人马,曹操赶到,不见赵云,见一黑脸大汉,立于桥上。曹操忙问夏侯憞, 这黑脸大汉,他是何人?夏侯憞言道,此乃是张飞,一莽撞人。曹操闻听,大吃一惊。想当初关公在白马坡斩颜良之时曾对某家言 道,他有一结拜三弟,姓张名飞字翼德,在百万军中,能取上将之首级如探取物,反掌观纹一般。今日一见,果然英勇,撤去某家 青罗伞盖,观一观莽撞人的武艺如何?青罗伞盖撤下,只见张飞豹头环眼,面如润铁,黑中透亮,亮中透黑。颏下扎里扎沙一部黑 钢髯,犹如钢针,恰似铁线。头戴镔铁盔,二龙斗宝,朱缨飘洒,上嵌八宝云罗伞盖,花冠云长。身披锁子大叶连环甲,内衬皂 罗袍。足蹬虎头战靴,跨下马,万里烟云兽,手使丈八蛇矛。正在桥头之上,咬牙切齿,捶胸愤恨。大骂,曹操听真,呔!今有 你家张三爷在此,尔或攻,或战或进或退或争或斗。不攻不战不进不退不争不斗,尔乃匹夫之辈。大喊一声,曹兵吓退。大喊 二 声,顺水横流。大喊三声,把当阳桥吓断。后人有诗赞美日,长坂桥前救赵云,吓退曹操百万军,姓张名飞字翼德,万古留芳莽 撞人。莽撞人,张飞,你比的了吗?

乙:您甭说张飞了,我连咖啡也比不了哇。

甲:你说,什么叫雨打沙滩万点坑。

乙:你怎么还记着这茬儿呢。

甲:完不了。

乙:你说了半天啊,我不言语就算得了。

甲:得了,得了你还不吃去。

乙:你听诶。

甲:我听你唱。

乙:你瞧诶。

甲:我瞧你练。

乙:呦~~ 甲:夭哇,翻过来是个六。

乙:嗬~。

甲:喝~,你带汤儿扒拉吧。

乙:别嗟,别嗟。

甲:别借过的去吗?

乙:算了算了。

甲:蒜辣吃韭菜。

乙:我说我算了。

甲:你甭算了,你属猴儿的。

乙:我不好。

甲:你不好请大夫瞧哇。

乙:谁让我小。

甲:小我没欺负你呀。

乙:我岁数小。

甲:还没满月哪。

乙:啊,我呀。

⑸ 和古诗有关的小品或者相声。

给您推荐这段相声:《古诗串串串》

主题是赞美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甲:听说你最近在猛啃古诗,准备参加学校的古诗文大赛?

乙:嗯。(得意地点点头)

甲:啃得怎样?

乙:还可以吧。

甲:经得起我考一考吗?

乙:当然。

甲:听说你老家在安徽,到无锡来读书,想不想家?

乙:你不是多此一问吗?

甲:那我来考一考有关思乡的古诗文,我出上句,你对下句。

乙:行,保你满意。

甲:渭城朝南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乙: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甲: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乙: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甲: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乙: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乙: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甲:不错,不错。你喜欢梅、兰、竹、菊吗?

乙:我可喜欢了。

甲:你能背一背有关它们的诗词吗?

乙:那还不容易。瞧我的。

甲:梅。

乙:《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甲:兰。孤兰生幽园,众草共无没。

乙: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甲:很有韵味。请背与竹有关的诗词。

乙: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甲:请你背一下李商隐的有关菊的诗句。

乙: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乙、甲: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甲:看不出你还真有一套。大自然真是造化人啊,你看,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景色多美妙。

乙:说到这个,我又要用一肚子的诗来赞美了。

甲:真的?那你来说说看。

乙:那你听好了。唐/韩愈《早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甲、乙: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甲: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乙: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写秋天的可多了,你要听那一首?

甲:容易一点的《山行》就可。

乙:那你听好了。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甲:佩服、佩服。

乙:冬天的诗句我也来背一点,你来猜一猜我背的是谁的作品。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甲: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我知道,这是唐朝柳宗元的作品。

乙:我告诉你啊,其实要我背古诗词并不难,我还会根据诗词来吟唱呢?

甲:真的?你还有这样的本事?

乙:要不,我来一段。(唱《春晓》《忆江南》)我刚才唱的是什么?

甲:《忆江南》、《春晓》。

乙:对,它教育我们要珍惜粮食。

甲:这句诗还贴在了我们学校食堂的墙壁上呢,让它成为警世恒言。

乙:要背诵、吟唱古诗对我来说是小事一桩。我还会根据古诗画画呢。(出示)

甲:画画?你有这个本事?我有,你也有。

乙:你看(出示自己画的画)灵不灵?

甲:灵。

乙:妙不妙?

甲:妙。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作为一个中国人就应该好好地利用这个财富。

乙:对、对、对,我熟读了唐诗三百首,你看,我不也成了诗人?

甲:诗人?你是诗人?

乙:不信?你听听我作的诗。

吟千古美文,

抒人文情怀。

当时代主人,

为中国争光!

甲、乙: 吟千古美文,

抒人文情怀。

当时代主人,

为中国争光!

⑹ 相声里有两段古文,其中一段有大明湖畔夏雨荷的词句,这段子名字是什么

皇上 你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

⑺ 急!!!!!!!!!有关古诗文的小品或相声,小学生的,不要太长

【相声文本】五行诗

甲:有这么一句话。
乙:啊,什么呢?
甲:文人尽其文。
乙:对。
甲:吟人尽其吟。
乙:唉,是是。
甲:您看我这个人了吧。
乙:啊,您?
甲:你看看。
乙:嗯。
甲:啊。
乙:啊。
甲:这个风度。
乙:啊,这个风度。
甲:这个气质。
乙:嗯。
甲:也是一个——
乙:唉,也别说,我还真看出您干什么来了。
甲:眼力多好。
乙:唉,那是。
甲:您说我在——
乙:东站。
甲:哦。
乙:嘿,俩字儿。
甲:哦,站长。
乙:小偷儿。
甲:这个人,这个语言哪。
乙:唉,唉。
甲:他也不讲文明。
乙:不不,有学问的人哪,没有在这儿自夸的。
甲:可耻呀。
乙:哎呀呀呀呀,又可耻了。
甲:唉呀,跟您没法儿谈话。
乙:哎呀嗬,怎么呢。
甲:我这个人哪,嗯,每天。
乙:干什么?
甲:起居。
乙:嗯。
甲:行动。
乙:啊。
甲:各方面。
乙:是是。
甲:都有规律。
乙:哦,那就好
甲:呵呵呵。
乙:嗯,有什么规律?
甲:早晨起来呀。
乙:啊。
甲:我要打打拳。
乙:嘿,锻炼身体。
甲:舞舞剑。
乙:好。练一练。
甲:酌酌棋。
乙:是,开动脑筋。
甲:钓钓鱼。
乙:嘿,这是好的消遣。
甲:绘绘画。
乙:嘿,对。
甲:写写字。
乙:不错。
甲:照照相。
乙:嗯。
甲:尿尿炕。
乙:尿,啊?先呆会儿吧。尿炕?!
甲:不是。
乙:嗯?
甲:啊,算算帐。
乙:嗨,没事儿你算帐干什么样呀。
甲:唉,那不成啊,那您这不懂啊。
乙:啊。
甲:不懂啊。
乙:嗯?
甲:欠人家的应该怎么还人家。
乙:啊。
甲:人家欠我的。
乙:啊。
甲:应该怎么要。
乙:呀嗬。
甲:嗯。
乙:呵呵,这么说您,有点儿学问。
甲:也不敢说有点儿。
乙:啊啊。
甲:学问怎么叫有点儿呀。
乙:嗯。
甲:在座的有很多大学生,有很多的教授。人家没说我这学问,多点儿。
乙:哦,您呢?
甲:就是每天哪。
乙:啊。
甲:要吟吟诗。
乙:哎呦。
甲:会会友哇,以文会友嘛。
乙:嘿呀。你还能够作诗?
甲:呵。
乙:啊?
甲:您,别生气呀。
乙:啊,我干吗生气呀。
甲:作诗呀。
乙:啊。
甲:呵呵呵。
乙:您?
甲:我怎么外号叫诗人呢。
乙:哦。诗人?
甲:我座哪儿哪儿湿呀。
乙:啊,这回好,不尿炕又尿裤子了啊。
甲:谁尿裤啊。
乙:座哪哪湿呀。
甲:我座到哪就想起作诗来。
乙:哎呦,嚯。
甲:您不相信,当着各位啊。
乙:啊。
甲:你,你别客气。
乙:这么样。
甲:咱们比划比划。
乙:哦,要跟我比划比划。
甲:唉。
乙:可以呀。
甲:出个题。
乙:叫我出个题目。
甲:你出题,我马上答复你。
乙:咱们就打这个五行上来说。
甲:五行?
乙:金、木、水、火、土。
甲:这个没嘛儿。
乙:啊,没嘛儿。
甲:五行嘛。
乙:啊。
甲:五行,两仪,四象、八卦。
乙:唉,不不不,那挨不上。咱不要作诗嘛。
甲:哦,由这个。
乙:由这五个字呀,做为题目。
甲:哦。
乙:我出个主意。
甲:可以。
乙:咱们先说这个金。
甲:哦,金。
乙:我说四句诗。
甲:嗯。
乙:其中要有一位古人。
甲:嗯,过去的。
乙:可你呢,随着,还是要说四句诗。
甲:哦,跟你那一样。
乙:唉,也要一位古人。
甲:嗯。
乙:这古人,两个古人要一朝一代。
甲:这就难了这个。
乙:还得和辙押韵。
甲:嚯。
乙:最后还要加上四个小字儿。
甲:嗬。
乙:唉。
甲:这个难度特别大。
乙:这么样我说着你不清楚吧。
甲:哦,你来来样子。
乙:我说个样子,你听听。
甲:嗯,你漾一回。
乙:哦,这叫什么话呀。
甲:漾,漾漾。
乙:来个样子。
甲:唉,你来个样子,让,看看。
乙:唉,可以呀。哎,干吗我还得来个样子呀。
甲:就说你来一套我先听听。
乙:唉,可以呀。
甲:我听听你这个。
乙:咱由这金字儿说啊。
甲:可以可以。
乙:金锤一对上下翻。
甲:这是头一句。
乙:对。
甲:那么第二句我听一听,是?
乙:两军阵前砸金蝉。
甲:嗯,锤震金蝉子。
乙:对。
甲:三一句呢?
乙:谁人不知岳云勇。
甲:嗯。古人是岳云。
乙:唉。
甲:四一句?
乙:力大无穷拔泰山。
甲:好。
乙:唉,怎么样。
甲:好好好好。
乙:啊。
甲:锤震金蝉子啊。
乙:唉,古人是岳云。
甲:你听我的。
乙:你说吧。
甲:比你那个清楚。
乙:唉,好,那您就说吧。
甲:比你讲的明白。
乙:行咧。
甲:听着啊。
乙:唉。
甲:金锤一对上下翻。
乙:二句?
甲:两军阵前砸金蝉。
乙:嗨,三句?
甲:谁人不知岳云勇。
乙:嗯,四?
甲:力大无穷拔泰山。
乙:您这古人是?
甲:岳云(同时)
乙:岳云(同时),走吧你。你找什么啊?
甲:房漏了?
乙:没听说过呀。
甲:什么玩意儿,啪一下子。
乙:哦,我说完了你在说呀?
甲:不是这样。
乙:你得另找。
甲:哦。
乙:唉,唉。
甲:我得另找。
乙:也得由金字儿上头来说。
甲:也可以。
乙:嗯。
甲:金哪啊,
乙:金。
甲:金枪一杆抖威风。
乙:哦?二句?
甲:杀退兀术百万兵。
乙:嗯。三句?
甲:秦桧的金牌十二道。
乙:嗯,四句?
甲:岳飞死在波亭。
乙:嗯,我古人是岳云。
甲:我是岳飞。
乙:嗯?听我这四个小字儿。
甲:你四个小字儿我听听。
乙:父子英雄。
甲:儿啊。
乙:啊。
甲:随父尽忠。
乙:不去。我说你要便宜是怎么着?
甲:谁要便宜。
乙:啊。
甲:谁要便宜。你赶上了。
乙:赶上了?
甲:赶上,你要先说岳飞呢,我来岳云了。
乙:那好。
甲:还有吗?还会吗?
乙:咱改。
甲:改行啊。
乙:咱说这个木字儿。
甲:行,怎么说法儿呢?
乙:一个人还要说四句。
甲:哦,还是四句。
乙:这行不行。
甲:可以,我听你的,头一句是?
乙:木梳青丝女婵娟。
甲:好,好。那第二一句?
乙:花园拜月恨苍天。
甲:说的对,三,第三一句?
乙:王允巧设连环计。
甲:嗯,第四一句呢?
乙:离间父子美貂婵。
甲:貂婵。
乙:唉。
甲:您这古人是?
乙:貂婵哪。
甲:嗯,好。
乙:你说。
甲:我说啊。
乙:嗯。
甲:金枪一杆抖威风。
乙:唉,木了,木了。
甲:铁枪一。。。。。。
乙:铁枪干吗,木。
甲:木。
乙:木。
甲:木。
乙:啊?
甲:都木了。
乙:嗨,哪儿的事儿?
甲:哪儿的事儿,你紧力儿打还不木。
乙:好,你倒说准喽啊。
甲:准喽,木啊。
乙:啊。木。
甲:木啊。
乙:嗯。
甲:木栏杆外美英雄。
乙:嗯,二句?
甲:散步来到凤仪亭。
乙:嗯,三句?
甲:抬头看见貂婵女。
乙:四句?
甲:吕布画戟刺奸雄。
乙:哦。
甲:哼哼。
乙:嗯,行。
甲:嘿嘿。
乙:听我这四个小字儿。
甲:是?
乙:啊。
甲:你古人是谁呀?
乙:古人,貂婵。
甲:我这吕布。
乙:呀嗬,
甲:唉。
乙:又要便宜啊。
甲:谁要便宜?
乙:啊。
甲:谁要便宜?
乙:嗯?
甲:船上的烟筒,你赶上了。
乙:嗨,好。
甲:唉。
乙:好好。听我这四个字。
甲:我听听吧。
乙:眉目传情。
甲:我是,心神不定。
乙:你怎么心神不定啊?
甲:你那眉目传情。
乙:嗨。
甲:我还不心神不定。
乙:哦,这怨我。
甲:怨你,本来嘛。
乙:这回呀,还要难为你了。
甲:还要难为我?
乙:咱们说这水字儿。
甲:水,水。
乙:不说四句了。
甲:多少了?
乙:一人说一句。
甲:嚯。
乙:一句之中要有一个古人。
甲:嚯,这难了这个。
乙:两个人还得要一朝一代的。
甲:可以可以可以。
乙:啊,顶针续麻,咱们就那么找。
甲:行。
乙:行吗?
甲:行。
乙:听我的。
甲:你说。
乙:水啊。
甲:水,水。
乙:水漫蓝桥蓝瑞莲。
甲:嗯。
乙:古人是蓝瑞莲。
甲:我是。
乙:啊。
甲:莲花池旁魏景元。
乙:魏景元?
甲:蓝瑞莲。
乙:哎呦,嚯。这是一对情人哪啊。
甲:俩人不错。
乙:唉,别别别。行,你听着。
甲:嘿嘿。
乙:元哪啊。
甲:元。
乙:辕门救夫穆桂英。
甲:我是,英勇宗保到帐前。
乙:呀嗬。前世姻缘白娘子。
甲:我这是,子都之貌是许仙。
乙:嗬,好嘛啊。
甲:嗯。
乙:仙传武艺刘金定。
甲:我是,定劈夫牌君保男。
乙:嗯。
甲:高君保,刘金定。
乙:男子没有樊梨花勇。
甲:勇冠三军薛丁山。
乙:呀嗬。
甲:嘿嘿。
乙:嗯。
甲:两口子。
乙:山前学艺庄氏女。
甲:女遇罗成配姻缘。
乙:嗬,他真找的啊。
甲:唉。
乙:缘尽银河织女渡。
甲:渡走牛郎上九天。
乙:嗬,又追天上去了啊。天生潘金莲多好看。
甲:看见我西门庆在这边。
乙:什么模样呀。边关孟姜女寻夫去。
甲:去找我范喜良未回还。
乙:嗯。还有婆惜楼上坐。
甲:我是,坐楼杀惜的宋老三。
乙:嗯。三堂会审玉堂春。
甲:春日王金龙到河南。
乙:嗯。
甲:哼哼。
乙:南柯惊醒林黛玉。
甲:玉腕搭在宝玉肩。
乙:谁往你那儿搭了。肩。
甲:肩。
乙:肩披金甲花木兰。嘿嘿,行了。
甲:怎么行了。
乙:花木兰。
甲:啊?
乙:大姑娘。
甲:大姑娘。
乙:没结婚。
甲:没结婚?
乙:嘿嘿。这回看你怎么办?
甲:这个美的啊。
乙:唉嘿嘿。
甲:没结婚是吧?
乙:对。
甲:我去吧。
乙:你,你干什么去呀。
甲:没结婚我去不正合适嘛。
乙:你干什么去呀,啊。你接着还得给说字儿。
甲:啊。
乙:兰。
甲:兰哪。
乙:啊。花木兰。兰。
甲:兰花池旁魏景元。哈哈。
乙:辕门救夫穆桂英。
甲:英勇宗保到帐前。
乙:前世姻缘白娘子。
甲:子都之貌是许仙。
乙:唉,象话吗。
甲:怎么了。
乙:嗬,楞难不住你。
甲:唉,难不住。你来吧,来吧,来吧。
乙:咱说这火字儿。
甲:火。
乙:咱们这回呀,说四句。
甲:四句。
乙:要顶针续麻。
甲:嚯,这难了。
乙:其中要有一段故事。
甲:还得故事啊。
乙:唉。对。
甲:啊。
乙:最后还有四个小字儿。
甲:好好好。
乙:都得要字头咬字尾啊。
甲:可以可以。
乙:听着啊。
甲:你先说。
乙:火。
甲:火。
乙:火纸围新坟。
甲:坟。
乙:坟前一佳人。
甲:人。
乙:人人谁象我。
甲:我。
乙:我夫早归阴。
甲:哦。
乙:知道这内容吗?
甲:这小寡妇。
乙:小寡妇上坟。
甲:小寡妇上坟。
乙:唉,嘿嘿。唉,说呀你。
甲:想词儿呀,你别忙啊。
乙:啊,火。
甲:火呀。
乙:啊。
甲:火了这回。
乙:唉,火。
甲:火化纸灰散。
乙:嗯,散。
甲:散步青年汉。
乙:汉。
甲:汉子未结婚。
乙:婚。
甲:婚姻把谁怨。
乙:嗯,你底的是怨。
甲:怨。
乙:我这个呢,是阴。
甲:阴。你这是?
乙:四个小字儿啊?姻缘有份。
甲:愿你嫁我。
乙:不、不干哪。我嫁给你干什么呀。
甲:怎么样?跑不了。
乙:嗬。
甲:嘿嘿。
乙:除了要便宜没别的啊。
甲:要便宜,你来吧。
乙:好咧。
甲:还有吗?
乙:这回咱们就说最后一个字。
甲:哪个字儿啊。
乙:土字儿。
甲:土,土行啊。
乙:还是照着刚才那么样儿来说,顶针续麻。一人四句。
甲:可以,可以。
乙:听着啊。
甲:我听你头一句是这个?
乙:土。
甲:土。
乙:土生奇花栏外香。
甲:二一句。
乙:香躯斜卧象牙床。
甲:嗯,三一句呢?
乙:床上常把情郎想。
甲:四一句?
乙:想到三更伴才郎
甲:好。
乙:啊。
甲:我的啊。
乙:唉,听你的。土。
甲:土啊。
乙:嗯。
甲:土山游玩转回归。
乙:嗯,归。
甲:归来轻轻入罗帏。
乙:嗯,帏。
甲:帏帐以内把贤妻叫。
乙:叫。
甲:叫上牙床把灯吹。
乙:哦。你底的是吹。
甲:唉。
乙:我这是郎。
甲:唉。
乙:听我这四个小字儿。
甲:你四个小字儿是?
乙:郎来睡觉。
甲:吹灯。
乙:嗯?
甲:看报。
乙:去!

相声剧本:

一些相声剧本,你看看可以吗

http://hi..com/%BF%EC%B2%CD%D5%E6%C8%CB
http://www.tingxs.com/Article/xstw/xswb/index.htm
http://www.gongwen123.cn/html/zhcl/index.htm

小品剧本,看看有你要的吗:

http://www.coffbar.com/Article/Index.html
http://www.xsxpw.com/xiaopin/List/List_14.html
http://www.show160.com/xiaopin/

⑻ 求郭德纲的一段相声名字,大致是这样的:他翻译一段貌似文言文的东西,育有三子,一子尽忠,一子什么,一

这段叫《朱夫子》
传统相声,不是郭原创的

⑼ 文言文剧本相声的特点

剧本是以代言体方式为主体,表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戏剧演出的文字依据。在文学领域里,它是文学作品的一种特殊体裁。在戏剧实践领域里,它是戏剧活动的基础和起点。是以剧中人物的对话、独白、旁白和舞台指示组成的。
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
剧本不像小说、散文那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要求时间、人物、情节、场景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小小的舞台上,几个人的表演就可以代表千军万马,走几圈就可以表现出跨过了万水千山,变换一个场景和人物,就可以说明到了一个全新的地方或相隔多少年之后…… 相隔千万里,跨越若干年,都可通过幕、场变换集中在舞台上展现。
剧本中通常用“幕”和“场”来表示段落和情节。“幕”指情节发展的一个大段落。“一幕”可分为几场,“一场”指一幕中发生空间变换或时间隔开的情节。剧本一般要求篇幅不能太长,人物不能太多,场景也不能过多地转换。初学改编短小的课本剧,最好是写成精短的独幕剧。
2.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
各种文学作品都要表现社会的矛盾冲突,而戏剧则要求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反映的矛盾冲突更加尖锐突出。因为戏剧这种文学形式是为了集中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所以说,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又因为剧本受篇幅和演出时间的限制,所以对剧情中反映的现实生活必须凝缩在适合舞台演出的矛盾冲突中。
剧本中的矛盾冲突大体分为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尾四部分。演出时从矛盾发生时就应吸引观众,矛盾冲突发展到最激烈的时候称为高潮,这时的剧情也最吸引观众,最扣人心弦。高潮部分也是编写剧本和舞台演出的“重头戏”,是最“要劲”、最需要下工夫之处。
3.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
剧本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两个方面
剧本的语言主要是台词。台词,就是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独白是剧中人物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时说的话;旁白是剧中某个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从旁侧对观众说的话。剧本主要是通过台词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因此,台词语言要求能充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简练明确,要口语化,要适合舞台表演。
舞台说明,又叫舞台提示,是剧本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文字。舞台说明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这些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展开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这部分语言要求写得简练、扼要、明确。这部分内容一般出现在每一幕(场)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一般用括号(方招号或圆括号)括起来。

相声(Crosstalk),一种民间说唱曲艺。相声一词,古作象生,原指模拟别人的言行,后发展为象声。象声又称隔壁象声。相声起源于华北地区的民间说唱曲艺,在明朝即已盛行。经清朝时期的发展直至民国初年,相声逐渐从一个人摹拟口技发展成为单口笑话,名称也就随之转变为相声。一种类型的单口相声,后来逐步发展为多种类型: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综合为一体。相声在两岸三地有不同的发展模式。
特点:
相声,是以说笑话或滑稽问答引起观众发笑的曲艺形式。它是由宋代的“像生”演变而来的。到了晚精年代,相声就形成了现代的特色和风格。主要用北京话讲,各地也有以当地方言说的“方言相声”。“说、学、逗、唱”是相声传统的基本艺术手段。“说”是叙说笑话和绕口令等,“学”是模仿各种叫卖声,飞禽走兽的呜叫声,戏剧唱腔和各种人物的风貌,语言等,“逗”是捧哏逗笑,“唱”是编一些滑稽可笑的词用各种曲调演唱,或把某些戏曲唱词、曲调夸张演唱以引人发笑。

热点内容
中的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5-07-15 11:15:29 浏览:517
一加一笔有哪些字 发布:2025-07-15 10:46:37 浏览:188
五年级上册语文测评卷 发布:2025-07-15 10:34:46 浏览:419
全国高考数学卷 发布:2025-07-15 10:32:48 浏览:750
地暖多少钱一平米 发布:2025-07-15 08:42:54 浏览:57
师德师风问题整改方案 发布:2025-07-15 08:00:29 浏览:663
电棒多少钱 发布:2025-07-15 07:59:03 浏览:628
东北有哪些 发布:2025-07-15 07:37:39 浏览:286
第3的英语 发布:2025-07-15 07:10:21 浏览:592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发布:2025-07-15 05:31:34 浏览: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