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向类文言文
『壹』 类似“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关于志向的古文名句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颜之推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罗大经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增广贤文》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石玉昆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
『贰』 志向一词用文言文代替。
古人玩物丧志,可用“志”代替志向。
『叁』 有关理想的名言名句文言文
关于理想的名言名句文言文
NO.1 人之洗濯其心以去恶,如沐浴其身以去垢。——《朱熹》
NO.2 甜酸苦竦宜尝遍,是非好恶总由人。出死入生宁不易,各宜努力去修身。——《曾国藩》
NO.3 高飞之鸟,死于美食;深泉之鱼,死于芳饵。——《冯梦龙》
NO.4 惊觉相思不露,原来只因已入骨,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汤显祖》
NO.5 苍蝇不叮无缝蛋,谣言不找谨慎人。——《增广贤文》
NO.6 人怕三见面,树怕一墨线。——《增广贤文》
NO.7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冯梦龙》
NO.8 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增广贤文》
NO.9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苏轼》
NO.10 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曹雪芹》
NO.11 以财交者,则尽而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战国策》
NO.12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增广贤文》
NO.13 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朱熹》
NO.14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
NO.15 太平之世无所尚,所最尚者工而已;太平之世无所尊,所尊贵者工之创新器而已。——《康有为》
NO.16 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增广贤文》
NO.17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论语》
NO.18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
NO.19 有子之人贫不久,无儿无女富不长。——《增广贤文》
NO.20 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论语》
NO.21 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曾国藩》
NO.22 莫道无情何必尔,自缘我辈正钟情。——《唐寅》
NO.23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洪应明》
NO.24 听言当以理观。一闻在辄以为据,往往多失。——《曾国藩》
NO.25 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罗贯中》
NO.26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
NO.27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
NO.28 死犹未肯输心去,贫亦其能奈我何!——《黄宗羲》
NO.29 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乱而取之,实而备之,怒而挠之。——《孙子兵法》
NO.30 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朱熹》
NO.31 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屈原《楚辞》
NO.32 治病须分内外科,世间妙艺苦无多。神威罕及惟关将,圣手能医说华佗。——《罗贯中》
NO.33 故胜者不失其所守,不胜者得其所求。若是,故辩可为也。——《司马光》
NO.34 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曾国藩》
『肆』 关于托物言志的文言文加自己志向
周敦颐的《爱莲说》,表达了作者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尚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委婉批评了是人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社会现实。
『伍』 关于志向和自强的古文
《四知》译文
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贤明就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多次升迁,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他赴郡途中,路上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杨震),到了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银子来送给杨震。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为什么呢?”王密说:“夜里没有人知道。”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拿着银子)羞愧地出去了。后来杨震调动到涿郡任太守。他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拜见。他的子子孙孙常吃蔬菜,步行出门,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长的人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杨震不答应,说:“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把这个馈赠给他们,不也很优厚吗?”
《闻鸡起舞》译文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
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
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古文二则》
一. 知识积累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涉猎
祖逖
即更刮目相待
2. 填空题。
司马光 时期 家 家,他花费19年时间主持编纂了历史巨著《 》是继《春秋左传》之后,我国又一部 体通史。
3.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卿今当涂掌事
(2)蒙辞以军中多务
(3)但当涉猎
(4)即更刮目相待
(5)蹴琨觉
(6)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
(7)自相鱼肉
(8)人思自奋
4. 翻译句子。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遗民既遭残贼
(3)大王诚能命将出师
二. 强化阅读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 5~10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祖逛北伐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薄,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浴祭酒。进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音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秋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选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吴。”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逛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谋,市三千匹,不给艳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棍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盾进。
5.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中夜闻鸡鸣,蹴琨觉。
(4)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
6. 第一则古文的篇名为“孙权劝学”,你认为文中重点刻画的人物形象是孙权吗?为什么?
7. 吕蒙原本是一介武夫,而鲁肃是吴国有名的谋士,但后来鲁肃为何愿意跟他“结友”?
8. 据历史所记载,祖逖率军北伐后,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结合课文,谈谈他如何体现出一代名将的胆识。
9. 课文中有些语句已浓缩为成语,试着把它们写出来,并用它们各造一个句子。
10. 读读这二则故事,你有什么启示?
三. 链接课外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1~15题。
闻鸡起舞
逖性豁荡,不修仪检,年十四五犹未知书,诸兄每忧之。……后乃博览书记,该涉古
今,往来京师,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侨居阳平。年二十四。阳平辟察孝廉,司隶再辟举秀才,皆不行。
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问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逖、琨并有英气,每语世事,或中宵起坐,相谓曰:“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吾与足下当相避于中原耳。”
11. 给下列各词中的“辟”字注音、解释:
议论精辟
辟举秀才
辟邪
辟邪说
12.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不修仪检
赞世才具
每语世事
蹴琨觉曰
13. 据文意,解释词语。
荒鸡
恶声
14. 翻译句子。
吾与足下当相避于中原耳
15. 填空题。
闻鸡起 未雨绸
四海沸 一 而就
《古文二则》
一. 知识积累
1. 1. 略
2. 北宋、政治、史学、资治通鉴、编年体
3. (1)执政(2)推辞(3)广泛浏览(4)重新(5)踢(6)怨恨反叛(7)残杀、残害(8)自己奋起反抗
4. (1)士别三日,就得重新看待了,兄长怎么认识事物这么晚呢?(2)沦陷区的人民已遭到残害 您如果能任命将领派出军队。
二. 强化阅读
5. (1)事务( 2)广泛阅览群书,不深入研究 (3)醒(4)统率、率领
6. 不是,是吕蒙,因为主要写他通过学习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7. 因为吕蒙通过学习,从一介武夫转变成为通经书、懂谋略的儒将,才受到鲁肃的敬重,愿与之结交。
8. 大胆进言,力主北伐。不被重用,仍矢志不渝,并身体力行,倾家资招募兵马。
9. 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闻鸡起舞;自相鱼肉;望风响应
10. 略
三. 链接课外
11. pì ,透彻;bì,征召;bì,驱除(用于迷信语);pì,驳斥
12. 整理;帮助;往往;醒过来
13. 不到鸡鸣时啼叫的鸡;不吉利的鸣叫声
14. 那时我们要是在战场相遇,可以互相避让啊。
15. 舞、缪、鼎、蹴
『陆』 一句形容人志向各不同的文言文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是这句吗?
『柒』 关于志向的文言文
<<劝学>>,学不可以已!
<<愚公移山>>
<<师说>>
<<爱莲说>>
<<为学>>
<<陋室铭>>
======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
『捌』 表达清高志向的文言文有哪些
我读过的文言文实在不多,水平有限,不见得能帮上你。
我知道的几个里面就是《论语》了。
『玖』 表达人往高处走的志向的古文
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欧阳修的《伶官传序》
诸葛亮《诫外生书》
《孟子•告子下》
《吕氏春秋•诚廉》
诸葛亮《出师表》
吕 坤《呻吟语•应务》
吕蒙《破窑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 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伶官传序》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人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绵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作《伶官传》。
诸葛亮《诫外生书》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宋)吕蒙正《破窑赋》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家鸡翼大,飞不如鸟。马有千里之程,无人不能自往;人有凌云之志,非运不能腾达。文章盖世,孔子尚困于陈邦;武略超群,太公垂钓于渭水。盗跖年长,不是善良之辈;颜回命短,实非凶恶之徒。尧舜至圣,却生不肖之子;瞽叟顽呆,反生大圣之儿。张良原是布衣,萧何称谓县吏。晏子身无五尺,封为齐国首相;孔明居卧草庐,能作蜀汉军师。韩信无缚鸡之力,封为汉朝大将;冯唐有安邦之志,到老半官无封;李广有射虎之威,终身不第。楚王虽雄,难免乌江自刎;汉王虽弱,却有河山万里。满腹经纶,白发不第;才疏学浅,少年登科。有先富而后贫,有先贫而后富。蛟龙未遇,潜身于鱼虾之间;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长;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昔时也,余在洛阳。日投僧院,夜宿寒窑,布衣不能遮其体,淡粥不能充其饥;上人憎,下人厌,皆言余之贱也。余曰:“非吾贱也,乃时也,运也,命也。”余及第登科,官至极品,位列三公。有挞百僚之杖,有斩鄙吝之剑。出则壮士执鞭,入则佳人捧秧袂。思衣则有绫罗锦缎,思食则有山珍海味。上人宠,下人拥,人皆仰慕,言余之贵也。余曰:“非吾贵也,乃时也,运也,命也。”盖人生在世,富贵不可捧,贫贱不可欺。此乃天地循环,终而复始者也。
孟子 告子下
任人有问屋庐子曰:"礼与食孰重?"曰:"礼重。""色与礼孰重?"曰:"礼重。"曰:"以礼食,则饥而死;不以礼食,则得食,--必以礼乎?亲迎,则不得妻;不亲迎,则得妻,--必以礼乎?"屋庐子不能对,明日之邹,以告孟子。孟子曰:"于答是也何有?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金重于羽者,岂谓一钩金与一舆羽之谓哉?取食之重者与礼之经者而比之,奚翅食重?取色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色重?"往应之曰:"兄之臂而夺之食,则得食;不则不得食,--则将之乎?逾东家墙而搂其处子,则得妻;不搂则不得妻,--则将搂之乎?"
曹交问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孟子曰:"然。""交闻文王十尺,汤九尽,今交九尺四寸以长,食粟而已,如何则可?"曰:"奚有于是?亦为之而已矣。有人于此,力不能胜一匹雏,则为无力人矣。今日举百钧,则为有力人矣。然则举乌获之任,是亦为乌获而已矣。今曰举百钧,则为有力人矣。然则举乌获之任,是变为乌获而已矣。夫人岂以不胜为患哉?弗为耳。徐行后长者谓之弟,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夫徐行者,岂人所不能哉?所不为也。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子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子服桀之服,诵桀之言,行桀之行,是桀而已矣。"曰:"交得见于邹君,可以假馆,愿留而受业于门。"曰:"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人病不求耳。子归而求之,有馀师。"
公孙导问曰:"高子曰:'《小弁》,小人之诗也。'"孟子曰:"何以言之?"曰:"怨。"曰:"固哉,高叟之为《诗》也!有人于此,越人关弓而射之,则已谈笑道之;无他,疏之也。其兄关弓而射之,则已垂涕泣而道之;无他,戚之也。《小弁》之怨,亲亲也。亲亲,仁也。固矣夫,高叟之为《诗》也!"曰:"《凯风》何以不怨?"曰:"《凯风》,亲之过小者也。《小弁》,亲之过大者也。亲之过大而不怨,是愈疏也。亲之过小而怨,是不可矶也。愈疏,不孝也。不可矶,亦不孝也。孔子曰:'舜其至孝矣~五十而慕。'"
宋将之楚。孟子遇于石丘,曰:"先生将何之?"曰:"吾闻秦、楚构兵,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楚王不悦,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二王我将有所遇焉。"曰:"轲也请无问其详,愿闻其指。说之将何如?"曰:"我将言其不利也。"曰:"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之号则不可。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利,以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悦于利也。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民;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何必曰利?"
孟子居邹。季任为任处守,以币交,受之而不报。处于平陆,储子为相,以币交,受之而朱报,他日由邹之任,见季子;由平陆之齐,不见储子。屋庐子喜曰:"连得间矣。"问曰:"夫子之任见季子,之齐不见储子,为其为相与?"曰:"非也。《书》曰:'享多仪,仪不及物,曰不享,惟不役志于享。'为其不成享也。"屋庐子悦。或部之,屋庐子曰:"季子不得之邹,储子得之平陆。"
淳于髡曰:"先名实者,为人也。后名实者,自为也。夫子在三卿之中,名实未加于上下而去之,仁者固如此乎?"孟子曰:"居下位,不以贤事不肖者,伯夷也。五就汤,五就桀者,伊尹也。不恶污君,不辞小官者,柳下惠也。三子者不同道,其趋一也。一者何也?曰:仁也。君子亦仁而已矣。何必同?"曰:"鲁缪公之时,公仪子为政,子柳、子思为臣,鲁之削也滋甚。若是乎贤者之无益于国也!"曰:"虞不用百里奚而亡,秦穆公用之而霸。不用贤则亡,削何可得与?"曰:"昔者王豹处于淇,而河西善讴。绵驹处于高唐,而齐右善歌。华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有诸内必形诸外。为其事而无其功者,髡未尝睹之也。是故无贤者也,有则髡必识之。"曰:"孔子为鲁司寇,不用;从而祭燔肉不至;不税冕而行。秒吞者以为为肉也,其知者以为为无礼也。乃孔子则欲以微罪行,不欲为苟去。君子之所为,众人因不识也。"
孟子曰:"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今之诸侯,五霸之罪人也。今之大夫,今之诸侯之罪人也。天子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春省耕而补不足,敛而助不给。入其疆,土地辟,田野治,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庆以地。入其疆,土地荒芜,遗老失贤,掊克在位,是有让。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他,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是故天子讨而不伐,诸侯伐而不讨。五霸者,搂诸侯以伐诸侯者也。故曰: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五霸桓公为盛。葵丘之会诸侯,束性载书而歃血。初命曰:'为所欲为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再命曰:'尊贤育才,以彰有德。'三曰:'敬老兹幼,无忘宾旅。'四命曰:'士无世官,官事无摄,取士必得,无专杀大夫。'五命曰:'无曲防,无遏,无有封而不告。'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今之诸侯皆犯此五禁,故曰:今之诸侯,五霸之罪人也。长君之恶,其罪恶小。逢君之恶性循环,其罪大。今之大夫,皆逢君之恶,故曰:今之大夫,今之诸侯之罪人也。"
孟子曰:"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曲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我能为君约与国,战必克。'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曲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白圭曰:"吾欲二十而取一,何如?"孟子曰:"子之道,貉道也。万室之国,一人陶,则可乎?"曰:"不可。器不足用也。"曰:"夫貉,五觳不生,惟黍生之。无城郭宫室、宗庙祭祀之礼无诸侯币帛饔飧,无百官有悟,故二十取一而足也。今居中国,去人伦,无君子,如之何其可也?陶以寡,且不可以为国,况无君子乎?欲轻之于尧、舜之道者,大貉小貉也。欲重之无尧、舜之道者,大桀、小桀也。"
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今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
孟子曰:"君子不亮,恶乎执?"
鲁欲使乐正子为政。孟子曰:"吾闻之,喜而不寐。"公孙丑曰:"乐正子强乎?"曰:"否。""有知虑乎?"曰:"否。""多闻识乎?"曰:"否。""然则奚为喜而不寐?"曰:"其为人也好善。""限善足乎?"曰:"好善优于天下,而况鲁国乎?夫苟好善,则四海之内,皆将轻千进而而来告之以善。夫苟不好善,则人将曰:',予既已知之矣。'之声音颜色,距人于千里之外。土止于千里之外,则谗诌而庚之人至矣。与谗诌面庚之人居,国欲治,可得乎?"
陈子曰:"古之君子何如则仕?"孟子曰:"所就三,所去三。迎之致敬以礼,言将行其言也,则就之;礼貌未衰,言弗行也,则去之。其次,虽未行其言也,迎之致敬以有礼,则就之;礼貌衰,则去之。其下,朝不食,夕不食,饥狐不能出门户。君闻之,曰:'吾大者不能行其道,又不能从其言也。使饥饿于我土地,吾耻之。'周之。变可受也,免死而已矣。"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盘骨,儿其体肤,空管其身行,指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徵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难与共,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