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杨继盛文言文

杨继盛文言文

发布时间: 2020-12-04 19:42:21

文言文中始得从师学的意思

出自《明史·杨继盛传》

原文:年十三岁,始得从师学。

译文:年纪到了十三岁,才开始跟着老师学习。

❷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3题。 杨继盛字仲芳,容城人。七岁失母,庶母妒, 使 牧牛。继盛经里塾,

1、使:派、叫 语:对……说,告诉 益:更加
2、看见村子里的小孩(在私塾里)读书,(杨继盛)心里很喜欢(也想去读书)。
3、“略”

❸ 言志诗原文及翻译 杨继盛写的

  • 原文:

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
男儿欲画凌内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

  • 翻译容:辛苦读书四十年,渴望做清官,希望之后能够平步青云、一展抱负,作者独爱名,不喜钱财。

❹ 杨继盛七岁失母文言文翻译

(原文)杨继盛七岁失母。庶母妒,使牧牛。继盛经里塾,睹里中专儿读书,心好之。因语兄,属
请得从塾师学。兄言于父,听之学,然牧不废也。年十三岁,始得从师学。家贫,益自
刻厉。
贬狄道典史。其地杂番,俗罕知诗书,继盛简子弟秀者百余人,聘三经师教之。
鬻所乘马,出妇服装,市田资诸生。县有煤山,为番人所据,民仰薪二百里外,继盛
召番人谕之,咸服曰:“杨公即须我曹穹帐,亦舍之,况煤山耶!”番民信爱之,呼曰“杨父”。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九)
(译文)杨继盛七岁失去母亲。徐庶的母亲嫉妒,使放牛。继盛经里私塾,看到村里孩子读书,心里喜欢。通过对哥哥,
我能够从学校学习。你对父亲,听力的学习,但牧不废了。年仅三岁,开始从老师学习。家里贫穷,更自然
严格要求。
贬狄道典史。这里各种番,一般很少知道《诗》、《书》,继盛大简子弟弟秀的一百多人,访问三经师教的。
卖所乘的马,从妇女服装,市田资助学生。县有煤山,为少数人所占据,人民敬仰柴二百里以外,继盛大
召见番人告诉他,大家都佩服地说:“杨公就需要我们穹帐,也放弃了,何况煤山吗?!”外国人民相信爱的,叫“杨父”。
《网络文言文翻译》

❺ 《明史 杨继盛传》节选解释

杨继盛,字仲芳,是容城人。七岁的时候母亲去世。继母很坏,让他放牛。继专盛经过私塾属,看见村里的孩子们念书,心里觉得念书好。所以告诉他的哥哥,请求去私塾找老师学习。他哥哥说:“你这么小,学什么呢?”继盛说:“年龄小能担当放牛的,为什么不能担当学习呢?”哥哥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就听从了他让他学习,但是也不能停止放牛。那年他13岁,开始跟从老师学习。家很穷,越发的严格要求自己。在乡试中中举,最后在国子监工作。

记得采纳啊

❻ 杨继盛文言文心好之是什么意思

(原文)心好之
(翻译)心善之人。
(这人心很好。)
(在这件事上,我们看出来了,此人心挺好的。)

❼ 杨继盛文言文中若幼的若是什么意思

《杨继盛》文言文中,若幼的若是第二人称代词,意思是你。整句话译成现代汉语是:他哥哥说:“你这么小,学什么呢?”

❽ 杨继盛,字仲芳文言文使牧牛到最后举乡试原因

杨继盛,字椒山,容城人。七岁失母。庶母妒,使牧牛。继盛经里塾,睹里中儿回读书,心好答之。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兄曰:‘若幼,何学?’继盛曰:‘幼者任牧牛,乃不任学耶?’兄言于父,听之学,然牧不废也。年十三岁,始得从师学。家贫,益自刻厉。举乡试,卒业国子监,徐阶丞赏之。嘉靖二十六年登进士。授南京吏部主事。从尚书韩邦奇游,覃思律吕之学,手制十二律,吹之声毕和。邦奇大喜,尽以所学授之,继盛名益著。召改兵部员外郎。
我觉得,他之所以会中举,是因为“益自刻厉”,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发奋图强。首先,发自内心的喜欢读书是学有所成的重要前提。其次,要想学有所成,必须要尽力克服各方面的障碍。不要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最后,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

❾ "继成简子弟秀者白余人"中的简是什么意思,是哪篇文言文

: 杨继盛挑选了子弟中出众的一百多人,聘请三位经师教授他们。

❿ 求一片作文和文言文翻译,急!

《孙征君传》翻译

孙奇逢,字启泰,号钟元,是北直隶容城人。少年时风流倜傥,喜欢奇特的节操,同时又居家的言行诚恳而美好;自负有着经世之略,常常想要建立显赫的功业,而又不愿勉强出来做官。十七岁,在万历二十八年考顺天乡试考中。

在这之前,高攀龙、顾宪成在东林讲学,海内有名节的士大夫常常追随他们。到了天启初年,逆贼魏忠贤把持朝政,贪官污吏争相巴结他成为他的门下走狗,而又把东林诸君子为看做是朋党。由此杨涟、左光斗、魏大中、周顺昌、缪昌期先后死在东厂监狱,祸事连坐到亲人朋友。而孙奇逢偏和定兴的鹿正、张果中尽力地设法救助,死难诸公最终有赖他们才得以寻回遗体,这就是世间所传“范阳三烈士”。

在这时,孙承宗凭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的身份负责蓟、辽两地的军事事务,孙奇逢的朋友归安(地名)的茅元仪和鹿正的儿子子善继都在孙承宗幕府。孙奇逢悄悄给孙承宗上书,承宗用军事名义上疏请求进京见驾。魏忠贤很害怕,绕着皇帝御床哭泣,最后用严厉旨意把承宗截留在半路不得回京。而世人由于这个事情更加看重孙奇逢的大义。御史和巡抚都交相上疏推荐孙奇逢出来做官,但孙奇逢不愿做,孙承宗想上疏请用职方的官位来起用孙奇逢辅佐军事,让茅元仪先出来做官,孙奇逢也不答应。后来京城管辖的地区内盗贼多次骚动,容城危困,于是孙奇逢带着全家进入易州五公山隐居,他的门生亲故跟着以保护他的多达几百家,孙奇逢制定规程部署防守,同时又不停地读书教化。

到了清朝时代,官府用国子祭酒的官职来征召他,有关部门敦促他,最后他还是坚决推辞。后来搬家到新安,已经渡过河(黄河?),留住在苏门百泉。水部郎马光裕把夏峰田庐奉送给他,逆(此字难解)率领子弟耕种,四方来求学的人,愿留下来的人,也授给田地让他耕种,他所居住的地方于是成为了村落。

孙奇逢开始和鹿善继讲学,把陆九渊王阳明的学说作为宗旨,到了晚年,就融会贯通朱熹的学说。他修身一定刻苦磨练,守父母的丧期,是率领兄弟在墓旁建草庐居住共六年。无论贤能愚笨的人,如果来问学,必定用性之所近来启发他,使他自己努力做好日常之事。他对人从来不摆架子,即使是兵卒工人商人农夫牧童,也一定会诚心对待,由于这样天下闻名,却没有谁嫉妒他。正值杨涟、左光斗受难时,大家都为孙奇逢感到危急,而魏忠贤身边的人都是京师附近的人,向来敬重孙奇逢的品质德行,全都悄悄为他留有余地不过分追逼。

清朝取代大明以后,各位名士都想硬要孙奇逢出来做些事情,平凉的胡廷佐说:“人各有志,他自己乐于享受隐居闲散的生活,为什么一定要他和我们这些人一样呢(估计他们是想反清复明)?”在夏峰居住了二十五年后,死了,享年九十二岁。黄河两岸的学者,逢年过节就在百泉书院奉祀孙奇逢,而容城的同刘因、杨继盛一起祭祀,保定的同孙文正承宗、鹿忠节善继忆起在学宫祭祀,天下无论知与不知,皆称孙奇逢为夏峰先生。

赞(一种文体)说:我的哥哥百川从夏峰的学者那里听说,孙奇逢曾经对人说:“我开始自己料想与杨涟、左光斗诸贤是一样的命运(即下狱被害),待到后来经历离乱,能进入死亡的次数有好几次,然而最终还是安然无恙,因此学贵知命而不惑。”孙奇逢论学的书很多,他的品质操行,学者们都记述了,所以这里就不再讲了,而单单记述他那些分明的大行。正当高阳孙承宪把军事委托给孙奇逢,他尽力推辞不去担任,大家都认为这很可惜,而孙承宪两次被起用两次被罢免,到头来无所成功,《易》所说的“介于石,不终日”,大概就是这样吧。

奋斗

品一杯香茗,舒展一下疲惫的身体,闭眼静静享受,这美好的大学时光。

这等生活是如此悠闲,这等生活有是如此的来之不易。少年之时,哪有闲情听宿友大谈八卦?气盛之时,打盹也被看成是打发光阴。十几年的奋斗,给了我崭新的生活;十几年的奋斗,给了我冲向顶峰的动力。正如富强的中国一样,我,与许多不计辛劳的人,一起跨入梦想的殿堂。

心中的空地交予回望与畅想。结草衔环,无数的身影与笑貌浮现在脑中。若论能奋斗至今的原因有三:父母,老师,自己。可能有人对我列出的嗤之以鼻,认为其他的更为重要。一个硬币总是有两面的,重要的事在重要时刻就会突现出来,而我对此三种因素有特别的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感谢之念。

春风吹过去,夏蝉又鸣叫了,虽万事万物在不停息的运转、变化,然一直在我们的父母,还是一如既往地关心我们。最是难忘,我们心情低落,父母比我们还颓废;最是难忘,我们身体有状况,父母比我们还茶饭不思。父母正如阳光雨露一样哺育我们。而对于我们这一代刚踏入大学的人来说,中高考时父母的紧张感已深烙于我们心中。所谓啃老族,不仅仅指在财力、物力上,至少,我认为,在感情上,我们欠了父母一大笔债。把我所拥有的都给你,你的悲伤就是我的痛苦。父母并非只是嘴皮上说说而已。真心付出了,他们无怨无悔,我们有所愧疚。

估计,我奋斗至今,对老师抱有感情颇深。正所谓严师如严父,名师出高徒(并非自诩)。在鸟鸣啾啾,树阴丛丛的小道上,遇到一些谈笑风生的师生,相对于如今的师生相接触较少来说,我真怀念恩师。有时,发现自己的身上的确有一些原来老师的影子。无论是举手投足,还是言语交涉。就现在择选的专业来讲,我都觉得自己是某些老师的复本。无论是严厉的,还是和蔼的;无论是相遇较早,还是相见恨晚;无论是相处较短,还是相待较长,老师就是老师,无论所有的细节如何,深刻地影响了我的学习与生活。当我遇到挫折、困难时,老师总是安慰、鼓励我。有时老师也与同学们打得火热。有时恩师教学方法格外有特点,能够即时地鼓励、奖励我们。我的一位英语老师说,你们的前途是光明的,切勿浑浑噩噩的过一生。这样一来,我的那些老师们之所以魅力十足,是因为建立在丰富的经验之上,给予了诸如我之类的学生们高尚的品德及无价的人生哲理。

再次,感谢自己。勇敢的奋斗主角乃是自己。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享受了不少的荣誉,获得了不少的快乐。然而,承受了好些的痛苦,承受了好些的不安。面对无穷的困难和接连的窘境,我们坚持奋斗。正所谓少年强则中国强。紧握拳头,锻炼自己的毅力,提升自身的品质。也曾颓废无奈过,而信心的拥有则是至今风云叱咤的任何一人的财富。能够在人生的长河中,持一柄长桨,扬一股白帆,悠闲地欣赏岸边的风景,作为掌舵人,决定方向的人,夸大点说,是值得尊敬的。

又呷了一口茶,拉开窗帘,沐浴着美好的晨光。一日之计在于晨啊!一生之计在于少年!奋斗到这一阶段,并非为为人生的超颠峰了。一谚语曰:这一切都会过去!过去的已经过去,逝去的终不会回来。辉煌只是以前得荣誉,努力过也就不甚后悔的。

现在,我们前进的舟已扬起了帆,而在长河中向前行进时,一定程度上是顺着风的。那些好的政策,良好的社会条件及风貌,博学的老师及可爱的同学。似乎在此之前,奋斗是只顾粗略的欣赏岸边的风景,而忘了天空的繁星和皎洁的月亮。

获取的或许不可能很多,感谢的或许很少。一直需要并必定要坚持的是丰富知识与经验。一直奋斗,目的并非能够得到一份高薪的工作,并非是为能够有一个安心、无波澜的家庭。有人会经常问:人,生在这个世上,到底是为了什么?科学的总结,为了满足感与成功感。诗意的回答,只不过是做个过客。人在世上,匆匆一过,唯一要做的,是将自己的生活充实。

因而,在人生这张白纸上,我们已经绘了一些背景,或彩色,或灰白。就像普通的烹饪一样,需要加菜,加调料。或许奋斗的一些小目标已定,但一直需要的一定是努力。

后记:不知如今社会上的学习风气如何,只为,生命如此可贵,人生如此短暂。他人是无所事也好,优哉游哉也罢。投入性的去学习,去钻研去奋斗,才是最重要的,一棵小草也能是一大片的土地充满生机。

热点内容
师生迷情八 发布:2025-07-18 11:58:43 浏览:478
三字经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18 11:46:47 浏览:45
希腊的历史 发布:2025-07-18 10:33:00 浏览:654
人体中的数学 发布:2025-07-18 07:53:58 浏览:951
一级建造师机电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18 07:50:21 浏览:528
班主任工作计划小学四年级 发布:2025-07-18 05:17:52 浏览:912
浅谈师德的心得体会 发布:2025-07-18 03:09:46 浏览:807
怎么浏览谷歌 发布:2025-07-18 02:29:49 浏览:51
之女教师 发布:2025-07-18 01:03:04 浏览:369
奥数物理 发布:2025-07-17 23:41:12 浏览: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