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用处
❶ 自然科学知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用处
多学科的学习是人类认知发展及生存的必然发展规律,同时又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音乐教学艺术的综合实施可以同具有类似艺术的学科全面开展,比如说文学、历史、地理、科学等科目内容方面对授课内容、授课载体、开授课方式进行改进。
关键词:多学科 多元文化教育 艺术学科
《音乐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有关“倡导学科综合”的观点指出:“音乐学习的综合包含了音乐教育不同领域之间的结合;音乐同舞蹈、戏曲、影视、美术等姐妹艺术的结合;音乐同艺术以外的其他学科的结合。在执行时,综合要以音乐为授课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素材建立起同其他艺术学科或非艺术学科的联系。”由此可见,单纯的学唱歌曲或是各学科的随意拼接并不是此课标所倡导的学科综合,下面就探讨一下教学中学科综合的意义和技巧。
一、学科综合在音乐教学中体现的意义
(一)是多元文化教育的实际需求
随着现代文明社会的不断前进,人们的文化知识水平、自然科学水平和社会科学水平都得到了相应的提升,并且各方面的联系也达到了更广阔的层面。多元文化社会不断前进的同时也要求多元文化教育的不断发展,这种发展趋势需要建立全面的认知体制,但这只是通过对各个单独的学科进行学习,进而促进多学科的整体结合,这样的过程是促进一个全面的认识和学习结合的过程。所以,现代教育的根本要求就包含了对于学科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当代教育所提到的学科综合主要包含的是自然学科之间的一体化,其中包括了艺术和灵魂乐两者的结合,作为艺术是个体发展在当今社会结构完整化的需求,对人的认知品格的丰富和完整化的影响是最重要的课程,可以全方位地促进人类的进步,这是建立在同其他学科的有关知识相接触的基础之上的。将各学科同音乐学科进行综合是为了能够提供全面发展的知识,培养学生深刻、全面的人文情怀,这是目前学科综合学习的重点内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当代音乐教育及教学改革的需要
最新的音乐教育学科的改革对于综合知识的学习比较重视,在音乐新课标的基本观念所提倡的概念中,我们不难发现:全面的音乐教育重点是将不同区域之间的音乐进行集合,其中包含了歌曲教学、舞蹈教学、戏曲教学、电影教学、音乐和其他姐妹艺术的综合教学等内容,音乐同艺术学科以外的内容进行全面的综合。在实践过程中,是将音乐教育作为重点进行的全面发展,利用特定的音乐素材同其他学科的联系,这为音乐的学习提供了多方位的音乐授课内容。而且,对教学的内容也做了详细的规定:首先,音乐学科与同类艺术学科的集合;其次,与其他各学科的结合。
现代音乐教育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是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同时也体现了一体化的现代化教育与国际发展形势相统一的局面。综合性学习是如今世界教育的一个特色功能,但是音乐教育是以审美教育为主题的,比较提倡宣传综合学习的理念以及实施过程的综合。长期以来,音乐课程都是孤立的,与其他学科没有联系的,目前最重要的是能够实现一个真正的全面个性化的变化,产生一个完整的、个性的发展模式,培养出德智体美全方位发展的学生就是音乐学习的主要目的。
二、音乐学科的授课技巧
(一)将音乐和语言进行合理的组合
音乐的特点就是具有较强的情感传达性,可以带动听者的情绪。比如,在对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进行“凝固的音乐”课程讲解时,就是通过引导学生对建筑的认识、了解及关心,来让学生通过音乐感受到建筑所体现出的各种风格;在对五年级学生开展“汉字的乐趣”的授课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对中国汉字的认识、了解及关心,进而开展填字游戏、朗诵课文、说成语讲故事等来感受人物的声美、形美、意美等特点。
(二)现代教育信息化可以同音乐相结合
能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是学习活动中最大的乐趣。学生有了这种幸福感的满足,对今后新知识的学习会更加有动力,也会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每个孩子都是一个艺术家”,这句话出自世界著名的画家毕加索之口。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就会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来描绘出自己所想到的事物。虽然有些学生所描绘出来的画面不贴切实际,但是有谁想到过几年后尤里卡所画的苹果梨就真的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了呢?老师过分的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学生的身上,这种做法非常错误,这不仅仅是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还抹杀了孩子们最最珍贵的想象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传授给学生基本的知识及技巧,引导学生发现美的能力,但是孩子们认为的事物及世界,要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发现。
(三)注重音乐与艺术的结合
学校艺术教育的重点内容是音乐和艺术学科,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笔者认为艺术是流动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影像,两者是紧密相连的。美术学习作为小学教育的基本学科,就发挥了比较独特的作用。首先,这门课程对审美和道德进行了教育,其次,这门课程使得学生身体和精神得到了愉悦,是一门创作性的实践课程。在对学生讲授艺术基础知识的同时,我们也要引导学生逐渐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会表达自己心中的世界。
在上课的时候,老师应该起到引导作用,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其他教学活动来开展丰富多彩的授课,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去,让他们亲身体验生活中的美。有一句话这么说的:“生活中不缺少美,但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艺术老师成为学生前进路上的一盏明灯,照亮他们的路,指引他们前进。
(四)音乐同其他非艺术类课程综合起来进行授课
音乐是艺术门类中一个重要的学科,与广阔的文化领域之间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这也加大了音乐课程与其他非艺术类课程之间相互融合的可能性。比如在小学所学的各门课程中,音乐可以同数学、语文进行沟通(包括诗词、戏剧等);音乐中的音值、节奏等可以同数学课程中的数量关系进行结合讲解;音乐的节奏感、旋律美可以同体育课的广播操、韵律操相结合;音乐中相应的地方文化所包含的民族知识、地理知识、环境知识、风土人情知识等可以与科学、历史等课程进行结合等等,都使得音乐教学同这些非艺术类课程之间的联系有了很大的可能性。例如,在《小雨沙沙》的教学中,就可以进行多样化的授课。传统的授课方式最多是进行歌曲表演或是打击乐器,现如今可以对其进行改编创作,制定相应的情景,让学生进行表演,伴唱声部;学科综合进行古诗朗诵,儿歌朗诵,来欣赏雨中的景色,体会艺术家笔下的雨,欣赏学生通过观察以后自己画出的雨,也可以到网络中寻找其他有关雨的歌曲。其中就有很多是运用了非艺术类学科的综合。进而拓宽了老师的思路,开发了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音乐学科同其他非艺术类学科的结合,从表面上看各方面内容是相矛盾的,但实际上的本质问题是:习惯了的“学科次序”、传统的教学定势与开放、自主、内容丰富的新课标之间的矛盾。
(五)综合性材料的合理利用
对综合性材料进行合理的利用可以让音乐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更加热闹,因此,大部分老师在上公开课时非常喜欢使用大量的综合性材料,但结果导致占用了学生学唱的时间,往往导致适得其反。因此,老师们在选用综合性材料的时候要遵循少而精的标准,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同时要考虑到本学科的特点,以音乐为主要来开展教学。在挑选综合性材料时,进行详细的考虑,如果确定可用的,就可以进行大胆的尝试,如果达不到效果的,就必须要放弃,还音乐以本位。
总而言之,倡导学科综合的目标是为了加大力度拓宽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散学生的学习思维,进而加大力度的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为把他们培养成为我国未来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接班人及建设者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赵玉龄.新课标下的教学新理念——音乐教学如何实施学科综合[J].音乐天地,2006,(08).
[2]金亚文.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李丽妍.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学科综合技巧[N].辽宁师专学报,2013.
❷ 小学四年级科学作业自己做怎么弄比如,一个东西,它除了本身的用处之外怎么样可以做成其他的东西
比如矿水瓶,可以用剪刀剪成花篮,也可以做成污水处理器:用两个矿水瓶,一个在瓶盖上扎几个小孔,里面装沙和污水;另一个用剪刀减去一小半,然后把第一个倒过来放在上面。(矿水瓶本身的用处是盛水)
❸ 小学科学题:水的用途有哪些
水的用途有哪些
无可代替的物质
对于许多事物是可以这样做或那样做的,办法总会有的。比如照明,没有电灯,我们可以点蜡烛;没有蜡烛,我们可以点油灯;没有油灯,我们可以点松明火把;连火把也没有,我们只好静静地等待黑夜过去,白天的到来。而对于水就不同了。没有水,我们无法洗脸、刷牙,无法解渴,餐桌上没有了鱼虾,看不到花草树木,不知道什么叫游泳,船舰全部报废,混凝土拦不成,高楼无法建,连小娃娃哭也没有了眼泪……啊,还是不要往下想的好!
水作为液体所能起的各种作用,其他物质多半无法替代。这多半是由于水的一些怪脾气决定的。比如,水在4摄氏度时密度最大,再冷,反而体积膨胀起来,所以冰比水轻,浮在水面,冰不善 于传热,才不会一冻到底,保证水下生物安全过冬;水容热的能耐很大,是铁的10倍、沙的5倍、空气的4倍,所以海洋性气候温和,人体也靠水来保持体温;水的三态(水、冰和水气)可以在自然状态下共存;水的凝聚性、表面张力,使岩石和土壤的缝隙中能“含”水,水能“爬”上高高的树梢,给植物送水分和养料;几乎什么物质都能溶解于水,所以鱼儿才能从水中得到氧气。
❹ 小学科学实验器材的名称作用及使用方法
精灯:酒精灯是以酒精为燃料的加热工具,用于加热物体.
试管夹:用于夹试管
蒸发皿:用于蒸专发浓缩属溶液或灼烧固体的器皿.
雨量器:雨量器是用来收集降水的专用器具,并通过与之配套的雨量量筒,用来测定以毫米为单位的降水量.
试管:(1)盛取液体或固体试剂(2)加热少量固体或液体(3)制取少量气体反应器(4)收集少量气体(5)溶解少量气体、液体或固体的溶质.(6)离心时作为盛装的容器(7)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集气瓶:用于收集气体、装配洗气瓶和进行物质跟气体之间的反应.
❺ 请问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金属的来历》课件从哪里去找
课件找不到,但这个也许能帮你。
http://www.fnjy.net:6000/xj/uploadfile/2006424162057286.doc
17常见矿物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从多角度描述矿石的特点.
2.能根据矿物的不同性质对矿石进行分类.
3.能举例说明每一种分类方法(或标准)的优缺点.
4.能用科学的方法测量各种矿物之间的相对硬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矿物.
2.能举例说明什么是矿物的条痕.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举例说明矿物在人类生活中的用途.
2.能举2个以上的实例说明宝石的用途
教学准备:常见矿物,刻刀, 磁铁,无釉瓷片,铜钥匙,铜币,铁钉,玻璃片,砂纸等.
教学过程:
1,谈话:地球上的岩石大多是由多种矿物组成的.矿物是人类生存所需的重要自然资源.关于矿物,你都知道些什么
2,出示各种常见矿物.
3,讨论:你希望研究矿物的什么性质 需要什么养的工具 采用什么养的方法 怎样记录实验结果
4,交流.
5,阅读教材:77页
6,提问:怎样观察矿物的颜色
7,讲解:条痕就是矿物再无釉瓷片上刻划留下的痕迹,是矿物的粉末,能够转为准确地反映矿物的颜色.矿物条痕的颜色与矿物的实际颜色是有一定区别的,条痕的颜色才是矿物的准确颜色.
8,认识摩氏硬度计.
9,分组活动,做好纪录.
10,交流观察和实验的结果,比较各种矿物的特征.
11,根据对矿物的观察和实验结果,选择适当的标准给矿物分类.
12,交流各族的分类标准和结果,比一比谁的分类标准更科学.
13,评价学生和分类活动.
14,讲述:有些矿物经切割和磨光后可制成美丽的宝石,关于宝石你知道些什么
15,认识一些宝石及其用途.
16,布置作业:搜集宝石及宝石的用途.
附板书:
形状
颜色
光泽
17.常见矿物 条痕
硬度:摩氏硬度计
磁性
18,金属的来历(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辨别出常见的金属制品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
2.能举3个以上的实例说明金属材料是从什么矿物中提炼出来的.
3.能通过观察发现大多数金属矿石的共同特性.
4.能设计实验研究"铜,铁,铝"等金属有哪些特性.
5.能举3个以上的实例说明常见金属的用途.
6.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结果.
教学准备:
生活中各种金属制品,如铁锅,铜钥匙,电线,铁刀,铜币等;分别含有铜,铁,铝,锌,铅,钨等各种金属矿物质的金属矿石,电池,灯泡,小刀,酒精灯等实验工具.
金属用途方面的资料或图片.
教学过程:
1,谈话:2000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知道从矿物中冶炼铜和铁,铸造出铜器和铁器.自从掌握了冶炼技术以来,人们从矿物中提出许多有用的金属,如铜,铁,铝等.现在,利用金属制成的工具,机器等随处可见.
2,提问: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由金属制作的各种物品,你知道吗哪些
3,交流.
4,打开书,80页,图中这些物品分别是由那种金属制成的用直线将矿物,金属及其制品联系起来.
5,汇报结果:
6,交流:从金属矿物中能提炼出哪些金属 这些金属有什么用途 也可以把自己搜集的资料给大家展示一下.
7,提问:你想研究金属的哪些性质
8,选择问题设计实验进行研究.提示学生设计对比试验,进行比较分析.
9,汇报实验方案,并加以改正.
10,分组活动并将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11,分析实验结果.
12,讨论:金属的这些性质有哪些用途
13,总结:金属的共同性质与用途.
附板书:
18.金属的来历(第一课时)
有金属光泽
铜 导电性能好
铁 传热性能好
铝 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延展性)
18.金属的来历(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描述炼铁的基本过程,体验到炼铁的复杂性.
2.能模拟开采矿物的主要过程.
3.将本组的开采方法与其他小组交流.
4.能为本"公司"的产品设计一段较好的广告词.
5.能从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处理废矿渣的方法.
教学准备:
有关炼铁的资料和图片;
几种矿物,天平,信封,熟石膏混合物,锤子,棉布,泡沫塑料杯,护目镜.
教学过程:
1.谈话:上节课我们研究了金属的共同性质,金属通常是从岩石或矿物中提取出来的.
2.出示人们从铁矿石中提炼铁的资料和图片
3.讲解:钢铁的冶炼过程包括:⑴传送带将原料送入鼓风炉内,再由下方送进热风,炉里的最高温度为2300摄氏度.⑵从鼓风炉的出铁口中流出熔化的铁的成分,这就是生铁.其中还有很多杂质.⑶将生铁转移至炉内制成钢.⑷将钢压成各种形状.
4.交流:炼铁过程的感受.
5.阅读科学在线
6.提问:什么是冶金工业
7.讲述:矿产资源一般都埋藏在地层里,开采矿产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让我们通过实验模拟开采金属矿产的过程.
8.出示实验材料.
9.按课本中的过程进行操作.
10.提问:实验中泡沫塑料杯和熟石膏分别模拟什么
11.课后完成记录结果,课上交流:
A.(1)我们小组开采出来的矿物是:
(2)设计图表,表示出本组开采的矿物名称和质量
(3)概括出本组开采矿物的方法:
(4)将本组开采的结果与事前交给老师的信封中的相关矿物信息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是:
(5)给本组开采矿物做一个广告,让更多的人了解它们的用途.
B.在制作和开采过程中,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将本组开采矿物的方法和过程与其他小组比较,谁的方法有效
C.讨论:当矿物从"矿石体"中开采出来以后,剩下的废弃物就是"矿渣","矿渣"会对环境造成危害,想一想该怎样处理
D.评价学生活动.
附板书:
18.金属的来历(第二课时)
原料 鼓风炉 熔化的铁 炉内成钢 压成各种形状
19.煤与石油(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说出从煤和石油中可以提炼出哪些原材料.
2.能通过调查发现煤和石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哪些关系.
3.把自己的调查结果与其他同学交流.
4.认识煤和石油的形成过程.
5.认识人类开采煤和石油的方法.
教学准备:
煤与石油的资料或图片
煤与石油的形成和开采的资料或图片
教学过程:
1.谈话:煤,石油和天然气是重要的能源,除了作能源,它们还有哪些用途
2.教师出示自己搜集的资料
3.分析:从煤和石油中可以获得哪些提炼物 说说它们的用途
4.举例说明一些日常用品是有哪些提炼物制成的
5.小结:塑料,涤纶,尼龙,涂料,阿司匹林和糖精等都是由煤和石油的提炼物经过复杂的化学加工制成的.
6.讨论:如果没有煤和石油,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
7.出示煤与石油的形成资料或图片
8.认识煤和石油的形成
9.讲解:煤和石油都是远古时代的生物的遗骸经过几亿年的变化而形成的,含有碳,氢的可燃性矿物质,它们含热能较高,使用方便,因此成为矿物燃料.
10.出示煤与石油的开采资料或图片
11.认识煤和石油的开采过程
12.小结:煤,石油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是有限的,将来必定用完,所以我们要好好的珍惜这些宝贵的资源,不能随意浪费.
附板书:
19.煤与石油(第一课时)
植物 煤:露天开采
2亿~3亿年 埋入地下 采煤机
动物 石油:采油井架
19.煤与石油(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资料计算地球上现存的煤和石油还能开采的年限.
2.能通过模拟实验发现从煤中怎样提炼各种原材料.
3.举例说明煤与石油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4.体验煤来之不易.
5.能采取行动避免浪费能源.
教学准备:
酒精灯,试管,带玻璃的试管塞,棉花,煤,火柴.
教学过程:
1.谈话: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煤和石油的形成过程太漫长了.根据下面的资料,分别计算目前地球上已探明储量的煤,石油和天然气还能开采多少年 将计算结果填入表格中.
2.学生打开书87页计算
3.汇报结果
4.讨论:通过以上资料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5.交流启示.
6.讲述:人们很早就开始使用煤了,从煤中可以提炼出什么呢 让我们来做个煤的分离实验吧!
7.演示实验
8.观察现象并做好记录
9.汇报交流
10.阅读科学在线
11.交流:阅读科学在线的感受,说一说我们应该学习地质学家李四光的哪些科学精神和态度
12.总结
附板书:
19.煤与石油(第二课时)
蓝色火焰 煤气产生
煤 黑色黏稠状油状物 煤焦油产生
黑色炭状物 焦炭产生
20.矿产资源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根据对搜集到的资料和以前做过的模拟实验分析,意识到物质有可再生的和不可再生的.
2.能发现过度开采矿产资源对人类生存的环境带来的危害.
3.能设计一种简洁清晰的方式把调查的结果公布于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意识到人类生存与资源的密切关系.
2.意识到保护陆地物质的重要性.
3.能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采取行动保护矿产资源.
科学知识目标:
能举例说出我国矿产资源的危机.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够与同学一起写一份保护矿产资源的建议书.
教学准备:收集矿产资源浪费或破坏的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1.谈话: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矿产资源.我们在生产生活中使用的各种金属器具,塑料制品,建筑材料,主要能源等,都来自于矿产资源,然而,地球上的矿产资源却面临枯竭的危险,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哪些浪费,破坏或过渡开采矿产资源的现象
2.将自己的调查结果与同学交流
3.比一比谁的调查更全面
4.讲述:在调查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矿产资源所受到的破环提出保护矿产资源的建议.
5.小组讨论交流
6.总结:根据提出的建议我们要从我做起,让宝贵的矿产资源尽快得到保护.
附板书:
衣
食 20 浪费
住 矿产资源 破坏 尽快保护
行 过渡开发
地球板块运动
加热
面临枯竭
高温高压
离不开
❻ 榨汁机在小学科学实验中有哪些用途
多功能榨汁 搅拌机多功能榨汁 搅拌机是集合了榨汁机和搅拌机的功能的食回品加工机械。答搅拌机用电机带动刀片高速旋转以达到搅拌、粉碎、切割食物目的的机器统称为食物搅拌机。单功能榨汁机(又称果汁机)功能解析:做纯果汁。启动机器以后,电机带动刀网高速旋转。
❼ 小学科学仪器钢尺的的用途
测量距离或长度。
用钢尺做声学实验: 1.声音的产生:将钢尺压在桌面,一部分伸出桌面,拨动钢尺使其发出声音,观察钢尺的状态——在振动。实验说明了:声音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效果:钢尺靠近耳朵,用指甲轻轻刮动钢尺,几乎听不到刮动的声音;将钢尺的一端抵住耳朵(注意安全),然后用指甲以相同的力度轻轻刮动钢尺,能清晰听到刮动的声音。实验说明:固体的传声效果比气体传声效果好。 3.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将一个钢尺伸出桌子不同的长度,按住钢尺一端,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钢尺伸出桌面的部分。现象:钢尺伸出桌面越短,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反之亦然。实验说明:声源的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4.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将一个钢尺伸出桌子相同的长度,按住钢尺一端,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伸出桌面的部分。现象:钢尺振动幅度越大,发出的声音响度越大。反之亦然。实验说明:声源的振幅越大,响度越高。
用钢尺做光学实验: 1.将教室左边的灯关掉,将钢尺在讲台上竖直(用手扶住),可在钢尺右边看到钢尺的影子(亮度相差越大,实验现象越明显)。实验说明:影子形成的原因是——光沿直线传播。 2.在一个透明的杯子里装大半杯水,将钢尺斜插入杯中,可发现钢尺在水面处的“折断”现象。实验说明: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光的折射。
用钢尺做热学实验: 1.将钢尺用抹布摩擦,来回20次左右,可感觉到钢尺发热。实验说明:摩擦生热——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2.将钢尺和木筷同时插入装有热水的烧杯中,半分钟后,用手触摸钢尺和木筷。可以明显感觉到,钢尺比木筷热。实验说明:钢尺(金属)的导热性比木筷的导热性好。
用钢尺做力学实验: 1.将钢尺拿起在空中放开,钢尺竖直落下,说明钢尺受到重力的作用,且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用力轻轻弯折钢尺,可以发现,钢尺的形状发生改变。实验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将钢尺放在桌面上,用力一推,钢尺有静止变为运动。实验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用钢尺做电学实验: 1.将电源、开关、小灯泡用导向连接好,然后在导线的接头处断开,分别接入:钢尺、干木棒。观察小灯泡的状态(亮或不亮)。接入钢尺 是小灯泡能亮;接入干木棒时,小灯泡不亮。实验说明:钢尺(金属)是导体,干木棒是绝缘体。
❽ 小学科学毛衣用途
毛衣只要用途是保温、次要用处有美观、装饰效果
织毛衣用的材料-----毛线是热的不良导体,它的作用是使人体产生的热量不向外散失,起到保温的作用。
❾ 小学科学设计机器人用途功能设计说明
我帮你搞定
追问:
呃……难道是枪毕业设计的高手?想自己了解,不知道如何下手……
❿ 锌粒在小学科学实验课中有什么用处
用稀硫酸与锌粒在常温下反应制取氢气来点燃,加热蒸发硫酸锌溶液制取硫酸锌固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