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的文言文
『壹』 古文中用于表示战争的词:伐,侵和袭有什么区别
古文中用于表示战争的词:伐、侵、袭的区别:指代不同、性质不同
一、指代不同
1、伐:攻打,为占领敌方阵地或据点而进攻。
2、侵:侵入,用武力强行进入(境内)。
3、袭:趁人不备,突然攻击。
二、性质不同
1、伐:会意。从人,从戈。甲骨文字形,像用戈砍人的头。本义:砍杀。
2、侵:会意。小篆字形从人,手(又)拿扫帚,一步一步地扫地。本义:渐进。
3、袭:形声。从衣,从两“龙”( tà)省声。本义:死者穿的衣服,衣襟在左边。
(1)侵的文言文扩展阅读
伐汉字笔画:

伐相关组词:
1、砍伐[kǎn fá]
用锯、斧等把树木的枝干弄下来或把树木弄倒。
2、伐木[fá mù]
采伐林木。
3、步伐[bù fá]
指队伍操练时脚步的大小快慢。
4、伐善[fá shàn]
夸耀自己的长处。
5、笔伐[bǐ fá]
用文字声讨。
『贰』 请问:古文中用于表示战争的词:伐,侵和袭有什么区别
伐,正义之战,指一般顺应民心的战争,大多被动,被逼无奈后的战争;侵,扩充领土,非正义性,属于侵犯他人领土;袭,小规模之战,与战争性质无关,属于战役战术,一般指出其不意或偷袭。
『叁』 语多侵执政文言文翻译
言语之间多有冒犯执政者的意味。
『肆』 文言文翻译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
炎帝也好欺凌来他人,因自此诸侯们都拥护轩辕。于是轩辕修行德业,整顿军旅,研究四时节气变化,种植五谷,安抚民众,丈量四方的土地,训练熊、罴(pí,皮)、貔(pí,皮)貅(xiū,休)、躯(chū,初)、虎等猛兽,跟炎帝在阪泉的郊野交战
『伍』 请问:古文中用于表示战争的词:伐,侵和袭有什么区别
从色彩上看,伐是代表正义的,征讨、讨伐。侵、袭就带有贬义。侵是指进犯别人境内,就是侵略,明着来。袭是趁敌人不备时攻击,这是暗着来。
『陆』 文言文《韩文传》中的“岁侵”是什么意思
岁,年成;侵,荒歉。
就是荒年,五谷不生,粮食歉收的意思。
『柒』 大德丁未 浙东大侵文言文翻译
出自《元史 胡长孺传》,原文为:“大德丁未。浙东大侵。戊申,复无麦,民相枕死。”
大侵:严重歉收,大饥荒。
译文: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浙江东部遭遇大饥荒。第二年(元武宗至大元年,公元1308年),又遇到麦子无收,人民饿死的非常多,尸体层层叠叠。
『捌』 文言文翻译《禁家人侵渔》与《成功之道》
1、侵渔——侵夺,从中侵吞牟利。
“禁家人侵渔”是(元)张养浩在任县令时写的《牧民忠告》中关于“上任”的第五条。
原文为:“禁家人侵渔 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中既不给其势必当取於人或营利以侵民或因讼而纳贿或名假贷或托姻属宴馈徵逐通室无禁以致动相掣肘威无所施已虽日昌民则日瘁已虽日懽民则日怨由是而坐败辱者盖骈首骊踵也呜呼使为妻妾而为之则妻妾不能我救也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使为朋友而为之则朋友不能我救也妻妾子孙朋友皆不能我救也曷若廉勤乃职而自为之为愈也哉盖自为虽阖门恒淡泊而安荣及子孙为人虽讙然如可乐而祸患生几席也二者之间非真知深悟者未易与言有官君子其审择焉”
译文:做官的不能清白,往往是由家人的侈奢造成的。做官的本人不能满足家人的欲望,“其势必当取人,或营利以侵民,或因讼而纳贿,或名假贷,或托姻属,宴馈微逐,通室(全家人)无禁,以致动相掣肘,威无所施。已虽日昌,民则日瘁;已虽日欢,民则日怨”。于是,反对者头脚相连,日益增多。唉,让妻妾这样做,妻妾不能来救我;让子孙这样做,子孙不能来救我;让朋友这样做,朋友不能来救我。如果能廉政,虽家庭永远淡泊,但子孙安康荣耀。如上两种情况,不是真知深悟者,不能容易说得听的。做官的君子,应该这样选择。
2、不好意思,《成功之道》没有找到。
『玖』 文言文侵犯是什么字
1.陵líng
例:唐陈子昂《为乔补阙论突厥表》:「单于桀骜,益陵汉家。」
2.凌líng
例:明梁辰鱼《浣纱记·别施》:「则夫差必骄矜而凌诸侯,诸侯必合从而抗吴国。」
3.寇kòu
例:《汉书•晁错传》:「是时匈奴彊,数寇边,上发兵以御之。」
4.侵 qīn
例:《三国志•吴志·钟离牧传》:「牧问朝吏曰:‘西蜀倾覆,边境见侵,何以御之?’」
5.犯fàn
例:《汉书•王尊传》:「吴起为魏守西河,而秦韩不敢犯,谗人间焉,斥逐奔楚。」
『拾』 文言文中侵夕的意思
侵夕:傍晚。
注:
这个词语中的“侵”的意思是:逐渐;渐渐。
再如:回
侵晨、侵早、侵晓:凌晨;天答刚亮。如《三国志吴志吕蒙传》:“侵晨进攻。”方干《采莲》诗:“隔夜相期侵早发。”董解元《西厢记》卷四:“侵晓而起。”
再如:
侵淫、侵寻:逐渐进展或扩大(到)。如宋玉《风赋》:“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侵淫溪谷。”《史记孝武本纪》:“是岁,天子始巡郡县,侵寻于泰山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