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科学试题
①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的考点和试卷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的考点
填空
1、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_弹性_。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_大_。
2、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 轻。
3、空气主要由占21%的_氧气_、占78%的氮气_和少量的_二氧化碳、_水蒸气_等气体混合而成。
4、中国古代人利用_热空气上升_的原理,发明了孔明灯。
5、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我们就说空气就被_污染_了。
6、探究喷气式气球充气量的多少与他跑的距离是否有关,结论充气量多,气球跑得_远_。
7、在自然界,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都有冷热的不同,热空气会_上升_,冷空气会_下降_,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
8、为净化空气我们应努力做到植树造林、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不焚烧垃圾等。
9、水和空气相比,不同点空气是_气_体,水是_液_体,空气容易被压缩,水不容易被压缩;空气比水_轻_等。
我研究科学的能力
判断
1、我们周围的空间不真正是空的,而是充满了空气。(√ )
2、燃烧用去的是空气中的氧气。(√ )
3、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4、在大自然当中,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
5、燃烧后剩下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
6、因为我们感觉不到空气,所以空气没有质量。(× )
7、空气是由氧气_、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混合而成的。(× )
8、焚烧垃圾会产生有害物质,特别是焚烧塑料袋危害更大。(√ )
9、用醋和小苏打可以制取二氧化碳。(√ )
10、抽油烟机应该放在炉灶的上方。(√ )
选择
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__(1)__。
(1)浑浊(2)澄清(3)不变
2、空气受热后会__(1)__,受冷后会__(2)__。
(1)上升(2)下沉
3、空气的性质_(1)_(3)_(4)_。
(1)占据空间(2)没有质量(3)有流动性(4)能被压缩
4、1783年,法国人利用__(1)__原理成功制造出载人的热气球。
(1)热空气会上升(2)空气的流动
我掌握的科学方法
一、列举
1、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至少三个例子)
答:气锤、喷雾器、气垫船、气垫悬浮列车、气枪、橡皮艇、气压铆钉枪、汽车上的气压开关门等都是利用压缩空气来工作的。
2、你有什么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至少三个例子)
答:把海绵、饼干、砖头放到水里挤压会看到有气泡冒出。
二、简答
1、自然界里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答;:在自然界,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都有冷热的不同,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
2、制冷空调、取暖器安放在什么位置合适?为什么?
答:制冷空调应挂在上方,这样,可以利用冷热空气的对流使冷空气自然向下流动,较快降低室内的气温。而取暖器则相反,应放置在下放,让热空气自然上升,较快提高室内气温。
②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卷人教版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
一、 填空题(40分,每空1分)
1、动物进化的主要原因是( ),它能促使生物进化或( )。
2、地球在自转过程中形成太阳的东升西落、( )等现象。
3、电磁铁由( )和( )两部分构成。
4、一部完整的机器分( )、( )、( )、( )四个部分。
5、当凸透镜距纸屏近,距蜡烛远时,形成的是( )的像。
6、蒸发和( )都是水变成水蒸气的现象,在变化过程都要( )热。
7、( )、( )、( )可以加快蒸发。
8、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产生( )力。
9、岩石发生的( )作用和流水的( )作用是卵石形成的主要原因。
10、野生动物被驯化是( )的结果。
11、燃烧必需的萨那个条件是( )、( )、( )。
12、常见的传动装置有( )传动,( )传动和( )传动。
13、美国科学家( )发现了雷电的秘密,这个秘密是( )。
14、实验室常用( )给物体加热,它的火焰分为( )、( )、( )三部分,其中( )部分的温度最高。
15、在春、秋星空。我们分别可以通过( )和( )找到北极星。
16、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 )、小肠、( )、肝等。
17、宇宙是由广阔的( )和无数的( )构成的。
18、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只有( )和( )没有卫星。
二、选择题(共17分,每小题1分)
1、下列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的是_________。
(1)骆驼(2)水杉(3)莲(4)鸵鸟
2、能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是_________。
(1)光的折射(2)光的反射(3)幻灯机放大像(4)小孔成像
3、近视眼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
(1)晶状体凸度变小(2)晶状体凸度变大
(3)肌肉舒张(4)营养不良、尤其缺少蛋白质
4、能看到人造彩虹的是_________。
(1)对着太阳向天空喷水(2)在家里喷水
(3)背着太阳向天空喷水(4)随便怎么办
5、仅生存在我国的世界珍稀植物______被称为“植物中的大熊猫”。
(1)银衫(2)水杉(3)银杏
6、制作电磁铁时,应选用______来绕线圈。
(1)有绝缘层的导线(2)裸铜线(3)细铁丝
7、起钉锤是应用______类机械制造的。
(1)斜面(2)杠杆(3)轮轴
8、在某地发现古象化石,据此推测在远古时代这个地区是________。
(1)海洋(2)热带森林(3)草原
9、利用杠杆原理的工具是________。
(1)水龙头(2)门把手(3)剪刀(4)自行车龙头
10、月相变化是在________过程中发生的。
(1)地球自转(2)地球公转(3)月球公转
11、450多年前,波兰天文学家________提出了“日心说”。
(1)牛顿(2)开普勒(3)伽利略(4)哥白尼
12、夏历工具都是使用轮轴原理的是________。
(1)水龙头开关 铁钳(2)自行车龙头 起钉锤
(3)扳手 螺丝刀(4)汽车方向盘 螺丝钉
13、下列食物链中,_________的写法的正确的。
(1)田鼠 小麦 蛇 老鹰(2)田鼠 小麦 蛇 老鹰
(3)小麦 田鼠 蛇 老鹰(4)小麦 田鼠 蛇 老鹰
14、_________是容易导电的物体。
(1)碳棒 湿木头(2)铁链 毛皮摩擦够的橡胶棒
(3)玻璃 铜线(4)赶水泥 毛衣
15、夏历哪些东西的费力的?_________。
(1)钳子(2)钥匙(3)镊子(4)斧头
16、两次月圆的的时间相隔________。
(1)一季度(2)一年(3)15天(4)农历一个月
17、晒干后的种子装在粮仓里不会发芽,主要是因为________。
(1)没有阳光(2)缺少空气(3)缺少水分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共15分,每题1分)
1、“热气球”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 )
2、水和盐是人体必需的营养。 ( )
3、星座在天空中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 ( )
4、在“小白菜 兔 人”这条食物链中,人是能制造“食物”的。 ( )
5、电磁铁起重使用方便,能吊起适当重量的任何物体。 ( )
6、镊子、钳子都是利用杠杆原理制成的。 ( )
7、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是一样的。 ( )
8、火山可以为死火山和活火山,有生命的火山叫活火山。 ( )
9、物体在眼睛里的视网膜成像是倒的。 ( )
10、同样的凸透镜形成的像大小是一样的。 ( )
11、收集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口应朝下,因为二氧化碳比空气轻。 ( )
12、轮轴可以分为省力轮轴和费力轮轴。 ( )
13、杠杆分为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省力杠杆比费力杠杆用处大。 ( )
14、浮在水上的物体受到了水的浮力,沉入水下的物体也受到了水的浮力。( )
15、所有金属都是固体,没有液体金属。 ( )
四、作图题(共8分,每题2分)
1、画出右图蜡烛火焰上下两条通过小孔的 2、请连出正确的并联点路图,开关
光线传播途径,并在纸屏上画出成的像。 只控制一个灯泡
3、请将下面的滑轮安装成滑轮组。 4、请画出下面动、植物之间食物网。
五、实验(共7分)
1、你是怎样通过实验验证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3分)
2、在一次用酒精灯给物体加热实验中,你发现你的同学小刚使用酒精灯的方法不正确,请你告诉他使用酒精灯应注意些什么?(4分)
六 、简答题(13分)
1、小明自制了一个电磁铁,但吸不起小铁皮。他怎样才能使这个电磁铁吸起这块铁皮?(3分)
2、平面镜和凸透镜成像有什么不同?(2分)
3、上海的小朋友和新疆的小朋友看到日出和日落的时间一样吗?为什么?(4分)
4、用螺丝刀拧相同长短和粗细的两颗螺丝钉,螺纹多的和螺纹少的谁更省力,为什么?(4分)
③ 救急,谁有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科学总复习题
判断
1.一个细菌又称一个菌落。( × )
2.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 √ )
3.晶体的形状是很有规则的,都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 × )
4.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 √ )
5.把橘皮、馒头等放在温暖干燥的环境中就可以进行霉菌培养。 ( × )
6.利用酵母菌发面后,体积可以达到原来的4-5倍。( √ )
7.电池、医用针管等有毒有害垃圾要做深埋处理,才不会有危害。(√ )
8.用不同的方法重新使用已用过的东西,可以减少垃圾数量。( √ )
9.填埋场在填满垃圾后,可以在上面建公园、种庄稼。( × )
10.垃圾其实是放错了地方的财富。( √ )
11.光年就是光走一年的距离,是用来计量恒星距离的单位。( √ )
12. 不同的人观察同一棵树后,所描述的内容可能会不一样。( √ )
13人们要想获取真实的资料,必须自己亲自去动手获取,没必要与会交流。(×)
14. 电磁现象是丹麦科学家奥斯特最先发现了。( √ )
15.太阳系是宇宙中最大的天体系统。(× )
16.正在使电灯发光的电线旁边没有磁场。(× )
17.将垃圾深埋以后,再也不会污染环境了。( × )
18.空气,土壤,海洋一旦被污染就再也无法治理了。(× )
19.我们平时发面用的酵母菌对人体是有害的。( × )
20.放大镜放大的倍数越高,所看到的视野就越大。( × )
21.自然界中很多物体都是晶体,晶体的形状都是很有规则的。( √ )
22.锅盖做成圆顶形主要是为了锅的容量大一点。( × )
23.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手上的细菌。( × )
24.物体的细菌结构必须制成玻片标本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清楚。( √ )
25.我们在记录信息的时候,要如实记录,但不需要详细记录。(× )
26.起瓶器是一个费力杠杆。(× )
27、显微镜是能把物体放得最大的仪器。( × )
28、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 √ )
29、微生物是对人类有害的东西。( × )
30、解决垃圾问题的最好办法是填埋。( × )
31、月球地形的最大特征是分布着许多的大大小小的环形山。 ( √ )
32、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离太阳最远的行星是水星。 ( × )
33、光年是一种时间单位。( × )
34、轮轴的轮越大,轴越小,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能越省力。( √ )
35、煤、石油、天然气所具有的能量最终都来自太阳。( √ )
36、太阳通过辐射把热传到地球上。( √ )
37、晶体的形状很有规则,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 √ )
38、菌落是很多细菌聚集到一起形成的。( √ )
39、人类利用酵母发面的历史已有5000多年。( √ )
40、所有垃圾都可以回收利用。( × )
41、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 )
42、月球引力大约为地球的六分之一。( √ )
43、食物给了我们身体所需要的能量。( √ )
44、哈雷彗星,每隔一年就能看到一次。( × )
45、闻同一样东西,每个人闻到的气味肯定是一样的。( × )
46、分类图是比较两种以上事物异同点的有用工具。( × )
47. 盘山公路是利用斜面越短越省力的道理修筑而成的。( × )
48. 导热性能好的物体,往往吸热快,散热也快。( √ )
49. 月球的明亮部分始终对着太阳。( √ )
50. 日食和月食都有全食、偏食、环食三种形式。( × )
51. 八大行星的公转周期和自转周期都是不同的。( √ )
52、我们现在使用的能源大都来源于太阳。( √ )
53、声和光都不能使物体运动,所以不是能量的表现形式。( × )
54. 较为完整的解决垃圾问题的系统方案,应该包括减少垃圾的数量、回收利用、无害化处理等方面。( √ )
55、透明的有规则形状的固体一定是晶体。( × )
56、火箭最早是美国人发明的。( × )
57、通过液体或气体的流动来传热的方式叫对流。 ( √ )
58、自然界中所有的固体物质都是晶体。 ( × )
59、水从海洋、陆地上升到空中,主要是太阳力量在作用。 ( √ )
60、土地沙漠化已成为全球生态的“头号杀手”。 ( √ )
61、米饭、土豆番薯等食物能给我们人体带来热量。( √ )
62、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 × )
63、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 ( √ )
64、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明显标志。 ( √ )
65、光年是光一年走过的距离,是用来计量所有物体间的距离的单位。 ( × )
66、对信息进行整理是节省信息储存空间的重要方法。 ( √ )
67、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氮气对燃烧和呼吸都是没有用处的。( √ )
68、我国的水资源并不丰富,因此要提倡节约用水。( √ )
69、石油和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的能源。( √ )
70、我国的水资源十分丰富,因此我们不需要提倡节约用水。( × )
71、双手互相摩擦能产生热量。( √ )
72、夏天开冷空调时应向下吹风。( )
73、可燃物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 √ )
74、在木块、铁片、铝片中木片的导热性能最差。 ( √ )
75、冰也能制成放大镜。( √ )
76、放大镜的镜面越大,其放大倍数也越大。( × )
77、凸度越大的放大镜,放大的倍数越大。( √ )
78、海边建填埋场可以不危害环境,可以让垃圾的污水直接排到海洋里。( × )
79、在垃圾堆上种蔬菜,可以减少肥料,增加垃圾废物.( × )
80、垃圾填埋场有可能会影响十几年以后的土壤和地下水。( √ )
81、过期的药品可以随便扔在垃圾里,和垃圾一起扔掉。( × )
82、购买物品我们尽量选择一些包装豪华的物品。( × )
83、日光灯管是有害有毒的垃圾。( √ )
84、废电池是没有毒的垃圾,我们可以随便扔在垃圾堆里。( × )
85、把物体直接放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物体的微细结构。( × )
86、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 )
87、玻璃、过期药品、果核、玻璃瓶、注射器等都可以回收利用。( × )
88、从月球上看北斗星和从地球上看北斗星,形状是一模一样的。( × )
89、记录信息的方法有很多,如表格记录、文字叙述、画图描绘等。(× )
90、霍乱、肺结核、伤寒等可怕的疾病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 )
91、消耗石化燃料,会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产生温室效应。( √ )
92、由于环境遭到破坏,现在地球上的生物种类正在减少。( √ )
93、现在人们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到了宇宙的边缘。(× )
94、恒星都会有节奏地膨胀和收缩。( × )
95、大熊座头部的几颗星像一个反写的问号,尾部的三颗星构成一个大三角形,这些就是大熊座的明显标志。(× )
96、证据的获取在科学探究过程中非常重要。( √ )
97、记录储存信息是一种跨越时间传递信息的方法。( √ )
98、办墙报时,字越大越好,一行字越多越好。( × )
99、二氧化碳造成了酸雨。( × )
100、北极星在小熊座上,也就是在北斗七星上。( × )
101、凸透镜的镜面越大.放大的倍数也就越大。 ( × )
102、生活中的垃圾都是无用的,没有什么价值可言。( × )
103、垃圾被填埋了对人类的危害也就不存在了。( × )
104、我们在记录获得的信息时,不仅要如实记录相关信息的内容,还应详细记录信息的来源。( √ )
105、如果人类不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终将被大自然所淘汰。( √ )
106、电灯可以把电能转化为光能。 ( √ )
107、整理获得的信息可以使信息条理化、清晰化,但不能节约储存空间。(× )
108、以太阳为中心,由行星、卫星、流星、慧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银河系。( × )
109、电视台要比广播电台发布的天气预报信息准确。( × )
110、医院里使用的一次性输液器是用优质塑料制成的,可以用来回收加工制造饮料瓶。(×)
111、大熊座的明显标志是头部像一个反写的问号,以及尾部的大三角形。( × )
112、冬天,人盖上厚厚的棉被,因为棉被能产生热量。 ( × )
113、木头和石头不会传热。 ( × )
114、用杠杆撬起重物时,支点离重点越近,离力点越远就越省力。( √ )
115、起重机吊车上的动滑轮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 )
116、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 )
117、太阳系里唯一发光的恒星是太阳。(√ )
118、银河系是由许多的恒星组成的一个恒星集团。( √ )
119、日食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形成的。( √ )
120、月食是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形成的。( √ )
121、狮子座的流星雨特别有名。( √ )
122、我们不能用放大镜去直接观察太阳,否则很容易灼伤眼睛。( √ )
123、绿藻能使鱼缸里的水发绿。( √ )
124、缺水是一部分国家的事情,和我们无关。( × )
125、在北方天空的小熊座里有著名的北极星。( √ )
126、魔术通常是利用人的感官错觉来表演的。( √ )
127、整理信息就是把内容归类,不需要用其他的方法。( × )
128、房屋的房顶是应用了斜面原理。( × )
129、自行车中没有滑轮原理的存在。( √ )
130、鸡蛋近似于球形,因为这样可使它更坚固。( √ )
131、葱管状的叶子,使它又结实又轻巧。( √ )
132、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 × )
133、杠杆工作时,力点离开支点远,重点离开支点近,就能省力。( √ )
134、使用轮轴时,在轮上用力省力多,在轴上用力省力少。( √ )
135、定滑轮能改变用力的方向,动滑轮能省力。( √ )
136、使用斜面时,斜面越长越省力。( √ )
137、瓦楞纸的抗弯曲能力强与纸的厚度及形状有关系。( √ )
138、拱形与其他形状相比,增加了材料的厚度。( × )
139、铁塔是上部大下部小,上部重下部轻。( × )
140、冬天,人们要盖上棉被,因为棉被能产生热量。( × )
141、泡沫是热的不良导体,铜是热的良导体。( √ )
142、螺丝钉的螺纹是斜面的变形,同样粗细的螺丝钉,螺纹越密,旋进木头时就可能越不省力。( × )
143、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具有拱形承受压力大的优点,又没有了拱受压力时向外推的力。( √ )
144、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是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性状都要坚固。( √ )
145、圆顶形的龟壳,主要是让乌龟更加漂亮。( × )
146、穿上厚厚的羽绒衣能使我们的身体产生热量。( × )
147、声音和光不能使物体运动,所以不是能量的形式。( × )
148、雾是漂浮在低空中气体状态的水。( × )
149、电磁铁没有南北极。( × )
150、动滑轮的作用是改变用力的方向。 ( × )
151、水蒸气在受冷(0度以上)的情况下直接变成霜。 ( × )
152、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拧起来就越费力。 ( × )
153、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导线的周围会产生磁场。( √ )
154.安全帽做成圆顶形主要时为了美观。 (× )
155.电器着火了,应该及时用水扑灭。 (×)
156.二张纸的抵抗弯曲能力一定比一张纸要强。 (√ )
157.地球的表面大部分被水所覆盖,因此大部分国家是不需要节约用水的。 (× )
158.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 (× )
159.酒精用火柴一点就着,因此它的燃点肯定比干木的燃点低。 (× )
160、冬天盖着厚厚的被子,我们感觉很暖和,是因为被子会产生热量。 ( × )
161、高塔不容易倒是因为它的结构上面大,下面小;上面重,下面轻。 ( × )
162.能量有很多种形式,声、光、电、热,都是能量的形式,能量还储存在食物、燃料中。(√ )
163.物体的材料不同,导热性能也不同。 ( √ )
164.改变薄形材料的形状不可以增大它的抗弯曲能力。 ( × )
165.“保温”不仅能减缓物体的温度的变化,还能保持原来的温度。 (× )
166.同一种物体由于形状、大小不同,达到燃点的时间也是不同的。 ( √ )
167.火焰上方的纸的变化过程:变干——变黑——变黄——燃烧。( × )
168.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和不省力杠杆。( × )
169.滑轮组的组数越多,就越不省力。 (× )
170.框架铁塔结构具有底面大,下面重,风阻小等特点。 ( √ )
171.我们已经能直接把太阳转换成热能、电能。 ( √ )
17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气。( × )
173、利用斜面能省力,也就是说斜面越斜就越省力。( × )
174、增加线圈的数量可以增强电磁铁的磁力。(√ )
175、丹麦科学家奥斯特为人类使用电能打开了大门。( √ )
176、夏天开空调时,我们一般采用的方法是让空调的风往地面上吹。( × )
177、石油、天然气是几亿年前大量的低等生物经过复杂变化形成的。(√ )
178、房间里的暖气片主要靠对流来传热。 ( √ )
179、炒菜的油锅着火了,我们可以往油锅里倒水把火熄灭。 (× )
180、用杯子罩住燃烧的蜡烛会使它熄灭,因为杯中的氧气会很快被消耗完。(√ )
181、回收纸比直接用天然原料制造纸昂贵,但回收玻璃比直接用天然原料制造玻璃便宜。(√)
182、把物体直接放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物体的微细结构。( × )
183、面团发酵时体积会缩小。( × )
1.商品是市场上供买卖的物品。没有买卖的物品就称不上商品。
我国为保障消费者利益而制定的专门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2.保险一般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人身保险以人为保险对象。如师生平安保险,乘坐飞机、车、船的保险、养老保险。财产保险以物为保险对象。如家庭财产保险。
(要求能区分两类保险,保险获赔前提是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而非人为故意造成。)
3.储蓄的种类有活期储蓄(可随时存取)、定期储蓄(有一定存期)等,定期储蓄的利率比活期储蓄的高。
4.社会主义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纳税是公民的一项法定义务。
5.社会福利包括儿童福利、残疾人福利、老年人福利、抚恤、公费医疗、合作医疗等,是我国社会文明和进步的的标志之一。
6.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有利用风力(如蒲公英、臭椿、枫树、松树)、利用动物(如苍耳、鬼针草、山楂、葡萄)、利用弹力或喷射作用(如凤仙花、喷瓜)、利用水流(如莲蓬、椰子)。
7.植物的繁殖方式分为:种子繁殖:利用种子来进行繁殖的;营养繁殖:由茎和根来进行繁殖(如番薯用块根进行繁殖;水仙花、甘蔗、马铃薯、大蒜、洋葱、姜是用茎来进行繁殖;芦苇、狗尾巴草用地下根茎进行繁殖。);扦插:直接从茎上剪下一段枝条,插在土里进行繁殖(如葡萄、石榴、杨柳)。
8.动物的繁殖方式常见的有卵生和胎生。昆虫、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都是卵生动物,哺乳动物是胎生动物。此外其他的繁殖方式有分裂(如草履虫、变形虫)、出芽(珊瑚)。
9.生物的进化的两条规律:①一般从水生到陆地,从结构简单到结构复杂,从低级到高级;②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能够适应环境的生物生存下来,不能适应环境的生物就会消亡。地球上最先出现的生命是单细胞藻类和菌类。
10.地球的自转: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自西向东转动。地球地自转形成了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约为24小时。太阳东升西落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而形成的。
11.地球的公转:地球绕着太阳自西向东地转动。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总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地球公转一周需要一年的时间。地球的公转引起了地球上四季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12.地球处于夏至位置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处于冬至位置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处于春分和秋分位置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太阳直射点会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进行移动。由于地球公转时地轴总是朝一定方向倾斜,所以造成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3.月球是地球的一颗天然卫星,它在不停地绕地球自西向东的公转。月球、地球、太阳三者的相互位置不断地变化,引起了月球圆缺的变化——月相变化。月球圆缺变化图(P49):朔(农历初一)、上弦(农历初八、九)、望(农历十五)、下弦(农历廿二、廿三)。月球上明暗两部分不断变化的状况,叫做月相。(区分月相与月相变化)
14.日食(农历初一前后):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而且日、月、地三者恰好或近于一条直线时,月球的阴影就会投向地球,在地球上处于月影部分的地面就看不到太阳了,日食就发生了。(记P54日食发生图)日食分为:日偏食、日全食、日环食。
15.月食(农历十五前后):地球位于日月之间,如果日、地、月三者恰好或近于一条直线时,地球的影子就会遮住月球,太阳光射不到月球,地球上也就见不到月球,月食发生了。(记P55月食发生图)月食分为月全食和月偏食。中国是最早对日食和月食有记录的国家。
(注:要求能清楚地区分月相、月食、日食)
16.历法:根据天文周期安排年、月、日关系的法则。
公历(阳历)与夏历(农历)的区别:
阳历:根据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为基础制定。有平年(365日)和闰年(366)之分,且均为12个月。月有大小月之分,大月31天,小月30天,2月为28或29天)
夏历:根据月球圆缺变化来制定。有平年(12个月)和闰年(13个月,其中一个月是闰月)。月也有大小月之分,大月30天,小月29天。
17.我国早在2000多年前就创造了二十四节气,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紧密联系。制订节气的方法:就是将地球轨道一周(360度)分为二十四节气,每隔15度设立一个节气,每两个节气之间相差15天左右。每个季节都有6个节气。
18.地球从表面到地心要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部分。(看清楚分法)
火山与地震是自然现象,是由于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造成的。
火山可分为:活火山、休眠火山、死活火(注:三种类型能区分)。火山对人类既有利也有弊。台湾的七星山是活火山。
地震发生的原因有:火山活动、地壳中岩层的断裂和陷落。地震的强度用震级来表示,地震强度越大,表示震级的数字也越大,5级以上的地震为强震。目前中国强度最大的地震为7.8级(河北省唐山),世界上测到的强度最大的地震8.9级(智利)。地震是可以预测的。地球上火山活动最多、最强烈的地区是环太平洋一带。
19.地形分为: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褶皱:岩层受力后发生弯曲变形。地壳变动会使岩层发生褶皱,喜马拉雅山就是由岩层褶皱形成的,是褶皱山(地壳运动造成)。山川形成的作用力主要来自地球内部。
20.河流和湖泊的主要区别:河流的水是沿着狭长的凹地流动的,而湖泊的水是蓄积在洼地里的。陆地水既包括地表水也包括地下水。
21.风化作用:岩石在日光、水分、生物和空气的作用下,会逐渐被破坏和分解为沙子和泥土。
22.当今世界上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体育运动会叫“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奥运会,它的发源地在“古希腊”。奥运会的口号是“更快、更高、更强”,它的“五环旗”象征着世界五大洲的团结,它的“圣火”象征着光明、团结、友谊。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它是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奥运会每四年举行一次。
23.现代社会面临的三大世界性问题:人口激增、环境污染、能源短缺
④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毕业试卷
六年级 科学试卷 (时间:40分钟)
题 型 填空 判断 选择 连线 图形 简答 等 级
对题数
一、填空题:
1.当把食糖加热到变焦的时候,食糖已经发生了 变化。
2.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叫做 。请你举例三例 、
、 。
3.将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就能做成简易的 。
4.显微镜下看到洋葱表皮上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 。
5.硫酸铜溶液的颜色是 。
6.我们已经知道 气体能够灭火。
7.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而且三者正好处于一条直线上时,就发生了
现象。
8.推行“无车日”可以减小 的污染。
9.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 。
10.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钟 万千米,光年就是光在 中所走的距离。
11.目前人类已经发现了超过 亿个河外星系。
二、判断题:
1.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需要移动的是放大镜。 ( )
2.月球在不断地绕着地球转动。 ( )
3.放大镜人们又把它叫做平面镜。 ( )
4.铁钉放在潮湿的地方很容易生锈。 ( )
5.离地球最远的行星是海王星。 ( )
6.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 )
7.在淀粉中滴上碘酒,发生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 )
8.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能灭火。 ( )
9.发生月食和日食的时候,三球的位置都是相同的。 ( )
10.在太阳系中的所有行星,自转、公转的周期都是相同的。 ( )
11.铁片和铁锈是性质不同的两种物体。 ( )
12.目前,我们已经观测到宇宙的边缘了。 ( )
13.废电池随便丢弃对环境污染很严重。 ( )
三、选择题:
1.放大镜的 ,放大倍数就越大。
A、中间越薄 B、中间越厚 C、直径越大
2.离地球最近的星球是 。
A、月球 B、金星 C、火星
3.月球引力大约是地球的 。
A、1/10 B、1/6 C、1/2
4.下列物品中,没有放大能力的是 。
A、老花眼镜 B、一滴水珠 C、平玻璃片
5.昆虫头上的触角,相当于 。
A、鼻子 B、眼睛 C、耳朵
6.光年是 单位。
A、时间 B、体积 C、距离
7.显微镜上靠近载物台的镜头叫 。
A、反光镜 B、物镜 C、目镜
8.下列工具中,增大了人的视野的是 。
A、简单机械 B、随身听 C、显微镜
9.下列食物中,没有淀粉成分的是 。
A、猪肉 B、面包 C、马铃薯
10.北斗七星的位置在 中。
A、大熊座 B、天鹅座 C、天琴座
11.我国政府规定从今年 起,停止使用塑料包装袋。
A.6月份 B.8月份 C.10月份
12.“白色污染”是指 。
A、白纸 B、白色塑料 C、所有白色的物品
13.农历上半个月,月亮的圆弧面是 。
A、朝上的 B、朝下的 C、不确定的
14.下列宇宙空间中,范围最大的是 。
A.太阳系 B.河外星系 C.银河系
四、连线题:
1.给下列星球用连线的方式来分类:
太阳 卫星
月亮 行星
地球 恒星
水星
五、图形题:
1.下图是显微镜上看到的一部分叶子的表皮,请你在图上标出气孔。
六、简答题:
1.制作神秘的信件,你需要哪些材料?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是什么?赞同139| 评论(2)
⑤ 小学六年级科学试卷(人教版)
http://www.pep.com.cn/xxkx/
⑥ 有关人教版小学科学的复习题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5,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6,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7,(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如食盐,白糖等.
8,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9,(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0,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11,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2,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13,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14,(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15,(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6,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17,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18,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19,(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20,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
21,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如:(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制服疾病(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4)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
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2,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3,在变化中(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
4,比如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变为或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物理变化).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了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就称为(化学变化).
5,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6,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融化变色.
7,(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8,(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9,(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二氧化碳气体),这样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10,(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11,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12,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
13,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
14,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如刷油漆,电镀等.
15,(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如:(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沉淀物),(产生气体),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16,(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17,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变化有两类:(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最重要的特点是(产生了新物质).
18,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进行的所有的生产活动和人类的生活,都是利用了(物质的变化).
第三单元 宇宙
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2,月球围绕地球(逆时针)方向运行.月球引力大约是地球的( 1/6).
3,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阿姆斯特朗)留下人类在月球上的第一个足迹.
4,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5,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6,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7,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
8,(环形山)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
9,环形山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
10,有关环形山形成原因,目前公认的观点是("撞击说"),这种观点认为环形山是长期以来(流星),(陨石)撞击后留下的痕迹,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就相当于少了一层保护层,使撞击更猛烈和频繁.
11,(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12,(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13,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图示如下:
日食 月食
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居于(太阳和月球)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就发生了月食.图示如上:
14,(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15,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太阳系).
16,太阳系里有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17,人们为了便于辨认星星,把看起来不动的星星分成群,划分成不同的(区域),根据其形态想象成(人),(动物)或(其他物体)的形状,并给它们命名,这些人为划分的区域就称为(星座).
18,(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不同.
19,(大熊星座)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七颗亮星组成的(北斗七星).
20,(北极星)可以帮助大家在夜间辨认方向,利用(大熊星座的北斗七星)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到它:把北斗七星勺子前沿的两颗星的连线延长,在大约相当于这两颗星距离的5倍处,有一颗比较亮的星,那就是(北极星).北极星属于(小熊星座).
21,随季节的变换,在天空中会出现不同的代表性星座.(星座)在天空中是运动变化的.
22,(亮星构成的图形)是星座的主要标志.(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
23,夏季天空中有许多亮星,其中的三颗亮星(天津四)(属于天鹅座),(织女星)(属于天琴座)和(牛郎星)(属于天鹰座)构成了一个巨大的三角形,人们称之为("夏季大三角").
24,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
25,(宇宙)是由类似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等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组成的庞大的系统,它在不断的运动变化.
26,宇宙是(运动变化)的,(膨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27,太阳系和众多的恒星一起组成的一个(恒星集团),被人们称为(银河系).
28,银河系大约由(1000亿——2000亿)颗恒星组成,直径有(10万光年).
29,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钟30万千米),(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它是用来计量恒星间(距离)的单位.
30,银河系还不是宇宙的全部,类似银河系一样的星系还有100亿个,人们把它们统称为(河外星系).
31,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早在距今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的古籍上就出现了("火箭")的名称.
32,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现在("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又发射成功;不久的将来,我国宇航员还将(登月考察).
第四单元 环境和我们
1,人们在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丢弃的垃圾(危害环境).
2,目前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烧)等,但填埋,焚烧的方法还是会影响环境.
3,垃圾填埋场对周围环境的危害有:(1)散发恶臭,污染空气(2)滋生蚊蝇,引发疾病(3)造成土壤污染,影响农业生产等.
4,焚烧垃圾的优点:(1)占地小,使垃圾减量(2)避免污染地下水(3)产生的热量可用来发电;缺点:(1)消耗大量电能(2)留下残余物(3)造成二次污染
5,(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能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6,(减少垃圾)很重要,常用的方法是(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
7,日常生活中以下垃圾是可以减少的:(1)双面打印可以节约纸张(2)自带喝水杯外出,少买瓶装饮料(3)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以减少纸和塑料的丢弃……
8,(过度包装)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产生大量垃圾.
9,垃圾中的一些原材料可以重新(回收利用),包括纸,金属,塑料,玻璃等.这样可以(减少垃圾,节约资源).
10,要有效地回收垃圾,必须改变(垃圾混装)的习惯,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
11,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回收利用)和对一些(有毒垃圾)的处理.
12,对自然环境威胁最大的五种物质,电池里就包含了三种:(汞),(铅),(镉).
13,(堆肥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
14,减少固体垃圾的科学方法是(减少丢弃),(重新使用)和(回收利用).
15,人们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水,(淡水资源)很紧缺.
16,由于(人口迅速增长),(环境污染)和(全球气候变暖),目前60%的大陆面临淡水资源不足,10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其中最严重的国家达(40多个).
17,在淡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水污染更给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威胁.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造成的.
18,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农业的杀虫剂,肥料)等,可能来自(工业的废水,油污)等,可能来自(家庭的洗涤剂,人的排泄物),也可能来自(动物的尸体)等.
污水需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使用.
19,淡水在自来水厂中除了(沉淀)和(过滤)之外,还要加入药物进行(灭菌处理),这样才能符合我们使用的标准.
20,污水需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使用,一般要通过三种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学方法)获得净化.物理方法主要就是分离水中的杂物和较大的颗粒,杂物有塑料袋,菜叶杂草等;生物方法是通过细菌分解水中的污物;化学方法主要是用于消毒,通常的做法是向水中加人化学药剂——氯,通过它来有效杀灭水中的病源微生物.
21, 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有(垃圾),(水污染),(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人类正着力于相应的环境保护行动.
22,(减少废气和废物排放)是控制大气污染最根本的办法.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广("无车日")活动,以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
23,减少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的方法有:(1)用纸袋和布袋(2)提菜篮子上菜市(3)减少塑料包装(4)用可降解塑料袋.
24,由于(全球森林的大量破坏)和(海洋环境的恶化),现有的生物物种灭绝速度是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倍).人类(滥捕乱猎)和(过度开发利用),更使得许多生物资源濒临枯竭.
25,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我国的(九寨沟),(长白山),(四川卧龙)等地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26,许多环境问题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但人类的活动也能够改善环境.
一、 昼夜交替现象:在地球上看到昼和夜不停的交替出现,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几种假说: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3、太阳不动,地球自转。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实验后发现这四种假说都能使地球上的某一区域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
二、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观点和学说,地心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主要观点:1、地球是球体。2、地球处于宇宙中心。3、地球静止不动4、太阳围着地球转。日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他的著作是《天体运行论》。主要观点:1、地球是球形,2、太阳处于宇宙的中心,3、地球是运动的,每24小时自转一周,4、在太阳是静止不动的,5、地球围着太阳转。
三、证明地球在自转: 将摆和它的支架放在一个圆形的底盘上,摆摆动时转动底盘,摆摆动的方向并没有随着底盘的转动而改变,而是基本不变。日心说发表300年后,傅科利用傅科摆证明了地球在自转。他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面上刻度盘的方向与摆的方向发生的偏移,由于摆的方向能保持不变,所以只能说明地球在自己转动。傅科摆作为地球自转的证据,已为世界所公认。
四、谁先迎来黎明:地球的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逆时针运动),正好是太阳运动方向相反,。我们可以通过(世界时区图)来判断时间。世界时区图是以地球的(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成(24)个时区。越是东边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法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每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相差(1)小时。北京处于东八区,纽约处于西五区,相差13个小时,北京是白天时,纽约是黑夜。
五、北极星不动的秘密:地球是围绕着(地轴)进行转动的是(自转),夜晚看天空北极星不动的,是因为(北极星)处在地轴的北部延长线上,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指向北极星。地轴是(倾斜)的(23°),在一年四季里地轴倾斜的方向是(不变)的。
六、地球在公转吗:公转就是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1年)。
地球公转的证据是:一、星座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东向西移动。二、恒星的周年视差。三、从卫星、飞船上的观测。四、利用太空望远镜观测。
七、为什么一年有四季:四季形成的原因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并且地轴是倾斜的,方向和角度也不变,导致阳光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因此气温也有规律地变化,形成四季。
1、当阳光直射点在赤道时,我们的家乡可能是(春季)或(冬季)。
2、当阳光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时,北半球的阳光是(直射),处于(夏季);南半球的阳光是(斜射),处于(冬季)。
3、当阳光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时,南半球的阳光是(直射),处于(夏季);北半球的阳光是(斜射),处于(冬季)。
八、极昼极夜现象的解释:在地球的南北两极,半年时间是白天半年时间是晚上,这种现象就是极昼、极夜,而且南北两极正好相反。主要的原因是:1、地球是倾斜的,方向始终指向北极星;2、地球围绕太阳公转。
地球的运动
运动形式 自转 公转
对两种运动形式的描述 方式:绕地轴转动
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
周期:自转1周24小时(一天)。
特点:地轴是倾斜的 方式:绕太阳转动
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
周期:公转1周1年(365天)。
特点:地轴倾斜的方向、角度不变。
判断地球运动的依据 1、卫星、飞船上的观测。
2、天体的东升西落。
3、傅科摆。 1、卫星、飞船上的观测。
2、恒星的周年视差。
3、星座季节交替。
地球运动产生的自然现象 昼夜交替现象 1、四季的形成。
2、极昼、极夜现象
⑦ 人教版小学科学总复习资料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里,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16、(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9、(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第二单元 热
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4、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5、(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6、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7、(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8、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
9、(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0、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例如(锑)和(铋)这两种金属就是热缩冷胀的。
11、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12、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
13、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
14、(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15、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16、(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17、(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第三单元 时间的测量
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2、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
3、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时长)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
4、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
5、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新 课 标第 一网
6、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7、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日晷”)与(“圭表”)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
8、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9、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
10、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11、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受水型)。
12、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
13、计时工具准确性的提高要靠(设计、材料)等的改进。
14、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15、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16、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17、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
18、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19、注意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20、(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
第四单元 地球的运动
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2、(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3、(“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4、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5、(“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6、(傅科摆)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
7、(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8、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9、(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10、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11、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
12、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3、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
14、(恒星的周年视差)证明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其他的证据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15、在围绕某一物体(公转)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在(视觉位置差异)。
16、(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17、(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18、(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
19、地球确实在(自转和公转),证据不仅有来自(人造地球卫星)的观测,还有来自(观察或实验)的多种现象。
20、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自西向东),周期为(24小时),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地轴是(倾斜)的。
21、与地球自转相关联的现象有:(昼夜现象),(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看上去(北极星不动)等。
22、(恒星周年视差)是历史上证明地球公转的关键性证据。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形成了(四季)和(极昼极夜现象)。
⑧ 人教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答案 科学啊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单元概述:本单元的编写思路是: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继而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体积大小、重量、液体的密度),最后形成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有关沉浮现象的本质解释。
一、单项选择题。
1、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B )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 D )的物体容易沉。
A、轻 B、重 C、大 D、小
2、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时就上浮,小于重力时就下浮。浮在水面的物体,( A )等于(C )。
A、浮力 B、压力 C、重力 D、动力
3、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 B ),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 D )。
A、下沉 B、下潜 C、上浮 D、上升
4、软木塞浮在(B )上,塑料块浮在(C )上,葡萄在(D )上,铜砝码漂浮在( A )上。
A、水银 B、油 C、水 D、糖浆
5、(B )发现了自然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B )定律,即: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
A、伽利略 B、阿基米德 C、牛顿 D、爱迪生
二、多项选择题。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AD)有关。
A、构成他们的材料 B、材料
C、液体 D、液体的性质
三、填空题。
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2、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 浮力 )
四、判断题。
1、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会改变。( × )
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
3、潜艇既能在水中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
4、像泡沫塑料块这样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压力。( × )
5、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同。(×)
6、在约旦与巴勒斯坦之间,有一个名叫死海的咸水湖。死海里的水咸极了,含盐量比普通的海水高出六七倍。(√ )
五、连线题。
1、物体的沉浮。
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 在液体中上浮
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 在液体中下沉
2、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在清水中 浮
在浓盐水中
在浓糖水中 沉
在浓碱水中
六、看图填空题。
1、感受浮力。(标出浮力和重力的位置)
(12页上图)
2、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标出浮力、重力和拉力的位置)
(13页右中图)
3、把泡沫塑料压入水中,一松手,为什么它会上浮?
(14页下图)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它浸入水中的( 体积 )有关,浸入水中的(体积 )(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完全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远远大于它本身的重量,因此一松手,泡沫塑料就浮起来了。
等到浮在水面上之后,泡沫塑料块为什么不再向上冒?
因为此时它浸入水中的(体积)很小了,受到的浮力也很小。小到与它所受的重力相等,因此就不再上浮,也不下沉。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单元概述:在这一个单元,我们将继续观察探究物质在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不易察觉的变化,主要是热胀冷缩现象,以及热量转移(传递)的过程。
一、单项选择题。
1、水受热以后,(C )会增大,而(D)不变。
A、轻重 B、大小 C、体积 D、重量
2、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加快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A),物体就( C )了;当物体受冷后,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 B ),物体就(D )了。
A、增大 B、缩小 C、膨胀 D、收缩
3、(D )的这种奇特性质曾被用在印刷上,早些年印刷书报用的铅字就掺有(D )。所说的铅其实是铅和(D )的合金,当
溶化了的合金浇进铜模里冷却凝固时,由于(D )热缩冷胀,字的笔画会十分清晰,而且经久耐用。
A、铜 B 、铋 C、钢 D、锑
4、热总是从较(B )的一端传向较(D )的一端。
A、粗 B、热 C、细 D、冷
5、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 B ):通过中介物(如水或空气)的流动而传热的过程。
(C ):物体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散热能的过程。
( A):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过程。
A、热传导 B、对流 C、热辐射
二、多项选择题。
1、大多的(ABC )都具有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的性质。
A、液体 B、固体 C、气体 D、物体
2、有(ABCDEF)可以使我们的身体能热起来
A、运动 B、吃食物 C、取暖器取暖
D、晒太阳 E、烤火 F、加穿衣
3、大多数的金属会热胀冷缩,可是有两种金属就与众不同,它们是热缩冷张。这两种金属就是(BD )。
ABCD
A、铜 B、锑 C、钢 D、铋
4、(AD )是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快;(BC )是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慢。
A、钢 B、木头 C、塑料 D、铁
三、填空题。
1、(热 )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 )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2、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 )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3、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
4、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 )组成的,而(微粒 )总是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
5、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 热传导 )。
四、判断题。
1、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传递,不同的物质传递热的本领是相同的。(×)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因为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3、啤酒瓶或饮料瓶里面的啤酒、饮料都不会装满,这是商家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
4、如果瓶内的空气体积膨胀,瓶内的空气就会往瓶外挤。只要想办法观察到瓶内的空气在往外跑,我们就知道瓶里的空气在膨胀了。(√ )
5、钢铁造的桥在温度变化时会热胀冷缩。因此,铁桥通常都架在滚轴上。(√ )
6、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铜和钢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有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7、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一样的。(× )
8、空气是热的良导体。(× )
9、热量绝不会真正消失。它只是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外一个、两个或更多的物体。(√)
五、看图填空题。
1、你仔细观察过路面吗?工人叔叔在铺路的时候总是把水泥路做成一块块的,块与块之间都留有1厘米左右宽的缝隙。这是为什么呢?一条大马路做成平坦的一整条不是更好吗?
(45页上图)
原来,水泥路面在夏天被太阳晒得滚烫,受热体积(胀大 ),就会向四面延伸,有了这些缝隙。留出了延伸的余地。冬天冰天雪地,温度很低,水泥路面又要(收缩 )。每一块水泥路面都(收缩),缝隙处被拉大。如果没有预先留下整齐的缝隙,那么水泥路面将会被自己的(热胀冷缩)拉得四分五裂,整个路面就要坏掉。
所以水泥路面要做成一块块的。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
1、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 B )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D)的物体容易沉。
A、轻 B、重 C、大 D、小
2、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时就上浮,小于重时就下浮。浮在水面的物体,(A )等于( C )。
A、浮力 B、压力 C、重力 D、动力
3、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B ),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 D )。
A、下沉 B、下潜 C、上浮 D、上升
4、水受热以后,(C )会增大,而(D)不变。
A、轻重 B、大小 C、体积 D、重量
5、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加快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A),物体就(C )了;当物体受冷后,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B ),物体就(D )了。
A、增大 B、缩小 C、膨胀 D、收缩
二、 多项选择题。
1、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AD )有关。
A、构成他们的材料 B、材料
C、液体 D、液体的性质
2、大多的(ABC)都具有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的性质。
A、液体 B、固体 C、气体 D、物体
3、大多数的金属会热胀冷缩,可是有两种金属就与众不同,它们是热缩冷张。这两种金属就是(DB )。
ABCD
A、铜 B、锑 C、钢 D、铋
4、( C )是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快;( D )是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慢。
A、钢 B、木头 C、塑料 D、铁
三、 填空题。
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 排开的水量 )。
2、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
3、( 热 )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 )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4、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 )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5、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 热胀冷缩 )。
6、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 )组成的,而(微粒 )总是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
7、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热传导 )。
四、 判断题。
1、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会改变。(× )
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 )
3、潜艇既能在水中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
4、像泡沫塑料块这样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压力。( × )
5、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同。( × )
6、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传递,不同的物质传递热的本领是相同的。( × )
7、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因为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 )
8、钢铁造的桥在温度变化时会热胀冷缩。因此,铁桥通常都架在滚轴上。( √ )
9、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铜和钢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有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10、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一样的。(× )
11、空气是热的良导体。(× )
12、热量绝不会真正消失。它只是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外一个、两个或更多的物体。(√ )
五、 看图填空题。
1、感受浮力。(标出浮力和重力的位置)
(12页上图)
2、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标出浮力、重力和拉力的位置)
(13页右中图)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单元概述:本单元要让学生使用一些测量时间的重要设备做实验,从太阳钟、水钟到机械擒纵器……在“创造”(制作)计时工具的实践过程中,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认识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一、 单项选择题。
1、计时工具(B )的提高要靠技术、材料等的改进。
A、美观性 B、准确性 C、实用性 D、时尚型
2、钟面上的(C )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一秒钟,(C )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一分钟……
A、时针 B、分针 C、秒针
3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计时单位——(D )
A、时 B、分 C、秒 D、天
4、在古代,人们还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C )根据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过去了多少时间;(D )根据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
A、“流水型”水钟 B、“滴水型”水钟
C、“泄水型”水钟 D、“受水型”水钟
5、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C )。
A、不一定的 B、一定的 C、相同的 D、不相同的
6、根据单摆的(D ),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A、准确性 B、易加工性 C、耐腐蚀性 D、等时性
7、同一个摆,摆绳越(C )摆动越(B ),摆绳越(D )摆动越(A)。
A、快 B、慢 C、长 D、短
8、1583年,(D )发现摆动一次的时间,只由摆绳的长短来决定,不但跟摆动幅度的大小没关系,而且跟石头的轻重也没关系;只要摆绳的长度一定,摆动一次的时间就一定。这就是单摆的等时性。
A 、牛顿 B、爱因斯坦 C、爱迪生 D、伽利略
二、 多项选择题。
1、钟表以(ACD )计量时间。
A、时 B、天 C、分 D、秒
2、(BD )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
A、太阳能热水器 B、日晷 C、电子表 D、圭表
三、填空题。
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2、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 )有关。
3、(日晷 )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
4、(水钟 )在我国古代又叫“刻漏”,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工具。
四、判断题。
1、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时长)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
2、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
3、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找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
4、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很快地发生变化。(×)
5、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
五、看图填空题。
1、摆锤与齿轮操纵器是如何运作的?
摆钟齿轮操纵器两端各有(倒钩 ),可以卡在齿轮中间,以便控制齿轮的转动。而齿轮操纵器又与(摆锤 )相连。当摆锤来回摆动时,总会松开其中一端的操纵器,让它可以跳过一个齿,操纵器就可以控制一个齿,如此一个接一个有规律地使齿轮转动,同时带动指针转动。
摆锤在(最右边 )时,长针部分的操纵器倒钩会卡住齿轮。
摆锤摆到(最左边 )时,长针部分的操纵器倒钩会松开,垂体的拉力会让齿轮往前滑动一齿,短针部分的操纵器倒钩随即卡住,不让它继续转动。
当摆锤又摆回(最右边)时,齿轮又前进一齿,同时操纵器长针部分的倒钩又卡住齿轮。
(64页左下图)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单元概述:本单元要让学生重演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索过程。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最终认识地球是如何运动的。
一、 单项选择题。
1、(D )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
A、伽利略摆 B、惠更斯摆 C、布鲁诺摆 D、傅科摆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B)(自西向东),周期为(C)小时。
A、顺时针 B、逆时针 C、24 D、12
3、(C )是历史上证明地球公转的关键性证据。
A、流星周年视差 B、行星周年视差
C、恒星周年视差 D、卫星周年视差
4、(B)是古希腊天文学家,约生于公元100年。关于地球与地球的运动,他提出了“( D )”理论。
5、(A )是波兰的天文学家。他不辞辛苦,克服困难,每天坚持观测天象,30年如一日,终于取得了可靠的数据,提出了“(C )”,并在临终前出版了他的不朽名著《天体运行论》。
A、哥白尼 B、托勒密 C、日心说 D、地心说
6、(C )有一位名叫傅科(1819-1868)的物理学家,在家中研究摆的规律时偶然发现:将摆和它的支架放在一个圆形底盘上,将摆摆动起来并且慢慢地转动圆底盘时,摆摆动的方向并没有随着圆盘的转动而转动,而是基本不变。
A、波兰 B、古希腊 C、法国 D、荷兰
7、地球自转的方向,正好与其它星体(太阳、星星等)(D )(或顺时针)运动的方向相反,是( C )(或逆时针)。
A、自西向南 B、自南向西 C、自西向东 D、自东向西
二、 多项选择题。
1、与地球自转相关联的现象有:(ABC)
A、昼夜现象 B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相同
C、看上去北极星不动 D、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
2、昼夜现象与(B)和(C)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A、月亮 B、太阳 C、地球 D、恒星
3、托马斯提出的主要观点是( ADF)
A、地球是球体 B、地球是球形的
C、地球是在运动,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
D、地球处于宇宙中心,而且静止不动
E、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处于宇宙的中心,地球以及其他的行星都一起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F、所有的日月星辰都绕着地球旋转,并且每天做一次圆周运动,因为人们看到的是这些天体每天都在有规律地东升西落
4、哥白尼提出的主要观点是( BCD )。
A、地球是球体 B、地球是球形的
C、地球是在运动,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
D、地球处于宇宙中心,而且静止不动
E、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处于宇宙的中心,地球以及其他的行星都一起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F、所有的日月星辰都绕着地球旋转,并且每天做一次圆周运动,因为人们看到的是这些天体每天都在有规律地东升西落
三、填空题。
1、地球确实在(自转 )和(公转 );证据不仅来自人造地球卫星的观测,还有来自观察或试验的多种现象。
2、地球围绕( 地轴)自转,( 地轴 )是倾斜的。
3、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形成了(四季 )和(极昼极夜)现象。
4、地球是围绕一个假想的轴在转动,称为(地轴)。北极星就处在(地轴)的延长线上。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星“不动”的秘密。因此,地球仪也都做成(倾斜)的样子。
5、人们在观察远近不同的星星时产生的视觉上的相对位置差异——(恒星周年视差 ),也能够证明地球在围绕太阳不停地转动。
四、判断题。
1、昼夜交替现象有一种可能的解释。(×)
2、在1851年,也就是“日心说”发表300年后,傅科根据他在日常生活中的发现,用实验证实了地球在自转。(√)
3、在自转的地球上看到地球以外的其他星体(如太阳、星星等)东升西落,这其实正是地球与它们相反运动的结果。(× )
4、人们在夜间观星时,发现一个特殊现象:北极星的位置好像始终没有变化,而其他的星星都围绕北极星在逆时针旋转。(× )
5、人们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星座时发现,天空中星座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由西向东移动,比如北斗七星就是如此。(× )
五、看图填空题。
1、世界时区图。
(81页图)
这是一张世界时区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 )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 )度经线。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京 ),向西180度属(西京 )。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或逆时针),也就意味着越是(东边 )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四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计时工具(B )的提高要靠技术、材料等的改进。
A、美观性 B、准确性 C、实用性 D、时尚型
2、钟面上的(C )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一秒钟,( C )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一分钟……
A、时针 B、分针 C、秒针
3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计时单位——(D )
A、时 B、分 C、秒 D、天
4、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C )。
A、不一定的 B、一定的 C、相同的 D、不相同的
5、根据单摆的(D ),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A、准确性 B、易加工性 C、耐腐蚀性 D、等时性
6、同一个摆,摆绳越(C)摆动越(B),摆绳越(D)摆动越(A)。
A、快 B、慢 C、长 D、短
7、(D )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
A、伽利略摆 B、惠更斯摆 C、布鲁诺摆 D、傅科摆
8、地球自转的方向是(B )(自西向东),周期为(C )小时。
A、顺时针 B、逆时针 C、24 D、12
9、(C )是历史上证明地球公转的关键性证据。
A、流星周年视差 B、行星周年视差
C、恒星周年视差 D、卫星周年视差
10、地球自转的方向,正好与其它星体(太阳、星星等)(D)(或顺时针)运动的方向相反,是(C)(或逆时针)。
A、自西向南 B、自南向西 C、自西向东 D、自东向西
二、多项选择题。
1、钟表以(ACD)计量时间。
A、时 B、天 C、分 D、秒
2、(BD )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
A、太阳能热水器 B、日晷 C、电子表 D、圭表
3、与地球自转相关联的现象有:(ACD)
A、昼夜现象 B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相同
C、看上去北极星不动 D、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
4、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BC)
A、月亮 B、太阳 C、地球 D、恒星
三、填空题。
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2、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 )有关。
3、(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
4、(水钟 )在我国古代又叫“刻漏”,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工具。
5、地球确实在(自转 )和(公转);证据不仅来自人造地球卫星的观测,还有来自观察或试验的多种现象。
6、地球围绕(地轴 )自转,(地轴)是倾斜的。
7、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形成了(四季 )和(极昼极夜)现象。
8、人们在观察远近不同的星星时产生的视觉上的相对位置差异——(恒星周年视差 ),也能够证明地球在围绕太阳不停地转动。
四、判断题。
1、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时长)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 √ )
2、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 √ )
3、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找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
4、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很快地发生变化。(×)
5、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
6、昼夜交替现象有一种可能的解释。(×)
7、在1851年,也就是“日心说”发表300年后,傅科根据他在日常生活中的发现,用实验证实了地球在自转。(√)
8、在自转的地球上看到地球以外的其他星体(如太阳、星星等)东升西落,这其实正是地球与它们相反运动的结果。(×)
9、人们在夜间观星时,发现一个特殊现象:北极星的位置好像始终没有变化,而其他的星星都围绕北极星在逆时针旋转。(×)
10、人们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星座时发现,天空中星座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由西向东移动,比如北斗七星就是如此。( × )
五、看图填空题。
1、我认识了地球的运动。
(90页右上图表)
⑨ 小学四年级科学其中测试题人教版
天气
1、 天气符号:(太阳)晴、(云、半个太阳)晴天多云、(一朵半云)阴、(一朵半云下面斜点)雨;风:(小旗下垂)0、(小旗飘起来一点)1、(小旗飘起来)2 。
2、 温度:用°C表示摄氏,用°F表示华氏。
3、 温度计的使用:轻拿轻放;液泡朝下;平视。
4、 用温度计测量气温更准确。
5、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小草、小纸片飘向的相反方向就是风向。)
6、 八方: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7、 风向标的制作:把硬纸剪成箭头箭尾,插入吸管两头固定,用大头针穿过吸管中点插到铅笔的橡皮擦上。
8、 雨量器的制作:在纸条上按10毫米间距刻上刻度,将纸条固定在透明的玻璃杯上。
9、 把雨量器放在阳台上测量(天):10毫米:小雨,25毫米:中雨,50毫米:大雨,100毫米:暴雨。
10、云分三类:积云、层云、卷云。
11、积云像棉花,低黑下雨;层云多满天,灰暗下雨;卷云棉拉丝,冷天出现。
12、天气谚语: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久晴大雾阴,久阴大雾晴;天上钩钩云,地上水淋淋;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等。
溶解
13、能溶解的物质有:盐、糖、醋、酒精、胶水(慢)、高锰酸钾等。(可蒸发分离出来)
14、不能溶解的物质有:面粉、沙子、食用油等。(可过滤出来)
15、固体、液体、气体:有部分可溶解和会沉浮。(空气可注入到水中)
16、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摇动、粉碎、加热、加大溶剂。
17、高锰酸钾溶解现象:紫色液体云雾状散开。(实验:烧杯、高锰酸钾、小勺、水)
18、酒精灯的使用:打开灯帽;用火柴自下而上点燃灯芯;在外焰加热;用灯帽盖灭,拿起再盖。(实验:酒精灯、火柴)
19、喝生态水比喝纯净水、矿泉水安全健康。
⑩ 人教版小学生四年级上册科学试题及答案
小学科来学每个区教育自局都是不同的卷,而且绝大部分学校是不用的,有很多教育局都不出的。你可以到人教科学首页:
http://www.pep.com.cn/xxkx/
参考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