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学科简介

学科简介

发布时间: 2020-11-19 14:00:59

A. 临床医学的学科简介

医学是旨在保护和加强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科学体系和实践活动。临床医学主要指医学中侧重实践活动的部分。临床医学是直接面对疾病、病人,对病人直接实施治疗的科学。
临床医学主要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致力于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促进人体健康。
临床医学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从整体出发结合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病理过程,进而确定诊断,通过预防和治疗以最大程度上减弱疾病、减轻病人痛苦、恢复病人健康、保护劳动力。 临床医学属于医学(门类代码10)下属的一级学科,学科代码1002,以下又分为18个二级学科,分别是:
内科学(100201)、儿科学(100202)、老年医学(100203)、神经病学(100204)、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100205)、皮肤病与性病学(100206)、影像医学与核医学(100207)、临床检验诊断学(100208)、护理学(100209)、外科学(100210)、妇产科学(100211)、眼科学(100212)、耳鼻咽喉科学(100213)、肿瘤学(100214)、康复医学与理疗学(100215)、运动医学(100216)、麻醉学(100217)、急诊医学(100218) 早在史前时期,人类就开始积累治疗疾病的经验,形成了临床医学的雏形。
古代中国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独特的传统医学临床体系,详见中医学。
古埃及的埃伯斯纸草书文中记载了205种疾病,介绍了外科学的脓肿切开、浅表肿块切除、包皮环切等手术,内科学的发汗、吐、泄、利尿、灌肠等疗法。木乃伊的制作也涉及到高超的外科学知识。古印度的阿输吠陀中记载了相当多的药物和治疗经验,首次将医学分为8科,《阇罗加集》和《妙闻集》分别是阿输吠陀医学的内科学和外科学名著。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文集》中记载了外科学关于骨折、脱臼、头部损伤的治疗方法。古罗马的盖伦在药物治疗方面也有成就。
在古代,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分野并不明确,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大多以经验积累为主,缺乏科学、系统的整理。 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医学陈规被打破,产生了人体解剖学。17世纪,生理学建立。18世纪,病理解剖学建立。19世纪,细胞学、细菌学获得长足发展。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逐渐成为两个独立学科,数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方面的巨大进步为现代临床医学的产生奠定了坚实基础。
17世纪的医生西登哈姆(Sydenham T.,1624-1689)提出:“与医生最有直接关系的既非解剖学之实习,也非生理学之实验,乃是被疾病所苦之患者,故医生的任务首先要正确探明痛苦之本质,也就是应多观察患者的情况,然后再研究解剖、生理等知识,以导出疾病之解释和疗法。”西登哈姆的呼吁获得了人们的支持,医生开始回到病人身边,从事临床观察和研究。西登哈姆也被称为“临床医学之父”。
18世纪,临床教学兴起。莱顿大学在医院设立了临床教学专用病床。临床医学家布尔哈夫(Boerhave H.,1668-1738)充分利用教学病床展开床边教学,开创了临床病理讨论会(CPC)的先河。
这一时期逐渐形成了生物医学模式。这一模式将健康看作宿主、环境和病因三者的平衡。每一种疾病都能从器官、细胞、生物大分子上找到可测量的形态和(或)化学变化,确定生物的和(或)物理的病因,从而进行治疗。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下,20世纪医学先后发生了三次革命,产生了现代临床医学。
第一次革命发生在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标志为磺胺类药物的发现、抗生素的发现和青霉素的大规模生产。
第二次革命发生在七十年代,标志为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机(CT)和磁共振检查(MRI)的发明与应用。
第三次革命发生在七十年代后期,标志为利用遗传工程生产生物制品(如生长抑素、胰岛素、生长激素、干扰素、乙肝疫苗)。
伴随着药物学、治疗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医学遗传学、器官移植技术、传染病学、医学影像学等学科的发展,生物医学模式在七十年代逐渐过渡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从生物学、心理和社会三个因素综合的看待健康与疾病,从多个方面实施综合治疗。
现代临床医学已经形成了分科专业化、发展国际化、技术现代化、学科相互渗透交叉等鲜明特点,与社会医学、全科医学的关系日益紧密,成为人类与疾病抗争的最重要武器。 作为与疾病直接对抗的科学,临床医学在未来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具体发展趋势有四个:
应用分子生物学改造临床医学、临床医学与各种学科交叉融合、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相结合、老年医学成为临床医学的重要研究课题

B. 什么是一级学科 一级学科简介

一级学科,包括以下2种提法:①教育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在高等学校研究生教育体系设置中,一级学科是学科大类,二级学科是其下的学科小类。根据2011修订版,共设13个学科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军事学、艺术学)、110个一级学科。例如,理学下有数学、物理学、地理学等十余个一级学科。②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GB/T 13745)。它是经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由国家科委与技术监督局共同提出,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2年11月1日正式在北京发布该标准。1993年7月1日正式实施此标准。根据2009修订版,共设5个门类(自然科学类、农业科学类、医药科学类、工程与技术科学类、人文与社会科学类)、58个一级学科。例如,自然科学类下有数学、物理学、地球科学等八个一级学科。

C. 无机化学的学科简介

无机化学是除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外,对所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它们的反应进行实验研究和理论解释的科学,是化学学科中发展最早的一个分支学科。
过去认为无机物质即无生命的物质,如岩石、土壤,矿物、水等;而有机物质则是由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产生,如蛋白质、油脂、淀粉、纤维素、尿素等。1828年德意志化学家维勒从无机物氰酸铵制得尿素,从而破除了有机物只能由生命力产生的迷信,明确了这两类物质都是由化学力结合而成。现这两类物质是按上述组分不同而划分的。化学还有其它细分类。
无机化学只是化学反应中的冰山一角,化学反应主要以有机为主。

D. 人种志的学科简介

人种志本身是一门多科性学科,因此必然是比较的。一个人类学家从事调查工作时必然专会保留著自己某些文属化上的偏见,所以他的观察和描述也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比较的性质。这样,关於文化的概括叙述和文化的比较描写就必然成为人种志的组成部分。近代人类学家往往把人种志看成一门专业学科,并与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Bronislaw Malinowski)在美拉尼西亚的超布连(Trobriand)群岛上做的先驱工作(1915?)联系在一起。人种志的实地调查工作从那时以後,便成为进入文化人类学科这一专业的过渡礼仪。

E. 文化地理学的学科简介

文化地理学的研究,旨在探讨各地区人类社会的文化定型活动,人们对景观的开发利用和影响,人类文化在改变生态环境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该地区区域特性的文化继承性,也就是研究人类文化活动的空间变化。
除此之外,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也是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内容,例如干旱、半干旱地区不适合发展耕作业,因此就发展了牧业,进而形成了游牧文化。社会组织作为制度文化,也是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所以说,文化的产生与发展,与自然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F. 营养学的学科简介

营养学一般可以划分为膳食营养学、运动营养学、公共营养学、临床营养学等领域。如运动营养学是研究运动员的营养需要,利用营养因素来提高运动能力,促进体力恢复和预防疾病的一门科学。运动营养学是营养学的一个分支,是营养学在体育实践中的应用,所以有人把运动营养学视为应用营养学或特殊营养学 。 中国相关医学院校开设的专业课程。基础课程:化学、人体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免疫学、微生物学、计算机应用基础、临床医学概论、中医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预防医学等。专业课程:营养学基础、社区营养学与实践、食品分析与检验、食品工程工艺学、营养实验技术、食品卫生学、毒理学基础、食品卫生监督与管理、保健食品、临床营养学与实践、特殊人群的营养、烹饪学基础、营养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医食疗等课程及生产实习。另设部分选修课。如一些相关书籍也介绍有。

G. 体育学的学科简介

世界上较早的体育科学体系是随着教育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属于教育范畴的一个科学分支,主要是为了培养体育师资而设置的。近几十年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和生活的提高,不仅培养体育师资的科学体系有了新的发展,而且用于健康目的的身体锻炼活动也广泛地发展起来,并发展了相应的理论与学科;还有作为国际体育交往和人们文化生活重要内容的竞技运动的迅速发展,又出现了有关运动训练的科学理论与学科。这一切使体育科学的内容远远超出了原来用于教学的体系所包括的内容。因此,揭示体育科学中所有学科的内在联系以及它们在结构和层次上的关系,建立一个比较完备的体育科学体系,使合理设置的各门学科得以协调地发展,避免相互脱节和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就成为加速发展体育科学必须解决的问题。基于这样的原因,在体育发展史上开始有了体育学这个新学科和新概念。有的学者在其所著体育理论或体育原理之类的著作中也包括有体育学,并且有越来越多的学者从事这方面的研究。由于各个国家的情况不同,对体育的要求有差异,在学者之间对体育和体育科学的认识也就不完全相同,甚至差别很大,如有的学者认为体育学就是体育科学学,其中也包括体育科学的体系。所以,目前各国学者对体育学的认识既有共性,又各有特点。

H. 文艺学的学科简介

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
研究文回学的性答质和特点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的科学,属于社会科学范畴。文艺学是文学实践的理论总结,又受到文学实践的检验和修正,并给文学实践以指导。文艺学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文艺学三个部分紧密联系、互相包容,组成一个有机整体。文学理论既从文学史和文学批评中吸收养分以促使自己理论体系的形成,又给文学史和文学批评提供一定的理论观点、方法、准则和范畴;文学批评不但接受文学理论的指导,而且以对文学史规律的认识作为自己的根基;文学史家若没有正确的文学理论观点,不会恰当的评判文学作品,就不可能进行科学的文学史研究。
文艺学属于中国语言文学类的核心学科,属于文学门类,不是艺术学。

I. 习性学的学科简介

习性学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动物行为的:
分析动物的整个行为序列;剥夺学习机会的实验;
比较系统上相近的物种的行为的相似性,研究其演化上的关系;杂交实验,研究基因的决定性;
观察和分析物种特异行为和它们的生存条件的关系,研究其适应价值。 近几年,由威尔逊提出的社会生物学的研究,如动物种群的组织,个体之间的交往手段,雌雄关系,亲子关系;利他行为等等,都属于习性学的范围。习性学强调决定行为的进化因素,即基因和自然选择的作用。习性学家试图通过研究在自然或半自然环境中生活的动物去了解动物的行为,他们从事研究的主导思想是由于自然选择的结果,每个动物的行为都具有一定的适应意义。
固定动作模式
行为可以分析成为许多固定的运动序列。它们可以被内外环境的适当刺激触发。因此可以在适当场合下出现。所以,他们注重研究能够直接与自然选择联系起来的天生的或本能的行为模式。习性学家经常描述的动物的动作称为“固定动作模式”,其性质是:在一个种内(特别是在同性个体中)其表现形式是极端一致的;可能是天生的;个体每次重复这些行为时,形式都是一样的;每当被激活后总要全部表演出来;不易改变。
大量习性学的研究集中在辨认触发固定动作模式的特殊环境刺激上。这些刺激称为暗号刺激或释放者。释放者和固定动作模式一样,也是种族特异化的。这就是说,同一个释放者。在种的同性个体中引起同样的固定动作模式。暗号刺激也可能是其他动物的,特别是种内其他成员的某些身体结构、声音、气味或行为。在许多动物中,暗号刺激和固定动作模式是连锁起来的,如在社群行为中,种内一个成员的固定动作模式可以是别的成员的另一种固定动作模式的释放者。 他们提出的替换行为,是指一个动物面临两种可以引起两种互相冲突的行为刺激时,所出现的一种与两种刺激全无关联的行为。例如一只鸥既欲坐在窝里,又想逃避猎者,这时,它出现了一种与坐窝和逃走全然不相干的啄羽毛的行为。有人认为在人类也常表现这类行为,如当一人面临两种可选择的决策而举棋不定时,会挠头抓耳。
这种行为可能也是由进化而来,并且有消除紧张的作用。关于在进化过程中,经过自然选择的动物的展示行为,它们的来源,最初的信号意义,后来的演化以及现在的信号含义等习性学的研究,可以苍鹭的两种行为表示为例加以说明。
哒嘴,表示来源于替换地收集小树枝的行为。最初表示雄性占有了适合筑巢的地方;后来变为定型的夸张的并带有声音(听觉成分)的行为;现在它表示雄性已准备好接受雌性的求婚;
伸颈,表示来源于预备起飞的行为。最初表示雄性护巢的攻击性行为已经缓和下来;后来变为定型的、夸张的并在自然选择过程中获得了特别的羽毛、嘴和眼睛的颜色:以加强这种表示的效果,现在表示雄性要配对习性学家也研究个体行为的习得成分。
他们发现了所谓“印刻”式的学习,提出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有关这类学习能力的关键期的问题。例如,小鸭往往会跟着一个运动的物体走,这是一种习得的行为,而且往往是跟孵出后最初几小时所看见的东西走,这种习得的行为似乎能保持很久,甚至终生不忘。最初的视觉印象就仿佛打在脑中的烙印一样。但这种“印刻”只能在发育过程中的某一段时间内才发生,这段时间就称为关键期。当然各种动物对各种刺激的印记的关键期也各不相同。关于关键期的概念已广泛地引入神经系统的发育和行为的研究中。但印刻式学习是否与条件作用有本质区别,研究者们已有不同的看法。

J. 营养师的学科简介

培养目标:培养能够对人体营养状况及膳食营养进行评价、管理和指导;开展预防常见的以及与营养相关的慢性病的饮食营养指导工作;具备膳食营养状况调查分析能力、营养食品开发的设计与评价的应用型高等职业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中医学基础、解剖生理学、病理学、中药学、方剂学、药理学、基础营养学、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毒理学、食品卫生学、烹饪学基础、临床营养学、中医药膳学、卫生法规与监督等。
就业方向:能胜任在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各级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和各类餐饮业及食品加工流通企业、学校、幼儿园、企事业单位的公共食堂从事膳食营养的评价、管理和指导工作,以及营养食品教学、科研、食品卫生监督和检测、营养咨询等方面的工作。
发展趋势:营养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边缘科学。营养学发展的内部原因和外在条件,具有发展前景。
第五届中国营养师年会组委会名单
一、顾问:殷大奎、王陇德、张凤楼、周国泰等
二、名誉主席:于小冬、刘克玲、陈军、汪春慧、程义勇等
三、组委会主席:孙树侠
四、执行主席:魏跃
五、轮值主席:王旭峰
六、副主席:程洁、蒋婧、姚千、宁莉、关峰、孙光夫、 胡鹏
七、秘书长:魏俊
八、常务副秘书长:陈治锟 熊苗 杨莉莉 刘尚伟 顾中一
九、副秘书长:孙世蕊 刘中华 左龙艳 刘淑珍 黄学芳 邵宏芳 王亮 刘莹 曹金方 李振江 矫超 于晓光 王海玲 冯海波 徐静 范常文 崔娟子
十、委员(各地方营养协会领导、培训机构负责人及优秀营养师):
于仁文 郑育龙 彭丽君 于显 陈晓芳 赵洪军 王昆 丁锐 徐君 肖洪兴谷传玲 张玉灿 张俊峰 陈均贤 万罗曼 曹冰 黄致军 杨金花 吴华桂 王雷军 吕梅 刘竞谦 王勇 陈帝红 汪清荣

热点内容
女教师监禁mdyd 发布:2025-09-12 00:28:58 浏览:995
生物的技术阅读 发布:2025-09-11 21:59:25 浏览:472
内派教师 发布:2025-09-11 19:02:33 浏览:884
柚木老师 发布:2025-09-11 18:36:33 浏览:488
爱因斯坦教育 发布:2025-09-11 15:40:39 浏览:582
李建老师 发布:2025-09-11 14:09:05 浏览:237
学生和老师的关系 发布:2025-09-11 09:35:01 浏览:124
师德师风政治学习心得 发布:2025-09-11 09:06:43 浏览:485
阶梯数学4 发布:2025-09-11 07:08:42 浏览:884
氧分子的化学符号 发布:2025-09-11 07:06:35 浏览: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