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学科
Ⅰ 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学科分支
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利用。 2.生态系统调控机制的研究。
3.生态系统退化的机制、回恢复及其修答复研究。
4.全球性生态问题的研究。
5.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过去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的道路使人类社会走进了死胡同,人类要摆脱这种困境,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把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一致,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研究的重点是:生态系统资源的分类、配置、替代及其自我维持模型;发展生态工程和高新技术的农业工厂化;探索自然资源的利用途径,不断增加全球物质的现存量;研究生态系统科学管理的原理和方法,把生态设计和生态规划结合起来;加强生态系统管理(ecosystem management)、保持生态系统健康(ecosystem health)和维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ecosystem service)。

Ⅱ 微生态学的学科分类
微生态学是研究人体内正常微生物的结构、功能以及与其宿主相互关系的学科,是生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由1977年德国VolkerRush提出了微生态学,经过30年的发展,微生态学研究取得了长远的发展,其中微生态制剂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是微生态学发展的重要成果之一。微生态制剂又称为益生剂,是利用正常微生物成员或促微生物生长的物质所制备的制剂,它通过调整或维持微生态平衡,达到防治疾病,增进健康的目的。按微生态制剂的物质组成可以分为益生菌(Probiotics)、益生元(Prebiotics)、合生元(Synbiotics)三类。
益生菌是指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而发挥有益作用,达到提高宿主健康水平和健康状态的活菌制剂及其代谢产物,益生菌存在于地球上的各各角落里面,动物体内有益的细菌或真菌主要有:乳酸菌、双歧杆菌、放线菌、酵母菌等。益生元是指一种非消化性食物成分,能选择性促进肠内有益菌群的活性或生长繁殖,起到促进宿主健康和促生长作用。最早发现的益生元是双歧因子。后来又发现多种不能消化的寡糖可作益生元。最常见的寡糖有乳果糖、蔗糖寡聚糖、棉籽寡聚糖及寡聚麦芽糖等。这些寡糖不被有害细菌分解和利用,只能被有益菌利用,促进有益菌生长,达到调整菌群的目的。近年来,我国研究发现 ,一些中草药制剂也可作为益生元。益生元有许多优越性,不存在保持活菌数的技术难关,稳定性强,有效期长,不仅可促进有益菌群生长,而且还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合生元为益生菌和益生元结合的生物制剂,它的特点是同时发挥益生菌和益生元的作用。这种制剂的应用,有日渐增多的趋势。

Ⅲ 生态学的发展与其他学科有什么关系
生态学,说简单点就是关系学,不过研究的不是社会关系,而是自然界的关系问题,当然,如果把人和人类社会视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生态学的内容之一。生态学最初研究个体与环境的关系,后来发展成种群与环境的关系,再后来是群落,后来生态系统,再到生物圈。随着研究内容的广泛,生态学已经升级为和生物学平等的一级学科。生态学体系庞大后,首先衍生出来的是环境科学,没有生态学的发展,就不会存在科学的环境认知。其次,生态学丰富了生物学各学科的发展方向,传统的植物学,动物学已经将动植物作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了。生物学中微观的如分子生物学手段也因而向分子生态学转换了。第三,生态学得到蓬勃发展后,经典地理学也被吸纳进来,区域地理更是被视为生态学中环境因子的一部分。
总之,生态学的发展拓宽了生物学,地理学,环境学的研究范畴,改变了自然科学研究的视点,甚至社会科学也因此而改变。
Ⅳ 生态学都包括哪些学科
按所研究的生物类别分,有微生物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人类生态学等;还可细分,如昆虫生态学、鱼类生态学等。
按生物系统的结构层次分,有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等。
按生物栖居的环境类别分,有陆地生态学和水域生态学;前者又可分为森林生态学、草原生态学、荒漠生态学等,后者可分为海洋生态学、湖沼生态学、河流生态学等;还有更细的划分,如植物根际生态学、肠道生态学等。
生态学与非生命科学相结合的,有数学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物理生态学、地理生态学、经济生态学等;与生命科学其他分支相结合的有生理生态学、行为生态学、遗传生态学、进化生态学古生态学等。
应用性分支学科有:农业生态学、医学生态学、工业资源生态学、环境保护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等。
Ⅳ 植物生态学的学科简介
植物生态学包括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和生态系统学四大部分。研究植物生态学的目的在于阐明外界条件对植物形态结构、生理活动、化学成分、遗传特性和地理分布的影响;植物对环境条件的适应和改造作用。为农业、林业、畜牧业生产服务。植物生态学也是环境保护的理论基础之一。
植物生态学 plant ecology 以植物为研究对象的生态学。C.Schrter(1902)根据研究对象,曾经区分为植物个体形态学(plant autoecology)、群落生态学(synecology)、植物生态地理学等。个体生态学以前是从目的论适应为中心的花生态学出发,然而现在的主流是从野外生理学发展起来的实验生态学。群落生态学是以群落的分类以至形态(J.Braun-Blanquet,1928)或演替现象(F.E.Clements,1916及其他)为研究中心。最初,两者之间几乎毫无关系,但是直至最近,根据与群落结构有关的生理及物质代谢的研究,两者已趋向于结合。植物社会学与群落学大体作为同义使用。A.F.W.Sehimper(1898),随后J.E.B.Warming(1918)所建立的植物生态地理学(ecological plant geography)主要是以研究群落的分布、环境条件与分布之关系等为对象,因而具有群落生态学各论的性质。植物生态学与农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Ⅵ 什么是生态学,其分支学科包括哪些
生态学(Ecology),是德国生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于1866年定义的一个概念: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目前已经发展为“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有自己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的比较完整和独立的学科。它们的研究方法经过描述——实验——物质定量三个过程。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概念和方法的引入,促进了生态学理论的发展。
按所研究的生物类别分
有微生物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人类生态学等。
生物系统的结构层次分
有: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等。
生物栖居的环境类别分
有陆地生态学和水域生态学;前者又可分为森林生态学、草原生态学、荒漠生态学、土壤生态学等,后者可分为海洋生态学、湖沼生态学、流域生态学等;还有更细的划分,如:植物根际生态学、肠道生态学等。
生态学与非生命科学相结合的,有数学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物理生态学、地理生态学、经济生态学、生态经济学、森林生态会计等;与生命科学其他分支相结合的有生理生态学、行为生态学、遗传生态学、进化生态学,古生态学等。
应用性分支学科有:农业生态学、医学生态学、工业资源生态学、环境保护生态学、环境生态学、生态保育、生态信息学、城市生态学、生态系统服务、景观生态学等。
Ⅶ 专业代码071300生态学属于什么学科
生态学属于理学的一级学科。
生态学(Ecology),是德国生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于1866年定义的一个概念: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目前已经发展为“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有自己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的比较完整和独立的学科。它们的研究方法经过描述——实验——物质定量三个过程。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概念和方法的引入,促进了生态学理论的发展。
Ⅷ 生态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在研究方法上应注意哪些问题
1 野外调查、观测。在野外可以发现所有的生态学现象和生态过程。包括野外考察和定位观测两种。当代的遥感手段实际上是一种新的观察手段。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感知范围。
2 实验方法。来源于生态学的生理学传统。实验方法根据其对实验检验因子的控制程度,可分为就地实验和控制实验两类。
3 数学模型。从50年代起,系统概念和计算数学的方法渗入生态学研究领域。此后,越来越多的学者采用数学模型来描述生态现象,预测未来趋势。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相互印证,这有助于检验理论的有效性。人们还可以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模拟试验。计算机模拟在性质和规模上都摆脱
了原地实验的局限性,很容易利用改变有关参数的方法来分析系统中的因果关系,计算结果可以再拿到现场检验。这不仅大大加快了研究进度,而且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研究领域。
Ⅸ 文化生态学的学科理论
文化生态学的理论和概念主要是用来解释文化适应环境的过程。它认为,人类是一定环境中总生命网的一部分,与物种群的生成体构成一个生物层的亚社会层,它通常被称作群落。在这个总生命网中引进文化的因素,在生物层上建立起一个文化层。两个层次之间交互作用、交互影响,它们之间存在一种共生关系。这种共生关系不仅影响人类一般的生存和发展,而且也影响文化的产生和形成,并发展为不同的文化类型和文化模式。
文化生态学认为,文化不是经济活动的直接产物,它们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复杂的变量。山脉、河流、海洋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不同民族的居住地、环境、先前的社会观念、现实生活中流行的新观念,以及社会、社区的特殊发展趋势,等等,都给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特殊的、独一无二的场合和情境。文化生态学主张从人、自然、社会、文化的各种变量的交互作用中研究文化产生、发展的规律,用以寻求不同民族文化发展的特殊形貌和模式。斯图尔德把文化生态学的研究方法看作是真正整合的方法,认为如果孤立地考虑人口、居住模式、亲属关系结构、土地占有形式及使用制度、技术等文化因素,就不能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及与环境的联系;只有把各种复杂因素联系在一起,进行整合研究,才能弄清楚环境诸因素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才能说明文化类型和文化模式怎样受制于环境。
文化生态学除研究文化对于自然环境的适应外,更主要的是研究影响文化发展的各种复杂变量间的关系,特别是科学技术、经济体制、社会组织及社会价值观念对人的影响。从文化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看:与自然环境最近、最直接的是科学技术,它与自然环境强相关;其次是经济体制和社会组织;最远的是价值观念,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显示出弱相关,它是通过经济体制、社会组织等中间变量来实现的。反过来看,对人的社会化影响最直接的是价值观念,即风俗、道德、宗教、哲学、艺术等观念形态的文化,二者表现出强相关;其次是社会组织、经济体制及科学技术;最远的是自然环境,它对人类的影响主要通过科学技术、经济体制、社会组织一类中间变量来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