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辐射的学科

辐射的学科

发布时间: 2020-12-05 00:26:43

❶ 兰大辐射防护与核安全是国家一级学科

兰大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并不是国家重点一级学科。
但兰大的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是国家级二级重点学科,核技术则是国家级特色专业。

❷ 苏州大学放射医学的国家重点学科

苏州大学放射医学国家重点学科主要从事电离辐射生物效应及机制、辐射损伤诊治及防护方面的研究工作。“十五”期间,本学科还被评为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以及江苏省“重中之重”学科。放射医学学科的建设始终坚持以电离辐射所致机体放射损伤效应为主线,以放射生物学为基础,以放射损伤综合救治为目标,系统深入研究放射损伤及防护与救治的机理,将放射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相关学科有机整合,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从而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集教学、科研、医疗于一体的放射医学关联学科群。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以国际知名学者为学科带头人、在本学科领域有较大影响力以及国内放射医学领域最为齐全、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最为活跃的学科梯队。“十五”期间,本学科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43项,其它委托项目67项;获得省部以上奖励7项;有近50篇论文被三大检索系统收录;出版教材、专著11部;获发明专利2项。本学科在放射损伤效应与机理、电离辐射剂量估算、放射损伤救治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基础研究成果和具有开发前景的应用研究成果,为我国放射医学与防护人才的培养,为国防事业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❸ 赫歇耳发现了怎样的辐射光以及创立了什么学科

1800年,赫歇耳用灵敏温度计研究光谱里各种色光的热作用时,把温度计移到光谱的红光区域专外侧,它的温度上属升得更高,说明那里有看不见的射线照到温度计上,这种射线后来就叫做红外线。

由于赫歇耳发现了太阳光中的红外辐射,并推测出这种辐射的性质,从而创立了天文学中的一门新学科——彩色光度学,成为人类第一个发现大自然中除可见之光外还存在着其他辐射的光。

❹ 核与辐射检测防护技术专业属于什么大类 属于哪个学科

辐射防护与核安全

本专业根据2012年“关于普通高等学校现设本科专业整理”要求,在原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方向基础上设置;本专业人才培养服务于核电工程,符合学业授予要求,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核电安全、核电厂辐射防护、退役核设施处置以及环境监测与保护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较强的辐射监测与防护、环境影响评价、核安全应急能力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本专业主要学习:热工基础、计算机应用、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学、热工过程自动化、计算机控制、电力工程、核物理、辐射防护与剂量学、核反应堆物理分析、核电厂系统与设备、核反应堆安全分析、核电子学、核化学与放射化学、环境学、核设施退役技术等。

就业去向:核电厂核安全评价与监督、辐射防护和核环境治理;核工程设计院、研究院及相关院校的科研及教学工作;国家相关环保及核安全部门的辐射监测、核环境影响评价、及管理工作;放疗部门、核仪器设备研发及制造企事业等单位的技术开发等工作。

❺ 温室效应的原理

定义1:低层大气由于对长波和短波辐射的吸收特性不同而引起的增温现象。 应用学科回:大气科学(一级学科答);气候学(二级学科) 定义2:低层大气由于对长波和短波辐射的吸收特性不同而引起的增温现象。 应用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气候学(二级学科) 定义3:由温室气体所导致的近地层增温作用。 应用学科:海洋科技(一级学科);海洋科学(二级学科);海洋气象学(三级学科) 定义4:大气中的温室气体通过对长波辐射的吸收而阻止地表热能耗散,从而导致地表温度增高的现象。 应用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全球生态学(二级学科) 定义5:行星所接受的来自太阳的辐射能量和向周围发射的辐射能量达到平衡时,行星表面具有各自确定的温度。如果行星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则因为太阳的可见光和紫外线容易穿透二氧化碳成分,行星表面发射的红外线不易穿透这种大气成分,引起上述平衡温度升高。这种效应与玻璃可提高温室内的温度类似,故名。 应用学科:天文学(一级学科);天体物理(二级学科) 定义6:大气通过对辐射的选择吸收而使地面温度上升的效应。产生该效应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 应用学科:资源科技(一级学科);气候资源学(二级学科)

❻ 光学的学科进展

近几十年来光学更加迅猛地发展,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学科进展成为现代物理学与现代科学和技术前沿的重要组成部分。最重要的成就是证实并完善了爱因斯坦于1916年预言过的原子和分子的受激辐射的理论,并创造了许多具体产生受激辐射的技术。爱因斯坦研究辐射时指出,有自发辐射和受激辐射两种。光源的发射一般都属自发辐射,其中受激辐射概率小到可忽略不计。但受激辐射具有产生同方向、同位相、同频率和同偏振辐射的性质。在一定条件下,如果能使受激辐射继续去激发其他粒子,造成连锁反应,雪崩似地获得放大效果,最后给出单色性的辐射,即所谓的激光。第一个实现这种量子放大的辐射的是1954年以C.汤斯完成的微波激射器。随后在1960年T.梅曼用红宝石制成第一台可见光的激光器;同年制成氦氖激光器;1962年产生了半导体激光器;1963年产生可调谐染料激光器。近几十年来制成的各种激光器已覆盖由X射线、紫外、可见、红外及至微波的整个波段。由于激光具有极好的单色性、高亮度和良好的方向性,所以自激光器发明以来,激光科学与激光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引起了整个科学技术的重大变化。
另一个重要的现代光学分支是由成像光学、全息术和光学信息处理组成的。这一分支可追溯到1873年E.阿贝提出的显微镜成像理论和1906年A.波特为之完成的实验验证;1935年F.泽尔尼克提出位相反衬观察法,而由蔡司(Zeiss)工厂制成相衬显微镜,为此他于1953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48年D.伽柏提出的现代全息照相术前身的波阵面再现原理,为此,伽柏于197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20世纪50年代开始把数学、电子技术和通信理论与光学结合起来,给光学引入了频谱、空间滤波、载波、线性变换及相关运算等概念,更新了经典成像光学,形成了傅里叶光学。再加上由于激光所提供的相干光和由E.利思及J.阿帕特内克斯改进了的波阵面再现——全息术,近几十年来形成了一个新的学科领域——光学信息处理。 数十年来,特别是1978年以来由于成功地减小了光纤中光的耗损,纤维光学的应用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它不仅为内窥光学系统提供了纤维传像和传光,尤其重要的是它成功地应用于通信系统,光缆代替电缆,实现了光纤通信。这是现代光学的另一重要成就,为信息传输和处理提供了崭新的技术。
在现代光学本身,除非线性光学、激光光谱学、超强超快光学、激光材料和激光器物理外,在以下领域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所关注。以激光引发核聚变在探索实现受控热核反应方面已经达到了能产生“发火点”的水平。激光光谱学,包括激光喇曼光谱学、高分辨率光谱和皮秒超短脉冲以及可调谐激光技术等已使传统的光谱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成为深入研究物质微观结构、运动规律及能量转换机制的重要手段。它为凝聚态物理学、分子生物学和化学的动态过程的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技术。激光冷却和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实现以及原子激光的诞生是20世纪末物理学的重大突破性进展之一。在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方面,自从1994年P.舒尔提出量子平行算法以来,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发展成物理学与信息科学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这方面的理论和实验均取得了重大进展。 与扫描隧道显微镜类似,发展了一系列近场光学扫描显微镜技术,分辨率已达到光波波长的数十分之一,并形成了一门光学、扫描探针显微学和光谱学相结合的新型交叉学科——近场光学。光子晶体是一种周期的介电(包括金属)结构,它的周期相应于光波波长,在光子晶体中光的传播特性以及光子与原子、分子的相互作用都发生了本质的改变,从而可控制光子的运动。这是一类全新的光子器件的物理基础。现代光学不仅促进了物理的发展,并与化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交叉日渐广泛和深入,同时也为应用发展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已成为高技术领域发展所依托的重要学科基础之一。

❼ 辐射防护与核安全专业属于什么大类 属于哪个学科

辐射防护与核安全

本专业根据2012年“关于普通高等学校现设本科专业整理”要求,在原专核工程与核技属术专业的“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方向基础上设置;本专业人才培养服务于核电工程,符合学业授予要求,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核电安全、核电厂辐射防护、退役核设施处置以及环境监测与保护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较强的辐射监测与防护、环境影响评价、核安全应急能力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本专业主要学习:热工基础、计算机应用、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学、热工过程自动化、计算机控制、电力工程、核物理、辐射防护与剂量学、核反应堆物理分析、核电厂系统与设备、核反应堆安全分析、核电子学、核化学与放射化学、环境学、核设施退役技术等。

就业去向:核电厂核安全评价与监督、辐射防护和核环境治理;核工程设计院、研究院及相关院校的科研及教学工作;国家相关环保及核安全部门的辐射监测、核环境影响评价、及管理工作;放疗部门、核仪器设备研发及制造企事业等单位的技术开发等工作。

❽ 空间学是一门什么学科!

简介
空间科学按照研究对象及研究手段进行学科分类,主要有:空间物理学、空间天文学、空间化学、空间地质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等学科。
空间物理学
主要研究发生在日球空间范围内的物理现象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包括太阳,行星际空间,地球和行星的大气层、电离层、磁层,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因果关系。
日地物理学
(即日地关系)是空间物理学的主要部分,是太阳物理学和地球物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它研究太阳能量的产生、辐射(包括电磁辐射和带电粒子辐射,尤其着重于它们的变化部分)、在日地空间的传播和对地球所产生的影响等整个过程。太阳中心部分的核聚变所释放的辐射能,经过漫长的热扩散过程传至太阳的外层气体而被吸收,产生对流不稳定性,称为对流区。最后大部分能量作为热能传到光球层而向外辐射,能量主要在可见光波段内,这部分能量比较稳定。 太阳有复杂的磁场结构,黑子的磁场强度达数百至数高斯(1高斯=10-4特斯拉),它们的极性具有准周期性,因而太阳活动及相关地球物理现象也有准周期变化。冻结于对流区等离子体内的磁场随等离子体的对流、湍流运动弯曲扭转,从而产生一些强的磁场活动区,如表现在光球面上的黑子。储存的磁能在适当条件下会被迅速释放,表现为强烈的太阳活动,耀斑是其中最强烈的。对流区内部分等离子体浮涌出光球和色球,受到加速加热而形成日冕和太阳风。太阳风将太阳磁场带入行星际空间,由于太阳的自转和太阳磁赤道面稍有弯曲,从地球赤道上看,行星际磁场呈阿基米德螺旋线状和具有磁极性相同的扇形结构,从太阳活动区浮涌出色球表面的等离子体,一般又重新落到附近表面,形成闭合的穹形磁力线双极结构,但在有些区域可能出现开放的磁力线,伸展致行星际空间,产生沿磁力线流出的高速等离子体流,这样的区域称为冕洞。异常的太阳活动致使电磁辐射和带电粒子流增强,增强的电磁辐射主要在紫外线、X射线、γ射线和射电波段内的非热辐射,这两类增强的能量虽在总输出能量中所占比例不大,但对地球大气层和空间环境都产生巨大的影响。 日地物理学的发展,要求把整个日地系统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行定量的、综合性的研究。 空间物理学还包括太阳-行星系统的研究。经过比较研究,可更好地理解日地系统的物理过程,从而取得对作为一个整体的太阳系的深刻理解。如地球磁层的概念,同水星、木星、土星的磁层比较;地球的大气结构与金星、火星、木星的大气比较;地球的电离层与金星、木星、土星的电离层比较等。
空间天文学
利用空间飞行器在地球稠密大气外进行天文观测和研究的一门学科。人们通过接收宇宙天体的电磁辐射来研究它们的物理状态和过程。这种电磁辐射波长在108~10-12厘米范围内,但在地面上,仅能从可见光和射电两个大气窗口来观测天体,从而发展成为天文学的光学天文学和射电天文学两个分支。空间技术的发展,开拓了红外天文学、紫外天文学、X射线天文学和γ射线天文学等崭新的领域。 由于大气的湍流运动,使光波经过时产生起伏,造成光学望远镜的频谱分辨率和角分辨率降低。将高分辨率的光学望远镜安装在空间实验室里,能显著地提高它的分辨本领。 高能天体和激烈活动的天体现象,产生着X射线和γ射线,这包括温度达数千万至数亿度的热辐射和在强烈爆发过程中产生的相对论性带电粒子所发出的非热辐射,例如超新星爆发及其遗迹产生的辐射;当一致密星(中子星或黑洞)与一伴星形成双星时,致密星对伴星的吸积而产生的辐射。γ射线天文学直接与核过程、高能粒子和高能物理现象相联系,将日益得到更大的发展。 有些宇宙天体的辐射主要在红外波段内,如原恒星、红巨星、恒星际的气体云和尘埃等。活动星系和类星体既有很强的X射线、紫外线辐射,也有很强的红外线辐射。在恒星际空间发现很多种无机和有机分子,它们的谐振频率在波长较短的微波段内,2.7K的宇宙背景辐射主要在毫米波、亚毫米波波段内。为了进行这些探测,也要利用空间飞行器才最有利。 空间天文学的诞生,使天文学又出现了一次大的飞跃。所研究的星空迥异于地面光学和射电天文观测到的星空。可以说,现代天文学的成就,很多都与空间天文学的发展有关。它改变了对宇宙的传统观念,对高能天体物理过程、恒星和恒星系的早期和晚期演化、星际物质等的了解,加深了对宇宙的认识。
空间化学
研究发生在空间的化学过程、宇宙物质的化学组成及其演化的一门学科,又称宇宙化学。 在地球大气层和行星大气层中,有着复杂的化学过程,包括光化学反应过程。 空间化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包括太阳系天体、恒星、星系、星际物质和星系际物质。空间化学要研究构成宇宙物质的化学组成,包括元素、同位素、分子等,以及它们的化学演化规律。利用空间飞行器在大气外观测,使频谱分析波段由可见光扩展到了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范围;在星际空间发现了许多种分子,其中有一些是比较复杂的有机分子,如氰基、氨等;对月球和行星的化学组成进行了分析。这使空间化学研究的内容不断地丰富起来,从而形成了空间化学。 空间化学的发展,对于太阳系的起源、天体的起源和生命的起源等重大科学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 空间地质学 研究月球、行星及其卫星等天体的物质成分、结构,以及形成和演化历史的一门学科。 月球探测器系列和“阿波罗”飞船对月球的土壤、岩石、矿物等进行了综合研究,编制出了月球地质图和构造图。月球是人类在地球以外研究得最充分的天体。其次就是对金星、火星的探测,但仅限于对它们的表面的了解,如地形、山脉、裂谷、火山、峡谷和土壤分析等。所以,空间地质学还是一门较年轻的学科。
空间生命科学
研究在宇宙空间的生命现象和探索地外生命、地外文明的一门科学。 在空间时代,人和生物在宇宙空间的活动成了现实。但是,生命在宇宙空间长期生存,就有着一系列需要研究的科学问题。这包括:微重力条件、宇宙辐射环境以及生活节律的改变给人和生物带来的影响。相应地,空间生理学、空间生物学、空间医学以及生命保护系统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总起来说,空间飞行环境对人和生物是极其严峻的,但实践证明,随着空间生物学、医学及生保技术的发展,人是能够在空间飞行环境下较长期地生活和工作的。 利用空间飞行来寻找宇宙中的生命,是十分令人感兴趣的重大科学问题。经过对行星的探测,特别是对火星的探测,尚未发现生命的迹象。但已在空间发现了30多种有机分子,其中有几种属于地球生命的基本物质。科学家们渴望能在星际空间找到更高级的有机分子形式。

❾ 东华理工大学的辐射防护与核安全为什么停招

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专业是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面的二级学科。东华理工专大学核技术方面属的学科升级为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所以你说的辐射防护与核安全专业,在硕士招生时是放到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面来招生了,在本科招生是放到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里面招生了。东华理工还有一些核相关学科:核能与核技术工程(硕),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本)等。还有地质、矿产、电子、分析化学等学科也与核技术紧密相关。

❿ 理工科有哪些专业

理工科专业有:

1、天文学:是研究宇宙空间天体、宇宙的结构和发展的学科。内容包括天体的构造、性质和运行规律等。主要通过观测天体发射到地球的辐射,发现并测量它们的位置、探索它们的运动规律、研究它们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内部结构、能量来源及其演化规律。

2、工程:工程是科学和数学的某种应用,通过这一应用,使自然界的物质和能源的特性能够通过各种结构、机器、产品、系统和过程,是以最短的时间和最少的人力、物力做出高效、可靠且对人类有用的东西。将自然科学的理论应用到具体工农业生产部门中形成的各学科的总称。

3、生物学:现代生物学是一个庞大而兼收并蓄的领域,由许多分支和分支学科组成。然而,尽管生物学的范围很广,在它里面有某些一般和统一概念支配一切的学习和研究,把它整合成单一的,和连贯的领域。在总体上,生物认识到细胞作为生命的基本单位,基因作为遗传的基本单元,和进化是推动新物种的合成和创建的引擎。

4、化学: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的科学。化学内容一般分为生物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应用化学和化学工程学、物理化学、无机化学等七大类共80项,实际包括了七大分支学科。

5、物理学: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普通物理学的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原子物理学、固体物理学、结构和物性。理论物理学的主要课程有:数学物理方法、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电动力学、量子力学、计算物理学入门等。

热点内容
末世化学家txt下载 发布:2025-10-20 05:02:05 浏览:397
教学常规学习心得 发布:2025-10-20 04:03:06 浏览:298
推拿手法教学 发布:2025-10-20 01:15:51 浏览:398
教师师德素养提升总结 发布:2025-10-19 23:57:12 浏览:68
舞狮鼓教学 发布:2025-10-19 16:17:31 浏览:669
杭州市教育局电话 发布:2025-10-19 09:21:50 浏览:285
中非历史关系 发布:2025-10-19 06:47:41 浏览:5
师德双八条 发布:2025-10-19 05:31:17 浏览:360
大学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发布:2025-10-19 04:36:23 浏览:750
如何让网吧 发布:2025-10-19 01:49:35 浏览: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