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科研处
❶ 西南大学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管理办法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学校科研经费管理,明确经济责任,确保科研项目资金的安全、合理使用,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开展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促进学校科研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根据国家科研及财务管理的有关法规,结合学校实际,制订本办法。 科研经费来源
第二条 科研经费来源:
(一)校外各级各类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经费。
(二)学校及各学院(所、中心等)划拨的科研经费。
(三)科研成果转化收入。
(四)其它形式的科研经费来源。 科研经费支出范围
第三条 科研经费的支出范围:
(一)设备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购置或试制专用仪器设备,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以及租赁外单位仪器设备而发生的费用。专项经费要严格控制设备购置费支出。
(二)材料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消耗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等低值易耗品的采购及运输、装卸、整理等费用。
(三)测试化验加工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外单位(包括课题承担单位内部独立经济核算单位)的检验、测试、化验及加工等费用。
(四)燃料动力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相关大型仪器设备、专用科学装置等运行发生的可以单独计量的水、电、气、燃料消耗费用等。
(五)差旅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开展科学实验(试验)、科学考察、业务调研、学术交流等所发生的外埠差旅费、市内交通费用等。差旅费的开支标准应当按照国家及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六)会议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为组织开展学术研讨、咨询以及协调项目或课题等活动而召开会议发生的费用。课题承担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控制会议规模、会议数量、会议开支标准和会期。
(七)国际合作与交流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课题研究人员出国及外国专家来华工作的费用。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外事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课题发生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应当事先报经项目组织单位审核同意。
(八)资料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资料收集、录入、复印、翻拍、翻译等费用,以及必要的图书和专用软件购置费等。
(九)数据采集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问卷调查、数据跟踪采集、案例分析等费用。
(十)印刷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项目研究成果的打印费、印刷费和誊写费等。
(十一)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需要支付的出版费、文献检索费、专业通信费、专利申请及其他知识产权事务等费用。
(十二)劳务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课题组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人员(如在校研究生)和课题组临时聘用人员等的劳务性费用。
(十三)专家咨询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临时聘请的咨询专家的费用。专家咨询费不得支付给参与计划项目和课题管理相关的工作人员。
(十四)管理费:是指从事科研管理活动所发生的费用。
(十五)课题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除上述费用之外的其它支出,应当在申请预算时单独列示,单独核定。 科研经费管理
第四条 学校所有科研经费必须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严格执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科技部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56号)文件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教财[2005]11号)以及地方各级部门有关科研经费管理的文件规定。
第五条 学校年度科研经费收支由科研管理部门提出预算方案,经财务部门审核,纳入学校总体财务预算。
第六条 各类科研项目必须以学校名义签订科研项目合同,其经费必须全额划入学校银行账户,按项目管理。
第七条 科研经费实行责任制管理。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管理和合同管理,并配合财务部门做好科研经费管理的有关工作;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审查项目决算,监督、指导项目负责人按照项目立项书或合同约定以及有关财经法规在其权限范围内使用科研经费;项目负责人负责编制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和决算,按规定审批、使用经费,并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真实性、有效性承担经济与法律责任,接受学校科研管理、财务、审计等部门对科研经费的监督、检查。
第八条 纵向项目经费按项目来源单位相关经费管理规定执行;横向项目在保证按合同(协议)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可从项目经费中提取不超过35%的科研劳务费(有明文规定的按相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 向校外合作单位转拨科研项目经费,必须经学校科研管理部门负责人审批。申请转拨经费的项目负责人应向学校科研管理部门提供科研项目批复、转拨科研项目合同和其它相关资料。
第十条 除经费划拨单位有明文规定外,管理费按实际到校经费的5%提取(学校立项资助的科研经费不提取管理费),管理费的分配比例及其用途为:学校提取10%,用于补充学校科研基金;科研管理部门提取业务费40%,主要用于办公用品、差旅费、科研项目申报、检查评审、结题验收、成果申报鉴定、宣传、赞助、扶贫等支出;有关管理部门提取事业基金50%,主要用于接待费、对外支付的劳务费、咨询费以及管理人员值班加班、奖励等支出。
第十一条 科研项目结题和结余经费的管理:
(一)科研项目结束或通过验收后,项目负责人应及时根据项目经费明细账编制项目决算表,到财务部门办理结题手续。
(二)对已结题纵向项目的结余经费,按科技部国科发字[2005]462号文件、重庆市科委渝科委发[2006]1号文件、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财教[2007]30号文件、教育部社科[2006]2号文件以及相关部门的文件执行,结余经费超过相关部门的规定额度,超额部分将按原渠道上缴。对结题不结账的横向项目经费结余,由财务部门根据科研管理部门提供的项目清单将其经费余额划转学校并注销其项目。
第十二条 科研成果转化经费的分配:
(一)技术转让的科研经费,按项目单独管理,其经费在扣除中介费后,分配按表1执行(管理费的分配比例及其用途按本办法的第十条执行)。
表1 技术转让经费分配表 项目组65% 学校35% 事业基金 项目组科研基金 学校科研基金 学院基金 风险基金 管理费 30% 35% 15% 10% 5% 5% (二)如果学校成果以技术入股形式进行转化,或技术效益分红,其经费分配按表2执行(管理费的分配比例及其用途按本办法的第十条执行)。
表2 技术入股收益分配表 项目组60% 学校40% 事业基金 项目组科研基金 学校科研基金 风险基金 管理费 30% 30% 20% 15% 5% (三)以股份分配方式进行的成果转化收益,项目组必须与学校签订书面协议,明确学校与科研人员各自的权利和职责,以保证转化成果产业化的有效实施。
(四)学校无形资产的使用费:以“先收费后使用”的原则,按每年0.5~5万元/项的标准收取使用方费用。
第十三条 凡使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均属于学校的国有资产,必须纳入学校资产统一管理。

❷ 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的学院科研
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科研工作取得显著进展,建院以来共争取科研项目870余项,其中包括部省级项目、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973项目等各类重大、重点项目100余项。近十年来共争取科研项目279 项,其中包括部省级项目、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973项目等各类重大、重点项目86项,总经费2300余万元,出版发表各级各类科研论文1076篇,出版专著、教材及科普读物77册,获国家、省、部级奖励40余项。
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荷兰、德国、泰国、新西兰、韩国、意大利、瑞典、日本、法国、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俄罗斯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个高校、科研机构进行学术交流或开展科研合作。
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建院(系)以来,共培养本科毕业生14500余人,硕士毕业生680余人,博士毕业生逾173人。学院现有在校学生1713人,其中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381人,全日制本科生1332人。学院重视人才培养,狠抓学生素质教育,学生培养成绩喜人:
2002年,该院学生“三个代表”宣讲实践支乡服务团获“重庆市大中专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团队”称号;
2003年,该院学生代表在重庆市大学生运动会上破男子1500米比赛纪录;
2004年,学生创业计划作品“‘GREEN WORLD’花卉产业研发公司创业计划书”获得“第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重庆赛区“银奖”该院学生设计的“大坪循环道标志性方案”获“重庆市亚太城市市长峰会花街、花堆方案征集”三等奖,学生书法作品获第三届中国书画艺术“华表奖”大展赛精品奖、“首届中国书法篆刻大奖赛”银奖;
2005年,该院学生设计作品获“‘盖雅杯’首届全国高校园林景观毕业设计作品展”入围奖;
2006年,该院学生创业计划作品“康信乳业有限公司创业计划书” 获得“第五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重庆赛区“金奖”;该院篮球代表队获得“西南大学首届篮球联赛”男子、女子双冠军;
2007年,该院学生科技作品“远缘植物试管苗嫁接技术体系及其特征性初步研究”获得“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重庆赛区“特等奖”、全国“三等奖”;该院学生设计作品“08北京欢迎您”参加“中国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大赛”获优秀奖;学生付平荣原创诗歌《梦土上》从参评的300多篇原创诗稿中脱颖而出,获得西南大学首届“青春飞扬”原创诗歌暨朗诵大赛“原创诗歌优胜奖”,学生吴琼演绎文学院黄晔同学的原创诗歌《山花——给我支教的同学们》获得朗诵大赛“三等奖”;该院学生体育健儿在西南大学第二届新生运动会上获得团体总分第二名;
2008年,该院学生盖乾文章作品获得学工部“珍爱生命 活出精彩”主题征文三等奖;学院团委成立的 “I can”学生通讯社首届获得校第二届校园新闻文化节好新闻大赛“最佳组织奖”;该院学生参加学校第二届素质拓展周“展素拓风采,迎奥运辉煌”活动获得三等奖;该院女生寝室楠园1644获得重庆市文明寝室。

❸ 西南大学的地理科学研究生有吗
西南大学有地理科学研究生,而且西南大学的地理科学还是省部级重点学科,还是很不错的
❹ 我是西南大学的学生,想考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的研究生,哪些学校比较好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好的学校: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哈工大、北航、重大、东南、大连理工、清华
❺ 西南大学生物技术中心的科学研究
·农业部生物技术与作物品质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
·GhDET2和GhGA20基因在棉花纤维发育中的功能研究
·高效无公害微生物农药的研制与中试
·利用资阳香橙铁螯合还原酶基因(CjFRO2)提高柑桔对缺铁的耐受性
·利用油菜素内脂合成酶基因GhDET2和GhFEI改良棉花纤维 的品质和产量
·羧基转运蛋白BbJENI与球孢白僵菌毒力的关系
·球孢白僵菌降解昆虫体壁水解酶基因的协同作用研究
·棉花GA20-Oxidase基因表达特性与纤维发育的关系
·棉花磷酸磷脂酰肌醇结合蛋白基因在纤维发育中的功能
·棉花纤维发育相关基因CF1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用DNA Shuffling技术改造杀虫真菌分解寄主外壳的几丁酶
·亲环蛋白Bbcycl-1在球孢白僵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
·两个新的Rac蛋白基因在棉花纤维起始和伸长中的功能
·高效杂交几丁质酶的创建及其在杀虫真菌改造中的应用
·球孢白僵菌BbCycl-1基因与菌株毒力的关系
·目的基因在棉花中的高效功能验证及评价
·害虫生防真菌致病与抗逆的分子机理、遗传改良及其应用
·棉花DGAT3基因对棉花胚珠发育的影响机制的研究
·Bbhogl调控昆虫病原真菌球孢白僵菌水分胁迫反应的分子基础
·生长素调控GhASN-like基因表达影响棉花产量的分子机制
·病原诱导启动因子控制抗菌蛋白基因提高棉花对黄萎病抗性的研究
·GhCUL1基因对棉纤维分化起始与次生壁合成的影响
·利用昆虫免疫反应负调节因子提高昆虫病原真菌毒力
·两个棉花LIM结构域蛋白基因在纤维发育中的功能研究
·GhYUCCAI基因在棉花纤维细胞分化中的功能研究
·棉花TT2同源基因GhTT2-3A与棕色纤维色素合成及产量品质的关系
·棉花纤维-种子协同改良的分子基础

❻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研究生导师
这些信息去学校网站查看!
就业一般是食品厂、酿造厂、饮料厂、检验检疫机构,医药行业的一些实验员、检测员岗位也可胜任;公务员也是一个选择,博士学历的话做教师的也有,做研发的也有
娃哈哈/汇源等饮料公司
五粮/茅台/洋河等造酒公司
中粮/玛氏等
双汇/雨润/金锣等肉制品公司
蒙牛等乳品企业
统一等方便面公司
湖南金健/益海嘉里/鲁花等粮油公司
------------- 食品类的企业还是很多的,不过行业利润较低,待遇相对重工业还是差了一大截的
微生物更好一些,进酿制厂的比较多
0832 食品科学与工程(99)
1 江南大学 A +
2 中国农业大学 A +
3 华南理工大学 A +
4 华中农业大学 A +
5 南京农业大学 A +
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A
7 南昌大学 A
8 浙江大学 A
9 中国海洋大学 A
10 江苏大学 A
11 东北农业大学 A
12 华南农业大学 A
13 河南工业大学 A
14 天津科技大学 A
15 沈阳农业大学 A
16 福建农林大学 A
17 山东农业大学 A
18 合肥工业大学 A
19 浙江工商大学 A
20 哈尔滨商业大学 A
上海交大、吉林大学、四川大学、西南大学等的食品也挺好的
名单仅供参考,各校不通方向上的实力排名也不一样,建议优先考虑211/985大学的食品;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 + 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的,一般食品专业实力和师资都还不错
转行吧,食品那么差的行业,没前途的,自己去江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看看上海食品、国内知名食品企业2012在江南大学招收食品类研究生开的待遇吧,普遍是3000 --3900,3000多的工资在物价和消费相对很高的上海,这样的收入也就是要饭吧,何况还是号称食品很强的江南大学的硕士,只能说明这个行业跟狗屎一样臭,烂!
我本人211本硕连读的食品硕士,毕业也做过食品行业,很多同学也考过南农、江大、南昌大学、中国农大、中国海洋等的食品方面的硕士,现在都参加工作了,总体的待遇和起薪只能用一个字形容:
惨!
食品的名校硕士毕业后,起薪不如一些好行业本科生的起薪,比她们的起薪甚至低1000 --1500,这就是行业差别,血淋淋的现实
可以告诉你中国大陆食品是非常没有前途的行业,政府重视的是重工业发展,是高精尖技术,食品这样的传统行业是被忽视的!! 我建议你尽快转行,可以超医药方面发展,会不错的!
那么多高薪的好专业,选什么不好呢,干嘛总有那么多不明真相的人选择食品类专业呢?!!食品专业找分工作还不算难的,不过发展什么的,比其好的工科行业就差远了;
食品科学与技术,江南大学、南昌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院校这块不错;上海海洋、华南理工、江苏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这块也挺不错;只是得提醒下,食品就业容易起薪挺低
食品行业确实有搞出名堂的,比如读博后爬到教授级的那批,还有茅台董事长等这类做食品企业高管的这批,都是出类拔萃;不过这样的很少很多,也要熬很多年的,任何食品人要跻身到这波很难,小概率事件可以忽略不计的,无法代表和代替现状和大局;我们必须要看多数人的情况,这多数人情况才能代表行业;
一定要选对专业,男怕入错行,女也怕入错行的!不同行业毕业生收入、发展、前途等差别实在太大太大了,计算机、通信、医学影像、轮机、机械、建筑等工科就业好多了,起薪也高多了
拜托网上那些没有切身体会的朋友就不要乱说了,咱再也不能坑害不知情的懵懂学子了,再也不能毁了他们前途了!!我们十年寒窗容易么?我们父母含辛茹苦供我们上学的学费来的容易么?不能错误选择一个黯淡的专业,断送自己的努力、青春、所有的付出..................
那些不知情的人们,你们了解食品科学与工程么?你们读过该专业的本科和硕士么?你们对该专业的博士就业又了解多少么?不清楚的,麻烦还是不要掺和说我是愤青什么的吧!以一个食品人(某211食品院校,全国排名60以内,硕士)身份告诉你们一些所见所闻!
高校众多专业中,食品和生物专业转行的最多,只因就业困难、起薪非常低,工作相当辛苦!
食品专业和生物专业在国内是臭名昭著的烂专业了!说句难听话,在中国,这些专业就是一坨烂泥巴;除非你读到名校的博士或许运气好能进一所不怎么样的大学做教师;
一般情况,即便中国农大、江南大学、南京农大、华南理工、浙大等食品顶尖学校的毕业生也无一幸免不景气的就业和狭窄的发展空间,江南大学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全国唯一的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按说应该挺强了,可就业呢?一样无法例外!本人本科同学有江南大学、中国农大、有南京农业大学的食品硕士毕业,他们实验室待遇和起薪都不大好,食品名校硕士普遍起薪3000 --3500,在一线城市这让人怎么生存??!
学食品当下最好出路无非考公务员去食品\药品\海关等国家检验部门,或者读个食品名校博士毕业进一所一般般的高校,其他出路都比较差(极个别挤入玛氏的不错起薪10K,中粮起薪5K,还有益海嘉里等这类企业待遇也好一些,不过十分难进,每年全国也就招那么几个,而且不一定招食品,可能是其他专业的,锁定的基本是北大之类的前20的院校);
更多品类毕业生不得不为生产和独立而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的食品、饮料、药物等企业,不得不选择没日没夜的加班、轮班、生物钟紊乱、生活无规律、紧张的节奏、高度的精神压力、疲惫的身心...........,按说如此辛苦应该高薪才对,错!大错特错!!这不是金融业、不是船舶业.......食品,这个道貌岸然的专业,不仅辛苦,而且低薪,这是有目共睹的
食品行业属于快速消费行业,劳动强度大,附加值普遍低,门槛普遍不高;且国内食品加工业的技术含量基本都很低,很少有企业愿意不惜血本做研发,大环境决定的,你不昧着良心做你就倒闭,你就OUT,这就是恶心的大环境;自己去查查大陆食品企业还剩几个有实力的? 康师傅比较强了吧,别搞错了,她属于台湾人,不是大陆;徐福记有点名堂,可惜已被雀巢收购!我们曾经应以为傲的民族品牌啊,太太乐、银鹭、小肥羊、全兴集团、味事达等多家中国知名食品企业,均被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法国达能集团、美国百胜餐饮、瑞士雀巢集团等跨国公司收购或并购。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本土食品经济相继倒戈.........令人堪忧!!
食品第一学府江南大学,食品研究生毕业也才3500左右,更多的食品研究生起薪只有3000左右;这样的待遇就连计算机、软件工程、通信等优势院校的本科生都不如的,走访调查过吉林大学、北大等院校的IT类本科就业起薪基本在4000 ---6000!这样的行业差距你能看下去么?你觉得公平么?你觉得为之付出值得么?
我们的政府也应该睁开一只眼吧!!! 否则民族食品真的完蛋,彻底的全军覆没! 关注下国人的健康吧!!!!!!这些年来,我们回忆下:苏丹红、三聚氰胺、瘦肉精、染色馒头、地沟油等彼起此伏的食品问题,现在终于知道这个行业内幕、前途和被重视程度了;在中国,你想吃没毒的东西,很难很难,除非你是领导人,有特供!!
改行吧,所有学食品的同仁们,所有准备投身食品的潜在食品人们,放弃食品吧,离开这只有辛酸、不公、黯淡的行业吧!!让我们不辜负美好未来,另辟蹊径,为辉煌的明天而努力!
❼ 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的科研机构
西南来大学农学与生物源科技学院生物资源与环境研究室
西南大学应用生物技术研究室
西南大学薯类作物研究所
西南大学玉米研究所
西南大学水稻研究所
重庆市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麦类研究室
棉花研究室
三峡库区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重点实验室
生物资源与环境研究室
作物分子育种中心

❽ 西南大学科研成果转化管理办法的第三章 奖惩
第十四条 对成果转化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其奖励按《西南大学科研奖励办法》执行。
第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私自进行成果转化,擅自转让、变相转让职务科研成果、专利或植物品种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学校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一)在科研成果转化活动中弄虚作假或非法牟利的。
(二)泄露本单位的技术秘密的。
(三)其它违反成果转化规定的。

❾ 西南大学科研成果转化管理办法的第二章 成果转化项目的管理
第七条 各完成单位和科技人员应当在项目完成后,根据科研成果的类型,提供成果介绍,报科研管理部门汇总。提供转化的成果必须成熟或可独立应用。实验室的阶段性成果进行转化时,须注明其开发程度及后续开发条件。
第八条 除学校自行投资转化的项目外,其余成果转化由学校与成果应用单位签订转化合同。
第九条 成果转化项目的组织实施:
(一)合同生效后,项目组必须全面履行合同各项条款。因学校主、客观条件限制,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合同时,项目组及所在单位应及时通知对方,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做好善后工作,防止损失的扩大,避免影响学校声誉。合同确需变更、解约的,应当依法完善手续。
(二)合同履行完成后,学校、项目组及所在单位应按约定的验收标准和方法,及时办理验收手续,合同终止,将全部原始资料立卷、归档。
(三)项目组应随时跟踪合同项目运行情况及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情况,提供有关材料数据、财务证明等资料报相关部门备案。
第十条 学校鼓励支持依法成立的技术中介组织和取得经纪人证的技术经纪人,依法从事我校科研成果转化的代理或居间等中介活动。技术交易场所或者中介机构对其在从事代理或者居间活动中知悉的有关当事人的技术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第十一条 科研成果转化项目经费必须进入学校的专门账户,独立建卡,专款专用。
第十二条 鼓励科技人员采取多种方式转化高新技术成果,在成果完成两年后未转化的,科技人员可在与学校协商,并在收益分配上达成一致的基础上自行转化。
第十三条 进入学校的成果转化项目经费,其纯收益的分配以及技术入股的红利分配按《西南大学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执行。成果转化收益的分配,原则上在项目验收、完成后进行。按合同约定分阶段完成者,也可按阶段进行分配,但须对方出具验收证明或阶段实施证明。

❿ 西南大学科研成果转化管理办法的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我校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和转化,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办法 。
第二条 科研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有实用价值和市场前景的科研成果(参照《西南大学科研成果与专利管理办法》第二条之规定)进行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等活动。
第三条 科研成果转化的形式:
(一)学校自行投资转化。
(二)技术转让、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
(三)技术入股。
第四条 科研成果转化的组织管理由科研管理部门负责,主要职责包括:
(一)组织高新技术成果的宣传及交易活动。
(二)组织成果转化的洽谈、合同签订与登记等工作。
(三)监督、协调合同的履行,参与合同项目的验收。
(四)联合企业推荐转化项目进入国家或地方政府有关计划。
(五)为非职务科研成果的转化提供有偿中介服务。
(六)组织成果转化活动的综合统计分析。
第五条 校地合作处是成果转化的执行机构之一,主要负责成熟技术(包括通过上级主管部门正式鉴定和登记、获奖的成果)的推广,其中带有研究性质的科技咨询、科技开发、科技服务等横向科研项目纳入科研项目进行管理。有关统计数据按要求报送科研管理部门。
第六条 科研成果转化应当遵循国家有关法律和学校制定的有关规章制度,维护学校利益和声誉,在平等自愿、互惠互利、诚实守信的原则下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