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美术与文化

美术与文化

发布时间: 2020-11-19 14:05:11

美术与文化,二者不可得兼.

作为一个美术生来说,学美术是自己的兴趣,然而,正是因为我们投入了太多时间在我们的专业上了,所以就没有太多时间去学好自己的文化,当然文化也是很重要的,在学好美术的同时,学好文化其实不难的,只要肯花比别人多的精力,其实相比较而言,美术比文化要难得多,因为美术是门艺术,它的范围广,而文化课它也就是固定的那么几门,而且只要用时间去背,去学就可以学好了

② 美术生好还是文化生好 美术生和文化生的区别

要看你自身的情况了,不过美术生高中混出来以后到了大学是选回艺术类及相关专业。答美术生也很累的,甚至比一般文化生要累得多,我就是一名美术生.....文化课教得好的学校还好,比较差的学校只能不停地加强专业,想从专业分上开出一条路

③ 传统文化传承与美术教育之间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艺术教育资源,我们可以汲取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精华、精神积淀、审美情趣,通过在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不仅使学生掌握美术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在完成育人的功能的同时,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一)结合民间工艺制作,了解传统文化,使民族的东西得以发展。 民间美术是组成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因素,民间美术品种极多,贯穿了人民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个领域,直接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显示出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我们通过美术教学,可以使学生对本民族丰富的民间文化,由衷地感到骄傲,为我们是炎黄子孙而感到自豪。 比如,在七年级的《江南民间美术》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我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它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形式丰富多彩,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剪纸、刺绣、年画、皮影戏、泥塑、风筝、中国结??同学们利用课余收集的信息资料,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根据自己介绍的内容自愿结合成小组,先进行交流,然后小组进行汇报。有的小组向同学们介绍了风筝的起源、流派、制作方法;有的小组介绍了各式各样的中国结,及各种结的装饰用途和寓意。有的小组介绍了各种民间的玩具的形式、特点及民间玩具图案的装饰寓意??通过第一课时的讨论、交流,同学们从对中国古老的民间美术知识的知之甚少到一定的了解,并且在此基础上通过设计制作一只风筝、放飞风筝、中国结的制作,在这一系列的学习过程中完成对风筝文化、中国结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引导学生从单纯的技能技巧的学习层面提高到一种美术文化的学习层面。通过对风筝、中国结的学习、制作,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同时也增强了同学间的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结合建筑艺术的欣赏,领略中华建筑的文化历史,建筑特色。 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无论从建筑的构造,到装饰纹样、装饰色彩,无不反映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交融,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企盼,有着极其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在少儿版七年级的《建筑与环境》单元的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探索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民居,如傣族的竹楼、蒙古族的蒙古包、侗族的鼓楼,同学们发现傣族的竹楼布局灵活多样,造型灵巧飘逸,四周以竹篱环绕,幽静宜人,体现了人居相依的理念;而蒙古包是用最简洁的手法、最省料的工艺完成的一种极富表现力的创造,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侗族的鼓楼,不用一钉一铆而衔接,我们不仅为工匠的精湛技艺而赞叹,同时鼓楼又是侗家人团结的象征。通过对建筑艺术的欣赏,使学生体会以人为本、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这些理念与如今的和平发展、爱护自然、保护地球、构建和谐社会不谋而合。 (三)结合名画欣赏,将传统文化渗透到美术课堂教学中。 我们的美术作品反映了不同时代特有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特点,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抓住赏画、品画的机会,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如:在课前我安排三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走进名家、名画》栏目,通过一周一位学生轮流的交流,感受艺术家那份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同时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适时地渗透传统文化,如在六年级美术教材中,在讲各种不同的线的表现时,我通过让学欣赏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梁楷的《泼墨仙人图》等这样一些具体的作品,感受中国画线条的特有的艺术魅力。通过赏画,使学生对中国画中的用线有了一定的认识,唯有在认知的情况下,才能进一步地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创造。

④ 谈谈美术与文化的关系

美术中既有表现性的,也有再现性的。需要指出的是,关于“艺术”与“美术”的含义和适用范围,在东西方...
美术,甚至美术中的一个方面——绘画。这便是东西方在"艺术"和"美术"两个词的含义和应用范围上的差异。

⑤ 美术和文化那个更好

我觉的文化好过于美术,不过,这东西还是要看你自己,文化好过于美术,还是美术好过于文化,如果专是前者.我劝你属学问化,毕竟美术比较难,而且又花钱,挺化不来的,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学问化确实挺累的.

这东西要看你自己的情况

⑥ 当一个美术生与文化生有什么区别

美术生要兼顾术科和文化,文化生只需要兼顾文化就可以了。
首先美术生经济压力比文化生大,其次美术生要过联考才可以报考艺术类的院校,不过只能以文科生进行高考。最后,美术生不是那么好当的。

⑦ “美术文化”的意思和概念是什么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1]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应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 [2]

“我国的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与其它国家和民族的美术共同构成世界美术的多元文化。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文教育的功能。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使学生较为全面地理解美术与自我、美术与社会、美术与自然等方面的关系,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理解美术文化,形成文化素养。”[3]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要让学生较为广泛地接触中外优秀美术作品,拓宽美术视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探索人文内涵,提高鉴别和判断能力,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像。尤其要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理解。” [4]

这是一个信号,释放出这样的一个重要信息:美术既是文化的载体,自身也是文化的一种类型,因此美术学习不仅仅是美术技能技巧的学习,也不应该仅仅是美术知识的学习,而应该是在一种文化观的观照下的学习,应该让学生在一种文化情境中理解美术,并通过对美术的学习感受和接受文化的影响。

从文化的角度看待美术学习,是现代美术教育的一种积极的拓展和重大的进步。在这种大的美术教育背景下,美术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会相应地对我们每一个美术教师提出新的要求。一个非常现实却必须回答的紧迫问题是,一个只知道美术知识和技能的教师能否适应这一要求?在走进文化的进程中,我们可以叩问自己:我准备好了吗?

如果答案是乐观的,我们需要的是 “锦上添花”;如果答案是悲观的,我们需要的是“亡羊补牢”。因此,不管是乐观的还是悲观的,不管是需要“锦上添花”还是需要“亡羊补牢”,我们是否都需要走过一遍文化的田园,观望一下文化的阡陌,来感悟文化、认识文化、亲近文化。

关于文化的定义

文化,我们并不陌生,因为它常常腾之于众口——“学文化”、“有文化或没文化”、“文化水平高”、“中国文化”、“西方文化”、“古代文化”、“现代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茶文化”、“酒文化”……在当今社会,似乎不说“文化”等于没“文化”,不说“文化”无法表现“文化”,文化真是到了炙手可热的地步。

上述文化,名为文化,其实其内涵并不相同。二黑哥学的文化、弟妹儿女学的文化是一种文化,但主要指的是识字和各种学科基础与基本技能,学得好自然可以称为“文化成绩好”、“文化水平高”。中国文化、西方文化、古代文化、现代文化、大众文化、精英文化……则是另有所指,所指为何?正是我们所要关注的。

要使问题变得清晰起来,我们首要关心的问题自然是文化是怎样被定义的。

文化被模糊地使用着,似是而非,似非而是,似可意会,又难明确。于是,有心人喟叹如是:文化是使用率非常高的词语,但又是非常难以定义的词语!难则难已,但天下之事何难于人类,于是众多人热衷于探讨文化的内涵,以便给四处奔突的文化套上僵辔,让人得以从各个角度得以静观,以便认识之,驾驭之。

学者们对文化的探寻精神和结果,足以感天动地,让人肃然起敬。

人类学家克罗伯和克鲁克在他们1951年所著的《文化:关于概念和定义的探讨》一书中做了统计,在1871年到1951年间关于文化的各种定义就有164种之多。莫尔1965年的统计的关于文化的说法达到250种。以后,俄罗斯的学者克尔特曼则发现关于文化的定义多达400种。可见,文化问题的已经是学术界和社会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至今人们关于文化的定义的探讨仍是前程遥遥,终点杳然。

翻看几本权威的中国、外国的工具书,看文化是如何被定义的吧!

翻开《现代汉语词典》,我们会发现对文化有三种解释:“①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②考古学用语,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③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5]

我们看到,前两种解释与我们正在讨论的文化的意义相关,第三种则与我们经常谈到“学文化”、“文化成绩”和“文化水平”的意义相关。

再翻开《不列颠网络全书》,我们发现对文化的解释是:“人类知识、信仰和行为的整体。在这一定义上,文化包括语言、思想、信仰、风俗习惯、禁忌、法规、制度、工具、技术、艺术品、礼仪、仪式及其它有关成分。” [6]

对文化还有一个经典性的定义,是由著名的英国文化学者泰勒(E.B.Taylor)于1871年在其所著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所做的:“文化包括作为社会一名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全部能力与习惯。”[7]

在当代,一个比较有影响的文化定义是克罗伯提出的,他说:“文化是由外显的和内隐的行为模式构成;这种行为模式通过象征符号而获致和传递;文化代表了人类群体的显着成就,包括它们在人造器物中的体现;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传统的(即历史地获得和选择的)观念,尤其是它们所带的价值;文化体系一方面可以看作是活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则是进一步活动的决定因素。”[8]

你同意上述定义中的哪一个呢?如果难以决断,请别忙着下结论。要正确地理解文化的含义,我们还需要从文化一词的辞源学来加以追根溯源。

2.理解文化

我们知道,在英文中,文化一词是culture,来源于拉丁文的cultura,其含义是栽培和培育。这一基本的含义对我们理解文化十分重要,因为众所周知,自然中的所有生物都是不需要栽培和培育的,栽培和培育只能是人的行为。所谓栽培和培育指的是通过人工使植物的生长达到一种理想的状态,来满足人类的生存需要,后来此意转化为教育、训练,使人超越自然状态,成为有教养或修养的人。这种转化其实是基于一种同构关系,即将自然状态的植物进行栽培和培育以达到人所需要的理想状态与对自然状态的人进行教化以达到人类社会所需要的理想状态之间的同构。Cultura对植物是培育,对人类则是教化。理解这种关系并不困难,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是也常常将儿童比作花朵,教师比作园丁吗?儿童的成长犹如花的开放一样,需要教师像园丁那样去培育。

⑧ 美术与文化的关系

第一,它的内容是理想主义的。民间美术主要表现人们生活理想与精神理想。理想主义的艺术都具有浪漫成分。可以说民间美术(尤其是乡土美术)不是现实和写实的艺术。

第二,民间美术的核心价值观是祥和。祥和是社会与人间一种很高的境界。它包括人际之间的和谐,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天人合一”。民间文化离不开团圆、祥和、平安和富裕这些概念,这是所有民俗的终极追求,也是民间美术千古不变的主题。

第三,民间美术有自己独特的审美体系。这种理想主义的艺术,在表达方式上是情感化的,在艺术手段上主要采用象征、夸张、拟人等,在色彩上持其独有的生生观和五行观。由于民间美术多用于生活的装饰,符号化和图案化是其重要特征之一。再有就是广泛使用的与语言相关的谐音图像——这是我国民间美术最具文化内涵与审美趣味的方式。

第四,我国民间美术地域性,体现其无比丰富的多样性。传统的民间美术(尤其是乡土美术)是在各自封闭的环境中渐渐形成的。不同民族和地域的不同历史、人文、自然条件,致使各地的乡土美术有其独自的表现题材、艺术方式与审美形态。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这种地域个性鲜明的艺术,便成了独有的文化财富。

第五,还有一点很重要:它是手工的。手工是一种身体行为,手工艺术是人的情感和生命行为。手工艺术处处体现着艺人的生命情感,机器制作是没有的。在进入工业化时代,手工技能的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遗产。

⑨ 如何理解美术与文化的关系200~500字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美术被设置成小学课程中的一门必修课程。它是人类自上而下发展起来的精神产品,每件美术作品都是文化的化石,都是社会和人类发展的心影。美术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是一种文化学习。应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一.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来开阔学生视野,可以增加学生知识。 美术包括绘画.建筑.雕塑.工艺这几种形式。而这几种形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美术的悠久历史,了解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美术。特别是在中国这个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泱泱大国,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更是应该的。我曾听过这样一节美术课《自画像》,在这节课中教师除了为学生展示了自己的画像外,还为学生展示了毕加索.凡高等中外著名画家的自画像,并简要的介绍了这些画的形式及风格来历。使学生了解到了不同形式的绘画,认识到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如果教师没有为学生展示中外著名画家的自画像这一环节,只局限在教材上的自画像,那么学生们也就不会欣赏到不同风格的自画像,不会了解到画家们的不同情感,这样必然不会开阔学生视野,增加学生知识。所以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是有必要的。在小学阶段,学生对事物都是充满好奇心的,如果能在教材的基础上开阔学生视野将会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这样也有利于进行教学。二.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民族意识,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学生学习美术课不应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这样将会失去美术课的价值,美术课如同音乐课一样,都属于艺术课,除了应掌握一些应该会的技能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教育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一颗善于感受美的心灵。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例如我看过的一节低年级的欣赏课《民间玩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课前教师布置学生收集民间玩具。上课一开始,学生们就互相观摩从家里带来的民间玩具,有说有笑,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并且教师以一只泥公鸡为例引导学生观看一群鸡吃食的录像,让大家思考民间玩具中的公鸡和真的公鸡有什么区别,学生们各抒己见,接着教师又拿出一只小布老虎,引导学生说出它与真的老虎的不同。教师并告诉学生民间玩具用的艺术手法是夸张.变形.以及民间艺人做这种玩具的用意。课的最后,学生欣赏了教材中各地的民间玩具图片,教师还将自己收藏的一只“泥咕咕”展示给学生们看,最后教师教育学生们说:“民间玩具是一种物美价廉的艺术品,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一个重要品种,然而却正在消失,希望大家能像我一样珍视收集其他民间玩具。”从学生们那专注兴奋的表情来看,他们已经学会了以一种新的眼光看待民间玩具。这节课使学生们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是大有益处的。由上面两个事例可以说明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是正确的,并应在教师中被广泛实施。我们要“以人为本”本着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去教学。因为美术源于生活,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应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永吉县口前镇第一小学 耿 炜

⑩ 学美术与文化,我该如何抉择

首先,美术艺考并不是一条逃避的道路,真真正正凭自己实力参加过艺考的考生都懂得走这条路的艰难,如果仅仅是因为文化不理想想考美术,并不是很好的选择,但是如果楼主很喜欢的话,那就另当别论,楼主现在才高一,如果从现在就开始准备,是来得及的,而且只要全心投入了,就一定能做得好。至于清华美院的话,在专业成绩和文化成绩上要求都比较高,如果楼主想要考清华美院的话,那在文化上也必须多下工夫,这样才有成功的可能。
至于美术专业的发展趋势来说,要看楼主最后落足于哪一个方向上,纯艺术比较难考,而且以后就业面相对比较窄,但如果你有这方面的门路就另当别论了;设计就业范围比较的广泛,但中国现在会设计的很多,但是精于设计的很少,所以如果要学,就要学到最好。另外如果楼主有兴趣的话,可以考虑一下新媒体之类的艺术,比较时尚,这类人才目前也比较稀缺。
祝你一切顺利~!加油~!

热点内容
一年级下册数学视频 发布:2025-09-12 02:34:51 浏览:717
女教师监禁mdyd 发布:2025-09-12 00:28:58 浏览:995
生物的技术阅读 发布:2025-09-11 21:59:25 浏览:472
内派教师 发布:2025-09-11 19:02:33 浏览:884
柚木老师 发布:2025-09-11 18:36:33 浏览:488
爱因斯坦教育 发布:2025-09-11 15:40:39 浏览:582
李建老师 发布:2025-09-11 14:09:05 浏览:237
学生和老师的关系 发布:2025-09-11 09:35:01 浏览:124
师德师风政治学习心得 发布:2025-09-11 09:06:43 浏览:485
阶梯数学4 发布:2025-09-11 07:08:42 浏览: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