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文言文代表湿

文言文代表湿

发布时间: 2020-12-05 02:23:22

1. 古文翻译一个句子 江南卑湿 丈夫早夭

”江南卑湿,丈夫早夭”中的” 丈夫”的意思是:男子,和今义比词义是扩大的。

原文:

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是南楚也,其俗大类西楚。郢之后徙寿春,亦一都会也。而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与闽中、干越杂俗,故南楚好辞,巧说少信。

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多竹木。豫章出黄金,长沙出连、锡,然堇堇物之所有,取之不足以更费。九疑、苍梧以南至儋耳者,与江南大同俗,而杨越多焉。番禺亦其一都会也,珠玑、犀、玳瑁、果、布之凑。

译文:

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一带是南楚地区。这里风俗与西楚地区大体相似。楚失郢都后,迁都寿春,寿春也是一个都市。而合肥县南有长江,北有淮河,是皮革、鲍鱼、木材汇聚之地。因与闽中、于越习俗混杂,所以南楚居民善于辞令,说话乖巧,少有信用。

江南地方地势低下,气候潮湿,男子寿命不长。竹木很多。豫章出产黄金,长沙出产铅、锡。但矿产蕴藏量极为有限,开采所得不足以抵偿支出费用。九疑山、苍梧以南至儋耳,与江南风俗大体相同,其中混杂着许多杨越风俗。番禺也是当地的一个都市,是珠玑、犀角、玳瑁、水果、葛布之类的集中地。

出处:《货殖列传》——西汉·司马迁

(1)文言文代表湿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西汉初年中国第一次全方位应用道家理论治国,产生了大汉第一盛世――文景之治,《货殖列传》中关于道家的“低流之水”的市场机制,其有关理论和实践情况主要记述在《淮南子》、《史记》、《汉书》等道家诸书与史书中。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第一篇就讲述了市场自我调节的例子:东南西北方的物产各不一样,北有牦牛,西有畜牧,东有渔盐,南有木材,那么这些东西都是人民的生活必需品,北方也要用木材,南方也要用皮毛,那怎么办呢?

司马迁说:“这难道还需要官府发布政令,征发百姓限期会集吗?人们能各凭其能,各竭其力,各满其欲。所以,贱货能贵卖,贵物能贱买。人们各经其业,各从其事,就像水往低处流那样,日夜无休,不招自来买卖,不求自出交易。这符合大道,也是自然调节的证明。”

2. 只要文言文翻译,尽量全

陶公性俭厉
本文选自记载汉到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政版事第三》,权编者是刘义庆(403-444),他是南朝·宋著名的文学家。
原文
陶公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其意。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又云,尝发所在竹篙,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仍当足。乃超两阶用之。

译文
陶侃性情俭省而严厉,对政事十分勤勉。他任荆州刺史时,命令监造船只的官员把锯木屑全部收集起来,不论多少。大家都不明白他的用意。后来正月初一大会僚属,恰好遇到久雪初晴,大堂前的台阶除雪后还很湿。这时陶公就让人用木屑覆盖在上面,人们出入一点都不受到妨碍。
官府用的毛竹,陶侃总是命令把截下的根部收集起来,(以至于)堆积得像山一样。后来桓温伐蜀,把战船组装起来的时候,都用这些竹头作钉。
又传说,陶侃曾征调当地竹篙,有一位官员把竹子连根取用,用竹根代替竹篙的铁箍,陶侃就把他提升两级加以重用。

3. 现代文中湿透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走,文言文中的意思是跑,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行走。例如:1、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守株待兔》)文言文2、我们到公园里走一走。现代文。

4. 湿透的样子在文言文中怎么说

忽暴雨,上下淋湿

5. 古文中"干"有哪些意思

gàn
①<名>盾牌抄。《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②<动>捍卫。《卖柑者言》:“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
③<动>冒犯;冲犯。《商君书·业分》:“民不敢犯法以干法官也。”
④<动>直冲。《兵行车》:“哭声直上干云霄。”《雁荡山》:“自岭外望之,都无所见,至谷中则森然干霄。”
⑤<动>追求;求取。《中山狼传》:“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干仕。”
⑥<动>干预;牵涉。《智取生辰纲》:“我们自凑钱买酒吃,干你甚事?。”
⑦<名>水边;河岸。《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⑧<名>山涧。《诗经·斯干》:“秩秩斯干,幽幽南山。”(秩:水清的样子)
⑨<名>天下。见“干支”
⑩<形>没有水分或含水分很少的。与“湿”相对。《卖柑者言》:“视其中,则干若败絮干。”⒒<形>空虚。“外强中干”
gàn
①<名>树干。《淮南子·主术》:“枝不得大于干。”
②<名>指事物的主体或重要部分。《国语·晋语》:“爱亲明贤,政之干也。”
③<名>才能;才干。《三国志·诸葛亮》:“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④<动>办理;主治。《水浒传》:“明日干了这事,更是这里安身不得了。”
⑤<名>事情;事务。《水浒传》:“学生来时,说道先生今日有干,权放一日假。”

6. 湿头发文言文怎么说

只需要将现代汉语双音节词“头发”改成文言文单音节词“发”就行了:湿发。

7. 用文言文形容被雨淋湿身的词句

被雨淋湿身
雨湿身
《网络文言文翻译》

8. 怎么用文言文的形式说下太大的雨,全身都弄湿了

下大雨之,一身皆沾

9. 小鸟翅膀被雨打湿的文言文怎么说

就是鸟的翅膀被雨打湿了,这个没有什么,我有我的说法的,不知什么东西都可以用文言文细绒的

10. 郑人逃暑文言文翻译

译文:

郑国有个人在一棵独立的树下乘凉,太阳在空中移动,树的影子也在地上移动,他也随着树的影子挪动自己的卧席。

到了黄昏,他又把卧席放到大树底下。月亮在空中移动,树的影子也在地上移动,他又随着树影挪动自己的卧席,而苦于露水沾湿了全身。

树影越移越远了,他的身上也越沾越湿。(这个方法)在白天使用很巧妙,但晚上用就相当笨拙了。

原文: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于身。

其阴逾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太平御览·人事部》

(10)文言文代表湿扩展阅读:

郑人逃暑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外界条件是不断变化的,我们要随着事态的发展去解决问题所在,而不能只用老眼光。

老办法去看待并解决新的问题,不然就会碰壁;客观世界在不断运动、发展、变化,我们也一定要认识并适应这种发展变化,不能墨守成规,要懂得融会贯通。

郑人用避暑的办法去对待夜间的露水,当然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用狭隘的经验去对待变化着的事物,必然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出处介绍:

《太平御览》是宋代著名的类书,为北宋李昉、李穆、徐铉等学者奉敕编纂,始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成书于太平兴国八年(983)十月。

《太平御览》采以群书类集之,凡分五十五部五百五十门而编为千卷,所以初名为《太平总类》;书成之后,宋太宗日览三卷,一岁而读周,所以又更名为《太平御览》。

全书以天、地、人、事、物为序,分成五十五部,可谓包罗古今万象。书中共引用古书一千多种,保存了大量宋以前的文献资料,但其中十之七八已经亡佚,更使本书显得弥足珍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

热点内容
末世化学家txt下载 发布:2025-10-20 05:02:05 浏览:397
教学常规学习心得 发布:2025-10-20 04:03:06 浏览:298
推拿手法教学 发布:2025-10-20 01:15:51 浏览:398
教师师德素养提升总结 发布:2025-10-19 23:57:12 浏览:68
舞狮鼓教学 发布:2025-10-19 16:17:31 浏览:669
杭州市教育局电话 发布:2025-10-19 09:21:50 浏览:285
中非历史关系 发布:2025-10-19 06:47:41 浏览:5
师德双八条 发布:2025-10-19 05:31:17 浏览:360
大学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发布:2025-10-19 04:36:23 浏览:750
如何让网吧 发布:2025-10-19 01:49:35 浏览: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