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四川大学科研院

四川大学科研院

发布时间: 2020-11-19 14:13:51

① 成都四川大学科技园博士我想了解具体情况大汪慧强

不清楚你是问的是川大科技园职业技能培训学院,还是川大国家大学科技园?不过这两个很近,都挨着川大望江校区西门,第一个就在川大西门旁边,在学校外,科华北路上。另外一个在学校里面,从科华北路那个门(西门)进去,直走100米左右吧,到头转
四川大学\科技园,博士,具体情况\成都
不清楚你是问的是川大科技园职业技能培训学院,还是川大国家大学科技园?不过这两个很近,都挨着川大望江校区西门,第一个就在川大西门旁边,在学校外,科华北路上。另外一个在学校里面,从科华北路那个门(西门)进去,直走100米左右吧,到头转

② 四川大学有哪几个校区

四川大学现在有3个校区,分别为:望江校区、华西校区和江安校区。

拓展资料:

1. 四川大学望江校区

①地址: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 。

②邮编:610065 。

③简介:四川大学望江校区为川大校本部,占地3000多亩,主要为四川大学大三、大四及硕、博士研究生同学学习的地方,望江校区位于成都市一环路上,分设东西南北四个门,交通方便,地理位置优越。

5. 四川大学由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三所全国重点大学经过两次合并而成。原四川大学起始于1896年四川总督鹿传霖奉光绪特旨创办的四川中西学堂,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近代高等学校;原成都科技大学是新中国院系调整时组建的第一批多科型工科院校;原华西医科大学源于1910年由西方基督教会组织在成都创办的华西协合大学,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西式大学和中国最早培养研究生的大学之一。1994年,原四川大学和原成都科技大学合并为四川联合大学,1998年更名为四川大学。2000年,四川大学与原华西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四川大学。

6. 国家重点实验室: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7.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生物治疗转化医学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8.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烟气脱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9. 国家工程实验室:制革清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环保型高分子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口腔再生医学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能源植物生物燃油制备及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10. 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视觉合成图形图像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11. 其他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空管自动化系统技术重点实验室

12.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皮革化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辐射物理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绿色化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靶向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特种材料及制备加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类)、高能密度物理及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类)、能源工程安全与灾害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3.据2015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2003年以来,学校每年在国际中国国内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总数和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均居全国高校前10位。根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公布的数据,2006年该校在国际中国国内共发表论文6395篇,全国排名第9位;中国国内统计源期刊论文4338篇,全国排名第6位;SCI收录总数1066篇,全国高校排名第12位(2005年第14位)。

14.四川大学2005-2014年国际论文累计被引用22683篇(2013年为13845篇),共计167377次(2013年为125756次),篇数列全国高校第6位,次数列第9位;SCI学科影响因子前1/10的期刊论文504篇,占全部论文的13.82%,在全国高校排名中列第9位;“表现不俗论文”(其被引用次数高于该学科国际平均线的论文)1516篇,占全部论文的41.57%,较2013年上升7.06个百分点,在全国高校排名中列第7位,较2013年上升2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表现不俗”论文数在全国医疗机构中排名第1位。华西口腔医院“表现不俗”论文数在全国口腔医学领域排名第1位。

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四川大学哪个最强

斑竹把这个人封了 这个人经常跳出来挑起矛盾 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 作者:英雄本无泪 提交日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到现在才刚刚50年啊!!!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现在地位已经可以说是中国大学的老大了。从科学技术大学的人才培养,有50位当选院士,出国是中国老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人才遍步世界每个地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也最有可能培养诺贝尔奖的大学,而且也有科学家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以后可能当选院士是中国最多的高校,但是四川大学以后110多年了,培养不到10个院士,基本上没听见四川大学校友在阿谁领域的声誉,四川大学工科理科也落后科学技术大学很多啊!!!!!!!!!!!!!为什么百年四川大学还不如一个刚刚满50年的科学技术大学呢??? 作者:英雄本无泪 提交日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个名字听起来到好象很了不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难道真的那么牛吗???虽然从科研实力,中国任何一所大学都比不上它,但也不至于被人吹的那么神气吧!!!有的人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最有可能培养出诺贝尔奖。有的人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最先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大学,甚至贬低很多大学,我觉得什么事情不克不及光看现在。曾经也有很多大学了不起但后来也走下坡路,好比当年的唐山交通大学请问有那所大学能和它相提并论,当年中央大学请问实力怎么样绝对比北大清华强吧!!!!!!!!还有更多的大学,但后来都落后了,我认为看待很多事情不克不及光看现在,好比有很多人贬低四川大学说它很垃圾,就算清华北大现在实力是最不了起的,但是我想总有一天会被有些大学超出的。 作者:英雄本无泪 提交日期: ?说到这里肯定是江苏和浙江雄霸天下不管从那方面,其他省都不克不及和这两个省比,可能江苏和浙江雄霸天下这个位置至少还要几百年,其他省是比不了的了。

④ 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的科研成果

2005年,学院纵向和横向项目科研经费都达到了历史新高,科研的发展和科研实力的进一步增强为学院的学科建设和各项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本年度SCI收录论文8篇,EI收录论文38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组织专题学术讲座十余场,聘请兼职教授9人。2005年8月,在苏显渝教授的全力引荐下,我院有幸邀请到现任国际光学学会副主席,德国Münster大学生物物理实验室主任,国际生命科学中的光学学会创始人和第1、2任主席,现任该学会名誉主席的Gert von Bally教授来我校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术访问和交流活动。
2005年,我院在纵向项目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院黄卡玛教授获准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苏显渝教授获准自然科学基金专项基金1项。另外在部、省级项目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⑤ 四川大学院士在不同学院的分布

四川大学现在有专任教师4362人,科研人员389人,教授(级)1403 人,副教授(级)2074 人。其中有两院院士14人,特聘院士30人(所谓的特聘就是双聘,人事关系不在四川大学的)

⑥ 四川大学化工学院的科研成果

化学工程学院具有良好的科研基础,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获国家教育部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学院主编教材获国家一、二等奖共计8项。
科学和工程研究方面,学院建立了从化工基础研究到工程应用转化、从化工工艺开发到化工设备设计的一体化科研体系。化工学院的基础研究集中瞄准学科前沿,在多相流传递过程、反应工程、膜科学与分离工程、分子计算化学与反应动力学模拟、冶金工程与设计、生物柴油与可再生能源、等离子化工、构型反应装置与催化剂工程、电子材料、低碳技术、化工过程装备等领域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团队。近四年,学院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项、面上基金18项,并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973”、“863”以及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多项基金支持;累计发表SCI/EI论文530余篇。近年来,学院承担国家攻关项目及部(省)级科研项目6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发明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亿利达科学技术奖1项,发明专利150余项。2010-2013年,到校科研经费累计超过3亿元。

⑦ 为什么四川大学院士那么少

因为好多最优秀的四川大学本科生都到清华,天大,浙大,还有出国的。

⑧ 四川大学全国排名第几

以高校科研影响力榜单为例,在2018-2019年度四川大学高校科研影响力榜单排名第七。

人民网发布了《2018-2019高校社会影响力排行榜》,其中在“高校科研影响力榜单”(注:评分指标有“生产知识基地指数”“学科水平指数”“师资水平指数”“学科科研总指数”“科研优秀成果加分”五项)中,四川大学以5.72分位居榜单第7位。

自2018年以来,四川大学实施了《四川大学领军人才培育计划》《交叉创新基地培育专项》《基础研究培育专项》《四川大学“从0到1”项目支持计划》《四川大学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修订)》《四川大学科技奖励种子培育项目》等一系列计划,为学校高端人才、重大科技项目、交叉创新平台、重要科技成果等做好培育和储备,为前沿基础研究、国家重大需求等科研领域做好布局,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2019年,学校继续发挥“医学+”“信息+”双引擎支撑作用,结合优势学科,推动有深度和实质性的学科交叉,开拓新领域方向,推动相关学科向“新工科”转型,推动成立“3+1”工业互联网研究中心;组建科技攻关大团队,以在关键核心领域实现重点突破;

突破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藩篱,深化校地企合作,与地方共建一流大学,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通过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双轮驱动”,促进学校形成浓厚的创新氛围,培育志存高远、勇于竞争的科研土壤,为学校科技创新注入新动力,保障学校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8)四川大学科研院扩展阅读:

学校由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三所全国重点大学经过两次合并而成。

原四川大学起始于1896年四川总督鹿传霖奉光绪特旨创办的四川中西学堂,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近代高等学校;原成都科技大学是新中国院系调整时组建的第一批多科型工科院校;原华西医科大学源于1910年由西方基督教会组织在成都创办的华西协合大学,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西式大学和中国最早培养研究生的大学之一。

1994年,原四川大学和原成都科技大学合并为四川联合大学,1998年更名为四川大学。2000年,与原华西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四川大学。

截至2020年2月,学校有望江、华西和江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7050亩,建筑面积269.4万平方米;有全日制本科生3.7万余人,研究生2.8万余人,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近4500人。截至2019年底,专任教师4527人。

⑨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的科学研究

科研实力及优势领域科研实力
学院科研队伍老中青结合,结构合理,实力强大。近五年来,承担了大量国家和地方科研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包括重点和重大项目)59项,973、863和国家重点科技攻关15项,省部级基金70项,企业委托110余项。科研成果丰硕,近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通过国家和省部级鉴定成果9项;发表学术论文7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近400篇、EI收录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学院与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十多个国家以及香港、台港和内地众多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优势领域
1) 高效高选择性有机合成化学
复杂化合物和新化合物的高效高选择性设计合成,各类医药、农药及及中间体的合成。
2) 绿色化学与技术
是国内较早开展绿色化学研究的单位之一,并建立了绿色化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国内最早设立绿色化学博士点的单位。在生物质转化、绿色合成方法学、清洁化生产技术、环境友好材料化学、过程化学与技术及绿色化学评价方面有相当优势。
3)环境友好材料
依托于化学学院降解与阻燃高分子材料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的“四川大学生物基与环境友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与企业合作共建的专门从事各类生物基材料和环境友好材料的研究与开发机构,具有雄厚的研究开发实力。在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特别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水性系列粘合剂和涂料、快干透明漆、去污上光蜡以及高吸水树脂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的高水平成果。
4) 阻燃材料
化学学院是国内外目前在阻燃领域研究力量最强的单位之一,建有阻燃高分子材料省重点实验室,特别是在高效无卤阻燃剂与材料的研究开发方面已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近年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技奖5项,发表大量的论文和发明专利。
5) 催化化学
有机金属络合催化,主要是以水溶性过渡金属络合物为催化剂的水/有机两相催化体系中的催化反应及离子液体介质中的催化反应研究;新型高效催化剂的合成及工艺研究,包括天燃气(液化气)催化燃烧催化剂及技术、汽车/摩托车/通机尾气净化催化剂、室内空气催化净化、工业有机废气的催化处理技术、催化燃烧脱除饮食油烟、耐高温高比表面氧化铝新材料、高性能稀土储氧材料等。
6) 有机/无机功能材料化学
各种功能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如电致发光液晶材料、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液晶聚合物与材料;无机纳米材料合成、锂电极材料、磁微球及纳米磁粉、含钛双功能敏感材料等。
7)功能与医用高分子材料化学
人体可吸收降解的手术缝合线、骨板和组织修复材料、人造皮肤、药物缓释材料;生物基高分子材料;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分子设计、合成、自组装、改性;功能化高分子合金与纳米材料。
8)分析化学
各类化学分析及仪器分析。包括原子光谱分析;化学计量学;色谱分析;分子光谱分析;电化学分析;分析仪器的研发;环境监测研究等。
9)精细化学品化学
医药、农药、染料、日化及中间体的合成及工艺、造纸化学品、高性能聚合物材料单体、塑料助剂(如抗氧剂、抗静电剂、荧光增白剂、固化剂、阻燃剂等)等产品的研究与开发。
10)天然有机化合物及中草药的研究
天然有机化合物及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和测定及化学合成;药物分子设计与合成、药物分析与检验。
11)放射化学
生物医学中的核技术与标记化学;核材料合成与分离化学;同位素及辐射生物技术。
12)油(气)田化学品研究
三次采油用高分子及表面活性剂等。
可参与科研技术合作领域
1)有机化学/精细化学品/天然产物领域
复杂和新化合物(包括医药、农药及中间体)的设计合成
有机功能材料、自组装纳米材料的研发
仿生/仿酶催化剂及各种手性催化剂的合成及应用
涂料、染料、洗涤用品、化妆品等精细化学品的研究开发
烯烃氢甲酰化反应及其在药物中间体和精细化学品合成中的应用技术开发
天然产物的分离提取及化学合成
2)高分子材料领域
新型阻燃剂与阻燃材料的研究开发
生物降解塑料的研究开发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开发
光电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开发
高性能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技术开发
高分子材料的功能化与高性能化研究
三次采油用高分子及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开发
高分子材料的耐老化研究
废弃塑料的回收与再利用新技术
微波和等离子体技术在高分子合成与改性方面的应用
高效水泥减水剂等、家具、汽车等油漆、粘合剂、皮革化工,特别对聚丙烯酸酯、聚氨酯、聚酯、醇酸树脂等高分子合成的研究。
建筑装饰胶、涂剂、胶粘剂、皮革涂饰剂等
3) 催化技术领域
高性能汽车(汽油/柴油/CNG)尾气净化催化剂(达欧II、欧III标准新车和在用车)
高性能摩托车尾气净化催化剂(达欧II、欧III标准)
通用汽油/柴油机尾气净化催化剂
天燃气/液化气催化燃烧催化剂及技术(家用天然气催化燃烧炉、家用催化燃烧热水器及工业催化燃烧器等)
工业有机废气的催化处理技术
室内空气催化净化(光催化降解室内污染气体)
催化燃烧脱除饮食油烟
CO、CO2天然气及低碳烃的催化活化研究及综合利用研究
不饱和化合物的催化加氢(均相、多相)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
4) 无机化学领域
耐高温高比表面氧化铝新材料
高性能稀土储氧材料
废水处理(印染废水、重金属废水、放射性废水等的处理)
生活用水中除去金属离子、互阴离子及消毒与杀菌研究
天然非金属矿物(如高苓土)的利用
5) 化学及仪器分析领域
各类单一及混和物质的鉴定及成分分析
环境监测
新型分析仪器的研制
三废的回收与利用
6) 绿色化学领域
生物质转化
清洁化生产技术
部分代表性科研成果简介
1) 高效无卤聚合物阻燃剂及应用:“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成果,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 光-生物降解淀粉塑料:国家级重点推广项目,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3) 完全生物降解树脂与一次性使用塑料,“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成果
4) 低成本完全生物降解树脂及膜制品,“十五”国家863项目成果,包含8项国家发明专利
5) 阻燃聚酯纳米复合材料:“十五”国家863项目成果,包含2项国家发明专利
6) 废弃聚合物回收与利用新技术:中国发明专利 ZL03117935.5
7) 无卤膨胀型阻燃聚烯烃: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0510021216.7
8) 可生物降解的脂肪族与芳香族共聚酯: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0410040914.7
9) 高效无卤阻燃聚碳酸酯,中国发明专利ZL0279.8
10) 同时具有阻燃和增强热致性液晶聚酯原位复合材料,中国发明专利 ZL 0315.8
11) 具有阻燃和耐熔滴作用的聚合物阻燃剂,中国发明专利 ZL0512.6
12) 医用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资助项目,含3项中国发明专利
13) 低成本可生物吸收手术缝合线,国家重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成果,含2项中国发明专利
14) 一次性使用可降解餐饮具,包括一项中国发明专利和一项韩国发明专利
15) 反应型阻燃剂与阻燃共聚酯及纤维,国家863项目成果,含2项中国发明专利
16) ABS和HIPS用无卤阻燃剂及阻燃配方,含2项中国发明专利
17) 可熔融加工成型的聚乙烯醇/生物降解聚酯塑料,含3项中国发明专利
18) 热塑性聚氨酯与生物基聚合物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成果
19) 以水溶性铑膦络合物催化的稀乙烯制丙醛清洁技术,国家863项目成果,含6项中国发明专利
20) 乙苯空气氧化制苯乙酮清洁化技术,中国发明专利
21) 卤代芳香硝基化合物的高选择性催化加氢技术及其在药物中间体、精细化学品合成中的应用(系列技术)
22) 高性能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四川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成果
23) 高温下保持高比表面氧化铝及其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ZL01128872.8
24) 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的催化剂,中国发明专利ZL01128871.X
25) 整体式燃气燃烧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02127951.9
26) 铈锆铝基储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0510020615.1
27)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其电致发光器件,中国发明专利ZL0382.4

⑩ 四川大学研究生院现任领导

何继业:全面负责学院党委工作,分管党建、组织、宣传、统战、离退休、安全工作。
左卫民:全面负责学院行政工作,分管学科建设、研究生教育、人事、财务工作。
悦 洋:分管纪检工作、学生工作、招生就业、共青团、校友工作。
刘昕杰:分管科研、国际交流、图书馆、实验室建设管理工作。
谢维雁:分管本科教学、实践教学中心、成教自考网络、协管研究生工作。
四川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由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三所全国重点大学于1994年4月和2000年9月两次"强强合并"组建而成。
教育部批准四川大学2000年6月试办研究生院,2004年5月24日正式建立研究生院。四川大学研究生院下设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研究生培养教育办公室、学位办公室、"985工程"和学科建设办公室以及综合科。
四川大学研究生院是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单位,四川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会长单位。

热点内容
小学教师资格证模拟题 发布:2025-09-12 03:43:50 浏览:549
一年级下册数学视频 发布:2025-09-12 02:34:51 浏览:717
女教师监禁mdyd 发布:2025-09-12 00:28:58 浏览:995
生物的技术阅读 发布:2025-09-11 21:59:25 浏览:472
内派教师 发布:2025-09-11 19:02:33 浏览:884
柚木老师 发布:2025-09-11 18:36:33 浏览:488
爱因斯坦教育 发布:2025-09-11 15:40:39 浏览:582
李建老师 发布:2025-09-11 14:09:05 浏览:237
学生和老师的关系 发布:2025-09-11 09:35:01 浏览:124
师德师风政治学习心得 发布:2025-09-11 09:06:43 浏览: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