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氏诫子文言文翻译
『壹』 政母诫子翻译 郑善果,郑州荥泽人也。……所在有政绩,百姓怀之。
【一】郑善果,郑州荥泽人也。祖孝穆,西魏少司空、岐州刺史。父诚,周大将军、开封县公。大象初,讨尉迟迥,力战遇害。善果年九岁,以父死王事,诏令袭其官爵。家人以其婴孺,弗之告也,受册悲恸,擗踊不能胜,观者莫不为之流涕。隋开皇初,改封武德郡公,拜沂州刺史。大业中,累转鲁郡太守。善果笃慎,事亲至孝。
母崔氏,贤明晓于政道,每善果理务,崔氏尝于阁内听之。闻其剖断合理,归则大悦;若处事不允,母则不与之言,善果伏于床前,终日不敢食。崔氏谓之曰: “吾非怒汝,反愧汝家耳。汝先君在官清恪,未尝问私,以身徇国,继之以死。吾亦望汝继父之心。自童子承袭茅土,今位至方伯,岂汝身能致之耶?安可不思此事而妄加嗔怒?内则坠尔家风,或亡官爵;外则亏天子之法,以取罪戾。吾寡妇也,有慈无威,使汝不知教训,以负清忠之业,吾死之日,亦何面以事汝先君乎! ”
善果由此遂励己为清吏,所在有政绩,百姓怀之。。【摘自《旧唐书》六十二卷】
郑善果的母亲,品性贤淑聪慧,有贞节,博览史书典籍,精通治家治国的道理。每次郑善果升堂判案,他的母亲总是坐在胡床上,在屏障后面观察。如果听到郑善果分析判决的合理,回来后就很高兴。如果听到郑善果做事不合情理,或者妄自发怒,她就回到住处,蒙上被子哭泣,整天不吃饭。郑善果跪在床前,也不敢起来。她母亲才起身对他说:“我不是恼怒你,而是愧对你们家。我做了你们郑家的媳妇,主持家务。像你的父亲,是个精忠勤勉的人,做官的时候清廉自律,从来不过问私事,以身徇国,向他那样死去,我也希望你要学习他那样的品格。你从小就成了孤儿,我是个寡妇,只有慈爱没有威信,使得你不懂的礼仪训诫,怎么能不辜负忠臣的基业呢?你从小孩的时候就继承了你父亲的爵位,爵位高至方伯,难道是你自己挣来的吗?怎么能不仔细想想这事儿妄自发怒,心里只想着骄傲享乐,耽误了公事!”
我只能翻译中间
『贰』 李存审《戒子》原文及翻译
《李存复审戒子》本文选自宋朝司马光的制《资治通鉴》。
原文
李存审出于寒微,尝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出镞者凡百余。”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生于膏粱,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翻译
李存审出身贫穷卑贱,他曾经训诫他的孩子们说:“你的父亲年轻时带一把剑离开家乡,四十年里,地位到达将相之高,在这中间,九死一生的情况绝不止一次,剖开骨头从中取出箭头的情况有上百余次.”于是,他把所取出的箭头拿出给孩子们,令他们收藏起来,说:“你们出生在富贵人家,应该知道你们的父亲是这样起家的。”孩子们都答应了。

李存审出身寒微,凭借战功官至极品。他深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留给后人一份最宝贵的遗产“破骨出镞者凡百余”,他希望这些从他身体取出来的箭头能时时告诫后代:今日富贵来之不易,在安逸的生活中不可忘本,要努力有所作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