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美术家
㈠ 有谁知到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王维
画家王玉伟(王维),祖籍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常年驻北京,现任国际孔子文化艺术回研究会副会长。系答东西方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诗酒文化协会副会长,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中国书协艺术指导委员会学术交流中心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文化部诗书画院副院长、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书画大赛并获奖。
北京美术家协会,查不到有叫王维的。
㈡ 王维的渭川回家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的艺术手法及其他异同
先说王维的。《渭川田家》共五句,前四句都在写景,墟落、牛羊、牧童、荆扉、麦苗、桑叶……一幅乡村田园景象跃然纸上。而且所有的这些景物在作者笔下无不围绕一个“归”字:牛羊归穷巷,野老候牧童,田夫背着锄头回家,连桑蚕都睡在自己巢里,再加上笼罩于这一切之上的暖黄的夕阳,温馨之情油然而生。然而,作者在诗歌的最后一句却笔锋陡转:“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一个“羡”,一个“怅”,前文的温馨顿时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我们对作者的同情或者自身的共鸣。原来,我们先前所见到的景象再温馨,对于一个旁观者来说,只能让寂寥的心更刺痛。对于一个过客来说,你经过的风景越美,越是你的悲哀,因为那风景再美,也只是一种途经,永远不会属于你。所以我们可以想象出作者的感伤:夕阳西下,万物都在归巢,自己却没有可以归属的地方。我觉得此时作者对于自己归属感的伤怀,更多的是内心归属的空虚,因为一个人如果心灵没有依靠、灵魂没有支柱、感情没有寄托的话,才是最惆怅的。联系作者写此诗时的遭遇,不难理解他的感叹:“式微,式微,胡不归!”——岂是不想归,而是不知该归向何处啊!
再说陶渊明的。陶渊明的这首《归园田居》与《渭川田家》的前四句相比较,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罗列了一大堆意象,把乡村田园景色描绘得淋漓尽致,不同的是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融入了“我”,自始至终作者都是把自己融入所摹景物之中的。所以,与王维《渭川田家》最显著的不同,是陶渊明享受到了前文所提到的那种“温馨”,而可怜的王维则只是羡慕。一个是“当事人”,一个是“旁观者”,心境却是如此不同。
从我个人角度出发,我不是很喜欢陶渊明的诗。拿这首《归园田居》来说,笔锋处处流露出一种古代小文人的洋洋自得,完全陶醉于狭隘的个人情趣之中,多少有点酸气。这有点像当今的“小资情调”。文人可以有点小资,但是不能所有文人都小资。所以,有一个陶渊明是古代文学的幸运,有一大堆陶渊明则必定是大大的灾难。所以我一直不赞成对陶渊明极力推崇,文以载道,文以载道,“道”是始终要载的,否则“文”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真正意义。而“道”显然绝不仅仅是田园风光、乡村之
㈢ 王维新的美术创作情况
1985年 中国画《幼成图》入选上海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办,上海美术馆展出);
1986年中国画《玩字图》入选首届上海青年美术作品大展(上海青年文学艺术联谊会主办,上海美术馆展出);
1999年 中国画《大家族》入选中国美协庆祝建国50周年暨迎接澳门回归全国诗人、书法家、画家 作品大奖、展?quot;,并获优秀奖(中国军事博物馆展出,入编大型画册《庆祝建国50周年世界华人诗书画精品集》);
中国画《有朋自远方来》入选上海美协时代风采-庆祝上海解放50周年美术作品展(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展出);
2000年 中国画《家》入选文化部、中国文联2000世界华人艺术展,并获银奖。 (中国美术馆展出,2000年第8期《人民画报》发表,2000年7月26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颁奖典礼,获文化部、中国文联世界华人优秀艺术家称号);
2002 年 中国画《伲村上了因特网》入选中国美协2002全国中国画展;
2003 年 中国画《热血No.3》入选中国美协2003全国中国画展;
2004年 中国画《热血No.6》入选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十届全国美展-上海展(上海美术馆展出),获中国美协第二届中国人物画展优秀奖(中国美术馆展出);中国画《热血No.5》获中国民委、中国文化部、中国美协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铜奖(中国民族文化宫展出)。
2005 年 中国画《热血 No.7》入选中国美协2005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览(中国军事博物馆展出);入选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北京市文化局永恒的记忆-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京沪两地作品联展(上海美术馆展出)。
2006年 中国画《红军阿姨住我家》入选上海美协庆祝建党85周年上海美术作品展(上海美术馆展出)。

㈣ 为什么有人不认同苏轼对王维的的诗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这是文学评论方面的合理的争鸣,只要言之成理就可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很正常,有关苏轼对王维的评论详解如下:
一、简介:
形容长于描写景物的诗,使读者如置身图画当中。也形容诗的意境非常优美。
出处:宋·苏轼《东坡题跋·书摩诘〈蓝关烟雨图〉》:"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代表有: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等等。
二、详解:
代表诗人:王维。宋·苏轼《东坡题跋》下卷《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评论唐代王维的作品中指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其所成就,不仅仅能诗善画,而是把艺术中的诗与画,通过他的他作,给以融化。
这画有机的结合,是中国画的传统,也是中国画的特点。《宣和画谱》中提到王维的诗句如“落花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渡水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之类,说是“皆所画也”。王维绘画、创作,其作品笔墨清新。格调高雅,传达出一种诗意的境界 ;苏轼从文艺本质、创作、作品三个方面确立了以诗画"一律"、诗画"略同"为核心思想的诗画关系理论体系。他对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评论就是建立在这个理论体系基础之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