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小学版文言文

小学版文言文

发布时间: 2020-12-05 04:23:03

A. 人教版小学语文文言文目录

四年级上册
第一组
观潮
2* 雅鲁藏布大峡谷
鸟的天堂
4*火烧云
语文园地一
第二组
5 古诗两首
△ 题西林壁

蒽,是人教的,只不过还得麻烦楼主找找啦~~
△ 游山西村
6 爬山虎的脚
7 蟋蟀的住宅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语文园地二
第三组
9 巨人的花园
10* 幸福是什么
11 去年的树
12*小木偶的故事
语文园地三
第四组
13 白鹅
14*白公鹅
15 猫
16*母鸡
语文园地四
第五组
17 长城
18 颐和园
19*秦兵马俑
语文园地五
第六组
20 古诗两首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送元二使安西
21 搭石
2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3*卡罗纳
24*给予是快乐的
语文园地六
第七组
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7*乌塔
28*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语文园地七
第八组
29 呼风唤雨的世纪
30*电脑住宅
31 飞向蓝天的恐龙
3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语文园地八
选读课文
1 五彩池
小青石
麻雀
迷人的张家界
仰望布达拉
一个苹果
幻想家
人造发光植物
生字表
生字表(一)
生字表(二)
四年级下册
第一组
△ 1 古诗词三首
 独坐敬亭山
 望洞庭
 忆江南
△ 2 桂林山水
△ 3 记金华的双龙洞
△ 4 七月的天山
△ 词语盘点
△ 语文园地一
 第二组
△ 5 中彩那天
△ 6 万年牢
△ 7 尊严
△ 8 将心比心
△ 词语盘点
△ 语文园地二
 第三组
自然之道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蝙蝠和雷达
大自然的启示
△ 词语盘点
△ 语文园地三
第四组
夜莺的歌声
小英雄雨来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 词语盘点
△ 语文园地四
 第五组
触摸春天
永生的眼睛
生命 生命
花的勇气
△ 词语盘点
△ 语文园地五
第六组
乡下人家
牧场之国
古诗词三首
 乡村四月
 四时田园杂兴
 渔歌子
麦哨
△ 词语盘点
△ 语文园地六
 第七组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全神贯注
鱼游到了纸上
父亲的菜园
△ 词语盘点
△ 语文园地七
 第八组
寓言两则
 纪昌学射
 扁鹊治病
文成公主进藏
普罗米修斯
渔夫的故事
△ 词语盘点
△ 语文园地八
 选读课文
△ 1 趵突泉
△ 2 小珊迪
△ 3 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
△ 4 黄继光
△ 5 生命的药方
△ 6 可爱的草塘
△ 7 到期归还
△ 8 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
△ 生字表(一)
△ 生字表(二)
人教版新课程小学语文五年级上下册课文目录
五年级上册
第一组
窃读记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走遍天下书为侣
我的“长生果”
△ 口语交际•习作一
△ 回顾•拓展一
第二组
古诗词三首
梅花魂
桂花雨
小桥流水人家
△ 口语交际•习作二
△ 回顾•拓展二
第三组

松鼠
新型玻璃
假如没有灰尘
△ 口语交际•习作三
△ 回顾•拓展二
第四组
钓鱼的启示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落花生
珍珠鸟
△ 口语交际•习作四
△ 回顾•拓展四
第五组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有趣的汉字
第六组
地震中的父与子
慈母情怀
19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学会看病
△ 口语交际•习作六
△ 回顾•拓展六
第七组
圆明园的毁灭
狼牙山五壮士
难忘的一课
最后一分钟
△ 口语交际•习作七
△ 回顾•拓展七
第八组
七律•长征
开国大典
青山处处埋忠骨
毛主席在花山
△ 口语交际•习作八
△ 回顾•拓展八
选读课文
黄果树听瀑
斗笠
太空“清洁工”
鞋匠的儿子
剥豆
你一定会听见
木笛
百泉村(四章)
生字表(一)
生字表(二)
五年级下册
第一组
1 草原
2* 丝绸之路
3 白鲸
4*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词语盘点
口语交际•习作一
回顾•拓展一
第二组
5 古诗词三首
6 冬阳•童年•骆驼队
7* 祖父的园子
童年的发现
9* 儿童诗两首
词语盘点
口语交际•习作二
回顾•拓展二
第三组
杨氏之子
晏子使楚
12* 半截蜡烛
13* 打电话
词语盘点
口语交际•习作三
回顾•拓展三
第四组
14 再见了,亲人
15* 金色的鱼钩
16 桥
17* 梦想的力量
词语盘点
口语交际•习作四
回顾•拓展四
第五组
18 将相和
19 草船借箭
20* 景阳冈
21* 猴王出世
口语交际•习作五
回顾•拓展五
第六组
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第七组
22 人物描写一组
23* 刷子李
24* 金钱的魔力
词语盘点
口语交际•习作七
回顾•拓展七
第八组
25 自己的

B. 人教版中小学课本收录的文言文有哪些

人教课标本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了部分文言文作品,具体是五年级下册的《杨氏之子》、六年级上册的《伯牙绝弦》以及六年级下册的《文言文两则》——《学奕》《两小儿辩日》.
中学
七年级上册:
5 童趣
10 《论语》十则
15 古代诗歌五首
1.《观沧海》
2.《次北固山下》
3.《钱塘湖春行》
4.《西江月》
5.《天净沙秋思》
20 山市
25 《世说新语》两则
(一)《咏雪》
(二)《陈太丘与友期》
30 寓言四则
3.《智子疑邻》
4.《塞翁失马》
七年级下册
5 伤仲永
10 木兰诗
15 孙权劝学
20 口技
25 短文两篇
1.《夸父逐日》
2.《两小儿辩日》
30 狼
八年级上册
21 桃花源记
22 短文两篇
1.《陋室铭》
2.《爱莲说》
23 核舟记
24 大道之行也
25 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26 三峡
27 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
28 观潮
29 湖心亭看雪
30 诗四首
归园田居(其三)
使至塞上
渡荆门送别
游山西村
八年级下册
21 与朱元思书
22 五柳先生传
23 马说
24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25 诗词曲五首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赤壁
3.过零丁洋
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山坡羊潼关怀古
26 小石潭记
27 岳阳楼记
28 醉翁亭记
29 满井游记
30 诗五首
1.饮酒(其五)
2.行路难(其一)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己亥杂诗
九年级上册
17 智取生辰纲
18 杨修之死
19 范进中举
20 香菱学诗
21 陈涉世家
22 唐雎不辱使命
23 隆中对
24 出师表
25 词五首
《望江南》
渔家傲秋思
江城子密州出猎
武陵春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九年级下册
17 公输
18 《孟子》两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9 鱼我所欲也
20 《庄子》故事两则
惠子相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21 曹刿论战
22 邹忌讽齐王纳谏
23 愚公移山
24 《诗经》两首
1.关雎
2.蒹葭
望采纳,谢谢

C. 小学生文言文

1、黄琬巧对 2、神童庄有恭 3、曹植聪慧
4、鲍子难客 5、曹绍夔捉“怪” 6、杨亿巧对
7、解缙敏对 8、承宫樵薪苦学 9、桓荣勤学不倦
10、宋太宗学书 11、崔景偁拜师 12、为人大须学问
13、读书五失 14、颜回好学 15、张孝基仁爱
16、陈实与“梁上君子” 17、赵简子元日放生 18、邓攸弃儿保侄
19、张之万之马 20、王安石辞妾 21、宋仁宗忍饿
22、范仲淹罢宴 23、顾荣施炙 24、逆旅主人无情
25、陆元方卖宅 26、昔齐攻鲁,求其岑鼎 27、杨万里与“诚斋”
28、和氏璧 29、幽王击鼓 30、许生端方
31、王安石待客 32、范文正正直 33、王安国直言
34、海瑞清廉 35、吕蒙正不记人过 36、梁鸿尚节
37、蹇材望伪态 38、米芾索帖 39、赵孟頫过扬州
40、欧阳修不喜释氏 41、唐伯虎识破术士 42、朱文公受骗
43、章惇书绝壁 44、李白之死辨误 45、隽不疑之母
46、徐有功秉公执法 47、王翱秉公 48、么恩与公法
49、晋平公游于河 50、子产不毁乡校 51、董阏于法无赦
52、商陵君养“龙” 53、钱货入瓶 54、田真兄弟
55、樵夫毁山神 56、奇鹰 57、雉鸟报复
58、桑中生李 59、县令捕捕蝗 60、天敌

D. 小学文言文都学哪些

小学6年阶段,孩子要学习简单古文,领悟其中道理和真谛。这些都先人给我们留下来瑰宝和文化遗产,让孩子充分理解各种奥秘,不仅对其成长、成才大有裨益,而且也对文化传承和弘扬。小编整理人教版教材总结以下12篇必背文言文,希望能引起家长朋友们重视。
杨氏之子
南北朝:刘义庆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夫子家禽。”
学弈
先秦:佚名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陈元方候袁公
南北朝:刘义庆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叶公好龙
两汉:刘向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孟母三迁
两汉:刘向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旁,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揠苗助长
先秦:佚名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伯牙绝弦
未知:佚名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愚人食盐
南北朝:僧伽斯那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反为其患。
一毛不拔
魏晋:邯郸淳
一猴死,见冥王,求转人身。王曰:“既欲做人,须将毛尽拔去。”即唤夜叉拔之,方拔一根,猴不胜痛叫。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
刻舟求剑
先秦:佚名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画蛇添足
两汉:刘向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文侯与虞人期猎
两汉:刘向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乎始强。
世无良猫
清代:乐钧
某恶鼠,破家求良猫。厌以腥膏,眠以毡罽。猫既饱且安,率不食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某恐,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无猫邪,不会蓄猫也。

E. 小学生的文言文有那些

主要是一些寓言故事,比如《掩耳盗铃》《守株待兔》等等。。。有的小学的文言文也可以从初中生文言文当中去选择,其实并没有太大的限定性。

F. 小学文言文阅读

一 夸父逐日
(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2)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
注释
⑴逐走:赛跑。逐:竞争。走:跑。 ⑵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⑶欲得饮:想要喝水解渴。 ⑷河、渭:即黄河,渭水。 ⑸北饮大泽:大湖。传说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北: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北。 ⑹道渴而死:半路上因口渴而死去。 ⑺邓林:地名,现在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邓林即“桃林”。 ⑻未至:没有赶到。 ⑼渴:感到口渴。
⑽弃:丢弃。 ⑾为:成为。 (12)逐日:追逐太阳。
古今异义:
① 夸父与日逐走 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②饮于河,渭 河:古义:专指黄河。今义:泛指所有河流
一词多义:
饮 ①欲得饮 饮:名词,饮食,食物和水 ②饮于河、渭 饮:动词,喝
古文翻译:
夸父与太阳赛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口渴了,想要喝水,到黄河、渭水去喝水。黄河、渭河的水不够了,夸父又向北去喝大湖里的水。他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丢弃的手杖,顿时化为一片桃林。

二 齿亡舌存
常枞“张其口而示老子曰:‘吾舌存乎?’老子曰:‘然!’‘吾齿存乎?’老子曰:‘亡!’常枞曰:‘子知之乎?’老子曰:‘夫舌之存也,岂非以其柔耶?齿之亡也,岂非以其刚耶?’常枞曰:‘噫,是已!天下之事尽矣,何以复语子哉!’
翻译:
常枞又张开嘴给老子看了看,问道:“我的舌头还在吗?”老子说:“当然还在。”常枞又问:“我的牙齿还在吗?”老子说::“早就没有了。”常枞又问老子: “你知道原因是什么吗?”老子回答说:“那舌头所以存在,岂不是因为它是柔软的吗?牙齿的不存在,岂不是因为它是刚硬的吗?”
常枞说:“好啊!是这样的。世界上的事情都已包容尽了我还有什么可以再告诉你的呢?”

【说明】在实际生活中,有的时候要柔,有的时候要刚,有的时候则要刚柔结合,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不能说只有柔才好,刚都不行,反之亦然。

三 指鹿为马
八月己亥,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高因阴中诸言鹿以法。后群臣皆畏高。
解答问题:
1.“赵高欲为乱”中“为”的意思________
2.“谓鹿为马”中“为”的意思________
3.“或言马以阿顺赵高”中“以”的意思________
4.“高因阴中诸言鹿以法”中“以”的意思________
5.请揣摩“高因阴中诸言鹿以法”中“因”的意思,请从下列句中双引号词语中选出与它不同的一项_____
A未若柳絮“因”风起 B蒙“乃”始就学 C肃“遂”拜孟母 D屠“乃”奔倚其下
6.有这则故事可以看出赵高是一个怎样的人?
7.赵高指鹿为马的目的是(用原文回答)?

参考答案:1、作 2、是 3、有的人 4、假借 5、A
6、一个是非不分,颠倒黑白的人、同时心狠手辣不择手段。
7、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
翻译:八月己亥日,赵高想作乱,恐怕群臣不听他的,于是他先做试探,牵着一头鹿献给二世,说:“这是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叫鹿作马。”赵高就问左右大臣,大臣们有的沉默着不表态,有的说是马来迎合赵高,有的说是鹿。赵高(后来)就暗中借法律手段,陷害了那些说是鹿的人。此后,大臣们都害怕赵高。

四精卫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 其 上多柘木,有鸟 焉 ,其状如鸟,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姣。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 溺 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 以 堙于东海。漳水出漹,东流注于河 。
1.翻译: 北( )其( )焉( )溺( )以( )河( )
2.精卫是一只什么样的鸟?(用原文回答)
3.精卫以前叫什么?为什么变成了鸟?(简要回答)
4.翻译:其状如鸟,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
5.此神话,表达了远古人名怎样的精神?
答案:
1.翻译: 北(向北 )其(代发鸠之山 )焉(不译,补充音节 )溺(被淹死 )以(用 )河(海 )
2.精卫是一只什么样的鸟?(用原文回答) 答:其状如鸟,文首,白喙,赤足。
3.精卫以前叫什么?为什么变成了鸟?(简要回答)
答: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 溺 而不返,故为精卫
4.翻译:其状如鸟,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
答:状像鸟一样,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字叫“精卫”。
5.此神话,表达了远古人名怎样的精神? 答:表达了古人坚持不懈,勇敢的精神。
译文:发鸠山上有许多柘木。那里有一种鸟,其形状如乌鸦,头有花纹、白嘴、红脚,名叫精卫。它本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日她到东海游水,淹死再也没回来,变作了精卫鸟。它长年累月地以嘴含著西山的树枝、石头丢入海里,想将东海给填平。

五 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选自【汉】刘向《新序·杂事五》)
翻译:
叶公子高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他这样爱龙成癖,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延伸到了厅堂里。叶公一看是真龙,吓得转身就跑,魂飞魄散,一脸惊惶 。由此看来,这个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却不是龙的东西罢了。
拼音:yè gōng hào lóng,古音读作shè gōng hào lóng,作姓氏。
叶公:春秋时楚国叶县县令沈诸梁,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
钩:衣服上的带钩。 写:画。
凿:通"爵",古代饮酒的器具。 屋室雕纹:房屋上雕刻的彩绘、花纹。"文"通"纹"
窥(kuī):这里是探望、偷看的意思。 牖(yǒu):窗户。 施:延伸。
还(xuán)走:转身就跑。还,通“旋”,走:跑。 五色无主:神色不定,形容仓皇失措。
夫:指示代词,那个。 好:喜欢,喜好,爱好。 闻:听说。
下之:下,下降。之,代词,代叶公住所。 是:代词,这个 。

六 学弈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一心一意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在听,可心里却想着有天鹅飞来,拿弓箭去射它。即使两个人在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第一个人。难道他的智力不如另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注释:
(01)弈:围棋,下围棋。 (02)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03)通国:全国。 (04)之:的。 (05)善:善于,擅长。 (06)使:让。
(07)诲:教导。 (08)其:其中。 (09)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10)虽:即使。 (11)之:指弈秋的教导。 (12)鸿鹄:天鹅。 (13)援:引拉。
(14)缴:本课指有丝绳的箭。“缴”字的另一个读音jiǎo,是交纳、交付的意思。
(15)之:他,指前一个人。 (16)俱:一起。 (17)弗若:不如。 (18)矣:了。
(19)为:因为。 (20)其:他,指后一个人。 (21)与:吗。 (22)曰:说。
(23)非:不是。 (24)然:这样。 (25)致志:用尽心志。致,尽,极。
(27)通国:全国. (28)与:语气助词,表示疑问。 (29)本文选自《孟子·告子》。
(30)故:原因。 (31)以:认为。 (32) 智:智力

感悟:学习不可一心二用,必须专心致志,做事要一心一意,方可成功!或(若三心二意,将一事无成。)

七 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译文:
古宋国有个人担忧他的禾苗不长高,就拔高了禾苗,一天下来十分疲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八 劝学
1.劝学原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翻译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笔直,合乎墨线,(如果)它把烤弯煨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再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
2.劝学原文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翻译
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多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3.劝学原文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如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翻译
我曾经整天发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臂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比原来加大,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行千里,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4.劝学原文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劝学翻译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儿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那么就会达高度的智慧,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5.劝学原文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翻译
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六只脚,两只大爪子,(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九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①,兔走触株②,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③,冀复得兔④。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⑤。——《韩非子》
译文: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颗树桩。一天,一只跑地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从此,那个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当然,兔子是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
注释:①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和树茎。②走——跑,逃跑。
③耒(lěi)——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象木叉。④冀——希望。
⑤而身为宋国笑——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译文:
宋国有个农夫正在田里翻土。突然,他看见有一只野兔从旁边的草丛里慌慌张张地窜出来,一头撞在田边的树墩子上,便倒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了。农民走过去一看:兔子死了。因为它奔跑的速度太快,把脖子都撞折(shé)了。农民高兴极了,他一点力气没花,就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他心想;要是天天都能捡到野兔,日子就好过了。从此,他再也不肯出力气种地了。每天,他把锄头放在身边,就躺在树墩子跟前,等待着第二只、第三只野兔自己撞到这树墩子上来。世上哪有那么多便宜事啊。农民当然没有再捡到撞死的野兔,而他的田地却荒芜了。
提示:这是一则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兔子自己撞死在树墩子上,这是生活中的偶然现象。宋国那个农夫却把它误认为是经常发生的必然现象,最后落得个田园荒芜,一无所获。不靠自己勤勤恳恳的劳动,而想靠碰好运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我们一定不要做“守株待兔”式的蠢人。

十 弓与矢
《唐太宗论弓矣》原文与译文
贞观初,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动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
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注释 :①近以示弓工:近来把它给造弓的工匠看。②脉理皆邪:木头的纹理都不正。脉理,指木纹。
③务:事务。⑩数延见:经常召见。数(shuò),屡次。
译文:贞观初年,皇上对太子少师萧瑀说:“朕小时侯喜好弓箭,拥有好弓十几把,自己觉得没有比这些再好的了,近来把它给造弓的工匠看,工匠却说‘都不是好弓’,朕就问他原因.他说:‘木头的纹理都不正,射出的箭也不会直。’朕才想到熟悉的却东西也不能达到分辨出好坏.朕靠着弓骑平定四方统一全国,但都不能做到十分了解,更何况天下大事了,哪能够全都知道?”于是命令京中五品以上的官员轮换住在在中书省,多次召见,问他们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十一 滥竽充数
【原文】
齐宣王使人吹竽①,必三百人。南郭处士②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③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释】
①竽:一种乐器的名称,很象现在的笙。 ②处士:没有官职的普通知识分子。 ③廪:粮食仓库。
【译文】
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官仓供养的乐手有好几百人。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王继位。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南郭处士只好逃走了。

十二 买椟还珠
【原文】楚人有卖某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缉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注释:1.椟:木匣;2.珠:珍珠。
译文:
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生意好,珠宝畅销起见,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珠宝商。(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十三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苏教版为: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 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

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就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却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远,而正午(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盖一样,到了正午(中午)时太阳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这不是离人近的大,而远的小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让人感觉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正午(中午)时就感觉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温暖,这不是距离人近时得热,而距离人远时得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十四 刻舟求剑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以此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时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为治,岂不难哉!

【注 释】
1.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2.自--从。 3.遽--音句,急遽,立刻,匆忙,表示时间很紧迫。
4.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 5.是--这。
6.不亦惑乎--不是佷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7.坠--掉落。 8.契者--雕刻的人/地方。 9.若--像。
10.是吾剑之所从坠--这里是我的剑坠落的地方。 11.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
12.求--寻找。 13.止--停下。 14.入--跳下。 15.行--行走。
译文: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船已经走(行驶)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不会随船而前进。用这样的办法来找剑,岂不是很糊涂吗?像这样治理国家,和这个人一样。时间已经变迁,但是办法不变,如此治理国家,不是麻烦了吗!
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比喻死守教条,比喻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这是一个寓言故事,讽刺了片面、静止,不知变通、墨守成规的人。
刻舟求剑是一个贬义词,并列式短语,为“刻舟”和“求剑”两个动宾短语构成的并列短语,在句子中可以作谓语、定语或者状语。
刻舟求剑的近义词是墨守成规 ,反义词有见机行事。

十五 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
[1]祠(cí):春祭。 [2]舍人:古代王公贵族手下的办事人员。卮(zhī):古代盛酒的器具。
[3]相谓:互相商量。 [4]引酒:拿过酒杯。引,取过来。且:将要。 [5]固:本来。
[6]子:对人的尊称。安:怎么。 [7]遂:就。 [8]亡:失去。
译文:
楚国有祭祀的人,赏给来帮忙的门客一壶酒,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几个人一起喝不够喝,一个人喝足够喝。要求大家在地上画一条蛇,先画好的人就能喝酒。”
有一个人先画好蛇,拿起酒准备喝酒,他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给蛇画上脚。”他还没有画好脚,另一个人画好蛇了,夺走他的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蛇画上脚呢?”于是那个人就把酒喝了。给蛇画脚的人,最终都会失去他的酒。

十六 狐假虎威
荆宣王[1]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一对曰:“虎求[2]百兽而食[3]之,得狐。狐曰:‘子[4]无敢[5]食我也!天帝[6]使[7]我长[8]百兽,今子食我,是逆[9]天帝命也。子以[10]我为不信[11],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12]乎?’虎以为[13]然[14],故[15]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畏[16]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选自《战国策·楚策一》
注释
[1]荆宣王:楚宣王。 [2] 求 :寻求,寻找。 [3] 食:吃。 [4] 子:你。 [5] 无敢:不敢。 [6] 天帝:上天。 [7] 使:派遣。 [8] 长(zhǎng):长官,首领。这里作动词,意为“做……首领”。 [9] 逆,违抗。 [10] 以……为……:认为……是……。 [11] 不信:不真实,不可靠。 [12] 走:逃跑。 [13] 以为:认为。 [14] 然:真的,正确的。 [15] 故:所以。 [16] 畏:害怕。
译文
楚宣王问群臣,说:“听说北方诸侯都害怕楚令尹昭奚恤,果真是这样的吗?”群臣无人回答,江乙回答说:“老虎捕捉各种野兽来吃。捉到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您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如果您吃掉我,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话,我在前面走,您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为真,就和狐狸同行,群兽见了它们,都纷纷逃跑,老虎不明白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现在大王的国土方圆5000里,大军百万,却由昭奚恤独揽大权。所以,北方诸侯害怕昭奚恤,其实是害怕大王的军队,这就像群兽害怕老虎一样啊。”
十七 鹬蚌相争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莫过甘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译文:
赵国将要讨伐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去游说赵惠王说:“今天我来,渡过易水时,看到有个河蚌刚刚打开,马上有个鹬鸟跑来啄食它的肉,蚌合上两片壳刚好夹住了鹬鸟嘴巴,鹬鸟说:(如果)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这里就会有一个死河蚌了。”蚌也对鹬鸟道:“你嘴巴今天抽不出,明天抽不出,这里就会有一个死鹬。”两个都不肯舍弃让步,这时刚好有个老渔翁走过看到把他们俩都捉住了。现在赵国攻打燕国,燕赵两国长时间相持,对两者都没好处。我恐怕强大的秦国要当渔夫了。所以请大王再仔细考虑这件事。”赵惠王说:“好。”于是停止了攻打燕国的计划。

G. 小学所有文言文及译文

1《共工怒触不周山》
原文: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 满西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译文:从前,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王(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首领。颛顼: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轩辕氏的孙子),(共工)发怒撞不周之山(触:碰,撞。不周山:传说中的一座大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按,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天有八根柱子支撑,地的四角有大绳拴挂),系挂地的绳子断了。天向西北方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移动(焉:代词兼语气词,与“于是”或“于此”相当);大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泥沙朝东南角流去(潦:积水。水潦,这里泛指大地上的江河。尘埃:尘土,这里指泥沙。归:归向,这里指流向)。

2《夸父逐日》
原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译文:夸父追赶太阳,追至太阳身边,因炎热而口渴,喝干了江河仍嫌不足,于是,欲饮沼泽之水,未等喝到,不幸渴死。手杖弃于路边,竞长成一片桃林。

3《精卫填海》
原文:发鸠之山,其上多枯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译文: 太阳神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名叫女娃,是他最钟爱的女儿。炎帝不仅管太阳,还管五谷和药材。他事情很多,每天一大早就要去东海,指挥太阳升起,直到太阳西沉才回家。

16 按图索骥
《汉书

热点内容
末世化学家txt下载 发布:2025-10-20 05:02:05 浏览:397
教学常规学习心得 发布:2025-10-20 04:03:06 浏览:298
推拿手法教学 发布:2025-10-20 01:15:51 浏览:398
教师师德素养提升总结 发布:2025-10-19 23:57:12 浏览:68
舞狮鼓教学 发布:2025-10-19 16:17:31 浏览:669
杭州市教育局电话 发布:2025-10-19 09:21:50 浏览:285
中非历史关系 发布:2025-10-19 06:47:41 浏览:5
师德双八条 发布:2025-10-19 05:31:17 浏览:360
大学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发布:2025-10-19 04:36:23 浏览:750
如何让网吧 发布:2025-10-19 01:49:35 浏览: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