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①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与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先分开讲
一级学科:中国把学科分为80个一级学科...比如哲学就是一个一级学科,法学也是一个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一级学科下面更细的分类...比如民法就是法学的一个二级学科。
国家重点学科:如果某校的该学科能代表中国在该学科上的顶尖水平,即授予其为国家重点学科
所以: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即某校的该一级学科能代表中国在该学科上的顶尖水平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就是预备国家重点学科,但现阶段还没能到达国家重点学科水平。
②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与二级国家重点学科比较,哪个更好一些
1、国家重点学科好。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的重要补充。版
2、国家重点(培权育)学科是为进一步促进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建立一个全面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学科体系,教育部决定在国家重点学科评选的基础上,从申报学科中再择优确定一批水平较高的学科作为国家重点学科的培育对象,予以重点扶持。目前,我国共有286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7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17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3、国家重点学科是国家根据发展战略与重大需求,择优确定并重点建设的培养创新人才、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在高等教育学科体系中居于骨干和引领地位,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需求,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高层次人才和智力支撑,充分体现全国各高校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实力和水平。到2007年为止,我国共组织了三次评选工作:共评选出全国286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7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17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其中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所覆盖的二级学科均为国家重点学科。
③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的学科名单
序号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名称 学校名称 1 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 中北大学 2 亚非语言文学 北京大学 3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北京大学 4 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 北京大学 5 流体机械及工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6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北京化工大学 7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北京科技大学 8 材料学 北京理工大学 9 导航、制导与控制 北京理工大学 10 飞行器设计 北京理工大学 11 林业经济管理 北京林业大学 12 世界经济 北京师范大学 13 电影学 北京师范大学 14 日语语言文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15 外科学(普外) 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清华大学 16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成都理工大学 17 动力机械及工程 大连理工大学 18 技术经济及管理 大连理工大学 19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第三军医大学 20 内科学(消化系病) 第三军医大学 21 眼科学 第三军医大学 22 卫生毒理学 第三军医大学 23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第四军医大学 24 外科学(普外) 第四军医大学 25 外科学(整形) 第四军医大学 26 口腔基础医学 第四军医大学 27 光学工程 电子科技大学 28 计算机应用技术 电子科技大学 29 数量经济学 东北财经大学 30 矿物加工工程 东北大学 31 蔬菜学 东北农业大学 32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东北农业大学 33 临床兽医学 东北农业大学 34 机械设计及理论 东华大学 35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东南大学 36 作物遗传育种 福建农林大学 37 结构工程 福州大学 3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复旦大学 39 材料物理与化学 复旦大学 40 管理科学与工程 复旦大学 41 微生物学 广西大学 42 肿瘤学 广西医科大学 43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44 飞行器设计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45 信号与信息处理 哈尔滨工业大学 46 环境科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47 外科学(普外) 哈尔滨医科大学 48 通信与信息系统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49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合肥工业大学 50 动物学 河北大学 51 作物遗传育种 河北农业大学 52 法医学 河北医科大学 53 环境工程 河海大学 54 技术经济及管理 河海大学 55 马克思主义哲学 黑龙江大学 56 中医内科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57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湖南大学 58 基础数学 湖南师范大学 59 材料学 华东理工大学 60 中国哲学 华东师范大学 61 运动人体科学 华东师范大学 62 世界史 华东师范大学 63 动物学 华东师范大学 64 系统分析与集成 华东师范大学 65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华南理工大学 66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华南理工大学 67 农业机械化工程 华南农业大学 68 体育人文社会学 华南师范大学 69 通信与信息系统 华中科技大学 70 内科学(传染病) 华中科技大学 71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华中科技大学 72 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 华中科技大学 73 中西医结合基础 华中科技大学 74 药理学 华中科技大学 75 管理科学与工程 华中科技大学 76 蔬菜学 华中农业大学 77 文艺学 华中师范大学 78 材料学 吉林大学 79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吉林大学 80 基础兽医学 吉林大学 81 技术经济及管理 吉林大学 82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吉林农业大学 83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江苏大学 84 产业经济学 江西财经大学 85 桥梁与隧道工程 解放军理工大学 86 外科学(普外) 军医进修学院 87 环境工程 昆明理工大学 88 历史文献学 兰州大学 89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兰州大学 90 安全技术及工程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91 生态学 内蒙古大学 92 农业水土工程 内蒙古农业大学 93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内蒙古农业大学 94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内蒙古农业大学 95 材料加工工程 南昌大学 96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南方医科大学 97 外科学(骨外) 南方医科大学 98 世界经济 南京大学 99 经济法学 南京大学 100 中国近现代史 南京大学 101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南京大学 102 水文学及水资源 南京大学 103 环境工程 南京大学 104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05 导航、制导与控制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06 食品科学 南京农业大学 107 法学理论 南京师范大学 108 课程与教学论 南京师范大学 109 人文地理学 南京师范大学 110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南京医科大学 111 美术学 南京艺术学院 112 信号与信息处理 南京邮电大学 113 中医内科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114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南开大学 115 植物学 南开大学 116 生理学 青岛大学 117 物理化学 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 118 中国古典文献学 山东大学 119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山东大学 120 药物化学 山东大学 121 采矿工程 山东科技大学 122 教育学原理 山东师范大学 123 中医内科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 124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山西农业大学 125 动物学 陕西师范大学 126 金融学 上海财经大学 127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上海海事大学 128 应用数学 上海交通大学 129 精密仪器及机械 上海交通大学 130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上海交通大学 131 信号与信息处理 上海交通大学 132 神经病学 上海交通大学 133 口腔基础医学 上海交通大学 134 企业管理 上海交通大学 135 光学工程 上海理工大学 136 民族传统体育学 上海体育学院 137 阿拉伯语语言文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138 中医医史文献 上海中医药大学 139 针灸推拿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 140 美术学 首都师范大学 141 内科学(消化系病) 首都医科大学 142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首都医科大学 143 凝聚态物理 四川大学 144 水文学及水资源 四川大学 145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四川大学 146 麻醉学 四川大学 147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四川农业大学 148 预防兽医学 四川农业大学 149 采矿工程 太原理工大学 150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天津大学 151 技术经济及管理 天津大学 152 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 天津医科大学 153 基础数学 同济大学 154 凝聚态物理 同济大学 155 车辆工程 同济大学 156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武汉大学 157 思想政治教育 武汉大学 158 中国古代文学 武汉大学 159 法语语言文学 武汉大学 160 空间物理学 武汉大学 161 内科学(心血管病) 武汉大学 162 材料学 武汉科技大学 163 矿物加工工程 武汉理工大学 164 物理电子学 西安交通大学 165 通信与信息系统 西安交通大学 166 皮肤病与性病学 西安交通大学 167 科学技术史 西北大学 168 流体力学 西北工业大学 169 导航、制导与控制 西北工业大学 170 作物遗传育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71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72 课程与教学论 西北师范大学 173 中国古代文学 西北师范大学 174 生态学 西南大学 175 果树学 西南大学 176 课程与教学论 西南大学 177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西南交通大学 178 岩土工程 西南交通大学 179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新疆大学 180 水利水电工程 新疆农业大学 181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扬州大学 182 外国哲学 浙江大学 183 政治经济学 浙江大学 184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浙江大学 185 生物化工 浙江大学 186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浙江大学 187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浙江大学 188 妇产科学 浙江大学 189 眼科学 浙江大学 190 药物分析学 浙江大学 191 农业经济管理 浙江大学 192 工业催化 浙江工业大学 193 中国古代史 郑州大学 194 有机化学 郑州大学 195 化学工艺 郑州大学 196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郑州大学 197 茶学 安徽农业大学 198 传播学 中国传媒大学 199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中国海洋大学 200 安全技术及工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中国矿业大学 203 食品科学 中国农业大学 204 工业催化 中国石油大学 205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中国石油大学 206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中国医科大学 207 经济史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8 外科学(普外) 中南大学 209 生态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10 中国哲学 中山大学 211 社会学 中山大学 21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山大学 213 光学 中山大学 214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中山大学 215 病原生物学 中山大学 216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中央民族大学 217 钢铁冶金 重庆大学 218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重庆大学
④ 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到正式重点学科一般需要几年时间
这不是几年的问题,如果师资、资金、科研项目等硬性要求无法达标,永远不可能升级到国家重点学科,如果在上述几方面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在下一轮评选中就一定会被列入国家重点学科行列
一、国家重点学科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学科方向:对推动学科发展、科技进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和国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学术队伍:有在所在学科学术造诣高、有一定国际影响或国内公认的学术带头人,有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学术梯队;
人才培养:培养博士生的数量和质量于全国同类博士点前列;
科学研究:已形成有较大影响的学术特色,取得一定数量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且承担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的研究项目;
条件建设:教学、科研条件居全国同类学科先进水平,具有较强的与相关学科相互支撑的能力和获取国内外信息资料的先进手段;
学术气氛浓厚,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跃。
二、教育部对申请国家重点学科的要求
申请学科须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且至少已正式招收一届博士生,并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申请学科应属“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期间教育部批复预审的原“211工程”学校中的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组成部分。
申请学科在“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期间曾获得省部级二等奖(含二等奖)以上教学科研奖励。
申请学科为国家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社科研究基地、工程中心等的重要组成部分。
申请学科所在一级学科已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截止2007年共有三次国家重点学科的评选:
第一次评选工作是在1986-1987年;
第二次评选工作是在2001-2002年;
第三次评选工作是在2006年
目前共评选出286个一级学科,677个二级学科,217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国家重点学科主要集中在985和211院校,部分省部级重点大学也有个别国家重点学科,更多学校没有国家重点学科。
⑤ 一级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国家重点学科有什么不同
1、覆盖范围不同:
每个一级学科根据实际学科的内涵覆盖分为若干二级学科或专业,即一级学科内包含二级学科。
比如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哲学包含二级国家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宗教学和科学技术哲学,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包含二级学科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西方经济学和世界经济。
2、各学科数目不同:
到2007年为止,我国共组织了三次评选工作,共评选出全国286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7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17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其中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所覆盖的二级学科均为国家重点学科。
第一次评选工作是在1986-1987年,共评选出416个重点学科点,其中文科78个,理科86个,工科163个,农科36个,医科53个,涉及108所高等学校。
第二次评选工作是在2001-2002年,共评选出964个高等学校重点学科。
第三次评选工作是在2006年,即现今的国家重点学科。
(5)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扩展阅读:
国家重点学科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学科方向:对推动学科发展、科技进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和国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学术队伍:有在所在学科学术造诣高、有一定国际影响或国内公认的学术带头人,有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学术梯队;
3、人才培养:培养博士生的数量和质量于全国同类博士点前列;
4、科学研究:已形成有较大影响的学术特色,取得一定数量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且承担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的研究项目;
5、条件建设:教学、科研条件居全国同类学科先进水平,具有较强的与相关学科相互支撑的能力和获取国内外信息资料的先进手段;
6、学术气氛浓厚,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跃。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国家重点学科
⑥ 重点学科和重点培育学科有什么不一样
重点学科一般是指高校或学术性科研机构,将有限的资源用于某些学科,以实现人内才和技术上的突破,在激容烈的竞争中占领专科建设与发展的一席之地,这些专科被称为“重点学科”。
一般所指的重点学科是对高校而言。但也可以泛指其他学科门类,在医院管理中,重点学科有时也被称为“重点学科”。
而重点培育学科应称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的重要补充,为进一步促进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建立一个全面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学科体系,教育部决定在国家重点学科评选的基础上,从申报学科中再择优确定一批水平较高的学科作为国家重点学科的培育对象,予以重点扶持。目前,我国共有286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7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17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例如: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亚非语言文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飞行器设计等学科
⑦ 请问一级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国家重点学科有什么不同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有什么不同
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专业设置按“学科门类”、“学科大类(一级学科)”、“专业”(二级学科)三个层次来设置。
按照国家1997年颁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的学科、专业目录》,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和管理学12大门类,每大门类下设若干一级学科,如理学门类下设数学、物理、化学等12个一级学科。
一级学科再下设若干二级学科,如数学下设基础数学、计算数学等5个二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就授至二级学科,一般意义上的博硕士点数指的就是可以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的二级学科的数目。
所谓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即是指在这个一级学科下的所有二级学科都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也就意味着,一个学生只要选择了这个学科中的任何一个专业,进了校门就可以从本科一直念到博士。这能反映出一个大学或科研院所在这个学科的实力和水平。但要看这个学科是否全国领先,就要看它里面的二级学科有没有国家重点学科以及重点学科的多少。
我国高校学位点(硕士)的申报一般是依托二级学科来进行的,学位点申报成功后,也多设在二级学科之下。重点学科基本属于二级学科范畴。
一级国家重点学科
⑧ 国家重点学科 国家特色学科区别吗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的重要补充,为进一步促进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建立一个全面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学科体系,决定在国家重点学科评选的基础上,从申报学科中再择优确定一批水平较高的学科作为国家重点学科的培育对象,予以重点扶持。目前,我国共有286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7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17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在通知中指出,有关单位要参照《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和《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2007-2010)编写提纲》的要求,制定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规划,该规划是今后开展学科建设评估和下一轮申报评选国家重点学科的重要依据。
⑨ 什么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它与国家重点学科的区别是什么谢谢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的重要补充,为进一步促进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建立一个全面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学科体系,教育部决定在国家重点学科评选的基础上,从申报学科中再择优确定一批水平较高的学科作为国家重点学科的培育对象,予以重点扶持。目前,我国共有286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7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17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教育部在通知中指出,有关单位要参照《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和《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2007-2010)编写提纲》的要求,制定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规划,该规划是今后开展学科建设评估和下一轮申报评选国家重点学科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