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及其翻译
❶ 碎金鱼文言文翻译
陈尧咨擅长于射箭,百发百中,世人把他当作神射手,陈尧咨常常自称为“小由基”。等到驻守荆南回到家中,他的母亲冯夫人问他:“你掌管郡务有什么新政?"陈尧咨说:“荆南位处要冲,白天有宴会,每次我用射箭来取乐,在坐的人没有不叹服的。”他的母亲说:“你的父亲教你要以忠孝来报效国家,而今你不致于施行仁化之政却专注于个人的射箭技艺,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用棒子打他,摔碎了他的金鱼配饰。
原文: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

(1)文言文及其翻译扩展阅读:
陈尧咨,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庚子科状元。景德三年(1006年),陈尧咨当了考进士的考官。陈尧咨因帮三司使刘师道的弟弟刘几道作弊而获罪贬官。宋真宗天禧二年(1018年),皇上又派陈尧咨参加阅进士考试的试卷。天禧三年,有人揭发钱惟寅对官员的考核不公正,皇上命陈尧咨参与审查钱惟寅的考核情况。
陈尧咨工书法,尤善隶书。其射技超群,曾以钱币为的,一箭穿孔而过。其兄陈尧叟,为宋太宗端拱二年(989)状元。两人为中国科举史上的兄弟状元,倍受世人称颂。
陈尧咨卒后,朝廷加赠他太尉官衔,赐谥号"康肃"。
参考资料:网络-陈尧咨
❷ 程门立雪的文言文及翻译
原文:复
杨时见程颐于洛。时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翻译:
杨时在洛阳求教于程颐。杨时那个时候大概已经四十岁了。一天他去拜见程颐时,恰巧程颐正在坐着打盹,杨时就和游酢恭敬的站在旁边,一直没有走开。等到程颐醒来的时候,门外的雪已经有一尺深了。

(2)文言文及其翻译扩展阅读:
程门立雪典故:
有关“程门立雪”的最早史料,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二程语录·侯子雅言》:“游、杨初见伊川,伊川瞑目而坐,二人侍立,既觉,顾谓曰:‘贤辈尚在此乎?日既晚,且休矣。’及出门,门外之雪深一尺”。
一个是《宋史》中的《杨时传》:杨时和游酢“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参考资料:网络---杨时
❸ 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亲采纳吧~
原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户织闻机杼声惟闻叹息
问何所思问何所忆亦所思亦所忆昨夜见军帖汗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爷名阿爷木兰兄愿市鞍马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北市买鞭旦辞爷娘暮宿黄河边闻爷娘唤声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暮至黑山闻爷娘唤声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军百战死壮士十归
归见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汗问所欲木兰用尚书郎;愿驰千足送故乡
爷娘闻郭相扶;阿姊闻妹户理红妆;弟闻姊磨刀霍霍向猪羊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袍著我旧裳窗理云鬓镜帖花黄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知木兰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走安能辨我雄雌?
译文
织布声声连着声木兰着门织布织机停机杼再作响听见姑娘叹息
问问姑娘叹息想思念呢(木兰答道)我并没想没思念
昨夜我看见军文告知道皇规模征兵征兵名册卷每卷都父亲名字父亲没木兰没兄愿意买鞍马替代父亲应征
木兰各处集市备办各种战具早辞别父母路晚宿营黄河边听见父母呼唤声音能听黄河汹涌奔流哗哗声早辞别黄河路晚达黑山听见父母呼唤声音能听燕山胡战马啾啾鸣叫声
远万奔赴战场像飞跨道道关越座座山北寒气传送着打更声音清冷月光映照着战士铁甲战袍征战经历战斗许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
胜利归朝见坐殿堂(论功行赏)木兰记功劳赏赐财物问木兰想要木兰愿做尚书省官希望骑匹千马送木兰故乡
父母听说互相搀扶着城外迎接木兰;姐姐听说妹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弟弟听说姐姐忙着霍霍磨刀杀猪宰羊打我闺房东面门坐我闺房西面床脱我打仗穿战袍穿我前孩衣裳着窗整理像云柔美鬓发着镜额贴花黄门见同征伙伴伙伴都吃惊都说我同行竟知道木兰孩
据说提着兔耳朵悬半空雄兔两前脚喜欢弹雌兔两眼眯着雄雌两兔起并排着跑能辨哪雄兔哪雌兔呢
❹ 成语文言文及翻译
1.执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翻译: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2.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翻译: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他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仍不见宝剑的影子。其实他又怎么找得到宝剑呢?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3.叶公好龙
叶公好龙,室中雕文尽以为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叶公见之, 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神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夫似龙而非龙也。
翻译:从前有个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在他的家里,墙上画着龙,柱子上雕着龙,穿的盖的上面都绣着龙。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喜欢龙,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长长的尾巴伸在堂上,把头探进窗户里张望。叶公看到天上的真龙后,吓得魂飞胆破,脸色都变色了,急忙躲起来。原来,叶公喜欢的不是真龙,而是那些画的、绣的、刻的假龙。
❺ 文言文翻译及解释!!!急!
1.风景大都是这样的。我没办法都描述出来(《袁家渴记》柳宗元)
2.堤上的柳树郁郁内葱葱形成容黑影,成排的柳树中间缺少柳树的部分能看到月亮(《湖心泛月记》)
3.方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这是《晚游六桥待月记》译文里的一句,大抵就是说月色很美
让人沉醉
原文: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❻ 简短的文言文及其翻译,注解
买椟还珠:
原文: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版,辑以翡翠。权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鬻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翻译:有一个楚国人卖他的珠子给郑国人,用木兰做了一个匣子,用桂椒熏染它,再用美玉装饰它,最后用翡翠点缀它。但那个郑国人买了他的匣子却退还了他的珍珠。这可以说是善于卖匣子了,不能说是善于卖珍珠。
字词解释
楚:楚国。
其:代词,他的(指楚国人)。
珠:珍珠。
于:向,对。
郑:郑国。
者:.....的人。
为:做,制造。
木兰:一种木纹很细的香木。
之:的。
柜:盒子。
薰:香草;这里作动词,
用香料熏染。
以:用。
桂:桂木.
椒:花椒,香料。
缀:点缀,装饰。
珠玉:珠子和宝玉。
饰:装饰。
玫瑰:这里指一种美丽的玉石。
辑:同“缉”,装饰边缘。
翡翠:一种绿色的玉,有玻璃光泽,也叫硬玉。
椟:盒子。
而:却。
还:退还。
此:这,指代楚人的行为(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
可:可以,能够。
谓:说,认为。
善:擅长,善于。
未:不。
鬻(yù
):卖。
❼ 文言文 观奕 原文及翻译及阅读答案
观奕
【原文】
予观奕于友人所,一客数败,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也。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馀。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予赧甚,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观奕者,终日默坐而已。
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失;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人固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吾能知人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
奕之优劣有定也,一著之失,人皆见之,虽护前者不能讳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奕者之不若己。
【译文】
我在朋友家里看下棋。一位客人屡次输掉,我讥笑他计算失误,总是想替他改放棋子,认为他赶不上自己。过一会儿,客人请求和我下棋,我颇为轻视他。刚刚下了几个棋子,客人已经取得主动的形势。棋局快到中盘的时候,我思考得更加艰苦,而客人却轻松有余。终局计算双方棋子,客人赢我十三子。我很渐愧,不能说出一句话。以后有人邀请我观看下棋,我整天默默地坐着看而已。 现在求学的人读古人的书,常常非议古人的错误;和现在的人相处,也喜欢说别人的错误。人本来就不可能没有错误,但是试试彼此交换位置来相处,心平气和地估计一下,自己真的没有一点过错吗?自己能够认识别人的错误但是不能看到自己的错误,自己能够指出别人的小果实但是不能看到自己的大错,自己检查自己的过错尚且没有时间,哪里有时间议论别人呢!
棋艺的高低,是有标准的,一着的失误,人们都看到见,即使想回护以前的错误也是隐瞒不了的。事理方面的问题,人人都赞成自己认为正确的,人人反对自己认为不正确的现在世间没有孔子那样圣人,谁能断定真正的正确与错误?那么别人的失误未必不是有所得,自己没有失误未必不是大失误,但是人们彼此互相讥笑,没有停止的时候,简直连看棋的人都不如了。
阅读答案
你指的阅读题目是以下这些吗?
观奕
【原文】
太史某好弈,自诩曰:“某平生无败局。”人皆神之,太史亦以弈秋自命。他人弈,每袖手于侧,时颔之,时摇手,似有深意存焉,人莫测其深浅,或请与手谈一局,则淡然一笑,飘然引去似不屑与弈者。及病笃,其子跪床前曰:“愿得大人密谱。”太史曰:“痴儿,吾何尝有谱。”子曰:“若无密谱,何以不败?”太史曰:“必曰有谱,吾以三字教汝,曰‘不对局’。吾毕生不与人对局,是以毕生无败局。”言讫,溘然长逝。
【译文】
某太史喜欢下棋,自夸说:“我一生没有输过棋。”人们都认为他很神,太史也自命为弈秋。别人下棋的时候,他都在旁边观看,时而托着下巴,时而摇手,好像有什么深刻含义似的,别人摸不到他的深浅,有的人请他指点一下棋局,他就淡淡一笑,轻轻地走了,好像很瞧不起那个下棋的人。
等到病危弥留之际,他的儿子跪在床前说:“希望得到父亲大人的神秘的棋谱。”某太史说:“傻儿子,我何曾有什么棋谱啊。”儿子说:“假如没有棋谱,你又怎么能不败呢?”太史说:“要是说一点有什么棋谱的话,我就教你三个字,是‘不下棋’。我这一辈子没有与别人下过棋,所以是一辈子没有输过啊。”说完后,就与世长辞了。
一、人皆神之 神( )
或请与手谈一局 或()
无何尝有谱 尝()
及病笃,其子跪床前 及()
二、翻译句子
吾毕生不与人对局,是以毕生无败局。
三、太吏某的做法可取吗?联系事实谈谈看法。
参考答案:
一、神:以……为神,认为很神。
或:有人。
及:等到。
尝:曾经。
二、我平生不和别人对局(下棋),所以我一生就没有败局。
三、太吏某的做法不可取。他只会纸上谈兵,对人指手画脚,并无真才实学;他世故圆滑,装模作样。(若从正面肯定其人,则不得分)
另:
这种态度当然不可取,装模作样只会纸上谈兵没有任何意义;空谈不如实干,空谈者更没有资格批评实干的人。现实中如同某太史这样的人并没有绝迹,大有人在。(理由充分即可)
❽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古文直译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对译、移位、增补、删除、保留等。
1、对译
对译是按原文词序,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
2、移位
移位是指古代汉语某些词序与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不同,翻译时要按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移动词语位置。
3、增补
增补是指古代汉语省略或表达过于简古的地方,今译时要作必要的增补。
4、删减
与“增补”相反,删减是指原文中个别词语可以删掉不译。文言文中某些表达方式和某些虚词,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也没有类似的句法结构和相应的虚词,遇到这种情况,只要译文已把原文的意思表达清楚了,个别词语可以不译。
5.保留
保留指原文中有些词语可以不译而直接保留在译文中。凡古今意义相同的词语,特别是许多基本词汇,如人、牛、山、草等,当然可以保留不译。

(8)文言文及其翻译扩展阅读:
古文今译常见的错误有以下几种:
一、因不了解字词含义造成的误译
由于不明用字通假,古今字、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古义与今义、单音词与复音词等字词问题而造成的误译,在文言文今译的错误中占很大比重。
二、因不了解语法修辞造成的误译
例如:
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孟子·尽心上》)
2、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例1“小”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如果不理解,就会译为无法理解的“小了鲁国”。这句应译为“孔子登上东山而觉得鲁国变小了”。
例2的“犬”是名词用作状语,不理解就会误译为“其中一条狗坐在前面”。
三、因不了解古代生活与典章制度而误译
缺乏古代文化常识,不了解古代社会生活,也会造成误译。
例如:
1、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袁枚《黄生借书说》)
2、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韩愈《送董邵南序》)
参考资料:网络-古文翻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