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学学科群
A. 林学类有哪些专业
林学类有林学类设林学、森林保护、林学(城市林业方向)、林学(森林防火方向)(只招国防生)四个专业或专业方向。
林学专业培养具备森林培育、林木遗传育种、森林病虫鼠害防治与检疫、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知识,能在林业、农业、环境保护等部门从事森林培育、森林资源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建设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林学是一门研究如何认识森林、培育森林、经营森林、保护森林和合理利用森林的学科,它是在其他自然学科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综合性的应用学科。

拓展资料
林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林业、农业、环境保护等部门从事森林培育、森林资源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建设的岗位工作。
林学专业就业岗位包括:景观设计师、林业技术员、GIS销售经理、技术支持、景观工程师、苗圃技术员、销售经理、林业工程师、苗木采购员、农业仪器销售助理、园艺 园林 景观设计师、技术支持工程师等。
林学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农学类中的森林资源类,其中森林资源类共4个专业,林学专业在森林资源类专业中排名第1,在整个农学大类中排名第9位。 截止到 2013年12月24日,36823位林学专业毕业生的平均薪资为 4249 元。林学专业就业岗位最多的地区是北京。薪酬最高的地区是广州。
B. 林学类专业包括哪些专业 哪个专业好
林学类专业介绍
一、林学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森林培育、林木遗传育种、森林病虫鼠害防治与检疫、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知识,能在林业、农业、环境保护等部门从事森林培育、森林资源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建设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森林培育(包括经济林栽培)、林木遗传育种、森林病虫鼠害防治、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林木良种选育、造林、森林资源调查规划、森林病虫鼠害防治与检疫、林火管理及野生植物利用的基本训练,具有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森林培育、森林资源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建设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林学、生物学、植物保护学、环境科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掌握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林木生理生化分析和森林资源调查、评价的方法,掌握林木良种选育、林木栽培抚育、森林病虫鼠害防治和林特产品加工利用的技术;
4.具有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森林培育、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森林资源监测、森林生态环境建设管理的基本能力;
5.熟悉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森林生态环境建设、森林资源保护和国土绿化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6.了解国内外林学学科理论前沿、生物工程技术应用前景、林业科技发展趋势以及林业生产发展动态。
主干学科:林学、生物学、植物保护。
主要课程:森林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营养学、林木遗传育种、生物技术、土壤肥料学、森林环境学、森林昆虫学、林木病理学、森林生态学、测量与遥感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实验、课程设计、教学综合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般安排28-30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二、园林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生态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城市建设、园林、林业部门和花卉企业从事风景区、森林公园、城镇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及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态学、园林植物、观赏园艺、园林设计、园林建筑、园林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绘画及表现技法、规划设计、园林植物栽培繁育及插花艺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城镇绿化、园林建筑、园林工程、园林植物造景等规划设计及园林植物的栽培、繁育及养护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生物学、林学、建筑学、设计艺术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掌握风景名胜区规划、森林公园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管理的技术;
4.具有一定的绘画技法及风景园林表现技法,能应用艺术理论及设计理论对植物材料、自然景观进行艺术设计的基本能力和园林植物栽培繁育的初步能力;
5.了解国内外园林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
6.熟悉我国国土绿化、风景名胜区及森林公园建设、环境保护、森林资源及国土资源管理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主干学科:生物学、林学、建筑学
主要课程:生态学(包括景观生态、植物生态、城市生态)、观赏植物学、园林植物遗传育种、插花艺术、园林史、绘画、设计初步、环境艺术学、植物造景设计原理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实验、教学综合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等,一般安排25-30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三、森林保护
培养目标:培养具 备生态学、地理学、旅游管理学、森林游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能在林业、旅游、城建等部门从事森林资源保护、森林旅游开发、森林公园及森林游憩资源规划设计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在学习经济学、管理学、旅游学、生态学、地理学等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接受旅游企业管理及业务操作、旅游资源评价、旅游区规划、旅游市场调研等方面的技能训练。本专业毕业生应达到:
(1)掌握经济学、管理学、旅游学、营销学基本理论和知识,熟悉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具有较强的调研与决策、组织与管理能力;
(2)掌握森林旅游资源相关知识和评价方法,熟悉旅游区规划和旅游资源开发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能适应旅游企业管理或旅游区规划设计相关岗位工作;
(3)掌握景观生态学、保护生物学、森林环境学相关知识,具备旅游资源保护和旅游环境监测的基本技能;
(4)了解国内外森林游憩、旅游管理、旅游区规划、旅游资源保护等领域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
(5)熟悉计算机常用软件的操作,能够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获取更新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具有独立分析的能力和较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有较强的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
主干学科:旅游管理、生态学
C. 研究生的林学属于哪个学科类别,能考什么公务员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因为招考的职位表的专业要求是很严格的,所以建议你到招考时候参考职位表
我们有往年的招考的职位表,你可以去看看
或者就报不限专业的岗位也是可以的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D. 林学怎么样
楼上那个回答虽然比较具体,你可能不好理解。作为切身经历,林学所学的专业课专,属有些是跟以前所学的生物有挂钩的地方。先不说以后就业的问题,很多以前的学长学姐都有说,你必须得让自己对这个专业有兴趣,不然大学四年,都是在大学宿舍度过的了,索然无味。专业课,比如植物学,树木学,这些课程都是认树种的,还是蛮有意思的,土壤学实习过程中,老师也会告诉你们一些山林树种,还有一些岩石及土层剖面结构。如果你对自然的理解,是一种满心欢喜的接纳态度,我相信你会很喜欢这个专业的,毕竟当你从事这个工作的时候,你需要每天拥抱大自然,走进树林,每天研究他们,朝夕相处。
希望你对林学的认识可以稍微有些了解了。
E. 山东农业大学的林学怎么样
山东农业大学的林学一般,不属于特色专业。
下列为特色专业:
1、 国家重点学科:回 作物栽答培学与耕作学 果树学
2、农业部重点学科: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果树学
3、山东省一流学科: 作物学 园艺学 植物与动物科学
4、省级重点学科: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果树学 蔬菜学
作物遗传育种 植物生理学 植物病理学
农业经济管理 园艺学 预防兽医学
植物学 食品科学 基础兽医学
水利水电工程 森林培育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农业机械化工程 土地资源管理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结构工程 应用化学
F. 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的学科设置
林学系
——历史沿革
林学是百年农大建校之初的三个专业之一。
一个世纪以来,林学系为国家林业高等教育和林业科学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经过几代人的奋斗, 特别是近几十年, 在以梁玉堂、龙庄如和许慕农等为代表的老一辈林学家的不懈努力下, 林学系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并具有自己的特色,在以山东省为中心的区域林业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科建设
本系设有“森林培育”博士点、同时拥有林学一级硕士点,下设“森林培育”和“林木遗传育种”两个硕士点,有林学和林学师范两个本科专业。现有生态与环境工程实验室,林木栽培生理研究室,林木遗传育种研究室,林木种质资源研究室,拥有压力室、PCR仪、蛋白质检测仪、光合速测仪等先进设备。
——师资队伍
本系现有教师10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人,讲师1人。博士7人,硕士2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7人。
——科研水平
近10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科委、林业部、省科委、省教委及横向科研项目5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国家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2项,厅(地)级奖38项。在《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Journal of Forest Economic》、《林业科学》、《遗传学报》、《园艺学报》等国内外著名杂志上发表论文共计280余篇。出版《种苗学》、《经济林培育学》等专著及教材30余部。 ——教学水平
本系共承担院(校)内外课程30余门,共获教学成果奖10余项。本科生、研究生、函授生、推广硕士教育形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有丰富的理论、实践教学经验。为全省唯一一个具有培养林学专业高等人才的学科。共培养本专科生近万人。校内教学基地40亩,校外固定基地5处。学生一次就业率达90%以上。
——学术交流与合作
近几年来,先后派多名教师去美国、法国、日本、德国、瑞典等国家进行研修或合作研究。1名教师成为南京林业大学兼职教授,同时与中国林科院、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山东省林科院等单位进行了联合科研攻关,并外聘教授5名,联合培养研究生。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系
——历史沿革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起步于1989年,1990年经山东省教委批准创建了水土保持专业,1991年开始招收水土保持专科,1998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招收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本科;2000年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硕士学位授权点,并于2002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同时,于2004年开始与森林培育学科合作招收和培养博士研究生。
——专业特点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是多学科结合的交叉性学科,属农学门类中的环境生态类专业,是我国目前仅有的三个环境生态类专业之一,与国家环境建设、生态安全和国土资源保护密切相关。本专业培养具备生物学、生态学、森林培育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水保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能在水利水保、国土资源、农业、林业、环境保护等部门从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规划、设计、施工及森林生态环境建设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主要学习生态学、植物学、测量与遥感技术、工程制图、土壤学、环境科学概论、水文学与水资源、水力学、土壤侵蚀原理、林业生态工程学、水土保持工程学、荒漠化防治工程学、水土保持规划学、水土保持计算机辅助设计、水土保持信息技术、流域管理学、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受到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农业措施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的基本训练,具有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的防治、监测及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师资队伍
本专业现有教师8人,博士6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7人,其中45岁以下且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75%以上;教授占25%,副教授63%,讲师12%。具有学历高年青化、活力强、潜力大的师资队伍优势。另外从国家林业局、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科院、中国科学院聘请5名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作为学科兼职教授。
——教学水平
本专业共承担院(校)内外课程20余门.本科生、研究生、推广硕士教育形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有丰富的理论、实践教学经验。是我国华东地区和淮河流域唯一一个具有培养水土保持专业高等人才的学科。至2005年,共培养硕士研究生28人,本科生300余人,专科生180人;历届本科生考研率在55%以上,位居全国同类学科的领先水平;学生一次就业率达90%以上。
——科研水平
本专业紧密结合国家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重点领域开展研究,现承担国家林业部、水利部、省科技厅、中国博士后基金、校博士基金、市科技局及横向研究课题项目20余项。已形成流域治理与信息技术、植被重建与生态修复、流域水文与水资源3个稳定的研究方向。近10年来,该专业获得省科技进步奖3项,市科技进步奖3项;在《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水土保持学报》、《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农业工程学报》、《水利学报》、《山地学报》、《植物生态学报》、《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干旱区资源与环境》等著名杂志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6部,主编教材6部。在北方土石山区的植被重建与生态修复、库区水源林和旱地水保林的水文与生态生理特性、旱地水文水资源循环规律与集蓄利用以及黄河故道沙地治理等领域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实验条件
本专业设有水土保持林草工程、水土保持工程设计2个实验室和1个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研究所,实验室面积 54m2 ;主要仪器设备有全自动微型气象站、CIRAS-2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植物冠层分析仪、露点水势仪、土壤水分测定仪、土壤渗透仪、数字化仪等。具有平邑县资邱乡、山西王家庄镇退耕还林科研示范点、泰安黄前流域、淄博市淄川区峨庄流域、肥城市潮泉镇、泰安下港乡马蹄峪小流域等实习与科研基地。同时,具有《编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乙级资格证书》和《水土保持监测国家乙级资格证书》两个证书的资质条件。
园林系
总论 :
几年来,我们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深入探索新概念园林教学的模式,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学内容更新,包括四个方面的工作--传统教学任务的改革,技术类课程的调整,新兴学科的融入与实践,景观规划设计与理论的强化。
二是教学方法的探讨,包括七个方面的工作--多媒体和虚拟现实教学手段的广泛运用,应用复合式活页教材,注重技术知识的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构筑新的评价方法,建立研讨会计划,注重培养的阶段性与整体性之间的贯通。
三是努力抓好培养方案的修订和调整工作。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之一,教学研究成果园林专业三结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李鹏波、赵兰勇等)于2000年11月获山东农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同时荣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同时,2001年承担校级教学研究课题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综合改革的研究(陈东田、赵兰勇),目前,课题进展顺利。
专业研究方向:
一.园林植物栽培及生理
本研究方向主要涉及花卉、观赏树木及草坪植物的繁殖及栽培理论与技术,以及抗性生理、花卉采后生理、花期调控等方面。关于该方向的研究工作,我们已经开展了多年,其中,切花植物引种选育及开发技术研究、切花种苗脱毒技术研究除选育出了一批优秀切花品种外,在切花的微体快繁、保护地栽培技术、鲜切花保鲜等方面,将进行全面深入研究,以取得更加重要的研究成果。预计今后几年,将先后承担省级课题5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0篇,获省级成果奖3项。
二.园林植物遗传育种
本研究方向以国际名花及中国传统观赏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与高新技术相结合的手段,重点研究园林植物的观赏性状、适应性、抗逆性等的遗传物质基础、数量遗传规律及种质资源评价,杂交育种及杂种优势的利用,通过辐射、加倍、基因工程等方式培育新品种。通过本方向的研究,制定传统名花的育种策略、新方法、新手段,采用传统育种及新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培育出具有新的观赏性状、并具有高适应性、高抗逆性的新品种。预计今后几年,将先后承担省级课题3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5篇,获省级成果奖2项。
三.环境艺术及景观设计
本研究方向主要涉及艺术设计基本理论、现代环境设计方法及工程设计等基本理论和工程技术。其主要特色是涉及面广、研究内容多、创新能力强,能及时为城市建设解决理论与实际问题。预计今后几年,将先后承担省内横向课题5项,完成各类规划设计项目21项,发表学术论文5篇,获市级成果奖5项。
四.现代景观设计及风景旅游区开发规划
本研究方向主要涉及景观建筑学、城市规划原理、建筑学、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旅游学、风景名胜区及森林公园规划、旅游度假地及旅游开发区、高科技园区等规划理论、方法、技术及工程设计。主要特色是涉及面广、研究内容多、创新能力强,能及时为城市建设和风景旅游区开发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预计今后几年,将先后承担国家及山东省20余项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承担国家及省内课题研究5项,先后在国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5篇,参编教材2部,获山东省级优秀勘察设计成果三等奖5项。
五.CAD工程及现代景观技术研究
本研究方向主要涉及CAD工程及相关现代景观技术,已进行了多年研究,并取得了Autodesk公司的授权和认证,主要特色是应用性强、创新能力强,能及时为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提供技术指导。预计今后几年,将先后承担山东省10余项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承担省内课题研究2项,先后在国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篇,参编教材1部。
人才培养方案: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生态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能在城市建设、园林、林业部门、园林公司、花卉企业以及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风景区、森林公园、城镇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管理及科研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态学、园林植物、观赏园艺、园林设计、园林建筑、园林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绘画及表现技法、规划设计、园林植物栽培繁育及插花艺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城镇绿化、园林建筑、园林工程、园林植物造景等规划设计及园林植物的栽培、繁育及养护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扎实的数学、化学、计算机、外语等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生物学、林学、建筑学、设计艺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掌握风景名胜区规划、森林公园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工程设计、园林植物造景设计方法、园林植物栽培、繁育及养护管理的技术;
4.具有一定的绘画技法及风景园林表现技法,能应用艺术理论及设计理论对植物材料、自然景观进行艺术设计的基本能力和园林植物栽培繁育的初步能力;
5.了解国内外园林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
6.熟悉我国国土绿化、风景名胜区及森林公园建设、环境保护、森林资源及国土资源管理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从事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8.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
1.学制:学制4年
2.学位:农学学士学位
四、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1.主干学科:生物学、林学、建筑学。
2.主要课程:生态学、观赏植物学、园林植物遗传育种、插花艺术、园林史、设计初步(包括形态构成与表现技法)、环境艺术学、植物造景设计原理、园林建筑设计理论。
五、学时、学分总体安排
1.课程学时、学分
①课程总学时2700学时,总学分185学分。其中课程总学分150学分;实践教学35学分。
②必修课学时、学分:必修课共计1998学时,111学分,占总学分74%。
③选修课学时、学分:选修课共计702学时,39学分,占总学分26%。
2.实践教学环节总学分(共计35学分)
①基础实践(8学分)
(1)军事理论及训练1周,计1学分;
(2)生产或公益劳动1周,计1学分;
(3)体育俱乐部训练课2学分;
(4)读书与社会实践活动(两课)4学分。
②专业实践(12学分)
(1)美术实习2周,计1学分;第二学期。
(2)园林植物分类学实习1周,计1学分;第二学期。
(3)测量学实习1周,计1学分;第三学期。
(4)普通生态学实习0.5周,计0.5学分;第三学期。
(5)园林树木学实习1周,计1学分;第四学期。
(6)花卉学实习1周,计1学分;第六学期。
(7)园林种苗学实习0.5周,计0.5学分;第六学期。
(8)园林综合教学实习6周(含园林建筑、工程、规划设计),计6学分;第七学期。
③综合实践(15学分)
(1)毕业及生产实习,计10分;
(2)毕业论文(设计),计5分
六、教学进程表 (点击查看)
1. 园林本科专业必修课教学进程表
2. 园林本科专业选修课教学进程表
3. 园林本科专业实践教学计划进程表
4. 园林本科专业计算机模块课程教学进程表
七、毕业标准与要求
1. 达到德育培养目标。
2. 修满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总学分不少于185学分。
3. 达到国家教育部要求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蚕学系
历史沿革
蚕学专业始建于 1906 年的山东高等农林学堂,是当时仅有的农林蚕三个专业之一,招收本科生至解放前,之后停办。 1972 年恢复招生,隶属山东农学院蚕学系, 1979 年调整为林学系蚕桑专业, 1995 年调整为林学院蚕学系。 1995 年获 “ 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 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6 年、 2002 年列为山东农业大学重点建设学科。近百年来,蚕学专业为我国蚕丝业输送了大批的科学技术人才,培养的人才不但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更以操作能力强、适应性强而著称,一直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恢复招生以来,本专业共培 养 博士生 7 人,硕士生 52 人,农业推广硕士 22 人,本科生 1200 余人,本、专科函授生 1000 余人,为蚕桑生产部门培养技术人员 2000 余人,目前是全国同类专业中招收本科生最多的专业点之一。目前在校博士生 6 人,硕士生 26 人,本科生 180 人。
目前,本专业在蚕病发生流行规律与防治技术、家蚕食性生理与人工饲料养蚕实用化、速生丰产省力化蚕桑综合技术研究、生物制药和桑树转基因技术等领域具有一定优势和特色,部分研究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

G. 南林的林学系怎么样尤其是学科内容和就业前景
林大的王牌的专业,林大的招牌!
一、培养目标及特色
本专业培养学生具备生态学、植物学、林木遗传育种学、森林培育学、森林资源保护学、林业资源管理及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知识,能在林业生产和管理部门、林业企业、林业技术推广部门以及高等、中等林业院校、科研院所从事经营管理、技术推广、技术指导、教学及科学研究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二、主干学科与相近专业
植物学科、土壤学科、生态学科、遗传育种学科、森林保护学科、森林经理学科、森林培育学科。
三、专业核心课程
植物学、树木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含肥料学)、森林生态学、林木遗传育种学、森林培育学、经济林栽培学、森林昆虫学、森林病理学、植物资源学、测树学、森林经理学、水土保持学。
四、就业前景
主要到林业、农业、环境保护等部门从事森林培育、森林资源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建设的工作。
综述:学科内容没有一些实用类 新兴类专业有意思,比较枯燥;就业方面 就业面相对来说,比较窄,但是林大的强势专业,经过百年发展,就业渠道相对来说,已经成熟,所以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是大问题。而且虽然社会需求少,但是实际这方面的人才也少,所以只要肯吃苦,工作还是很好找的,而且基本上都是不低的工资。
H. 林学专业要考哪些证
可以考的证有:咨询师,环评工程师,造价员(园林方面),二级建造师,水保上岗证。
I. 研究生 林学一级学科 包括哪些专业
研究生 林学一级学科 包括的专业有很多,如林学、森林保护学等,具体可以去研招网查看专业目录,因为不同招生单位的专业设置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