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机械学科设

机械学科设

发布时间: 2020-12-06 05:45:48

⑴ 机械类包括哪些专业

机械类的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车辆工程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铁道机车车辆、机械电子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汽车服务工程、汽车运用工程、物流装备、制造工程。

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培养具备机械热加工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热加工领域内的设计制造、试验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该专业设两个专业方向,分别为金属成型及模具专业方向和塑料成型及模具专业方向。

3、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掌握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化工原理及化工工艺等基础理论和知识,掌握工业生产过程检测与控制的专业知识。

掌握仪器仪表开发与微型计算机应用的专业知识,培养从事工业生产过程检测与控制系统设计、智能仪器仪表设计、微计算机应用及其软件开发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4、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是以有关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为理论基础,结合生产实践中的技术经验,研究和解决在开发、设计、制造、安装、运用和修理各种机械中的全部理论和实际问题的应用学科

5、铁道机车车辆

养具有铁道机车生产、运用、检修、管理必备的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能胜任铁道机车的生产、运用、管理、检测、检修和机车调度等岗位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核心能力:电力机车,内燃机车运用与检测、检修。

课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机车构造、机车电传动、交流调速技术、机车新技术分析、设备管理、机械制造技术、机车运用与管理、机车故障处理、机车检修、微机检测技术。

⑵ 机械工程有哪些学科分类

机械工程的学科内容,按工作性质可分为以下方面:
①、建立和发展可实际和直接应用于机械工程的工程理论基础。如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工程材料学、材料力学、燃烧学、传热学、热力学、摩擦学、机构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金属工艺学和非金属工艺学等。
②、研究、设计和发展新机械产品,改进现有机械产品和生产新一代机械产品,以适应当前和未来的需要。
③、机械产品的生产,如生产设施的规划和实现、生产计划的制订和生产调度、编制和贯彻制造工艺、设计和制造工艺装备、确定劳动定额和材料定额以及加工、装配、包装和检验等。
④、机械制造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如确定生产方式、产品销售以及生产运行管理等。
⑤、机械产品的应用,如选择、订购、验收、安装、调整、操作、维修和改造各产业所使用的机械产品和成套机械设备。
⑥、研究机械产品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过度耗费问题及处理措施。

⑶ 机械工程二级学科介绍

它是以有关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为理论基础,结合生产实践中的技术经验,研究和解决在开发、设计、制造、安装、运用和修理各种机械中的全部理论和实际问题的应用学科。

主要课程:机械工程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应用、机电设备自动检测、机械结构分析、液压系统应用与维护、机械制造技术、数控设备操作与维护;

机械系统安装与调试、设备电气控制与修理、现代设备管理、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金工实训、维修电工实训、机修钳工综合实训、机床排故与检修实训、高级职业资格技能实训及鉴定、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


(3)机械学科设扩展阅读

机械工程专业的培养要求: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工程学、机械制造基础、市场经济及经营管理等基础知识;

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及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

5、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

6、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⑷ 国内外设置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的状况和发展情况

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为国内第一批硕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1987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学科所在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国家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首批一级学科博士点授权点,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项目、攀登计划项目、“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经过多年建设,在6个研究方向上,形成了以国内知名教授为学术带头人、中青年骨干为主体的实力强大的学术梯队,取得了多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学术界具有重要地位,并且培养了一批高水平人才,在国民经济中起到重大促进作用。
2、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是一门研究机械制造理论、制造技术、自动化制造系统和先进制造模式的研究生学科。该学科融合了各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使制造技术、制造系统和制造模式呈现出全新的面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目标很明确,就是将机械设备与自动化通过计算机的方式结合起来,形成一系列先进的制造技术,包括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FMS(柔性制造系统)等等,最终形成大规模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使传统的机械加工得到质的飞跃。具体在工业中的应用包括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
3、本学科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4、本学科专业研究生多年来供不应求,供需比一直在1:10以上。根据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地的人才市场调查显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一直排在人才需求的前列。据了解,毕业生主要在各大城市及沿海地区高新技术的科研、开发和生产单位就业。加入WTO后,中国逐渐成为世界新的制造中心和加工中心,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发展趋势良好。

⑸ 机械工程的学科分类号是什么

一级学科名:机械工程(080200)

二级学科名: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080201),机械电子工程(080202),机械设计及理论(080203),车辆工程(080207)

工程硕士领域:机械工程领域(085201)

(5)机械学科设扩展阅读:

专业培养目标: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知识创新及科学研究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机械工程学科专业全日制学术型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该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本专业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现代技术和方法,了解该领域的发展动态,具备独立担负本职业领域技术或管理工作的能力,掌握一定的社会人文、经营管理等方面知识和解决专业问题的现代技术和方法。

该学位获得者应具备熟练阅读本专业领域外文资料及初步利用外语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

⑹ 关于机械学科的前沿性思考

机械工程科学发展总趋势
在机械工程科学方面,虽然已经取得了瞩目的创新及进展,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机械工程科学总体上还处于落后状态。主要体现在:中国机械工程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对中国制造业的自主创新和发展的贡献不显著;中国学者提出的机械领域的新概念、新理论不多;有重要国际影响的机械工程理论、方法和技术不多;国际机械领域学术界有较大影响的中国学者很少。总体上中国机械工程学术领域在国际上的地位滞后于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制造界的地位。
未来机械工程学科的发展将主要受到两方面的制约和推动,一个是制造业的创新发展,另一个是学科的演变进步。
鉴于未来制造业发展的总趋势是全球化、信息化、绿色化、知识化和极端化(以下简称“五化”)。机械工程科学的基本任务,就是为制造业的“五化”提供所需求的机械系统新理论、新方法和先进制造技术。
随着世界的进步、国家的需求和学科的发展,机械工程科学的发展出现了以下显著特点和趋势:一方面,高技术领域如光电子、微纳系统、航空航天、生物医学、重大工程等的发展,要求机械与制造科学向这些领域提供更多更好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因而出现和发展着微纳制造、仿生及生物制造、微电子制造等制造科学新领域;另一方面,随着机械与制造科学与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管理科学、纳米科学技术的交叉,除了推动着机构学、摩擦学、动力学、结构强度学、传动学和设计学的发展外,还产生和发展着仿生机械学、纳米摩擦学、制造信息学、制造管理学等新的交叉科学。
由于我国未来将大力推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仪器及装备技术,因此,基于自主创新的高技术仪器及装备的设计制造的基础研究将得到更充分地重视和更快地发展;此外,由于21 世纪我国资源和环境面临空前的严峻挑战,要求机械与制造科学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重视环境的保护、产品的安全性和绿色度、材料和能源的节省、机电装备的再制造以及新能源制造领域的研究。
机械学发展展望
(1) 机构学是机械工程学科中最有代表性的学科之一。机构学研究一方面应注重机构学基础理论研究,以使我国在国际机构学界保持优势地位,另一方面应注重与制造和控制的学科交叉,在设计理论和关键技术两个方面同时取得突破,以开发出性能优良新机构和新装备。航空航天器、机器人机构、纺织机械、工程机械、微纳机构、仿生机构等工程中存在大量机构问题,机构学大有用武之地。
(2) 摩擦学研究自20 世纪90 年代起有了长足发展,其基本经验是与纳米、生物、计算机以及与工程问题的交叉结合,发展了纳米摩擦学、生物摩擦学、表面减阻及亚纳米抛光技术等。今后的发展是进一步向学科面更宽的交叉方向——界面机械与制造科学、纳米制造摩擦学和纳米生物摩擦学方向发展。此外,中国摩擦学领域的青年学者应当进一步加强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争取在国际学术界占有更重要的位置。
(3) 机械动力学研究中,非线性动力学、复杂机电系统动力学分析和故障监测等领域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但复杂系统及多场耦合的非线性动力学分析建模和故障预示监控依然是个国际性难题,大型复杂机电系统动力学设计仿真、微纳系统动力学分析及设计是我国学术界面临的重要前沿课题。
(4) 机械设计学,目前我国制造业中高端技术装备中自主产权的产品少,现有机械设计理论、方法和技术落后是其重要原因,急需重点推动我国装备设计技术的发展。要重点推动复杂机电系统的概念设计、复杂系统总体设计、设计支撑系统(设计数据、知识和信息平台)、基于网络的系统性能仿真虚拟设计等领域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发展。
制造科技发展展望
制造技术的发展总趋势是基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基础上的数字网络化、智能集成化、高效精确化及极端制造化技术。采用德尔菲调查方法及研究分析,未来我国将要重点发展的制造科技主要有以下8 个领域。
(1) 空天及深海装备制造科技。未来飞机将进一步向大型、快速、轻型、舒适性、安全性方向发展;用于国防的各种飞行器,将向超快、精确、轻微及智能监控方向发展。高速、精确、智能化微型飞行器技术;微小制导技术;超低温、超真空、无重力极端条件下的装备设计与制造科学技术、智能作业机器人、超大型射电望远镜、适于高压腐蚀环境作业的深海装备的设计与制造技术等将得到大的发展。
(2) 先进电子及通信制造科技。未来20 年内,量子、纳米或商业基因计算机将问世。无线网络技术、网络光通信技术,卫星通信技术,基于网络的虚拟制造技术,非硅、量子、纳米、基因计算机芯片及其后封装科学技术将有大的发展。产品信息化和数字化;将传感、计算机及软件技术“嵌入”产品,实现产品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产品设计制造过程的数字化、虚拟化、网络化与智能化。例如数字智能轿车可以自动优化和选择路径、自动避撞和随时报告运转的状态和可能发生故障的时间和部位;数字智能柔性制造单元或系统能实现零件自主智能装卸、加工、检测和故障维护。智能数字网络多功能集成产品将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普遍,而且更新换代会越来越快。
(3) 微纳米制造科技。从将纳米尺度器件发展到纳米尺度产品的批量纳米制造将是今后20 年纳米制造领域的最大变化。纳米机械学、纳米尺度和精度器件的设计、制造、测量及装配科学技术;具有批量生产工艺的“自下而上”的生长型和“自上而下”的去除型以及前两者相结合的混合型制造技术将得到很大发展。
(4) 新能源装备制造技术。由于一次能源将逐步枯竭,核能、深海能源、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的研发和使用将大大促进该领域制造技术的发展。核能工艺及装备、深海能源探测及采掘工艺及装备、新能源和再生能源的装备制造、基于新能源的经济型汽车发动机及车辆设计与制造技术研究将得到更大重视和关注。
(5) 绿色制造科技。即基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绿色可持续性制造,是一项战略性制造理念、制造模式和制造技术。绿色可持续性制造包含无污染无废弃物制造、绿色产品的设计与制造、废旧机电产品的再制造、节能节材制造以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五个方面。耗能耗材多、污染环境的机电产品和生产过程将会受到市场和法规的制约而逐渐减少或消亡,相反,新能源、节能节材和无污染机电产品及其生产过程将得到更大发展。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如果能突破电池材料和低成本制造两大瓶颈,将会实现车辆业改朝换代的大革命。由于废弃产品的海增,再制造业将得到迅速发展。
(6) 仿生制造科技。由于生物制造技术的发展,仿生人或动物器官开始用于临床;仿生机械、机器人更普遍地进入人们的生活。仿人器官制造技术、仿生机电系统,如仿飞禽类飞机、仿动物机器人、智能机器人制造技术将有大的发展,与此相关的仿生机械学及仿生制造科学的深入研究是此项领域得以突破的关键。
(7) 光子制造科技。研究表明,未来以激光为基础的光子学将超越电子学。激光由于所具有的准确性、高能量密度和可传输变换等其他任何能源无法比拟的突出优点,被誉为“未来制造系统的共同加工手段”,包括光子加工制造、激光加工、光化学加工、光电加工技术。其中强激光、飞秒皮秒激光加工、微纳尺度光子制造技术及科学是该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
(8) 数字装备制造科技。数字化制造装备包括
极大极小尺度、高效率、高精度的智能数字化加工装备以及各类精密仪器和复杂机械系统。机械装备是机械制造工程和产业得以实现的工具和依赖,是我国由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重要标志。涉及相关工程重要需求和学科交叉的关键装备及仪器设计理论与方法、创新制造工艺技术以及基于网络的智能数字化控制理论是需要重点突破的科技问题。
结束语
我国机械工程科学虽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与国际先进水平仍然存在很大差距。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高瞻远瞩,尽快制定学科的长远发展规划,采取正确的学科发展战略和策略。加强对基础研究中原创性理论方法的支持力度,加强对原创性技术发明的支持力度。在继续保持和发扬摩擦学、机器人机构学等在国际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的同时,力争在2020 年前后机械与制造学科总体上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在机械工程领域学术界,涌现多个在国际上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和著名科学家;在机械与制造相关的国际学术界占有更多席位;有一批国际一流并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有一大批自主创新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促使我国制造业产生更多的高技术产品和世界名牌企业。

⑺ 机械设计属于什么学科是否有单独的机械设计学科

机械设计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在一些高校里机械设计是作为独立的学科单独培养的。

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对哪些学科的要求高。

数学吧.... 个人觉得数学又重要而且学好不容易。 这是公共基础课里最重要的。
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是专业课里最重要的... 但不是最难的.....
其次就是英语了.... 重要性和数学不分伯仲。

⑼ 机械专业的进,机械学科的前沿问题有哪些

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学习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工程学、机械制造基础、自动化基础、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
5.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
6.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主干学科:力学、机械工程。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机械工程材料、制造技术基础。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应安排40周以上。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一些大的院校机械工程下往往有3~5个不同方向的细分专业,大约有1/4的课程有别,毕业设计内容也不太一样。
各个大学的课程设计也有部分区别,可到感兴趣的学校察看专业课程表。

⑽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的学科分支

机械按功能可分为动力机械、粉碎机械、交通运输机械和物料搬运机械等;按服务的产业可分为农业机械、化工机械、矿山机械和纺织机械等;按工作原理可分为热力机械、透平机械、仿生机械和流体机械等。相同的工作原理,相同的功能或服务于同一产业的机械有相同的问题和特点,因此机械工程就有几种不同的分支学科体系。另外,全部机械在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运用过程中,要经过若干工作性质不同的阶段,依此,机械工程又可划分为互相衔接、互相配合的几个分支系统,如机械科研、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运用和维修等。这些分支学科系统互相交叉、互相重叠,使机械工程可能分化成上百个分支学科。例如按功能分的动力机械,与按工作原理分的热力机械、流体机械、透平机械、往复机械、蒸汽动力装置、核动力装置,内燃机、燃气轮机,以及按行业分的中心电站设备、工业动力装置、铁路机车、船舶轮机工程、汽车工程等有复杂的交叉和重叠关系。船用汽轮机是动力机械,也是热力机械、流体机械和透平机械,属于船舶动力装置、蒸汽动力装置,也可能属于核动力装置。而驱动时钟用的发条和重锤装置也是动力机械,但不是热力机械、流体机械、透平机械或往复机械。其他分支之间也有类似的重叠、交叉关系。分析这种复杂关系,研究机械工程最合理的分支系统,有一定的知识意义,但实用价值不大。

热点内容
末世化学家txt下载 发布:2025-10-20 05:02:05 浏览:397
教学常规学习心得 发布:2025-10-20 04:03:06 浏览:298
推拿手法教学 发布:2025-10-20 01:15:51 浏览:398
教师师德素养提升总结 发布:2025-10-19 23:57:12 浏览:68
舞狮鼓教学 发布:2025-10-19 16:17:31 浏览:669
杭州市教育局电话 发布:2025-10-19 09:21:50 浏览:285
中非历史关系 发布:2025-10-19 06:47:41 浏览:5
师德双八条 发布:2025-10-19 05:31:17 浏览:360
大学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发布:2025-10-19 04:36:23 浏览:750
如何让网吧 发布:2025-10-19 01:49:35 浏览: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