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文言文
古代汉语:都是用文言文的形式
现代汉语:是白话文,通俗易懂
Ⅱ 在文言文或者古汉语中叫做什么
叫做“文言”,“文”者“纹”也,意思是经过精心装饰过得语言。是古人在用龟壳、骨头版、竹编、权布书写记录时为节省用料和时间而形成的固定格式的“公文”,后来纸张发明之后,这种格式依然沿袭下来,因为是代表精英阶级、士族和文化人的符号。
Ⅲ 古文中“以前”怎么说
古文中表示“以前”的说法有:尝、以往、故、向、曩。
一、尝(cháng)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宋· 王安石《伤仲永》
(仲永出生五年,以前还没有见过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
二、以往(yǐ wǎng)
示例: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
三、故(gù)
示例:县,故秦置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原公水》
(县是以前秦国设置的)
四、向(xiàng)
示例:“今之屈,向之骄也。”——《谷梁传·成公二年》
(现在的屈服,以前的骄傲啊。)
五、曩(nǎng)
示例:~日,~年,~时,~者(从前),~昔。

(3)古语文言文扩展阅读
以前的近义词
一、从前 [ cóng qián ]
时间词。过去的时候;以前:想想~的悲惨遭遇,更加感到今天生活的幸福美满。~的事儿不必再提了。
二、畴昔 [ chóu xī ]
往日;从前。
三、往日 [ wǎng rì ]
过去的日子;从前:现在的情况跟~不同了。
四、旧日 [ jiù rì ]
过去的日子:想起~的情景。
五、过去 [ guò qù ]
1.时间词。现在以前的时期(区别于“现在、将来”):~的工作只不过像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2.离开或经过说话人(或叙述的对象)所在地向另一个地点去:你在这里等着,我~看看。门口刚~一辆汽车。
3.婉辞,死亡(后面要加“了”):他祖父昨天夜里~了。
4.用在动词后,表示离开或经过自己所在的地方:我对准了球门一脚把球踢~。老乡又送~几床被子给战士们盖。
Ⅳ 有什么古语文言文或者诗句形容友情变淡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译文]
离别后,不知你行程是远近,事事物物都凄凉,我的心里多烦闷!你渐走渐远无音信,水面宽阔、鱼儿下沉,到哪里去找送信人?
夜深人静秋风紧,竹子发出瑟瑟音,万叶千声、声声敲打我的心,怎叫人、不怨恨?孤零零斜靠单个枕,想到梦里把你寻.辗转反侧难入梦,可恨的灯油又燃尽.
Ⅳ 古汉语和文言文
单就概念论,古汉语包括的内容更多,知识更广,比如文章、语法、诗律、词律、天文、地理、古人的衣食住行、版本、文字、音韵、训诂等等;文言文只是一种语言形式。范围更窄。
如果要买古汉语字典的话,
小型的可买 商务印书馆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四版);
本字典特色是:
·由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岑麒祥、林焘、戴澧、唐作藩、蒋绍愚等十余位专家学者编写,是学习古汉语的必备工具书。
·在第3版的基础上增补修订。收古汉语常用字和复音词约一万条。
·释义权威,审音准确,例句精当,难懂例句附有注解和串讲。
·专设“注意”、“辨析”内容,对疑难字词加以提示和辨析。
·附录有《中国历代纪元表》、《古代汉语语法简介》、《怎样学习古代汉语》等,可供读者学习参考。
内容简介
本书由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岑麟祥、林焘、戴澧、唐作藩、蒋绍愚等十余位专家学者编写,是学习古汉语的必备工具书。
本书主要收古汉语常用字,兼收难字、双音词,共计近万条。释义权威,审音准确,例句精当,难懂例句附有注解和串讲。本书专设“注意”、“辨析”内容,对疑难字词加以提示和辨析。
本字典收古汉语常用字4200余个(不包括异体字)。古今意义相同而且现代汉语中也很常用的字,古书中很少出现的生僻字和意义,古白话和现代汉语中才出现的字和意义,以及诗词曲中特有的意义一般不收。并酌收少量的双音词,约2500多个。本字典附录有《难字表》、《中国历代纪元表》两种。其中《难字表》收2500余字,只有注音和释义,不举例,作为字典正文的补充。难字表中的字和正文的字统一列在检字表中。
中型 的可买 商务印书馆 的《古代汉语词典》。
这部《古代汉语词典》是供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学习古代汉语
和阅读古籍使用的中型语文工具书。
本词典由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古汉语教研室全体教师和商务印书馆汉语工具书编辑室儿位同志集体编写,开始于1985年。为了掌握第一手材料,我们花了将近两年的时问先做卡片,对古代以正统书面语写作的有代表性的典籍,诸如《论语》、《孟子》、《国语》、《战国策》、《荀子》、《老子》、《庄子》、《孙子》、《吕氏春秋》、《论衡》、《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庸宋文举要》等等,都做成卡片。确定收词的范围和原则,主要是根据本词典的性质和读者对象,从实际需要出发。收单字10000余个,除常用的单字外,还兼收一些难字和常用的异体字。收复音词24000余条,在以语浏为主的原则下,又兼收了少量的网络性条目。对于义项的确立,我们力图突破先人为主的框框,从语言的实际材料出发,进行客观的归纳。在释义方面,尽可能做到准确、简练,一般不采取两说并存或模棱两可的说法。
Ⅵ 文言文古汉语中,“其”都有哪些解释
【其 qí】:
1,第三来人物自代词,相当于“他(她)”、“他们(她们)”、“它(它们)”;“他(她)的”、“他们(她们)的”、“它(们)的”:各得~所。莫名~妙。三缄~口。独行~是。自食~果。
2,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那些”:~他。~余。~次。文如~人。名副~实。言过~实。
3, 那里面的:~中。只知~一,不知~二。
4, 连词,相当于“如果”、“假使”:“~如是,熟能御之?”
5,助词,表示揣测、反诘、命令、劝勉:“~如土石何?”
6,词尾,在副词后:极~快乐。大概~。
Ⅶ 中考文言文:“盖”在古汉语中都有哪些意思
1.用草编的覆盖物
又特指车盖
如“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
2.遮盖、掩盖
如“枝内枝相容覆盖,叶叶相交通”
3.胜过,超过
如“力拔山兮气盖世”
4.用在句首,大概、推想
如“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也。”
5.大概、大约。用于句中,表示推测,推断
如“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6.本来、原来
如"盖将自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7.用于句首,表示要发表议论
参考文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Ⅷ 古汉语文言文或古汉语里谢谢怎么说
文言文中的谢谢:不胜感激
我的回答你满意吗?满意的话请采纳,谢谢。不满意的话,可以继续问我。
Ⅸ 这句话用古语文言文怎么说
戮力谋大计,睦侪,嘉其能,世事适位,彼不能及,禅也。
Ⅹ 文言文或古汉语里的“谢谢”怎么说
谢、拜谢、谢承、谢荷、感激
文言文表示谢谢的词语主要有:
谢、拜谢。如 唐代-李朝威著《柳毅传》:“使前泾阳女当席拜毅以致谢。”译文:让从泾阳归来的龙女当筵向柳毅再拜致谢。
由于“谢”的本义是向人认错道歉,又引申为推辞,阅读文言文或用文言文表述时,一定要注意语境。
(10)古语文言文扩展阅读
文言文翻译技巧
古文直译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对译、移位、增补、删除、保留等。
1.对译
对译是按原文词序,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这是直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直译的第一个步骤。古今汉语词序一致,句法结构相同的句子,今译时不用改变原句词序,只要从现代汉语中选择恰当的词语来翻译原句中的字词就可以了。
对译的好处是逐字逐句落实,可以避免漏译——漏译是初学时经常出现的问题。由于古今汉语句子结构的相同之处很多,所以凡是能够对译的地方都要对译。对译有困难或对译后意思表达还不够清楚、句子不通顺的,才能用移位、增补等方法作适当的调整。
2.移位
移位是指古代汉语某些词序与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不同,翻译时要按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移动词语位置。
3.增补
增补是指古代汉语省略或表达过于简古的地方,今译时要作必要的增补。例如:
4.删减
与“增补”相反,删减是指原文中个别词语可以删掉不译。文言文中某些表达方式和某些虚词,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也没有类似的句法结构和相应的虚词,遇到这种情况,只要译文已把原文的意思表达清楚了,个别词语可以不译。
5.保留
保留指原文中有些词语可以不译而直接保留在译文中。凡古今意义相同的词语,特别是许多基本词汇,如人、牛、山、草等,当然可以保留不译;象一些表示已经消失的古代事物的词语,诸如人名、国名、历史地名、民族名及官号、年号、谥号、特殊称谓、特殊学术用语以至专业术语等,一般都可保留不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