荫文言文
⑴ 古文中 掇幽芳而荫乔木的掇是什么意思
掇
ō
【动】
(形声。本义:拾取)
同本义〖pickup〗
掇,拾取也。——《说文》
患至掇也。——《易·讼》
承蜩犹掇之也。——《庄子·达生》
览取挢掇。——《淮南子·要略》
成益惊喜,掇置笼中。——《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掇撷(采摘,拾取);掇桂(折桂);掇蜂(喻离间骨肉)
挪;搬取〖carry〗
旁边只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告了门。——《水浒传》
又如:掇盆;掇床
选取〖select〗
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未枯,采掇者易辨识耳。——宋·沈括《梦溪笔谈·采草药》
凡所著述五十八篇,掇其切于世事者著于传云。——《汉书·贾谊传》
又如:掇采(选取,搜集);掇录(选录)
得到〖get〗。如:掇青拾紫(获得高官厚禄);掇醍(受教而觉悟)
端〖take〗
且向店里掇条凳子,坐了两个时辰。——《水浒传》
又如:掇臀捧屁(掇:端、捧之意。形容诌媚者的丑态)
考取〖passanentranceexamination〗。如:掇芹(考取秀才)
哄骗〖cheat〗。如:掇赚(哄骗;诱诓);掇骗(哄骗);掇送(劝诱)
掉转〖turnround〗。如:掇转(掉转;扭转)
另见o
掇弄
ōnòng
[方言]
〖putinorder;set;arrange〗∶收拾;修理
机器坏了,经他一掇弄就好啦
〖stirup〗∶播弄
受人掇弄
掇皮
ōpí
〖candid;forthright〗去掉皮,常指直率,无所掩饰
掇拾
ōshí
〖tidyup;pickup〗∶拾掇;拾取
〖collect〗∶搜集
掇
o
——见“撺掇”(cuāno)、“掂掇”(diāno)
另见ō
⑵ 臣虽未荷朝廷深恩,实蒙先帝厚泽。荫其树者不折其枝,实欲微立尘效文言文翻译
臣虽未荷朝廷深恩,实蒙先帝厚泽。荫其树者不折其枝,实欲微立尘效如下
⑶ 文言文中“祖荫”是什么意思
祖荫即祖先的荫封,后辈人因先代的功勋、地位而受封、补官。
内荫读 yìn,本义是大树的树容冠罩住的阴凉处,引申为前辈为后人创造的“庇荫”,使子孙后代享受其荫护。
封建社会,为了鼓励人们为皇家社稷卖命,创建了一套荫封制度。如,对建立大功的人,其妻子由皇帝亲自赐予封号,如“一品诰命夫人”,这叫做“封妻”;有地位的官员或功勋者,其子可世代承袭官职,这叫“荫子”。其中,因前代功德后辈得到官职或抚恤的,叫“荫恤”;依赖先辈有功而得到恩赐官职的,叫“荫籍”;因先世荫庇而入国子监读书的,叫“荫生”。
受荫封的人不需要科考出身,可以直接获得官职。与世袭制不同,这种继承并不是承袭先辈原位,仅仅是补入到“官”的行列,具体职位在不同朝代、不同时期的规定不同,品位也低。
史书中常有某人“少以父荫”、“以祖荫”的记载,就是属于这种情况。
荫封制度是极其腐朽的特权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存在。尽管为了平息一般官员的不满常有“新制”改革,但其根本制度没有改变。
⑷ 在线文言文翻译事闻,赐祭葬,赠光禄卿,谥烈愍敕有司建祠,世荫锦衣千户
皇帝知道这件事,赐予祭奠并安葬,追赠他为光禄卿,谥号烈愍。敕令主管部门为他建立祠庙祭祀,让他家世代荫庇作锦衣千户。
⑸ 文言文中长荫是什么意思
荫,一般指庇荫。封建时代,因祖先有勋劳或官职而循例受封、得官。如《隋书·柳述传》内中的“少以父容荫”,就是儿子青年时享受了父亲的荫庇。又如:荫恤(因前代功德而得到官职或抚恤);荫籍(依赖先辈有功而得到恩赐的官职);荫生(因先世荫庇而入国子监读书的称为荫生)。长,表示长久、世世代代的意思。长荫:博取功名,让子孙后代得到荫护。
⑹ 描写古道两旁绿树成荫的诗句或古文有哪些
1.《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赏析: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作者以亲切省净的语言,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过程。其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
2.《行香子·树绕村庄》
宋·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赏析:绿树绕着村庄,春水溢满池塘,淋浴着东风,带着豪兴我信步而行。小园很小,却收尽春光。桃花正红,李花雪白,菜花金黄。
远远一带围墙,隐约有几间茅草屋。青色的旗帜在风中飞扬,小桥矗立在溪水旁。偶然乘着游兴,走过东面的山冈。莺儿鸣啼,燕儿飞舞,蝶儿匆忙,一派大好春光。
3.《桃花源记》
魏晋·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间隔 一作:隔绝)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赏析:本文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4.《御街行·街南绿树春饶絮》
宋·晏几道
街南绿树春饶絮,雪满游春路。树头花艳杂娇云,树底人家朱户。北楼闲上,疏帘高卷,直见街南树。
阑干倚尽犹慵去,几度黄昏雨。晚春盘马踏青苔,曾傍绿荫深驻。落花犹在,香屏空掩,人面知何处?
赏析:这是一首单相思的词,唐诗宋词中思春、渴慕、怀人的内容非常丰富,但大多数情况下都会明写或暗示男女二人曾经心心相映,正处于或者曾经有过一段共处的美好时光,此词却迥然不同,完全不提两人之间的关系,而且有意无意地暗示,词中主人公本是单相思,一副少年怀春的徘徊、惆怅之态。词的开篇先写景,并以景物来点明季节性,更以季节性来引出内心情感,从飞絮、开花可知,此为春深之时,暗示此为思春、怀春的季节。
5.《独望》
唐·司空图
绿树连村暗,黄花出陌稀。
远陂春草绿,犹有水禽飞。
赏析:一片高大茂密的树把整个村庄笼罩在一片阴暗之中,金灿灿的油菜花开得正茂,花向麦田远处渐渐稀疏。
放眼望去远处的水池边,青草绿油油的,空中还有几只水鸟如白色的鹭鸶向下盘飞。
⑺ 哪篇文言文里有荫蘙蔽日这个词
在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冯婉贞》中,去村四里有森林,阴翳蔽日。
⑻ “荫补”出现在哪篇文言文中
1、命令
(1)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史记·陈涉世家》
(内2)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容——《史记·屈原列传》
(3)魏王使将军 晋鄙将十万众救 赵。——《史记·魏公子列传》
2、派遣。
(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汉· 贾谊《过秦论》
(2)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肴之战》
3、使唤、役使、支使。
(1)人皆得以隶使之——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恣君之所使之。——《触龙说赵太后》
4、出使。
(1)唐雎使于秦。——《战国策·魏策》
(2)臣舍人蔺相如可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⑼ 翻译一下清荫台记文言文
原文:长安里居左有园,多老松。门内亘以清溪,修竹丛生水涯。过桥,槐一株,上参天,孙枝皆可为他山乔木。
其余桃李枣栗之属,郁然茂盛。内有读书室三楹,昔两兄与予,同修业此处。两兄相继进士,举家皆入城市,而予独居此。夏日无事,乃于溪之上,槐之下,筑一
台。台为青槐所覆,日影不能至,因名之曰“清阴”,而招客以乐之。虽无奇峰大壑,而远冈近阜,郁郁然攒浓松而布绿竹,举凡风之自远来者,皆宛转穿于万松之
中,其烈焰尽而后至此;而又和合于池上芰荷之气,故虽细而清冷芬馥。至日暮,著两重衣,乃可坐,俯观鱼戏,仰听鸟音,予意益欣欣焉。乃大呼客曰:“是亦不可
以隐乎!”
翻译:长安里的左边有一个花园,有很多古老的松树,里面有一条小溪,水边是茂盛的竹林,过了桥,有一颗槐树,上面顶着天,边上的树枝都和其他地方的圆木差不多,还有桃树、李树、枣树、栗树等等这类的,都是非常茂盛。里面有三间读书的屋子,以前我和两个弟兄,在这里学习,两个弟兄相继考中官,都搬到大城市里去了,只剩我独自居住在这里。夏天没有什么事,便在小溪的上面,槐树的下面,筑起一个亭台,亭台被槐树遮盖,阳光照不进来,于是起名:清荫台,用来招待朋友来玩乐。虽然没有险奇的山峰沟壑,但远山近山很有层次,老松树和绿色的竹子浓郁茂盛,但凡来这里远处的朋友,都辗转穿梭于松林之中,等到毒辣的太阳不热了便到亭台这边来,再附和着河池上的莲荷的味道,虽然不多,但清冷芬芳,到太阳落山了,须多穿几件衣服,才能坐下来,低头看鱼儿的嬉戏,抬头听鸟儿的声音,我越来越来心里高兴,于是大声对朋友说:这里不可以隐居吗(这里多适合隐居啊!)
⑽ 荫的文言文意思有哪些
长荫
汉语拼音
zhǎng
yìn
意思是受长辈庇荫的意思。
长
zhǎng这里是长辈的意思。
荫,多音字。读yīn时一般为名词性,如阴暗、阴文、阴云、阴阳历、阴道;读yìn时一般为动词性,如荫庇、荫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