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发布时间: 2020-12-06 07:30:24

❶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比较水的多少》教案

教学背景分析
“比较水的多少”一课中提出的问题是学生常见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知道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液体的体积是可以测量的。然后让学生使用多种方法比较液体的体积。在比较水的体积的过程中,由于使用不同的容器进行测量,操作方法不同,比较的标准不同,无法进行比较。于是就有了测量水的体积的标准工具——量筒的产生。最后,运用量筒规范测量水的体积。本课重点是让学生经历量筒这种测量液体体积工具的发明过程,学习正确使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
设计思路
教师首先提出“哪个瓶水多的问题”,引导学生多方面的思考,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发散思维能力。学生经过一系列的思考后,尝试画刻度、测量水的多少,对结果进行分析,从而真正理解杯子上的刻度线,即测量单位的产生和意义。当学生全面地认识测量工具,理解标准测量后,教师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测量过程中,巩固使用量筒的方法,学会规范使用测量工具。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液体的体积是可以测量的。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用多种方法比较液体多少,了解使用标准和非标准单位测量液体的体积。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比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对比较的方法进行分析和统一,有助于确立科学的标准。
教学重点:
学生经历量筒发明的过程,学习使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
教学难点:
经历量筒发明的过程。
教学准备:
1.演示材料:课件,动画:量筒的使用
2.分组实验材料: 3个塑料瓶(大小高低不同)、1个玻璃杯、1个量筒、胶水、记录表。
表一:用自制刻度线测量的结果

1号瓶中的水

2号瓶中的水

3号瓶中的水

水的多少

表二:用量筒测量的结果

1号瓶中的水

2号瓶中的水

3号瓶中的水

水的多少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设计:
一、提出问题
谈话:(出示三个不同的瓶子,瓶子里面装有不等量的水。)你认为哪个瓶子里的水多?为什么
学生发言。
谈话:怎样才能证明你的想法是否正确?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多方面进行思考:
1.水会流动——水多,流动时间长
怎样比较水流动时间的长短?如把水倒入有小孔的杯子中,比比谁先流完。
2.水有重量——水多,更重
怎样比较水的重量?如用手掂一掂。
3.水有体积——水多,体积大
怎样比较水的体积?用容器来比较水的体积(用大杯量、小杯量)。
4.加同样的有色物质在水中,比较瓶中水的颜色深浅。
……
学生全班交流。
谈话:同学们想出了好几种比较水的多少的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更科学、更简便?
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选择最简便、有效的方法。
学生利用选择的方法进行实

❷ 科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比较水的多少》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比较水的多少》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三年级上册“水”单元的,本课是结合生活中很多地方需要比较液体的多少,但是人的感觉有时会出现错觉,所以为了精确地测量就需要借助一些仪器、量筒就是测量液体多少的仪器之一,教材从两个方面进行:首先从形状不同而且装水多少也不同的瓶子,“哪只瓶子里装的水多,哪只瓶子里装的水少”,用比较的方法入手,通过引导学生经历假设(猜想)、制定实验方案、运用各种材料进行验证比较、搜集整理事实、思考加工得出结论,最后交流研究成果的过程;其次是引出量筒这一测量工具,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多少的玻璃仪器之一,在以后的科学课上要经常用到。教材用图片、文字提示了量筒的使用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讨论和动手实验,进一步认识水,从而体会到水与每种生物都息息相关,增强节水意识,自觉保护水资源,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什么事都十分好奇,学生爱问好动,求知欲强,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事物感知较强,还是形象思维、直觉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有较强的表现欲。因此,在科学探究上,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科学的乐趣。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能用比较的方法认识水的多少。进一步学会用科学实验来验证假设的正确与否。学会使用量筒量水的多少。
过程与方法目标:知道比较水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有一些是比较简单的,认识毫升。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及乐于合作交流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利用多种方法比较水的多少,使用量筒,比较出水多了多少。  

❸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内容是什么

教学内容:本册由“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四个单元组成。

(一)第一单元《植物》

1、以小组参与或个人参与形式,获得观察大树、叶子需按一定的观察内容和观察顺序的经历。

2、有在课外观察大树的经历,能在小组或班级交流自己的发现。

3、能说出常见的树叶形状,搜集到处种以上的树叶,制成标本、括印叶画。

4、归纳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5、 在活动中学生有爱护树木的表现和意识。

(二)第二单元《动物》

1、 通过饲养观察,了解蜗牛、蚯蚓、蚂蚁和金鱼等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对动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认识。

2、有在观察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经历。

3、有尝试改进观察方法的活动经历。

4、课外能写一篇小动物的观察记录或阅读有关资料写出汇编小报。

(三)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

1、观察常见六种材料,并总结特点。

2、认识金属,了解硬度概念,学习饮料罐的故事,了解金属制品的制作流程。

3、通过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实验,初步了解材料密度概念。

4、学会给材料分类。

(四)第四单元《水和空气》

1、调查自己一天的用水情况。

2、调查装水和其它日常生活液体的容器和容量。

3、用饮料瓶作装水研究实验。

4、通过针管实验了解空气也要占体积。

5、做气球和笔帽的实验了解,空气具有质量。

(3)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扩展阅读:

科学,指的就是分科而学,后指将各种知识通过细化分类(如数学物理化学等)研究,形成逐渐完整的知识体系。它是关于发现发明创造实践的学问,是人类探索研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的总称。

科学是一个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的知识的系统。在一个旧的,密切相关的意思,“科学”还指可合理解释,并可靠地应用型知识的主体本身。科学的专业从业者习惯上被称为科学家。

自古典时代,科学作为一种知识,已紧密联系在一起。科学的方法奠定了基础,强调实验数据及其结果的重现性。在西方世界在近代早期的话:“科学”和“自然哲学“有时可以互换使用。在西方世界直到17世纪,自然哲学(后变成自然科学)被认为是哲学的一个独立的科学分支,与唯物同源。

参考资料:科学-网络

❹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水是什么样的》

去网络首页搜索栏输入:《谁是什么样的》教案 这几个字,会找到很多。

❺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水是什么样的》

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专说明;教学案例则是对已属经发生的教学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
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接近,它们都是对教学情景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则是有所选择的。

❻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它们吸水吗1教案

吸水性实验来材料:报纸、餐巾纸源、蜡光纸、水杯、水、天平、砝码实验: 1、取相同的杯子、内装质量相同的水 2、取相同质量的报纸、餐巾纸、蜡光纸,放入水杯中,经过相等的时间,将纸取出 3、用天平称剩余水的质量结论:松软的、带孔多的材料吸水性强

❼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1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植物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些变化比较明显,有些变化不太明显。
植物回的变化表答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植物的变化是生命体的特征之一。
2.过程与方法: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关注周围植物的变化,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的变化记录表。

教学重点:观察记录描述植物的变化。

热点内容
末世化学家txt下载 发布:2025-10-20 05:02:05 浏览:397
教学常规学习心得 发布:2025-10-20 04:03:06 浏览:298
推拿手法教学 发布:2025-10-20 01:15:51 浏览:398
教师师德素养提升总结 发布:2025-10-19 23:57:12 浏览:68
舞狮鼓教学 发布:2025-10-19 16:17:31 浏览:669
杭州市教育局电话 发布:2025-10-19 09:21:50 浏览:285
中非历史关系 发布:2025-10-19 06:47:41 浏览:5
师德双八条 发布:2025-10-19 05:31:17 浏览:360
大学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发布:2025-10-19 04:36:23 浏览:750
如何让网吧 发布:2025-10-19 01:49:35 浏览: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