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宫文言文
❶ 承宫樵薪苦学文言文中所有“之”字的意思或用法
好像就两个“之'吧
好之:代词,代指《春秋》这本书。
见而欲笞之:代词,代指专承宫
原文:
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属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求索。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译文:
承宫,是琅邪姑幕人,小的时候就死了父亲,他八岁的时候,帮别人放猪。乡里徐子盛精通《春秋》这本经书,给许多学生讲解《春秋》。承宫从他房前经过,看见那些学生在朗诵,很好奇,于是忘记了他的猪就听徐子盛讲经书。猪的主人很奇怪他怎么还不回来,就去找他。看见他在听讲经书,就想用竹鞭打他。众位学生一起阻止,猪的主人才没有打他。承宫于是就留在徐子盛门下学习。承宫上山打柴,吃苦受累,几十年里,就精通了这本经书。
❷ 承宫拾薪求学 翻译
翻译:
有一位汉朝人叫承宫,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这年八岁,替别人放猪。乡里有一个叫徐子盛的人, 他给几百个学生教授《春秋经》。承宫从他的学舍前经过,羡慕那些学生在学习,所以就靠近学舍听他讲经书,于是他就留承宫在门下学习。承宫为许多学生拾柴干苦活,勤奋学习多年而不厌倦。
原文:
汉之承宫,少孤,年八岁,为人牧豕。乡里徐子盛者,以《春秋经》授数百人。宫过息庐下,乐其业,因就听经,遂请留门下。为诸生拾薪,执苦数年,勤学不倦。
此文出自汉代·范晔《后汉书》

(2)承宫文言文扩展阅读
写作背景:
《承宫拾薪求学》这是一则感人至深的勤学故事。八岁的幼童承宫经受幼年丧父的苦痛,放猪的劳作,然而为了能“听经”,自愿为数百人拾薪,而且数年如一日,不中断,不懈怠,没有强烈的求知欲是难以支撑的,令人不禁为之动容,喝彩。
通过具体的行动表现人物的个性是这篇短文的显著特点之一。文中除了结尾处点明“勤学不倦”外,都是以承宫一系列行动:从“牧豕”到“息庐下”,进而“就听经”、“留门下”,虽“执苦”却“不倦”,从而使好学少年的形象跃然纸上。
作者简介:
范晔(公元398年—公元445年),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官至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范晔因为“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
开始撰写《后汉书》,至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以谋反罪被杀止,写成了十纪,八十列传。原计划作的十志,未及完成。今本《后汉书》中的八志三十卷,是南朝梁刘昭从司马彪的《续汉书》中抽出来补进去的,因此,《后汉书》是二人的合作之作。
❸ 文言文《承宫拾薪》
原文
汉之承宫,少孤,年八岁,为人牧豕。乡里徐子盛者,以《春秋经》授数百人。专宫过息庐下,乐其业属,因就听经,遂请留门下。为诸生拾薪,执苦数年,勤学不倦。(据《后汉书》改写)
译文:
汉朝承宫,(他)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他)这年八岁,(他)替别人放猪.乡里有一个叫徐子盛的人, (徐子盛)给几百个学生教授《春秋经》。承宫从他学舍前经过,(他)羡慕他们在学习,所以就靠近学舍听老师讲经书,(老师)于是就留承宫在门下学习。承宫为许多学生拾柴干苦活许多年,勤奋学习(而)不厌倦。
注释:
1 薪:木柴
2 孤:失去父亲。
3 豕:猪。
4 庐: 房屋,此指学舍。
5 乐:羡慕。
6 执苦:干苦活。
7 就:前往
8 为:替。
9 息:休息。
10因:于是
11 授:教。
12遂:于是。
13请:请求。
❹ 文言文阅读。(8分)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
| 小题1:①A②C 小题1:B 小题1:猪的主人对他不回来感到奇怪,去寻找他。(2分) 小题1:经过版徐子盛家权时听见学生讲诵《春秋》,因陶醉于这件事而忘记了猪。爱学习(读书),肯吃苦。(意近即可)(2分,各1分) ❺ 承宫樵薪学 文言文的翻译
承宫,琅琊姑幕人来,幼时丧父自,在他八岁的时候,帮别人放猪。乡里的徐子盛精通《春秋》这本书,有上百名学生。承宫从他房前经过,看见那些学生在朗诵,感到很喜欢,便忘记了他的猪,而(一心一意地)听徐子盛讲经书。猪的主人对他还未回来感到十分奇怪,便前往去向承宫索要(他的猪)。看见他在听讲经书,就想用竹鞭打他。学社内的学生一起阻止,猪的主人才没有打他。承宫于是就留在徐子盛门下学习。承宫在那干苦活,上山砍柴,吃苦受累,很多年后,最终精通了这本经书。 ❻ ”承宫樵薪苦学“这则文言文你从承宫身上学到了什么
“承宫樵薪苦学”, 在承宫身上体现了这些可贵的精神: ❼ 文言文承宫牧猪听讲的译文 原文 译文 承宫,是琅邪姑幕人,小的时候父亲就死了,他八岁的时候,帮别人放猪。乡里徐子盛精通《春秋》这本经书,给许多学生讲解《春秋》。承宫从他房前经过,看见那些学生在朗诵,感到很喜欢,于是忘记了他的猪就听徐子盛讲经书。猪的主人对他不回来感到奇怪,去寻找他。看见他在听讲经书,就想用竹鞭打他。众位学生一起阻止,猪的主人才没有打他。承宫于是就留在徐子盛门下学习。承宫上山砍柴,吃苦受累,几十年里,就精通了这本经书。 解释
2.明:精通;懂得。 3.授:传授;教。 4.诸:所有。 5.好:喜欢,爱好,喜好。 6.怪:奇怪。 7.索:索要 8.承宫:东汉人。 9.琅邪:古郡名,在今山东境内。 10.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 11.樵薪:砍柴。 12执苦:干苦活。 13.庐:屋子。 14.笞(chi).:用竹片鞭打。 15数:几。 16欲:想要。 17樵薪:砍柴。 18执苦:干苦活。 【启示】勤奋能使人有所作为。 ❽ 文言文:《承宫樵薪苦学》.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承宫是个怎么样的人 承宫是个爱学习(读书),肯吃苦的人。 ❾ 阅读下面文言文。(10分)承宫樵薪苦学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