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中国美术馆感受

中国美术馆感受

发布时间: 2020-12-06 08:28:57

㈠ 参观中国美术馆的收获

参考一下

篇一:作文参观美术馆观后感
昨天下午,爸爸妈妈带着我,参观了宁波美术馆-“人与自然”大型科普展。
我一进入展厅大门,就被面前的巨大恐龙给吸引住了,体长26米,身高足有9米的亚洲最长最完整的马门溪龙,而旁边只有1米出头的鹦鹉嘴尤其显得袖珍了很多,它半直立的后肢和灵巧的前肢让人觉得家里的小宠物一样。
据展区的阿姨介绍,马门溪龙以植物为食,是20XX年在四川省井研县发掘的蜥脚类恐龙,马门溪龙是世界上脖子最长的动物,它四足行走,身体笨重,行动迟缓,估计体重达60多吨,生活在1亿6千万年的早期。
一旁的鹦鹉嘴龙是角龙中最为原始的型类,是后来长角角龙的最早的祖先。在至今发现的鹦鹉嘴龙个体长超过2米的很少,身体都比较轻巧,并且前肢明显短于后肢,主要依靠后肢来走路,牙齿平滑,以植物为食,是恐龙家族中的“小不点”。
走进右边的三号展厅,这里有7条大大小小的恐龙,此外,值得一看的还有一旁的一窝30多个恐龙蛋,是目前为止中国出土最多最完整的恐龙蛋。
还有人体展览区,展区陈列着72件人体各器官标本,有九大系统展览:运动系、消化系、呼吸系等,有彩色分辨头盖骨,用不同的颜色将人的头盖骨的各部分分解开来,还有髋关节、骨盆、畸形的胎儿……
更有意思的是凡进入展区的参观者都有一张答题纸,如答对了,就可以赢得一

㈡ 请以“我从(什么)艺术中感受到了美”为题,写篇展现美感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400~500字

我从音乐艺术中感受到了美
音乐给人一美的享受,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让人听了以后如专痴如醉。属

我至今也没有忘记孩童时代听到过的刘欢唱的一首歌——《好汉歌》。也许这是我人生当中的第一节音乐课吧!“大河向东流哇,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每当我听到这一句句气势豪迈的歌词时,心中不禁引起万千感慨,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幕《水浒传》里精彩的打斗故事,每当我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无论在干什么,都会停止下来,静静地倾听武松打虎时的勇敢,虽然,老虎堪称“兽中之王”,但是,在人类的面前又显得那么的渺小。我至尽也不明白,那时到底的什么吸引了我?也许是高昂的声音吧?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首曲子以不是以前那么优美了,但面临挫折而不害怕的精神却尽属其中。

随着朝代的变化,我现在最喜欢的歌曲是《我的中国心》,虽然,同其它流行歌曲相比,有一些老套,但是,热爱祖国的心,却表现的淋漓尽致。“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更能体现出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这首歌也更好的表现出我们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是我们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备经磨难而更强。

艺术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体会,他边在你的身边。

㈢ 学习美学感想

美,谁不爱,谁不喜欢?特别是现代,各种美的追求,例如:某某品牌的化妆品,某某减肥药,某某整形美容,想办法变美。美的存在,其实在古代的中国很早就意识到美的现象,孔子在思想中就提供了中国文化中最早的对“美”的思考,他把美与善联系起来,为中国文化在此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德国哲学家鲍姆嘉登于1750年在其所著的《美学》一书中首次提出来,柏拉图的对话《大希匹阿斯》,也在西方历史上第一篇企图给“美”下定义的文章。柏拉图在这篇文章中的两个立场,即认为在所有的美的事物中有一个美的共相,它是一切美的事物之间所以美的最终原因,以及坚持应该给这个美的共相下定义,给后来的西方哲学和理性思考探索美的现象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确定了探索的方向--追求什么是“美本身”。给“美”下定义的漫漫征程从此开始了。美的现象和艺术的诗意世界之所以在公元前6世纪--5世纪进入了人类的思考。德国哲学家鲍姆嘉登在1735年发表了论文《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首次提出了建立一门特殊学科“美学”设想,为美学找到了恰当的地位,也为美学奠定了哲学基础。由于审美的现象是与感觉、感官有密切关系的,帮助人们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通过美感经验,从而提高了人的审美能力,例如在大街上看见了一个女孩,这个女孩披着长长而乌黑的头发,像瀑布一样,一时感觉到头发的美,再看看,你会觉得头发黑而直,这时已进入了欣赏头发的美,这种美其实很多人也在追求着,他们也会去创造这种美,这种美的追求,其实已经提高了人的审美能力。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给感性认识提供规则,并探求“感性认识的完善”--美。他给“美”的定义,就是“完善的感性”。其实鲍姆嘉登猤美学的确定并不是最完善的,但毕竟“美学”这个学科开始在整个知识的体系中,赢得了一个存在的地位,正是这个地位,为后来的美学家们提供了发挥才智的深刻领域。美学其实就是教人学会审美,一段音乐是美的,一朵花是美的,秋天的红叶是美的,人对事物产生审美活动, 审美活动是人类活动的最基本部分,通过已有的审美活动去发现美,例如:和朋友去郊游,目的是去放松心情,吸收大自然的新鲜空气,享受假日的快乐,本意不是进行审美活动,但是当你接触到\看到时,被之“美景”吸引住了,这就是一种美感经验。美的现象是属于人的现象,只存在于人与对象发生审美关系的那一刻,显然“美”并不是从书本上知道的,只要你在某些时候、某些地方产生了特别的,令你难忘的美感经验,你才知道“美”这回事,例如,在某个时候突然看见靓女、靓车、靓发型……等,你会发自内心地赞叹“真美啊”,这种终身难忘的感觉,也会使你产生“真美”的体验,从这些例子中,这就是美感经验,通过这样的美感经验具体地见识到“美”这回事。对于具体的审美现象的发生来说,应该是先有审美活动,然后有美感经验产生。但是。对于具体的经验者来说,美感经验却反过来成了审美活动的标准和见证。无论怎样说,美感经验的形成过程就是审美活动的过程,美感是审美活动的结果,而不是相反的。也就是说在美感经验的基础上促使人生审美化。美在每个人的心理感受上是不同的,美的现象还有历史性:一、美的现象随时代而变化,“环肥燕瘦”就是美的现象随时代而变迁的最好例证。任何一种艺术的变迁史,其实就是美的现象随时代变化而变迁的最好成绩证明。古代神话的美与现代小说的美是完全不同的;古代建筑与现代建筑的审美风格也是完全不同的。每一个时代都有该时代的审美风尚,服装的变化,装饰的变化等就是这种变化的表现。二、美的现象随文化的不同而不同。人类社会有不同的文化,我们知道有东方文化,西方文化,希伯来文化,非洲文化,印度安文化,埃及文化,啊拉伯文化等,就东方文化来说,又可以有印度的、中国的、日本的、南亚的等差异。不同的文化又有不同的美的现象。比如,西方人以直率为美,中国人以含蓄为美。中国人喜欢线条的表现力,西方人则喜欢造型的美。三、美的现象因个性的不同而不同。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审美偏好。有些人喜欢悲剧,有些人喜欢喜剧;有些人喜欢春天的绚丽,有些人喜欢秋天的明朗,有些人则喜欢冬天的凝重。同样,阅读同一部《红楼梦》,不同的人也会获得不同的审美经验。这些就是个性所带来的美的现象的差异。同一部戏剧、同一首诗也有不同的美感经验。 随着美学研究的目的:从审美活动认识人的自由,从审美活动理解认得完善和培养审美能力,创造美的生活来看,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学习美学知识,培养每个人的审美能力。这就是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美谁不喜欢?我们应该把天生的感受力变成自觉的、有意识的作为,自觉的按照美的尺度来建造我们美好的每一天,而不只是在美术馆才能感受到没美的现象,不只是在电影院、音乐厅才能知道美的存在,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能按照美的尺度去生活,去感受。通过学习美学,我知道怎样进行审美活动,用自己的美感经验去感受美、发现美。

㈣ 参观中国美术馆的感受

中国美术馆参观感想

由于
23

24
两天学校开运动会,没有时间和老师一起去参观美术馆,我只
有自己在
26
号周二的一大早十分困乏的坐上了公交车。而当我站在那金碧辉煌
的楼宇前,
身心上的困乏却出乎意料地被一种妙不可言的崇敬代替。
我想,
那是
由于它黄色琉璃瓦大屋顶下散发的无穷吸引力吧!
它是一座仿古阁楼式、
具有鲜
明民族风格的建筑,
气势恢宏而不失典雅风情,
独特的文化底蕴造就了它在世界
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地位。

踏上一层层仿佛白玉砌成的台阶,
穿越气派隆重的大门,
便置身于弥漫着幽
雅气息的前厅。
可能是因为我时间赶得比较巧吧,
今天正好有三个作品展:
一个
是吴冠中弟子王秦生的作品展,
一个是郭晓光油画作品展,
还有一个就是中国美
术馆近藏油画作品展。

名为
“古韵新风—王秦生艺术作品展”
的这次画展收录了王秦生用油画手法
创作兼具传统形式结构和现代审美韵致的山水油画精品二三十幅左右,据了解,
所有作品均为首次与公众见面。
进入四号展厅你很容易发现王秦生先生的画作采
用亚麻材料的画布,
且尺寸大多在
2
米到
4
米之间。
仅从形式上来看就给人一种
大气的磅礴之感。从展出作品可以看出,王秦生先生将中国画的笔、墨、点、线
与油画中的色彩语言融合在一起,
赋予古代山川新的意蕴。
也就是说他用油画的
手法和色彩的语言重新诠释了中国传统山水画,
传做了既有传统心事和造型构造
又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山水油画,
有一种自己独特的个性在里面。
他用今日造型
的新观念,
发展古代大师的所思所想,
将古代的大自然之貌赋予了新的意蕴和境
界。

随着进入五号展厅,进入眼帘的是“郭晓光油画作品展”
。刚踏入门口,就
让我猛然间发现郭晓光先生的作品与王秦生先生作品的光从色彩上就有很大的
不同,
郭晓光先生的油画大多数是以更加多彩的颜色画出。
大尺幅的画面,
厚重
的色块,
构建了一种视觉的冲击,
或许这就是他的特立独行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
式吧。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郭晓光先生的作品中的风景大多数并不是通常我们意识
中已经形成的那种风景模块,或许更多的是他心中的风景。他在观察、感受、认
识自然地基础上融入了对景物的理解和体验,
然后再运用构图、
造型、
色调等方
式,
对艺术进行再创造。
郭晓光先生的作品并不单单是一种作品,
同时也是他自
己的一种痛快淋漓的感情抒写,
也许因为这样才使得他的作品呈现出某种特殊的
酣畅与鲜活。
也使得我在欣赏的时候不经意的感觉到一种情绪的释放和身心的轻
松。

对于中国美术馆近藏油画作品展,时间原因对于每件作品我只能大致看一
下,
不能细细品味,
但是每一件作品都是叫人开眼的。
用任何文字来赞美这些画
201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统考大备战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幼儿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证面试
作都不过分,
也不会让我觉得肉麻
——
艺术是朴实无华的语言,
它就像文学一样,
能为人开拓理性所不及的能量泉源。
令我深受感动的是,
画家捕捉到瞬息多变的
生命力,
并能将它腾跃于布上,
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想必就是我们要学习的
能力、要继承的精神吧!

每一幅画作,每一个造型,每一类画风,每一种思想,都是画家心之花蕾的
绽放,是深自灵魂的抒情、发自肺腑的感叹。重要的是,在作者的感情随笔流动
成凝聚灵性的作品时,
它对旁人的启迪也往往是不可估量的。
我想,
正是这些激
起了我对艺术之路充满向往,
期望着不远的一天可以有一个十分空闲的时间让我
再次踏入这座艺术的殿堂,
好好欣赏一下馆中的每一幅作品,
努力看透每一幅作
品背后的精神所在。

㈤ 求文章:参观北京美术馆感想(300~500字)

前几天因为报名考试又去了趟北京,被同学邀请一起参观了法国印象派画展,有兴亲眼目睹大师之作。作为法国文化年开幕式的庆典活动之一,法国印象派珍品画展于10月在中国美术馆展出。11月初的北京色彩最为丰富,中国美术馆前的白杨.落叶.在阳光的照耀泛着金黄的色彩,甚是好看,而印象派是最讲究光和色的。在这样的时节欣赏印象派大师们的经典之作,对于参观者来说是一种莫大的享受。(呵呵,就是北京风大.太冷了)
据说自画展开幕第二天起,每日参观人数便激增至六七千人。我们于下午2时赶到美术馆,门前观众已是摩肩接踵。进得展厅,51幅印象派珍品画作被安置在几个大厅里,浏览其间,细细品味,不知为什么,给人一种历史的沧桑之感。但是画远光线暗淡说明亦很小,兴有美院毕业的同学详细讲解,让我对每张画的历史背景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这次展览对中国观众欣赏印象派作品具有某种启蒙作用,有利于大众更了解西方艺术。画面的绚丽色彩和精美构图也对提艺术家和艺术设计者的艺术修养有着莫大的帮助。
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所谓印象派,曾经是一个“革命的画派”。其代表人物有马奈、莫奈、雷诺阿、西斯莱、巴齐耶、毕沙罗、德加、塞尚等。自19世纪60年代中期起,法国的一些青年画家在风景画的创作中就已经表现出印象派的特征。1874年,印象派画家们举行了第一次轰动性画展,宣告了这一画派的正式诞生。其具有象征意义的代表作是莫奈的海景画《日出·印象》,印象派也因此画得其名。印象派在构图、选材和用色方面,相对于传统的学院画派都有重大突破,尤其在光色的运用方面更是标新立异,独树一帜。他们特别注意光的运用、季节的交替和时间的变化。用左拉的话说,“他们中的多数人首先致力于传达的是事物给人的真实印象”。这首先缘于他们的创作实践,即从画室走到大自然中写生,着意表现瞬息万变的光色变化效果。同一景物,如一座教堂,一片荷塘,画家可以画出几幅、十几幅甚至几十幅不同的画作,只因光色不同,作品便具有不同的韵味和价值。一百多年来,这一画派对西方、乃至对东方绘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长久而深刻的影响。
印象派自发端起,就一直遭受传统学院画派与世俗社会的贬斥与不解。这些革新者在逆境中奋争了20多年,直到19世纪末,他们的创新才最终为艺术界所普遍接受,得到社会的一致赞誉。其间的艰辛程度非圈内人士很难想象。在艺术上,这些大师常常遭受不可理喻的无端攻击。雷诺阿像前辈大师安格尔一样擅长画裸女像,留下不少传世佳作,此次展出的《半身像·阳光的效果》就曾遭到猛烈攻击。在生活中,他们同样十分窘迫。因为画作无人赏识,自然没有进项。这一画派的代表人物莫奈,到19世纪70年代末期,已十分清贫,不得不以100法郎一幅的低价出售自己的十几幅画作。最终还是马奈向他伸出了援手。这种长期身处逆境而矢志不改的精神令人感佩。
设计的灵魂是创新,印象派的灵魂也是创新。在19世纪中叶,传统学院画派在法国美术界的统治气氛令人窒息。从构图原则到取材范围,都有严格的条条框框,甚至着色都有既定的陈规。比如,画雪景时只能用白、灰两色。此次展出的莫奈画作《隆弗洛尔雪天的马车》,在马车驶过的道路上,如实地抹上几缕棕色,这在当时已算是离经叛道之举了。这让我联想到工业设计在当今的发展。一个好的设计师就应该有这种叛逆的创新精神,推动工业设计的改革与发展。
自工业设计传入中国以来,中国的工业设计已经发展了十几年。也产生过不少好的设计师和设计专家,但是中国的工业设计一直摆脱不了学习西方设计的命运,中国工业设计向什么方向发展呢?法国印象派的创新精神,对于今天的中国的设计家们仍然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㈥ 中国美术馆周边游玩

是个不错的地方,可以去那感受下,看看大师们的杰作,说不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灵感和启发呢,呵呵,有空还是多出去外面看看。

㈦ 参观中国美术馆的观后感,最好是最近的,谢谢,字数100左右ok

中国美术馆里可参观的比较多,你要的是一百字的,所以简单从一个方面说说。

中国美术馆很大,我们决定从风筝展开始看起。风筝的历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它们可以被制作成人物、鸟兽、水族、草虫、器皿等形象。这次展览中最大的风筝是板鹞“观音全图”,它高2.4米,宽2.4米。最小的风筝是《张飞脸谱》,只有一公分见方,但系上风筝线居然还可以飞起来。
最引人注目的悬挂在天花板上一只长10米的风筝,人们把这只风筝设计成“龙”的形状,威武极了!
在美术馆同期展出的还有年画展、莫高窟壁画展等。
今天的风筝展让我大开眼界,原来风筝可以如此多姿多彩呀!
希望对你有帮助!

㈧ 我从.....艺术中感受到了美

音乐给人一美的享受,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让人听了以后如痴如醉。
我至今也没有忘记内孩童时代听到过的刘欢唱容的一首歌——《好汉歌》。也许这是我人生当中的第一节音乐课吧!“大河向东流哇,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每当我听到这一句句气势豪迈的歌词时,心中不禁引起万千感慨,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幕《水浒传》里精彩的打斗故事,每当我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无论在干什么,都会停止下来,静静地倾听武松打虎时的勇敢,虽然,老虎堪称“兽中之王”,但是,在人类的面前又显得那么的渺小。我至尽也不明白,那时到底的什么吸引了我?也许是高昂的声音吧?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首曲子以不是以前那么优美了,但面临挫折而不害怕的精神却尽属其中。
随着朝代的变化,我现在最喜欢的歌曲是《我的中国心》,虽然,同其它流行歌曲相比,有一些老套,但是,热爱祖国的心,却表现的淋漓尽致。“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更能体现出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这首歌也更好的表现出我们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是我们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备经磨难而更强。
艺术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体会,他边在你的身边。

㈨ 去艺术馆是什么体验

艺术馆不大,但还是值得去,对人的品位很有提升啊,个人觉得还是很适合游玩的,尤其是带孩子去不错的。

㈩ 敦煌感想

敦煌印象

狂风,漫天沙尘,太阳只是空中的一个白色符号,远处的鸣沙山完全隐入了厚幕之中。

我顶风而行。没有路,身前只有莽莽荡荡、无边无际、无遮无掩的大戈壁。风肆虐地驰骋,挟着沙粒打在我脸上,仿如当年的外族铁骑越过大漠的阻隔后,剽悍地卷向背后的那座城市。

这才是真正的敦煌,而莫高窟只是后人强加于他身上的外来物,我暗自说。脸被打的生疼,眼睛睁不开,索性闭了,听戈壁的风吼声。列四郡而踞两关,当酒泉还在用祁连山的雪水滋润杨柳的妩媚时,敦煌就孤独地矗立在了荒漠中,和玉门关、阳关组成了抵挡胡骑的第一道防线。

身后是条干涸的河床,河道中间稀稀落落地长着几丛灌木,看来已经断流很多年了,但从河岸的高度和河床的宽度可以想见当年的浩荡。河水象把刀一样切开了戈壁的肌肤,留下足有20米的纵深,站在河道中间看时,壁立而起的河岸更象一道满经风霜的城墙。如果敦煌古城还在的话,我宁愿以这河岸为墙,只有它才配得上金戈铁马、大漠黄沙的沙州古战场,我想。

但敦煌古城已经在几十年前被洪水冲塌了,这是听给我们开车的司机说的。在这大河都会断流的地方,怎会有洪水?我毋宁认为这是天意,就象在日咯则扎什伦布寺边的小山上那座只剩下几面残垣断壁的老城。是到走进历史的时候了,我无法想象见惯白骨和寒月的寂寞沙州,如何面对如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丽江那样的不堪。

越过河是片不到十亩地大小的树林,却长满了几十米高的钻天杨,还有几棵不能合抱的古树,而且居然有蛙叫从不远的一处泥潭里传来。从飞沙走石的戈壁中退入树林时,仿佛一下子从残忍的冷峻跨到了温柔的怜惜中,虽然还时不时有沙子往眼睛鼻子里钻。当年的战士在从生死一线间的战场上回到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的营垒时,虽只能面对孤月冷更且不知明日生死的残夜,其心思是否和我一样呢?

树林后面的崖壁上有十七个洞穴,这就是西千佛洞了。除我之外见不到一个游客。好不容易找到看门人,交了20元钱,他就拎着一大串钥匙带我一个一个洞地去看。洞中的壁画雕刻和莫高窟基本同时,以南北朝和隋唐为主,残破得厉害,且有不少后人重新描塑的拙劣之作。当然,所谓的“拙劣”,只是对专家言,对我这样全然不顾什么魏晋衣褶、隋唐丰韵的人来说,却多了股生动。我总是离经叛道地想,生活中的艺术,虽然在烟熏日晒里斑驳脱落,总好过古尸般被铁栏圈起来、被神圣笼罩着的莫高窟。进一步说了,缺乏了吞吐日月的雄心或洞彻生死的觉悟,再古老的文明遗迹也不过是王道士们眼中的商品,价钱多少而已。

让历史还原为尘土中的历史,让莫高窟还原为修行者的莫高窟,让生活还原为流动的生活。

看门人说,西千佛洞内原来还住着出家人,这又让我离隐然于时间长河中的敦煌近了一步。如果说僧人们在山清水秀的名山宝刹里修的是文人禅,那么他们在这寂然大漠中的小小绿洲里,修的就是枯荣了。

看门人还提道面前干涸的大河就是党河,自从上游的党河水库修好,它就断流了。也好,百年之后,它又是一处历史,后人也许能在其间凭吊些生命倔强却终会凋亡的痕迹。

热点内容
末世化学家txt下载 发布:2025-10-20 05:02:05 浏览:397
教学常规学习心得 发布:2025-10-20 04:03:06 浏览:298
推拿手法教学 发布:2025-10-20 01:15:51 浏览:398
教师师德素养提升总结 发布:2025-10-19 23:57:12 浏览:68
舞狮鼓教学 发布:2025-10-19 16:17:31 浏览:669
杭州市教育局电话 发布:2025-10-19 09:21:50 浏览:285
中非历史关系 发布:2025-10-19 06:47:41 浏览:5
师德双八条 发布:2025-10-19 05:31:17 浏览:360
大学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发布:2025-10-19 04:36:23 浏览:750
如何让网吧 发布:2025-10-19 01:49:35 浏览: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