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浮在文言文

浮在文言文

发布时间: 2020-12-06 09:22:33

1. 浮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浮 fú
〈动〉
(1) (形声。从水,孚( fú )声。本义:漂流,漂浮)
(2) 同本义
[float]
浮,氾也。——《说文》
载沉载浮。——《诗·小雅·菁菁者莪》
浮,漂也。浮游也。——《广雅》
乘桴浮于海。——《论语·公冶长》
浮于济漯。——《书·禹贡》
过夏首而西浮兮。——《楚辞·哀郢》
浮天无岸。——《文选·桦·海赋》
皓月千里,浮光跃金。——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如:油浮于水面;浮梗(随水漂浮的残梗);浮蛆(酿酒未熟时,漂浮在酒浆上的泡沫);浮没(漂流淹没);浮月(浮在水面的月影)。也指飘在空中。如:浮香(漂溢的香气);浮气(浮游的云雾);浮踊(飘浮升腾的)
(4)
游水(如挥动手脚或摆动翅鳍或尾巴)推进身体 [swim]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资治通鉴》
(5)
又如:浮涉(乘舟渡水);浮淫(划船游乐);浮舟(行船)
(6) 超过
[exceed]
罪俘于桀。——《书伪泰誓》
康乃甘心鹰犬,搏噬善类,其罪又浮于高拱。——《明史·海瑞传》
(7)
又如:人浮于事;浮征(超额征收);浮冒(虚报;假冒)
(8) 游荡,游手好闲 [idle
about]。如:浮沉草野(浪迹山野乡间;四处漂泊);浮客(四处漂泊的人);浮户(流动而无定籍的户口);浮人(到处流浪的人)
(9) 用满杯酒罚人
[punish sb. with a full cup of wine]
使苏子美读之,必浮白曰:“惜乎击之不中!”——《聊斋志异》
(10)
又如:浮白(罚酒;借指满饮)
词性变化
◎ 浮 fú
〈形〉
(1) 在表面上 [on the
surface;superficial]
耻名之浮于行也。——《礼记·表记》
(2)
又如:浮文套语(不疼不痒的客套话);浮气(非常微弱的气息)
(3) 暂时的
[temporary;provisional]。如:浮支;浮世(世事无定,生命短促);浮铺(地摊。没有固定地点的铺子);浮借(暂借);浮来暂去(刚来就走;来去匆匆)
(4)
轻薄;轻佻
[flighty;frivolous]
教以乐,以疏其秽,而镇其浮。——《国语·楚语》
浮浪书生亦贪利,史笥经箱为盗囊。——梅尧臣《闻进士贩茶》
(5)
又如:粗心浮气;浮逸(轻浮放荡);浮浪(轻薄放荡)
(6) 空虚;无根据。又空虚不实
[hollow;empty;groundless]
有苗时采,则虚而浮。——宋· 沈括《梦溪笔谈》
(7)
又如:浮称(虚名);浮言(没有实际意义的话);浮幻(不切实际的幻想);浮理(捏造的理由);浮文(虚华无实的文章);浮词(虚饰无根据的言辞);浮议(无根据、不足信的言论)

浮 fú
〈名〉
(1) 疏松细碎的土 [loose earth]
壤土之次曰五浮。——《管子》
(2) 通“瓠”(
hú)。葫芦 [bottle gourd]
百人抗浮,不若一人挈而趋。——《淮南子》
(3) 通“蜉”。虫名
[worm]
浮游有殷。——《大戴礼·夏小正》

2. 古文翻译《晋平公浮西河》急急急

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哦:
平公食客①
晋平公浮西河②,中流而叹曰:“嗟乎!安得贤士与共此乐者!”船人固桑进 对曰:“君言过矣,夫剑产于越③,珠产江汉④,玉产昆山⑤,此三宝者,皆无足而 至。今君苟好士,则贤士至矣。”平公曰:“固桑来!吾门下食客者三千余人,朝食不足, 暮收市租;暮食不足,朝收市租,吾尚可谓不好士乎?”固桑对曰:“今夫鸿鹄高飞冲天, 然其所恃者六翮耳⑥。夫腹下之毳⑦,背上之毛,增去一把,飞不为高下。不知君之食 客,六翮邪,将腹背之毳也?”平公默然而不应焉。
【注释】
①选自汉刘向《新序&S226;杂事第一》。②晋平公:名彪,公元前557-532年在位。西河:即黄 河,因在冀州西,改名西河。③越:越地,浙江一带。④江:指长江。汉:指汉水。⑤昆山 :昆父山的简称,多产玉。⑥翮:读hè核。羽茎,羽毛的枝柱。⑦毳:读cùi脆,鸟兽 的细毛。
【译文】
晋平公泛舟黄河,船至中流,他感慨地说:“啊!山川雄伟,景色壮丽,要是能够和天下的 名人贤士共享此乐,该有多好啊!”船公固桑听了对他说:“您说错了!利剑产于越地,明珠 出自江汉,美玉生在昆山,这三件珍宝都能无足而至,归您所有。如果您真的爱好人材的话 ,那么 贤士名人自然都会投到您的门下。”平公很有些忿忿不平,说:“固桑啊,我门下现有食客三千多人,早饭不够,我晚上就去收 租,晚饭不足,我清晨就去催粮。难道能说我不爱惜人材吗?”聪明的固桑看到他执迷不悟,打了个比喻:“大雁穿云破雾,直上九天,靠的是双翼的羽 茎。至于腹背的绒毛,多一把或少一把,都无关紧要,不会影响它的飞翔。不知您的食客是 双翼的羽茎呢,还是腹背的绒毛呢?”平公语塞,无言以对。
【题旨】要精心选拔人材,滥用反而有害。

3. 古文《晋平公浮西河》

以下供参考!

祝您好运!

【原文】
晋平公浮西河,中流而叹,曰:“嗟乎!安得贤士与共乐此者?”
船人固桑进对曰:“君言过矣。夫剑产于越,珠产江汉,玉产昆山,此三宝者,皆无足而至。今君苟好士,则贤士至矣。”
平公曰:“固桑来,吾门下食客者二千余人,朝食不足,暮收市租;暮食不足,朝收市租。君尚可谓不好士乎?”固桑对曰:“今夫鸿鹄高飞冲天,然其所恃者六翮耳。夫腹下之毳,背上之毛,增去一把,飞不为高下。不知君之食客,六翮邪?将腹背之毳也?”平公默然而不应焉。
【改译】
晋平公渡江,眼望碧波万顷,江山如画,不禁长叹道:“唉,怎么才能得到贤人,与我共赏此乐啊!”
船夫固桑听见了说道:“大王说过分了吧!那龙泉宝剑产于吴越,灵蛇之珠生于江汉,和氏之璧出自昆山,这三种宝物,只要大王想要,都马上能够得到;如今大王要是真的爱慕人才,贤士会不来吗?”
晋平公说:“固桑啊!我门下的食客有二千多人,早餐不够吃,晚上我就去收钱敛米;晚上不够吃,早上我就去收钱,为了让他们过得舒服,我煞费苦心,还说我不爱慕人才吗?”固桑说:“那些鸿雁长了一身羽毛,可是它高飞冲天,依靠的只是翅膀上那几根大羽毛,至于肚皮下、背脊上那厚厚的软毛,拔去一把,添上几根,都无所谓,是不是?”
晋平公点点头。“那么,”固桑问道,“请问大王的三千食客是翅膀上的巨翮呢,还是腹背上的软毛呢?”晋平公听罢,默然不语。

4. 文言文浮搓山水记题目

浮槎山水记
欧阳修
浮槎山,在慎县南三十五里,或曰浮巢山,或曰浮巢二山,其事出于浮图、老子之徒荒怪诞幻之说。其上有泉,自前世论水者皆弗道。
余尝读《茶经》,爱陆羽善言水。后得张又新《水记》,载刘伯刍、李季卿所列水次第,以为得之于羽,然以《茶经》考之,皆不合。又新妄狂险谲之士,其言难信,颇疑非羽之说。及得浮槎山水,然后益以羽为知水者。浮槎与龙池山,皆在庐州界中,较其水味,不及浮槎远甚。而又新所记,以龙池为第十,浮槎之水,弃而不录,以此知其所失多矣。羽则不然,其论曰:“山水上,江次之,井为下。山水,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言虽简,而于论水尽矣。
浮槎之水,发自李侯。嘉祐二年,李侯以镇东军留后出守庐州,因游金陵,登蒋山,饮其水。既又登浮槎,至其山,上有石池,涓涓可爱,盖羽所谓乳泉、石池漫流者也。饮之而甘,乃考图记,问于故老,得其事迹,因以其水遗余于京师。余报之曰:李侯可谓贤矣。
夫穷天下之物无不得其欲者,富贵者之乐也。至于荫长松,藉丰草,听山流之潺湲,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而山林之士视天下之乐,不一动其心。或有欲于心,顾力不可得而止者,乃能退而获乐于斯。彼富贵者之能致物矣,而其不可兼者,惟山林之乐尔。惟富贵者而不可得兼,然后贫贱之士有以自足而高世。其不能两得,亦其理与势之然欤。今李侯生长富贵,厌于耳目,又知山林之乐,至于攀缘上下,幽隐穷绝,人所不及者皆能得之,其兼取于物者可谓多矣。
李侯折节好学,喜交贤士,敏于为政,所至有能名。凡物不能自见而待人以彰者,有矣;凡物未必可贵而因人以重者,亦有矣。故余为志其事,俾世知斯泉发自李侯始也。
三年二月二十有四日,庐陵欧阳修记。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彼富贵者之能致物矣 致:获取
B. 厌于耳目,又知山林之乐 厌:通“魇”,满足
C. 喜交贤士,敏于为政,所至有能名 敏:机智、聪明
D. 俾世知斯泉发自李侯始也 俾:使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以此知其所失多矣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 其言虽简,而于论水尽矣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C. 李侯以镇东军留后出守庐州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D. 凡物未必可贵而因人以重者,亦有矣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1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后得张又新《水记》,载刘伯刍、李季卿所列水次第,以为得之于羽,然以《茶经》考之,皆不合。(4分)
译文:
(2)至于荫长松,藉丰草,听山流之潺湲,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5分)
译文:
11.第Ⅰ卷文言文中,欧阳修称赞李侯是个“贤达”的人,结合全文,简要概括李侯“贤达”的具体表现?(4分)
答:
12.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9处)(4分)
为 人 君 而 侮 其 臣 者 智 者 不 为 谋 辩 者 不 为 使 勇 者 不 为 斗 智 者 不 为谋 则 社 稷 危辩者 不 为 使 则 使 不 通 勇 者 不 为 斗 则 边 境 侵。(选自《新序·杂事》)

答案:

8.C(敏:努力、勤勉)
9.D(介词,依靠。A.代词,它,指《水记》;代词,自己。B.转折连词,但是;顺承连词,就。C.介词,凭……身份;介词,把)
10.(1)(我)后来又得到张又新的《水记》,这本书记载有刘伯刍与李季卿所排列的泉水的优劣次序,(张又新)认为他们的看法是从陆羽那里得来的,但是(我)用《茶经》来考证这些说法,(它们)都不符合。
(“次第”,次序,1分;“考”,考证,1分;“于羽”状语后置1分;句意通顺1分)
(2)至于荫蔽在松荫下,枕垫着茂盛的青草,倾听山溪潺潺流淌的声音,喝着清澈的石泉水,这是隐居山林的人的乐趣。
(“荫”,荫蔽、躲避,1分;“藉”,枕垫或踩着、踏着,1分;两个“之”所在的定语后置句,各1分;句意通顺1分)
11.①实地考察,发现浮槎山泉;②走遍幽深隐蔽的地方,感受山林的乐趣;③降低身份,不耻下问,喜欢结交贤士;④勤勉政务,名声远播。(一点1分,共4分)
12.为人君而侮其臣者/智者不为谋/辩者不为使/勇者不为斗/智者不为谋/则社稷危/辩者不为使/则使不通/勇者不为斗/则边境侵。(对两处1分,共4分)
译文:身为君主却侮辱他的臣子,导致的结果是有才智的人不给国君出谋划策;能言善辩的人不愿替国君充当使节;勇敢的人不愿为国君战斗。如果有才智的人不出计谋,国家就有危险;有辩才的人不当使节,外交关系就不顺畅;勇敢的人不愿战斗,那么边境就会被侵犯。

译文:

浮槎山在慎县南方三十五里的地方,有人叫它浮巢山,也有人叫它浮巢二山,这出自于那些佛教道教之徒荒怪虚诞幻化的说法。山上有泉水,以前谈论水的人都没有提到过这里的泉水。
我曾经读《茶经》,欣赏陆羽擅长谈论水(的本事)。(我)后来又得到张又新的《水记》,这本书记载有刘伯刍与李季卿所排列的泉水的优劣等级,(张又新)认为他们的看法是从陆羽那里得来的,但是用《茶经》来考证这些说法,这些说法都不符合。张又新是个狂妄怪异的人,他所说的话很难让人相信,我很怀疑并非陆羽的说法。等到我见到浮槎山的泉水后,更加相信陆羽是了解水的人。浮槎山、龙池山均位于庐州界中,比较它们的水质,(龙池山的水)远远比不上浮槎山的水。但若张又新记载的,把龙池的水列为第十,浮槎山的水却弃而不录;从这里可以知道张又新有很多没有收录到的泉水。陆羽却不是这样,他论述说:“山水最好,江水中等,井水是最差的。山水中又以像乳汁一样喷流的泉水和石池里漫流四溢的泉水为最佳。他的言辞虽然简洁,但对水质的品论(已经)达到极点了。
浮槎山的水,是李侯发现的。嘉佑二年,李侯凭镇东军留后的身份兼任庐州太守。于是游览金陵,登上蒋山,并饮蒋山的水。随后又登上浮槎山,到了山上,发现山上有石池,池水涓涓流淌,十分可爱,大概就是陆羽所说的乳泉、石池漫流那类的水。试着喝泉水,感到泉水味道甘美。于是对照地图记载考证,并向当地老人询问,知道了这水的来历。于是把此水送给远在京城的我,我给他回信说:李侯可以称得是个贤达的人呀。
取尽天下的万物,没有得不到自己所想要的东西,这是富贵的人的乐趣。至于荫蔽在松荫下,枕垫着茂盛的青草,倾听山溪潺潺流淌的声音,喝着清澈的石泉水,这是隐居山林的人的乐趣。对那些隐居山林之人看待天下的乐趣,没有一样能让他们动心的。或许在心里有那种想法,考虑到自己的能力不可达到就不再强求了,于是能够隐居在山林中并在这里获得乐趣。那些富贵者能够获得物质上的满足,但他们不可能同时得的是隐居山林乐趣。只有那些富贵的时候不能二者兼得,之后变得贫贱的人,才能由此自得其乐并超脱世俗。如果两样都得不到,这也是情理和权力地位使然。现在李侯生长在富贵之家,既满足了耳目的快乐,又感受到了山林的乐趣。至于他攀登高山,走遍了幽深隐蔽的地方,到达了常人不能到达的地方,他同时获取的东西可以说是很多的了。
李侯能降低身份,不耻下问,喜欢结交贤士,从政勤勉,所到之处有非凡的名声。有些东西不会自己出现,却等到人们发掘才得以彰显出名,这种情况是有的;有的东西不一定珍贵却依靠别人的发现而得以贵重起来,这种情况也是有的。所以我把这件事记下来,使世人知道这浮槎泉水是李侯最早发现的。
嘉祐三年二月二十四日,庐陵欧阳修记。

5. 翻译古文无徒浮慕虚名

(原文)无徒浮慕虚名
(参考译文)不要徒然慕虚名
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 语出——曹操·《述志令》 要实实在在的那个东西,不图虚的东西。比如说,当初袁绍和曹操争大将军的那个头衔,曹操就很大度的让给了袁绍……

6. 古文翻译:1.即疑浮相谮,何不诣阙自陈,而为族灭之计乎 2.伯通与耿侠游,俱起佐命,同被国恩。

1.就算抄你怀疑被人诬告,那么就应该到朝廷去说明真相,却做出这种灭族的荒唐之举呢?
2.伯通和耿侠游,一同辅佐皇上,同样受到国家恩典
3这个而没有前句 不好解释 但应该是因而的意思 那么整句翻译就是因而伯通一个人像中了邪一样到处奔跑(举止放纵,行为失常),自己捐弃了最繁盛的时光。

7. 初二语文—— 翻译文言文《范蠡浮海出齐》

翻译:
范蠡侍奉越王勾践,劳苦身体,努力勤政,与勾践运筹谋划二十多年,终于灭亡了吴国,雪洗了会稽山的耻辱,向北进军,渡过淮河,威临齐国、晋国边境,号令中原国家,尊奉周王室,勾践因此称霸,范蠡号称上将军。回国以后,范蠡认为盛名之下,难以久居,而且勾践的为人可以与他同患难,难于与他共安乐,给勾践写了一封书信说:“我听说君主忧虑,臣子应该劳苦,君主受辱,臣子应当去死。从前君王在会稽山受到侮辱,我之所以没有去死,是为了报仇雪耻。现今既然已经雪耻,我请求领受会稽山受辱的罪罚。”勾践说:“我要把越国分一半给您,让我们共同享有它。不这样,我就要加罪给您。”范蠡说:“君王发布自己的命令,臣子要实行自己的意愿。”于是范蠡装上细软珠宝,与他的侍从乘船浮海而去,始终没有回去。于是勾践为表彰范蠡把会稽山作为他的封邑。

范蠡浮海到了齐国,改姓更名,自称为鸱夷子皮,在海边耕种,吃苦耐劳,努力生产,父子治理产业。居住不久,就获得财产数十万。齐国人听说他有才能,就让他作国相。范蠡喟然叹息说:“居处家里能够挣得千金,做官能够位居卿相,这是平民百姓达到的顶点。长久享受尊贵名号,是不吉祥的。”于是归还相印,散尽他的财产,分给他的知心好友和乡亲们,携带贵重财宝,悄悄地离去,到陶地住下来,他认为此地是天下的中心,买卖交易,各地道路畅通,做生意可以发财致富。于是自称陶朱公。又约定父子耕种畜牧,囤积货物,等待时机,转卖货物,求得十分之一的利润。过了不久,就积累资产达到万万。天下人都称道陶朱公。

8. 文言文翻译《浮生六记闺房记乐》

我闲居在家的时来候,案头上的自插花盆景长续不断。芸说,你的插花啊,能表现出雨露风晴中的各种自然韵味,可谓精妙入神。然后画法中有一种草木与昆虫共同相处的方法,你为何不效仿一下呢。我说,虫儿会爬会乱动,怎么可能像作画一般呢?芸说,我有一种办法,不过恐怕会被(后人)作为始作俑者而引起罪过呢。我说,那你说说看。芸说,虫儿死后,它的颜色神态并不会有多大改变,(我们)找到螳螂产蝉蝶之类用针刺死,然后用细丝捆在它们的脖子上,系在草木间,再整理它们的脚足,或抱花梗,或踏草叶,栩栩如生,(这样)岂不是很好吗?我很高兴,按她的办法去试了,看见的人没有不赞美称绝的。求于闺中的意见,当今世上恐怕未必再有这样会心的人了吧。 

9. 在古文中“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是什么意思

顾况善文,不过性情浮躁,看不起别人,后辈的文章没有合他心意的。

全译见附件。

热点内容
末世化学家txt下载 发布:2025-10-20 05:02:05 浏览:397
教学常规学习心得 发布:2025-10-20 04:03:06 浏览:298
推拿手法教学 发布:2025-10-20 01:15:51 浏览:398
教师师德素养提升总结 发布:2025-10-19 23:57:12 浏览:68
舞狮鼓教学 发布:2025-10-19 16:17:31 浏览:669
杭州市教育局电话 发布:2025-10-19 09:21:50 浏览:285
中非历史关系 发布:2025-10-19 06:47:41 浏览:5
师德双八条 发布:2025-10-19 05:31:17 浏览:360
大学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发布:2025-10-19 04:36:23 浏览:750
如何让网吧 发布:2025-10-19 01:49:35 浏览: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