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斜面的作用
1. 斜面的应用有哪些
斜面的作用 【设计】 斜面的作用是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通过对比实验专,把竖直提起物属体用的力与沿斜面拉起物体用的力进行比较,把沿不同坡度的斜面(高度相同)拉起物体用的力进行比较,可以知道斜面的作用。 【器材】 可改变坡度的斜面实验板、弹簧秤、重物。 【步骤】 1.把重物挂在弹簧秤下竖直提起,记录弹簧秤的读数。 2.把实验板折叠着支起来,成一斜面。用弹簧秤把重物沿着斜面向上拉,观察弹簧秤的读数,记录下来。 3.通过比较,可以知道:把重物沿着斜面向上拉,比把重物竖直向上拉省力。 4.把实验板展开,成为一个高度不变,坡度变小的斜面。再用弹簧秤沿斜面把重物向上拉,观察弹簧秤的读数,可知所用的力比前次实验的要小。这说明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这个实验也可以用单股橡筋代替弹簧秤。通过比较拉动重物时橡筋拉伸的长度变化,便可知力的大小变化:橡筋拉伸得越长,说明越费力;拉伸得越短,说明越省力。
教材分析
《斜面的作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工具和机械单元第七课的内容。本课是依照提出问题:①实践活动,②得出结论③应用知识的思路编写的。课文分三局部:1、通过工人利用斜搭的木板往车上搬运重物的实验,使同学知道什么是斜面。2、通过实验认识斜面的作用。①认识斜面有省力作用,②认识斜面的坡度越大用力越大;坡度越小用力越小。3、指导学生认识斜面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课教学:认识像搭在汽车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斜面可以省力;制订一个实验的数据来说明斜面的省力规律;培养同学严谨认真,实事求是地科学态度,积极参与科学实验,愿意与同学进行合作交流。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探究能力,能够结合材料设计简单的实验。2、教学中发现:学生认为利用用斜面下滑能省力,没有认识利用斜坡自下而上般运物体省力。3、给学生实验任务使学生能主动探究。学生在实验活动中很感觉兴趣,能主动合作探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斜面,知道斜面有省力的作用且坡度越小越省力。 2、引导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研究计划并用实验的数据说明斜面省力的规律。 3、使学生乐于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3. 不同坡度的斜面的作用
弹簧测力计一个,用来测量直接提升重物和沿不同斜面提升重物的力。木板,用来充当斜面,因为它简单易得。五个钩码,五本书,坡度是斜面高度与斜面水平距离的比值,因此改变它可以通过改变斜面高度或水平距离来实现(垫的书的多少)。在实验中选择改变斜面高度的方法,也就是通过在斜面的一端书的逐步叠加来创造出四种不同坡度的斜面。
1检查弹簧测力计竖直时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若没有对准,马上调节
2 用测力计测出直接提升重物的力,注意视线平视刻度线,若测力计指针在两个刻度线之间,应进行估计,保留两位小数,读数后及时记录于实验记录表中
3将一本书垫在托盘的一端,将重物置于其上,用测力计拉动重物,拉动时要缓慢并尽量保持匀速,测力计尽量与斜面平行(为了保证用的是恒定的力),书和木板不能发生移动(保证移动过程中坡度不发生改变)。在拉动过程中读数时,手别放松,视线与刻度线保持一致(确保读得的是恒定的拉力)。
4为减少误差,每个坡度需重复测量多次,最后取平均值填入表中。
5 完成第一个坡度的记录后,第本书不动,再放上一本书,用相同的方法进行第二个坡度斜面的测量记录,再依次进行第三、第四个坡度斜面的测量记录。
6 实验完成后,观察分析表格中的数据,看一看这些数据有什么规律:
4. 斜面小车实验斜面的作用
让小车具有相同的速度
5. 小学5年级科学<斜坡的启示>详细一点!
自行车上较陡的坡时走S型路线最省力,因为S型路线相当于把斜坡的坡度变小了(但路程变长了),骑车就省力多了。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简单机械——斜面的作用,以及斜面在实际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只有认识了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二、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从实践中领会斜面的作用,知道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科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并能利用所学知识为日常生活服务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斜面实验用木板二块(30×10×1.5cm;50×10×1.5cm)、铁架台、实验用重物圆木块(应有足够重量,最好为100g)、测力计(250g)。
(2)演示用材料:螺丝钉螺纹的斜面示意摸墨,斧头,劈。
(3)挂图或投影片——引桥图、盘山公路图、楼梯图。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谈话:有螺纹的钉子叫螺丝钉,螺丝钉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你认为螺丝钉应是哪种简单机械?(当学生列举前边学过的简单机械时,教师引导学生一个个否定。当学生指出轮轴时教师强调,螺丝刀是利用了轮轴原理工作,螺丝钉不具轮和轴的构造。)
谈话:螺丝钉到底属于哪类简单机械呢?让我们先来研究这样一个问题。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简单机械——斜面,并认识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1)实验1(斜面有省力作用的实验)。
①教师出示实验材料,指出实验要求。(用铁架台和木板组装好斜面,高度为15cm、斜面长30cm。)
用测力计,将实验用圆木提高到15cm高度,需用多大的力,测量后记录。
再利用斜面,将圆木拉上15cm高度,需用多大的力,测量后记录。
②分组实验。
③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将二组数据记录在黑板上。
④讨论:这块斜的木板有什么作用?
(2)讲解: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实验中斜的木板有省力的作用,这块斜的木板就是一种简单机械,叫斜面。(板书课题)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2.指导学生认识斜面坡度与省力多少的关系。
(1)谈话:通过以上的研究我们知道了斜面有省力作用。如果让斜面更省力,这个斜面应是什么样的?(希望学生能设计出加长斜面,使斜面更加平缓。)
(2)实验2
①在铁架台上架起另一斜面。比较二个斜面有什么不同?
(一个斜面长,一个斜面短;一个坡度小平缓,一个坡度大。)
②分组实验,记录数据。
③汇报实验结果,比较三个数据。
(垂直拉起,坡度较陡,坡度平缓。)
④讨论:这说明什么?(说明坡度越平缓,越省力。)
3.指导学生认识斜面在实际中的应用。
(1)讨论: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
(2)分析引桥、楼梯、盘山公路。
出示引桥、楼梯、盘山公路图(引桥是典型斜面,楼梯是变形的斜面;盘山公路是环绕式斜面,但它却利用了斜面省力的原理。)讨论:盘山公路环绕式斜面有什么优点?(斜面加长,坡度平缓。)
(3)讨论:
①根据盘山公路的原理,分析螺丝钉是一种什么样的简单机械?
分组讨论,汇报。
②演示(螺纹是斜面变形示意)
教师出示演示器,拉开螺纹成为坡度平缓的斜面。
讲解:螺钉是利用斜面省力的原理制成。螺钉是一种简单机械——斜面。
(4)出示:劈、斧头。
指出这二种工具什么地方是斜面?
4.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一种简单机械——斜面,到此我们已经认识了杠杆、滑轮、轮轴、斜面四种简单机械。在我们周围许多地方都应用了简单机械。
(三)布置作业
1.你的周围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
2.思考:斜面虽然能省力,但有什么缺点?高楼中的电梯,虽然费力,但有什么优点?
2008-6-24 9:21:21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简单机械——斜面的作用,以及斜面在实际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只有认识了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二、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从实践中领会斜面的作用,知道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科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并能利用所学知识为日常生活服务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斜面实验用木板二块(30×10×1.5cm;50×10×1.5cm)、铁架台、实验用重物圆木块(应有足够重量,最好为100g)、测力计(250g)。
(2)演示用材料:螺丝钉螺纹的斜面示意摸墨,斧头,劈。
(3)挂图或投影片——引桥图、盘山公路图、楼梯图。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谈话:有螺纹的钉子叫螺丝钉,螺丝钉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你认为螺丝钉应是哪种简单机械?(当学生列举前边学过的简单机械时,教师引导学生一个个否定。当学生指出轮轴时教师强调,螺丝刀是利用了轮轴原理工作,螺丝钉不具轮和轴的构造。)
谈话:螺丝钉到底属于哪类简单机械呢?让我们先来研究这样一个问题。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简单机械——斜面,并认识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1)实验1(斜面有省力作用的实验)。
①教师出示实验材料,指出实验要求。(用铁架台和木板组装好斜面,高度为15cm、斜面长30cm。)
用测力计,将实验用圆木提高到15cm高度,需用多大的力,测量后记录。
再利用斜面,将圆木拉上15cm高度,需用多大的力,测量后记录。
②分组实验。
③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将二组数据记录在黑板上。
④讨论:这块斜的木板有什么作用?
(2)讲解: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实验中斜的木板有省力的作用,这块斜的木板就是一种简单机械,叫斜面。(板书课题)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2.指导学生认识斜面坡度与省力多少的关系。
(1)谈话:通过以上的研究我们知道了斜面有省力作用。如果让斜面更省力,这个斜面应是什么样的?(希望学生能设计出加长斜面,使斜面更加平缓。)
(2)实验2
①在铁架台上架起另一斜面。比较二个斜面有什么不同?
(一个斜面长,一个斜面短;一个坡度小平缓,一个坡度大。)
②分组实验,记录数据。
③汇报实验结果,比较三个数据。
(垂直拉起,坡度较陡,坡度平缓。)
④讨论:这说明什么?(说明坡度越平缓,越省力。)
3.指导学生认识斜面在实际中的应用。
(1)讨论: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
(2)分析引桥、楼梯、盘山公路。
出示引桥、楼梯、盘山公路图(引桥是典型斜面,楼梯是变形的斜面;盘山公路是环绕式斜面,但它却利用了斜面省力的原理。)讨论:盘山公路环绕式斜面有什么优点?(斜面加长,坡度平缓。)
(3)讨论:
①根据盘山公路的原理,分析螺丝钉是一种什么样的简单机械?
分组讨论,汇报。
②演示(螺纹是斜面变形示意)
教师出示演示器,拉开螺纹成为坡度平缓的斜面。
讲解:螺钉是利用斜面省力的原理制成。螺钉是一种简单机械——斜面。
(4)出示:劈、斧头。
指出这二种工具什么地方是斜面?
4.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一种简单机械——斜面,到此我们已经认识了杠杆、滑轮、轮轴、斜面四种简单机械。在我们周围许多地方都应用了简单机械。
(三)布置作业
1.你的周围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
2.思考:斜面虽然能省力,但有什么缺点?高楼中的电梯,虽然费力,但有什么优点?
6. 为什么斜面具有省力的作用
所谓斜面,就似直角三角形的一条斜边
人们用它来把重物举到高处
这就要克服重力作功
因为FS=MgH
而斜面的巧处就在作功时
使位移S变大,从而省力F
7. 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斜面的作用是什么金属的作用是什么
实验中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使小车在同一版位置停下,便于权准确测量小车移动的距离;
据图可以看出,小车上半段的时间是3s,下半段的时间是2s,所以据v=
s
t
可知,s相同,下半段的时间短,故下半段的平均速度大;
据图可知,全程的路程是s1,总时间是5s,故故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
s
t
=
1m
5s
=0.2m/s;
故答案为:小;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小车移动的距离;小于;0.2m/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