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岁文言文
岁
岁、嵗、歳 suì
名词义
1、形声字。小篆字形。从步,戌( xū)声。“步”有经历的意思。古音“岁、戌”迭韵。本义:岁星。即木星)
岁,木星也。——《说文》
岁在星纪。——《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2、年的别称。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诗·豳风·七月》
武留 匈奴,凡十九岁。——《汉书·李广苏建传》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诗·魏风·硕鼠》
叔向曰:“与其死亡若何?《诗》曰:‘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知也。”——《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3、年龄。
年十二岁,庄襄王死,政代为
秦王。——《史记·秦始皇本纪》
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 林觉民《与妻书》
是儿少秦武阳二岁。—— 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4、岁月;时光。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论语·阳货》
那堪正漂泊, 来日岁华新。——唐· 孟浩然《除夜》
5、年景,一年的农事收成。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孟子·梁惠王上》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闵闵焉如农夫之望岁。——《左传·昭公三十二年》
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战国策·齐策》
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汉· 贾谊《论积贮疏》
6、新年,一年之始。
Ⅱ 文言文中的岁字指什么
1、岁星;木星。
《国语·周语》:“岁之所在,则我有周之分野也。”
译文:岁星所在的星次,则是我们周地的分野。
2、年。
《捕蛇者说》:“积于今六十岁矣。”
译文:累计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
3、年龄。
《促织》:“成有子九岁。”
译文:成名有个儿子,年九岁。
4、时间;光阴。
《论语·阳货》:“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译文:时间消逝了,光阴是不等待人的。
5、年成;收成。
《寡人之于国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译文:大王不归罪于年成,这样天下的老百姓就到你这里了。
(2)较岁文言文扩展阅读:
说文解字:
白话版《说文解字》:岁,木星的别名。经过二十八星宿,走遍阴阳十二辰,十二个月一轮回。字形采用“步”作边旁,“戌”作声旁。古代律历典籍称代表五行的五星为五步。
相关词汇解释:
1、岁除[suì chú]
一年将尽,即一年的最后一天。
2、岁数[suì shu]
人的年龄:妈是上了岁数的人了。
3、辞岁[cí suì]
旧俗农历除夕晚上家中晚辈向长辈行礼,互祝平安。
4、千岁[qiān suì]
封建时代尊称王公等(多见于旧小说、戏曲):千岁爷。
5、初岁[chū suì]
指一年刚开始的时候。
Ⅲ 求古文中形容年龄的词语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弱冠: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天命:五十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岁。(《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八十、九十岁。(《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
Ⅳ 岁的古文的意思
岁
suì
①<名>岁星;木星。《国语•周语》:“~之所在,则我有周之分野也。”
②<名>年。《捕蛇内者说》:“积于今六十~容矣。”【又】〈名作状〉每年。《送东阳马生序》:“父母~有裘葛之遗”
③<名>年龄。《促织》:“成有子九~。”
④<名>时间;光阴。《论语•阳货》:“日月逝矣,~不我与。”
⑤<名>年成;收成。《寡人之于国也》:“王无罪~,斯天下之民至焉。”
【岁除】年终;一年的最后的一天。
Ⅳ 快速背诵古文的办法(年龄12岁)
首先要理解,知道每句话讲的是什么意思,最好每个字词的解释都弄清楚,而后熟读。
没有什么速成的办法,只能帮助你更好的记忆。
Ⅵ 古文中表示年龄的词有哪些
1、而立之年
而立之年,汉语词语,解释为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的年龄。现在成为了一个人三十岁的代称,用于男性。
出自《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
2、不惑之年
不惑之年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bù huò zhī nián,一指四十岁的代称,二指形容人到中年(四十岁)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
出自《论语·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

3、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zhī mìng zhī nián,孔子自称五十岁知天命,指五十岁。出自《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4、古稀之年
古稀之年,读音gǔ xī zhī nián,汉语成语,指人到70岁的时候。出自唐·杜甫《草堂诗笺》十二《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到处都欠着酒债,那是寻常小事,人能够活到七十岁,古来也是很少的了。
5、耄耋
耄耋是一个汉语词汇,读作mào dié。耄,年纪约八、九十岁。耋,年纪为七十岁。耄耋指年纪很大的人。古时男女称呼年龄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男性称“寿”,而女性是不称寿的,一般称“福”。
Ⅶ 表示年龄的“岁”在文言文中可以用什么字代替
古文中表示年龄的词语
襁褓(qiǎng bǎo):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二、三岁的儿童.
总角、垂髫:幼年儿童.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及笄(jī):女子十五岁(女子成年).
束发: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也是成童的代称.一般认为是十五岁以上.
加冠:男子二十岁(男子成年).
弱冠:男子刚成年.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之年:五十岁. 花甲:六十岁.
耆(qí):六十岁以上. 古稀:七十岁.
耋(dié):七十至八十岁.
耄(mào):八十至九十岁.
期(jī)颐:一百岁.
Ⅷ 文言文中周岁的意思
未及周岁,死矣。——不到一年,死了。
岁与年的意思,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存在差别。
现代汉语,岁多用来指人的年龄,年多用作时间单位。古汉语在某些方面恰恰相反:如十八岁说“年方十八”,七十岁去世说“卒,年七十”或“享年七十”;年初说“岁旦”,年底说“岁杪”。它们有时也通用,理解时,需要看上下文。
Ⅸ 古文中常见的岁次 岁在 什么区别
岁次
也叫复年次。古代制以岁星(木星)纪年。古人将天空的赤道部位分作12等分,每等分中以某些恒星为标志。木星正好每年走一等分,12年走一周。每年岁星(木星)所值的星次与其干支称为岁次。
没有岁在这个词的
岁的本义是木星,如:
岁在星纪。――《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Ⅹ 文言文中十岁至九十岁的说法
襁褓来:未满周岁的婴儿源
孩提:指二三岁的儿童
垂髫:指幼年儿童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加冠:(弱冠)指男子二十岁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知命之年(知天命,半百)五十岁
花甲之年:六十岁
古稀之年:七十岁
耄耋之年:八九十岁
期颐之年:一百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