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卢潜文言文

卢潜文言文

发布时间: 2020-12-06 15:00:26

文言文大纳赂遗怎么翻译

原文:黄门郑子默奏言,潜从清河王南讨,清河王令潜说梁将侯瑱,大纳赂遗,还不奏闻。
译文:黄门郑子默向皇上告发说,卢潜跟着清河王高岳讨伐南方时,命他去游说梁将侯琐,大受贿赂,回来时也不向皇上报告。

⑵ 卢潜,范阳涿人也文言文解析

译文:

卢潜,范阳涿县人。祖父卢尚之,任魏济州刺史。父亲卢文符,任通直侍郎。卢潜长得魁梧俊美,善于言辞,小时候就有大人的志向。仪同贺迈胜征用为开府行参军,补侍御史。世宗引荐他为大将军西合祭酒,改任中外府中兵参军,精明干练非常得力,为世宗所信任,认为他终究可以大用。王思政在颢川被捉获,世宗很看重他的才能。卢潜曾劝说世宗:“王思政不能以死殉节,有什么值得看重呢!”世宗对左右说:“我有了卢潜,等于又得了一个王思政。”天保初年,任中书舍人,因为奏事触犯了皇上的旨意被免官。不久又任左民郎中,由于议论指责<魏书》,和王松年、李庶等人一起被拘禁。当时清河王高岳准备救援江陵,特地赦免了卢潜并任命为高岳行台郎。回来后,升任中书侍郎,不久又改黄门侍郎。黄门郑子默向皇上告发说,卢潜跟着清河王高岳讨伐南方时,命他去游说梁将侯琐,大受贿赂,回来时也不向皇上报告。显祖把卢潜杖打一百,截断胡须,贬为魏尹丞。不久任司州别驾,出任江州刺史,他管辖之地都能治理得好。

肃宗任丞相时,任命卢潜为扬州道行台左丞。早先梁将王琳被陈兵打败,拥戴皇帝萧庄回到寿阳,朝廷任命王琳为扬州刺史,令卢潜和王琳为南讨经略。王琳部下的亲朋故旧很多都在扬塑,和速接壤。卢荡安抚内外,百姓和乐相处。陈秦州、谯州刺史王奉国、合州刺史周令珍先后入侵,都被卢潜击退,因战功加散骑常侍,享受彭城郡干禄。改任合州刺史,左丞依旧。又任行台尚书,不久授仪同三司。王琳决心进攻南方,卢潜认为时机还不成熟。陈派人到寿阳送信,请求和北齐通好。卢潜替他奏明朝廷,说对方愿意休兵罢战,皇上答应了逭一请求。因此和王琳产生了矛盾,互相上表攻击。世祖令王琳入京,任卢潜为扬州刺史,领行台尚书。

卢潜在淮南任职十三年,总揽军政大权,非常有成绩,陈对他很害怕。陈帝在写给边关守将的信中说:“卢潜仍驻守在寿阳,要打探他什么时候回朝,这个家伙一日不死,就是国家的祸患,你要对他加强戒备。”显祖刚平定淮南时,免除了十年的租税和徭役。十年之后,到了天堑、亘迢年间,各种税收非常繁杂。再加上高元痉执政时,禁止百姓捕鱼打猎,百姓没有了生活来源。胡商欠了官家债务,太监陈德信放任他们胡说自己依附于淮南的富户,让州县去缴收。又下令把几千匹突厥马送到扬州境内,命令当地富豪收买。刚刚交完了钱,就又下令搜求江淮之间的马匹,全部收为官马。由此百姓骚动,怨恨之极,卢潜逐事安抚民众,并利用权谋加以调和,江淮地区才得以平安无事。

武平三年,入朝任五兵尚书。扬州的官员百姓因为卢潜信奉佛教,戒丁酒肉,就举办了大规模的僧会,用香花装饰在道路两旁,痛哭流涕地为他送行。卢潜叹惜说:“恐怕时间不长我就又回来了。”到达邺不久,陈将吴明彻渡过长江侵掠,又任命卢潜为扬州道行台尚书。五年,和王琳等人同时被俘。不久死在建业,时年五十七岁,他的家人买出他的尸体运回北方安葬。追封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兖州刺史。卢潜没有儿子,把弟弟卢士邃的儿子元孝指定为继承人。

⑶ 文言文翻译 琳部曲义故多在扬州,与陈寇邻接。潜辑谐内外,甚得边俗之和

王琳的部曲义故多在扬州,与陈地邻接。卢潜安抚和睦内外,使得边境甚是安宁
部曲:魏晋南内北朝时指家兵、私容兵,隋唐时期指介于奴婢与良人之间属于贱口的社会阶层。部曲在汉代本是军队编制的名称,大将军营有五部,部下有曲。联称泛指某人统率下的军队。
义故:以恩义结下的故交。

⑷ 北齐书,第四十二卷,列传第三十四文言文翻译

阳斐 卢潜 崔劫 卢叔武 阳休之 袁聿修
阳斐,字叔鸾,北平无终人了。[一]父亲藻,魏建德太守,赐赠幽州刺史。孝庄帝时,斐在西兖州督护流民有功,赐爵方城伯。历任侍御史,兼任都官郎中、广平王开府中郎,修起居注。
兴和年间,为起部郎中,兼通直散骑常侍,出使梁朝聘问通好。梁朝尚书羊侃,北魏叛变的人啊,与斐有旧,想请阳斐到住宅,三写信,陈斐不回答。梁人说:“羊已经来了很久,经贵朝迁革,李、卢也到他家见面,你有什么为难?“斐说:“柳下惠可以,我不可以。“梁帝亲自对斐说:“羊侃极想见你,现在两个国家和好,天下是一家,又怎么会谈论彼此?“斐最终拒绝了。出使回来,任廷尉少卿。
石济黄河泛滥,桥梁毁坏,斐修建的。又转移到白马渡口,河中起石宛转,两岸建造关城,好几年的时间才完成。东郡太守陆士佩认为黎关河形胜,想靠山就水来为皇家园林。给阳斐写信说:“当大将军商量以您为匠的。“斐回信拒绝说:“现在担忧开启,运遇到昌历。所以大丞相天启霸业,再造太极;大将军霍光承接设计,继绩大显。国家开始好转,百姓并未平息。确实应该轻徭薄赋,体察民情,《诗经》上不是说过吗:“百姓辛勤劳作,到小康,抚爱王畿众百姓,安定四方诸侯邦。所以古代的帝王也有表山砍伐树木,没有满足他们的心意;下车成宴,如果能使他的感情。正足以没有天地的财物,剥夺百姓的髓脑。所以孔子回答叶公以来远,酬哀公因为管理百姓,虽然同是问,需要不同的结果。司马相如称颂上林的观察,扬雄驰骋打猎的话,即使是推墙填,乱用收…落网,而对无补于风化,只足以显示他的过失犯了。“
不久改任尚书右丞。天保初年,任镇南将军、尚书吏部郎中。因公事被免职,长时间的,任都水使者。显祖亲自统率六军,向北进攻突厥,又诏令阳斐修筑长城。写罢,行南谯州事,加通直散骑常侍,寿阳道行台左丞。升任散骑常侍,吃陈留郡干。不久,任徐州刺史,带东南道行台左丞。干明元年,征入任廷尉卿,升任大将军……,兼任都官尚书,行太子少傅,调任殿中尚书,以本官监瀛州事。上表辞官,下诏不允许。不久他,被授任为仪同三司,吃广阿县干。在官位上去世。赠使持节、都督北豫光二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中书监、北豫州刺史,谧号敬简。儿子阳师孝,中书舍人。

卢潜,范阳涿人了。祖父何尚之,北魏济州刺史。父亲卢文符,通直侍郎。卢潜容貌伟,善于言谈,年轻时就有成人的志向。仪同贺拔胜征用为开府行参军,补任侍御史。世宗引荐他任大将军西合祭酒,转任中外府中兵参军,机密倔强,为世所知,说他终究可以大用。王思政在颖川被擒获,世宗很看重他的才能。卢潜曾劝说世宗说:“思政不能牺牲,有什么值得重视!“世宗对左右的人说:“我有了卢潜,就是又找到一个王思政。“天保初年,任中书舍人,因为奏事违忤圣旨免。不久又任左民郎中,因讽刺魏书,与王松年、李庶等人都被禁止。当时清河王高岳带兵援救江陵,特别赦免卢港认为岳的行台郎。返回,升任中书侍郎,不久调任黄门侍郎。黄门郑子默上奏说,偷偷从清河向南讨伐,清河王命卢潜游说萧梁的将领侯填,大受贿赂,还没有上奏。显祖把卢潜杖打一百,截断胡须,左为魏尹丞。不久任命为司州别驾,出任江州刺史,在哪里有治国的方略。
肃宗作相,任命卢潜为扬州道行台左丞。在此之前,梁将王琳为陈国军队打败,拥有他的主子萧庄归附寿阳,朝廷任命王琳为扬州刺史,因此暗中与王琳为南讨经略。王琳部下义,所以多在扬州,[二]和陈接壤。潜协调和谐内外,很得边世俗的和。陈秦州、谯州刺史王奉国、[三]合州刺史周让珍先后入侵,卢潜击退平的,因功劳加授散骑常侍,享受彭城郡干。改任合州刺史,左丞照旧。又任命他为行台尚书,不久授仪同三司。王琳专心一意图谋南方,卢潜认为时机还不成熟。属陈派到寿阳送信,请与国家和好。他做报告,仍然启并且愿意停战。依照所请求。因此与王琳有矛盾,互相上表列。世祖令王琳入京,任命卢潜为扬州刺史,兼任行台尚书。
潜藏在淮南十三年,总管军民,大树风政绩,陈对他很害怕。陈后主和他边将的信中说:“卢潜仍在寿阳,听说他什么时候回北,这些人不死,正是国家的祸害,你应该认真的准备的。“显祖刚平定淮南,给十年优待。十年之后,到天统、武平中,征税繁杂。又,高元海当政,禁绝捕鱼打猎,人家没有资金。胡商欠政府的债务,宦官陈德信放任他们随便注淮南有钱,命令州县征收。又有送突厥兵马数千匹在扬州境内,令当地富豪买的。钱开始进入,就拿出来.括江、淮之间马,并送官…。因此百姓动乱不安,切齿怨恨。卢潜随时随地安抚慰问,并利用权谋,因此得以平安无事。
武平三年,征入任五兵尚书。扬州官吏百姓因暗中告诫断绝酒肉,笃信佛教,大设僧会,以香华绿道,流着泪送的。卢潜叹惜说:“恐怕时间不长又来了。“到邺不久,陈将吴明彻渡过长江侵掠,又任命卢潜为扬州道行台尚书。五年,与王琳等人同时陷落。[四]不久死在建业,五十七岁,他家买尸体归葬。追赠为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兖州刺史。没有你,因为弟弟士邃子元孝为继承。
士邃,字子淹,少被崔昂所知,崔昂说:“这兄弟足以成为后辈的杰出,只可惜他们都不读书啊。“历任侍御史、司徒祭酒、尚书郎、邺县令、尚书左右丞、吏部郎中,出京任中山太守,带定州长史。北齐灭亡后去世。
卢潜叔伯兄怀仁,字子友,北魏司徒司马道将的儿子。怀仁涉猎文辞,性情恬静安详,常常萧条有闲放的表达。历任太尉记室、弘农郡守,不的任,择居陈留边界。所写的诗、赋、铭、颂二万多字,又撰写《中表《实录》二十卷。怀仁有操行,善于与人交往,与琅邪王衍、陇西李寿之彼此相处。曾对我说:“从前太丘道广,许劭知道而不回头;嵇康本性懒散,钟会拜访却不说一句话。我在季、孟之间,防止过分。“我认为是这样。武平末年去世。
蛀兄长的儿子庄的,年轻时就有名望。历任太子舍人、定州别驾、东平太守。武平年间任都水使者,在任上去世。
怀仁叔伯弟弟昌衡,魏尚书左仆射卢道崖的儿子。武平末年任尚书郎。沉静有才识,风度蕴籍,容止可观。天保年间,尚书王昕以雅谈获罪,他的弟弟仍然保持而不坠,从这以后,这种方法在微。昌衡与顿丘人李若、彭城刘泰.、魉陆彦师、陇西辛德源、太原王修都是后辈杰出之士。
昌衡堂弟思路,魏处士卢道亮的儿子,神情英俊发,年轻时以才学有盛名。武平末年,黄门侍郎,待诏文林馆。
思道叔伯兄正达、正思、正山,北魏右光禄大夫卢道约的儿子。[五]正达尚书郎,正思北徐州刺史、太子詹事、仪同三司,正山任永昌郡守。兄弟因为是皇后的舅舅,武平年间都得到了优待。
正山的儿子公顺,早以博学知名。武平年间任符玺郎,待诏文林馆。与博陵崔君洽、陇西人李老师上志同道合,跟随皇帝到晋阳,住在寺庙,朝廷官员对“康寺三少”,[ 6 ]被舆论推崇。
正达叔伯弟熙裕,父亲道舒。为大哥道将让爵位,因此熙裕继承爵位固安伯。虚淡守道,有古人的风范,当亲戚们的敬重。
卢潜叔伯兄长您的,魏尚书卢义僖的儿子。清心寡欲,死时官任司徒记室参军。

崔劫,字彦玄,本清河人。曾祖崔旷,南渡黄河,居住在青州的东,当时宋氏在河南建立冀州,[七]设置郡县,就是东清河郡人。[八]南县分容易,更为南平原贝丘人啊。[ 9 ]世代为三齐大家族。祖父崔灵延,宋长广太守。父亲崔光,魏太保。
要少而清虚寡欲,好学有家风。魏末,由开府行参军历任尚书仪曹郎、秘书丞,修起居注,中书侍郎。兴和三年,兼通直散骑常侍,出使梁。天保初年,以商议禅让,授任给事黄门侍郎,加授国子祭酒,在内省值班,掌机。清廉节俭,做事谨慎,极为显祖所知。任南青州刺史,在职位上有政绩。皇建年间,入为秘书监、齐州大中正,转任鸿胪卿,升任省度支尚书。,不久授任京省,不久改任五兵尚书,监修国史,在台阁之中,被称为“简正。世祖的将要禅位给后主,首先询问崔劫,崔劫规劝认为不可以,因此违忤,出京任南兖州刺史。代回,重为度支尚书、仪同三司,吃文登县干。不久授任中书令,加授开府,待诏文林馆,负责撰写新书。遇病去世,时年六十六岁。追赠齐州刺史、尚书右仆射,谥号文贞。
当初和士开独揽朝政,探求物好评,诸公因此很为儿子弟弟干禄,世家大族的后裔,很多在京官员,而崔劫的两个儿子崔拱、舞动并为地方官。弟弟崔廓之劝他说:“拱、舞动到得不一般,为什么不在省府的中、清华的地方,而他们在外地,有损家代。“要说:“立身处世以来,耻于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现在如果进儿,与身体有什么不同。“死无所求。听到的人无不叹服。
拱,天统年间任城王高浩丞相谘议参军,掌管记室。舞动,扬州录事参军。廓的沉静有见识,以学业著称。从临水令为琅邪王高俨大司马西合祭酒,迁任领军功曹参军。武平年间去世。

卢叔武,一○] [范阳涿人,青州刺史费从你的。父亲卢光宗,有志向。叔武两兄弟观、王粲都以文章出名于洛阳。叔武年少机敏,豪强侠义,好奇策略,仰慕诸葛亮的为人。任贺拔胜荆州开府长史。贺拔胜不采纳他的计策,弃城逃奔梁。叔武回到本县,在池塘旁边盖起房子,悠闲自得。世宗下令征召的文书,推辞有病不去。天保初年,恢复征收,不得已,布裘乘敞篷车到邺城。杨情去问候他,任命为司徒咨议,称病不接受。
肃宗即位,召入任太子中庶子,加授银青光禄大夫。把世上的事问,叔武建议讨伐关西,在地上画陈兵力说:“人们应当任用智谋敌人的.,智谋相当就要依靠力量,[一]所以强大的用来控制弱,富人之所以兼贫穷。如今大齐的比关西,强弱不同,贫富有别,而战争不息,不能吞并,这是失去了在不使用强大富裕的。轻装部队野战,胜负难定,这是胡人的方法,不是深谋远虑万无一失的办法。应该在平阳设立重镇,与对方的蒲州对抗,深沟高垒,粮食兵器盔甲堆积,修筑城堡来写的。如果关闭城门,不出来,就攻取黄河以束,长安走投无路,自然困死。如果敌人出兵,不到十万以上,不为我的对手,所供应的粮食,都出自关内。我们的士兵相互替代,年另一番,粮食充足,供应不断。他们来挑战,我不应该的,他如果退兵,就趁机。从长安以西,民众疏远城很远,敌兵来往,实在有困难,与我们对峙,农业生产就会停止,不过三年,他们自己破了。“皇帝采纳他的建议。又希望自己居住在平阳,完成这一计谋。皇帝命令元文遥与叔武参谋,撰写《平西策一卷。不久皇帝去世,事情于是停止。
世祖登基,被授任为仪同三司、都官尚书,出任合州刺史。武平年间,升任太子詹事、右光禄大夫。叔武在家时有一千石粮食,每到春夏,乡里人没有吃的让自己来取,到了秋天,由他们偿还,都没有比较。但每年都得到一倍多。既然在朝廷达官显贵,因自己年老,儿子又多,于是建造一所大房子,说:“高歌,在此哭泣。“魏收曾经来拜访的,询问洛阳旧事,不需要吃起来,说:“难为你费。“叔武留的,很长一段时间吃到,只要有粮食吃蔬菜,木口盛的,片干肉而已。我将我从,也完全准备食物,一个与此同。北齐灭亡,归范阳,遭逢战乱城池陷落,叔武与同族的弟弟士就都因饥寒致死。北周将领宇文神举用他有名望,将他埋葬的。
叔武族孙臣客,父子规,魏尚书郎、林虑郡太守。我的朋友风度仪表很美,年轻时有志向,很有法度,喜好道家学说。他的姐姐是任城王的妃子,天保末年,任城王以朝廷,因此提升他担任太子舍人。改任司徒记室,请求回家侍奉祖母李氏。李强的命令在,不得已而听从命令,任太子舍人、太子中庶子。武平年间,兼散骑常侍出使陈,返回,在路上去世。追赠郑州刺史、鸿胪卿。

阳休之,字子烈,右北平无终人啊。父亲坚持,北魏洛阳令,追赠他为太常少卿。休之口爽有风采气概,年轻时勤奋学习,喜欢文学,成年擅自声,作为后起之秀。幽州刺史常景、王延年都征召他为州主簿。
北魏孝昌年间,杜洛周攻破蓟城,阳休之与宗室和同乡几千家南逃到章武,转移到青州。当时葛荣作乱,河北流民多凑青部。他知道将发生变化,于是请求他的族叔伯彦等人说:“客主形势不同,争相欺凌侮辱,灾难将要发生。如果我的情况所见,应该悄悄返回京城躲避的。“其他人都不能从。休之垂泪告别。不久,邢杲叛乱,伯彦等人都被当地人所杀,[一些]同时遇害,诸阳死几十人,只有阳休之兄弟幸免于难。
庄帝即位,出仕为员外散骑侍郎,不久以本官领御史,迁给事中、太尉记室参军,加授轻车将军。李神俊监修起居注。,启阳休之与河东人裴伯茂、范阳人卢元明、河问邢子塱等人一起参加编写。永安末年,洛州刺史李海启任命冠军长史。普泰年间,兼通直散骑侍郎,加授镇远将军,不久任太保长孙稚府属。不久便与魏收、李同轨等人编修国史。太昌初年,任尚书祠部郎中,不久进升为征虏将军、中散大夫。
贺拔胜出任荆州刺史,启补骠骑长史。胜任行台,又请求为右丞。胜经略樊、沔,又请求为南道军司。不久,魏武帝入关,胜利让阳休之奉奏章到长安拜见。当时高祖也请休之任太常少卿。不久贺拔胜投奔南方,跟随到建业。后来听说高祖拥戴静帝,于是白胜向梁武帝请求返回,用天平二年到达邺,又奉高祖的命令到晋阳。这一年冬天,授世宗开府主簿。第二年春天,周世宗任大行台,又任他为行台郎中。
四年,高祖前往汾阳的天池,在池塘边有一块石头,上面隐约有,文章说,“六王zJJ!”。只有高祖在帐中问的,这些字是什么意思。他回答说:“六是大王的字,称王的人应当拥有天下,这就是大王祥瑞受命的征兆。既然在天池得此石,可以说是天意让王了,吉不可以说。“高祖又问三川是什么意思。阳休之说:“黄河、洛河、伊为三川,也有人说泾水、渭水、洛水是三川。黄河、洛河、伊,洛阳的;泾水、渭水、洛水,现在雍州的。大王如果接受天命,最后应占据关右。“高祖说:“人们无事经常说我要造反,现在听到这个消息,更加议论纷纷,千万不要乱说话呢。“
元象初年,记录荆州军功,封新泰县开国伯,食邑六百户,授平东将军、太中大夫、尚书左民郎中。兴和二年,兼通直散骑常侍,副清河崔长谦出使梁。武定二年,任中书侍郎。当时有人嘲笑阳休之说:“有触屏的公羊,利用连钱的青白色的马,从晋阳奔向邺城,怀著作而盈把。“尚书左丞卢斐因为他的文书请求,启担禁止,适逢大赦不治。五年,兼尚食典御。七年,授任太子中庶子,升任给事黄门侍郎,进升为中军将军、幽州大中正。八年,兼侍中,持节捧着玺书前往视察州,敦促开导显祖为相国、齐王。这时,显祖将接受魏的禅让,从晋阳出发,到平阳郡,[一]为人心中没有一个,而且还…州,恐怕泄露,并判断行人。阳休之性格粗放,出使回来,就说这件事,邺城中都知道。此后高德政上报,显祖非常愤怒但没有发。北齐接受禅让,授任散骑常侍,修起居注。不久他,因书写韶书错误,左升任骁骑将军,多年前的事了。不久以禅让的时候,参与制定礼仪,另封为始平县开国男,以本官兼领军司马。后来任都水使者,历任司徒掾、中书侍郎,不久授任中山太守。显祖逝世,征召休之到晋阳,经纪丧礼。干明元年,兼侍中,巡视京城。于是任命大鸿胪卿,兼任中书侍郎。皇建初年,以本官兼度支尚书,加骠骑大将军,兼任幽州大中正。肃宗留心政事,每次访休的治理方法。他回答说,因为明赏罚,注意官方,禁止奢侈,体恤百姓的祸患是政治的先。皇帝采纳他的建议。大宁年间,任都官尚书,改任七兵、祠部。河清三年,出任西兖州刺史。天统初年,征召为光禄卿,监修国史。他在中山和西兖州,都有惠政,被官吏百姓所怀念。他离任后,百姓立碑颂德。不久任吏部尚书,吃阳武县干,任命仪同三司,又加授开府。他知道很多事情,熟悉氏族,所有的选用,没有不才能地都允。加授金紫光禄大夫。武平元年,任中书监,不久以本官兼尚书右仆射。二年,加授左光禄大夫,兼中书监。三年,加特进。五年,任中书监,其余的都照旧。不久因年老退休,上表辞职,皇帝不答应从优。六年,正式任命尚书右仆射。不久,又兼任中书监。
休之襟怀坦荡,为士人朋友所说。晚年:劝说祖埏撰写《御览》,书成,加特进,当祖埏被开除,就布对朝廷,是先有矛盾。当邓长颐、颜之推奏请设立文林馆,他本意不想让老人贵人居住的,美的就互相依附,与年轻人朝请、参军一同进入待诏。又魏收监史的一天,立高祖本纪,以平定四胡的一年为齐元。魏收在齐州,恐怕史官改变他的心意,上表论的。武平年间,收集返回朝廷,召集朝中大臣商议这件事.。阳休之提议从天保为断限。魏收在世时,还议而不决。魏收死后,就暗示动内外,下诏听从他的建议。后来兼任中书监,他对人说:“我已经三次担任中书监,这有什么用?“隆化返回邺城,朝廷多有升迁,封休的燕郡王。又对他所亲近的人说:“我不是奴,为什么突然有这样的任命。“所有这些事情,深为当时的舆论所鄙视。
休之好学不倦,博通经史,文章虽不华丽,也为正确。邢邵、魏收死后,他被推崇为前辈。地位和威望高,虚心待人,为士大夫所爱重。周武帝平定北齐,与吏部尚书袁聿修、口尉卿李祖钦、度支尚书元恺伯、大理卿司马幼之、司农卿崔达孥、秘书监源文宗、散骑常侍兼中书侍郎李若、散骑常侍给事黄门侍郎李孝贞、给事黄门侍郎卢思道、给事黄门下侍郎颜之推、通直散骑常侍兼中书侍郎李德林、通直散骑常侍兼中书舍人陆父、中书侍郎薛道衡、中书舍人高行恭、辛德源、王劭、陆开明十八人同时征,他跟随皇帝后来到长安。卢思道有所记述,只说阳休之与孝贞、思道同被召的是他欺骗了。不久授任开府仪同,历任纳言中大夫、太子少保。大象末年,进位上开府,任和州刺史。隋朝开皇二年,罢任,最后在洛阳,七十四岁时。所着有文集三十卷,又撰幽州人物志并行于世。
儿子阳辟强,武平末年任尚书水部郎中。辟强性疏脱,没有文艺,阳休之也引入文林馆,为当时人讥笑鄙视他。

袁聿修,字叔德,陈郡阳夏人。北魏中书令袁翻的儿子啊,出继叔父跳。七岁时父亲去世,起居礼度,有如成年人。九年,州主簿。性格深沉而有见识,清净寡欲,与人无争,深为尚书崔休的赏识。魏太昌年间,出仕任太保开府西合祭酒。十八岁,领本州岛中正。不久兼尚书度支郎,历任五兵左民郎中。武定末年,太子中舍人。天保初年,任太子庶子,以本官行博陵太守。几年,大有声望政绩,远近的人都称赞他。八年,兼太府少卿,不久转任大司农少卿,又任太常少卿。皇建二年,因母亲去世离职,不久诏令恢复前官,加授冠军将军、辅国将军,任吏部郎中。不久,升任司徒左长史,加骠骑大将军,兼御史中丞。司徒录事参军卢思道私自借贷库钱四十万娶太原王义的女儿为妻,[一个四]而王氏已先娶陆孔定婚聘礼,袁聿修由于为臣僚,又是国家的司宪,知道而不加弹劾,被免去御史中丞。不久升任秘书监。
天统年间,诏令他和赵郡王高睿等人商议制定五礼。出任信州刺史,就在他家乡的,当时的人认为他们很荣耀。为政清静,不言而治,长吏以下,直到我们孤儿.,都得到他们的欢心。武平初年,御史都出来巡视各州,梁、郑、兖、豫疆域相接,州的四个面,都受到弹劾,御史竟然不到信州,他发现这样。及解代回京,百姓道俗,追另外满道,有人将酒脯,哭着挽留,送出很远。既然天气炎热,恐怕他疲劳,往往是他停下,随着举起一杯酒,给领其意,道歉要回来。回到京城后,州中百姓郑播宗等七百多人请求为他立碑,收集几百匹绢布,委托中书侍郎李德林作文记载功德。有关部门为此上奏,答应了他.。不久授任都官尚书,又领本州岛中正,转兼吏部尚书、仪同三司,不久正式任尚书。
袁聿修少平和温润,向来流的中,最有规矩法度。以出身名门身居要职,当时希望多相器等,允许他们风监。在郎署的一天,正好赵彦深为水部郎中,同时在全院,因而成为朋友。后来赵彦深被淘汰停私,[一个]学生吃,袁聿修还因此情,慰问来往。彦深任用,铭记住很深,虽然人才能无愧,这也是由其接引。任吏部尚书后,因为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起初冯子琮以仆射兼管选,婚姻不断,袁聿修常常嘲笑他,对人说:“冯公经营婚姻,事务。“当自己处于选拔官吏的部门,也不能幸免,当时的舆论认为地位造成的。在官廉洁谨慎,当时少有。魏、齐,台郎多不免交往馈赠,袁聿修在尚书十年,未曾接受升酒的馈赠。尚书邢邵卲和遵循旧款,每次在尚书省开玩笑,常称袁聿修为清郎。大宁初年,袁聿修以太常少卿出使巡察,仍然命令考核官员的得失。经过兖州,此时邢卲为兖州刺史,分手后,派遣送白紬为信。袁聿修退还紬不接受,给邢邵写信说:“今日经过,[一]有异常行为六,西瓜田李下,古人谨慎,多说可怕,它的防川,希望有这心,不至于重责。“邢也欣然领会,回信说:“一天的赠,通常你不想,老夫匆忙之间,没有想到这,敬承来信,我没有异议。你过去为清郎,今天又写清你了。“当他在吏部,属于政治衰败,道德沦丧,如果违背权势,就是担心灾祸马上到来,虽然清廉自守,仍不免受请托之累。
齐亡入周,授仪同大将军、吏部下大夫。大象末年,除东京司宗中大夫。隋朝开皇初年,加授上仪同,任东京都官尚书。东京废除,入朝,又任都官尚书。二年,出任熊州刺史。不久去世,七十二岁。
你知道礼,武平末年任仪同开府参军事。隋朝开皇年问,侍御史,历任尚书民部考功侍郎。大业初年,死于太子中舍人。
史臣说:崔彦玄世代积德,不让他先;卢詹事见义勇为喜好谋划,志向远大;阳休之权高望重,成为当时宗;袁聿修清正廉洁,以身作则,以才能被重用;和阳斐、卢潜并朝的好东西。齐国有末世,权归佞幸,依靠各种维护教育,不这样,拔除根本堵塞源头,撕毁冠冕,怎么能说呢。
总结:只有这几位,心安理得宠辱,不夷不惠,坐在镇世俗。

⑸ 卢叔武的文言文翻译

阳斐,字叔鸾,北平渔阳人也。[一]父藻,魏建德太守,赠幽州刺史。孝庄时,斐于西兖督护流民有功,赐爵方城伯。历侍御史,兼都官郎中、广平王开府中郎,修起居注。
兴和中,除起部郎中,兼通直散骑常侍,聘于梁。梁尚书羊侃,魏之叛人也,与斐有旧,欲请斐至宅,三致书,斐不答。梁人曰:"羊来已久,经贵朝迁革,李、卢亦诣宅相见,卿何致难?"斐曰:"柳下惠则可,吾不可。"梁主乃亲谓斐曰:"羊侃极愿相见,今二国和好,天下一家,安得复论彼此?"斐终辞焉。使还,除廷尉少卿。
石济河溢,桥坏,斐修治之。又移津于白马,中河起石潬,两岸造关城,累年乃就。东郡太守陆士佩以黎阳关河形胜,欲因山即壑以为公家苑囿。遗斐书曰:"当谘大将军以足下为匠者。"斐答书拒曰:"当今殷忧启圣,运遭昌历。故大丞相天启霸功,再造太极;大将军光承先构,嗣绩丕显。国步始康,民劳未息。诚宜轻徭薄赋,勤恤民隐,诗不云乎:『民亦劳止,迄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古之帝王亦有表山刊树,未足尽其意;下辇成宴,讵能穷其情。正足以靡天地之财用,剥生民之髓脑。是故孔子对叶公以来远,酬哀公以临民,所问虽同,所急异务故也。相如壮上林之观,扬雄骋羽猎之辞,虽系以隤墙填,乱以收□落网,而言无补于风规,祗足昭其愆戾也。" 寻转尚书右丞。天保初,除镇南将军、尚书吏部郎中。以公事免,久之,除都水使者。显祖亲御六军,北攘突厥,仍诏斐监筑长城。作罢,行南谯州事,加通直散骑常侍,寿阳道行台左丞。迁散骑常侍,食陈留郡干。未几,除徐州刺史,带东南道行台左丞。干明元年,征拜廷尉卿,迁□大将军,兼都官尚书,行太子少傅,徙殿中尚书,以本官监瀛州事。抗表致仕,优诏不许。顷之,拜仪同三司,食广阿县干。卒于位。赠使持节、都督北豫光二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中书监、北豫州刺史,谥曰敬简。子师孝,中书舍人。
卢潜,范阳涿人也。祖尚之,魏济州刺史。父文符,通直侍郎。潜容貌伟,善言谈,少有成人志尚。仪同贺拔胜辟开府行参军,补侍御史。世宗引为大将军西合祭酒,转中外府中兵参军,机事强济,为世宗所知,言其终可大用。王思政见获于颍川,世宗重其才识。潜曾从容白世宗云:"思政不能死节,何足可重!"世宗谓左右曰:"我有卢潜,便是更得一王思政。"天保初,除中书舍人,以奏事忤旨免。寻除左民郎中,坐讥议魏书,与王松年、李庶等俱被禁止。会清河王岳将救江陵,特赦潜以为岳行台郎。还,迁中书侍郎,寻迁黄门侍郎。黄门郑子默奏言,潜从清河王南讨,清河王令潜说梁将侯瑱,大纳赂遗,还不奏闻。显祖杖潜一百,仍截其须,左迁魏尹丞。寻除司州别驾,出为江州刺史,所在有治方。 肃宗作相,以潜为扬州道行台左丞。先是梁将王琳为陈兵所败,拥其主萧庄归寿阳,朝廷以琳为扬州刺史,□潜与琳为南讨经略。琳部曲义故多在扬州,[二]与陈寇邻接。潜辑谐内外,甚得边俗之和。陈秦、谯二州刺史王奉国、[三]合州刺史周令珍前后入寇,潜辄破平之,以功加散骑常侍,食彭城郡干。迁合州刺史,左丞如故。又除行台尚书,寻授仪同三司。王琳锐意图南,潜以为时事未可。属陈遣移书至寿阳,请与国家和好。潜为奏闻,仍上启且愿息兵。依所请。由是与琳有隙,更相表列。世祖追琳入京,除潜扬州刺史,领行台尚书。
潜在淮南十三年,任总军民,大树风绩,甚为陈人所惮。陈主与其边将书云:"卢潜犹在寿阳,闻其何当还北,此虏不死,方为国患,卿宜深备之。"显祖初平淮南,给十年优复。年满之后,逮天统、武平中,征税烦杂。又高元海执政,断渔猎,人家无以自资。诸商胡负官责息者,宦者陈德信纵其妄注淮南富家,令州县征责。又□送突厥马数千疋于扬州管内,令土豪贵买之。钱直始入,便出□括江、淮间马,并送官□。由是百姓骚扰,切齿嗟怨。潜随事抚慰,兼行权略,故得宁靖。
武平三年,征为五兵尚书。扬州吏民以潜戒断酒肉,笃信释氏,大设僧会,以香华缘道,流涕送之。潜叹曰:"正恐不久复来耳。"至邺未几,陈将吴明彻渡江侵掠,复以潜为扬州道行台尚书。五年,与王琳等同陷。[四]寻死建业,年五十七,其家购尸归葬。赠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兖州刺史。无子,以弟士邃子元孝为嗣。
士邃,字子淹,少为崔昂所知,昂云:"此昆季足为后生之俊,但恨其俱不读书耳。"历侍御史、司徒祭酒、尚书郎、邺县令、尚书左右丞、吏部郎中,出为中山太守,带定州长史。齐亡后卒。
潜从祖兄怀仁,字子友,魏司徒司马道将之子。怀仁涉学有文辞,情性恬靖,常萧然有闲放之致。历太尉记室、弘农郡守,不之任,卜居陈留界。所著诗赋铭颂二万余言,又撰中表实录二十卷。怀仁有行检,善与人交,与琅邪王衍、陇西李寿之情好相得。曾语衍云:"昔太丘道广,许劭知而不顾;嵇生性惰,钟会过而绝言。吾处季、孟之间,去其泰甚。"衍以为然。武平末卒。
怀仁兄子庄之,少有名望。官历太子舍人、定州别驾、东平太守。武平中都水使者,卒官。
怀仁从父弟昌衡,魏尚书左仆射道虔之子。武平末尚书郎。沉靖有才识,风仪蕴籍,容止可观。天保中,尚书王昕以雅谈获罪,诸弟尚守而不坠,自兹以后,此道顿微。昌衡与顿丘李若、彭城刘泰□、河南陆彦师、陇西辛德源、太原王修并为后进风流之士。
昌衡从父弟思道,魏处士道亮之子,神情俊发,少以才学有盛名。武平末,黄门侍郎,待诏文林馆。
思道从父兄正达、正思、正山,魏右光禄大夫道约之子。[五]正达尚书郎,正思北徐州刺史、太子詹事、仪同三司,正山永昌郡守。兄弟以后舅,武平中并得优赠。
正山子公顺,早以文学见知。武平中符玺郎,待诏文林馆。与博陵崔君洽、陇西李师上同志友善,从驾晋阳,寓居僧寺,朝士谓"康寺三少",[六]为物论推许。
正达从父弟熙裕,父道舒。为长兄道将让爵,由是熙裕袭固安伯。虚淡守道,有古人之风,为亲表所敬重。
潜从祖兄愻之,魏尚书义僖之子。清靖寡欲,卒于司徒记室参军。
崔劼,字彦玄,本清河人。曾祖旷,南渡河,居青州之东,时宋氏于河南立冀州,[七]置郡县,即为东清河郡人。[八]南县分易,更为南平原贝丘人也。[九]世为三齐大族。祖灵延,宋长广太守。父光,魏太保。
劼少而清虚寡欲,好学有家风。魏末,自开府行参军历尚书仪曹郎、秘书丞,修起居注,中书侍郎。兴和三年,兼通直散骑常侍,使于梁。天保初,以议禅代,除给事黄门侍郎,加国子祭酒,直内省,典机密。清俭勤慎,甚为显祖所知。拜南青州刺史,在任有政绩。皇建中,入为秘书监、齐州大中正,转鸿胪卿,迁□省度支尚书,俄授京省,寻转五兵尚书,监国史,在台阁之中,见称简正。世祖之将禅后主,先以问劼,劼谏以为不可,由是忤意,出为南兖州刺史。代还,重为度支尚书、仪同三司,食文登县干。寻除中书令,加开府,待诏文林馆,监撰新书。遇病卒,时年六十六。赠齐州刺史、尚书右仆射,谥曰文贞。
初和士开擅朝,曲求物誉,诸公因此颇为子弟干禄,世门之胄,多处京官,而劼二子拱、撝并为外任。弟廓之从容谓劼曰:"拱、撝幸得不凡,何为不在省府之中、清华之所,而并出外藩,有损家代。"劼曰:"立身以来,耻以一言自达,今若进儿,与身何异。"卒无所求。闻者莫不叹服。
拱,天统中任城王湝丞相咨议参军、管记室。撝,扬州录事参军。廓之沉隐有识量,以学业见称。自临水令为琅邪王俨大司马西合祭酒,迁领军功曹参军。武平中卒。
卢叔武,[一○]范阳涿人,青州刺史文伟从子也。父光宗,有志尚。叔武两兄观、仲宣并以文章显于洛下。叔武少机悟,豪率轻侠,好奇策,慕诸葛亮之为人。为贺拔胜荆州开府长史。胜不用其计,弃城奔梁。叔武归本县,筑室临陂,优游自适。世宗降辟书,辞疾不到。天保初复征,不得已,布裘乘露车至邺。杨愔往候之,以为司徒咨议,称疾不受。
肃宗即位,召为太子中庶子,加银青光禄大夫。问以世事,叔武劝讨关西,画地陈兵势曰:"人□敌者当任智谋,智谋钧者当任势力,[一一]故强者所以制弱,富者所以兼贫。今大齐之比关西,强弱不同,贫富有异,而戎马不息,未能吞并,此失于不用强富也。轻兵野战,胜负难必,是胡骑之法,非深谋远算万全之术也。宜立重镇于平阳,与彼蒲州相对,深沟高垒,运粮积甲,筑城戍以属之。彼若闭关不出,则取其黄河以东,长安穷蹙,自然困死。如彼出兵,非十万以上,不为我敌,所供粮食,皆出关内。我兵士相代,年别一番,谷食丰饶,运送不绝。彼来求战,我不应之,彼若退军,即乘其弊。自长安以西,民疏城远,敌兵来往,实有艰难,与我相持,农作且废,不过三年,彼自破矣。"帝深纳之。又愿自居平阳,成此谋略。上令元文遥与叔武参谋,撰平西策一卷。未几帝崩,事遂寝。
世祖践阼,拜仪同三司、都官尚书,出为合州刺史。武平中,迁太子詹事、右光禄大夫。叔武在乡时有粟千石,每至春夏,乡人无食者令自载取,至秋,任其偿,都不计校。然而岁岁常得倍余。既在朝通贵,自以年老,儿子又多,遂营一大屋,曰:"歌于斯,哭于斯。"魏收曾来诣之,访以洛京旧事,不待食而起,云:"难为子费。"叔武留之,良久食至,但有粟飧葵菜,木□盛之,片脯而已。所将仆从,亦尽设食,一与此同。齐灭,归范阳,遭乱城陷,叔武与族弟士遂皆以寒餧致毙。周将宇文神举以其有名德,收而葬之。
叔武族孙臣客,父子规,魏尚书郎、林虑郡守。臣客风仪甚美,少有志尚,雅有法度,好道家之言。其姊为任城王妃,天保末,任城王致之于朝廷,由是擢拜太子舍人。迁司徒记室,请归侍祖母李。李强之令仕,不得已而顺命,除太子舍人、太子中庶子。武平中,兼散骑常侍聘陈,还,卒于路。赠郑州刺史、鸿胪卿。
阳休之,字子烈,右北平无终人也。父固,魏洛阳令,赠太常少卿。休之□爽有风概,少勤学,爱文藻,弱冠擅声,为后来之秀。幽州刺史常景、王延年并召为州主簿。
魏孝昌中,杜洛周破蓟城,休之与宗室及乡人数千家南奔章武,转至青州。是时葛荣寇乱,河北流民多凑青部。休之知将有变,乃请其族叔伯彦等曰:"客主势异,竞相凌侮,祸难将作。如鄙情所见,宜潜归京师避之。"诸人多不能从。休之垂涕别去。俄而邢杲作乱,伯彦等咸为土民所杀,[一二]一时遇害,诸阳死者数十人,唯休之兄弟获免。
庄帝立,解褐员外散骑侍郎,寻以本官领御史,迁给事中、太尉记室参军,加轻车将军。李神□监起居注,启休之与河东裴伯茂、范阳卢元明、河间邢子明等俱入撰次。永安末,洛州刺史李海启除冠军长史。普泰中,兼通直散骑侍郎,加镇远将军,寻为太保长孙稚府属。寻□与魏收、李同轨等修国史。太昌初,除尚书祠部郎中,寻进征虏将军、中散大夫。
贺拔胜出为荆州刺史,启补骠骑长史。胜为行台,又请为右丞。胜经略樊、沔,又请为南道军司。俄而魏武帝入关,胜令休之奉表诣长安参谒。时高祖亦启除休之太常少卿。寻属胜南奔,仍随至建业。休之闻高祖推奉静帝,乃白胜启梁武求还,以天平二年达邺,仍奉高祖命赴晋阳。其年冬,授世宗开府主簿。明年春,世宗为大行台,复引为行台郎中。
四年,高祖幸汾阳之天池,于池边得一石,上有隐起,其文曰"六王三川"。高祖独于帐中问之,此文字何义。对曰:"六者是大王之字,王者当王有天下,此乃大王符瑞受命之征。既于天池得此石,可谓天意命王也,吉不可言。"高祖又问三川何义。休之曰:"河、洛、伊为三川,亦云泾、渭、洛为三川。河、洛、伊,洛阳也;泾、渭、洛,今雍州也。大王若受天命,终应统有关右。"高祖曰:"世人无事常道我欲反,今闻此,更致纷纭,慎莫妄言也。"
元象初,录荆州军功,封新泰县开国伯,食邑六百户,除平东将军、太中大夫、尚书左民郎中。兴和二年,兼通直散骑常侍,副清河崔长谦使于梁。武定二年,除中书侍郎。时有人士戏嘲休之云:"有触藩之羝羊,乘连钱之骢马,从晋阳而向邺,怀属书而盈把。"尚书左丞卢斐以其文书请谒,启高祖禁止,会赦不治。五年,兼尚食典御。七年,除太子中庶子,迁给事黄门侍郎,进号中军将军、幽州大中正。八年,兼侍中,持节奉玺书诣□州,敦喻显祖为相国、齐王。是时,显祖将受魏禅,发晋阳,至平阳郡,[一三]为人心未一,且还□州,恐漏泄,仍断行人。休之性疏放,使还,遂说其事,邺中悉知。于后高德政以闻,显祖忿之而未发。齐受禅,除散骑常侍,修起居注。顷之,坐诏书脱误,左迁骁骑将军,积前事也。寻以禅让之际,参定礼仪,别封始平县开国男,以本官兼领军司马。后除都水使者,历司徒掾、中书侍郎,寻除中山太守。显祖崩,征休之至晋阳,经纪丧礼。干明元年,兼侍中,巡省京邑。仍拜大鸿胪卿,领中书侍郎。皇建初,以本官兼度支尚书,加骠骑大将军,领幽州大中正。肃宗留心政道,每访休之治术。休之答以明赏罚,慎官方,禁淫侈,恤民患为政治之先。帝深纳之。大宁中,除都官尚书,转七兵、祠部。河清三年,出为西兖州刺史。天统初,征为光禄卿,监国史。休之在中山及治西兖,俱有惠政,为吏民所怀。去官之后,百姓树碑颂德。寻除吏部尚书,食阳武县干,除仪同三司,又加开府。休之多识故事,谙悉氏族,凡所选用,莫不才地俱允。加金紫光禄大夫。武平元年,除中书监,寻以本官兼尚书右仆射。二年,加左光禄大夫,兼中书监。三年,加特进。五年,正中书监,余并如故。寻以年老致仕,抗表辞位,帝优答不许。六年,除正尚书右仆射。未几,又领中书监。
休之本怀平坦,为士友所称。晚节:说祖珽撰御览,书成,加特进,及珽被黜,便布言于朝廷,云先有嫌隙。及邓长颙、颜之推奏立文林馆,之推本意不欲令耆旧贵人居之,休之便相附会,与少年朝请、参军之徒同入待诏。又魏收监史之日,立高祖本纪,取平四胡之岁为齐元。收在齐州,恐史官改夺其意,上表论之。武平中,收还朝,□集朝贤议其事。休之立议从天保为限断。魏收存日,犹两议未决。收死后,便讽动内外,发诏从其议。后领中书监,便谓人云:"我已三为中书监,用此何为?"隆化还邺,举朝多有迁授,封休之燕郡王。又谓其所亲云:"我非奴,何意忽有此授。"凡此诸事,深为时论所鄙。
休之好学不倦,博综经史,文章虽不华靡,亦为典正。邢、魏殂后,以先达见推。位望虽高,虚怀接物,为搢绅所爱重。周武平齐,与吏部尚书袁聿修、□尉卿李祖钦、度支尚书元修伯、大理卿司马幼之、司农卿崔达拏、秘书监源文宗、散骑常侍兼中书侍郎李若、散骑常侍给事黄门侍郎李孝贞、给事黄门侍郎卢思道、给事黄门侍郎颜之推、通直散骑常侍兼中书侍郎李德林、通直散骑常侍兼中书舍人陆乂、中书侍郎薛道衡、中书舍人高行恭、辛德源、王劭、陆开明十八人同征,令随驾后赴长安。卢思道有所撰录,止云休之与孝贞、思道同被召者是其诬罔焉。寻除开府仪同,历纳言中大夫、太子少保。大象末,进位上开府,除和州刺史。隋开皇二年,罢任,终于洛阳,年七十四。所著文集三十卷,又撰幽州人物志并行于世。
子辟强,武平末尚书水部郎中。辟强性疏脱,无文艺,休之亦引入文林馆,为时人嗤鄙焉。
袁聿修,字叔德,陈郡阳夏人。魏中书令翻之子也,出后叔父跃。七岁遭丧,居处礼度,有若成人。九岁,州辟主簿。性深沉有鉴识,清净寡欲,与物无竞,深为尚书崔休所知赏。魏太昌中,释褐太保开府西合祭酒。年十八,领本州岛中正。寻兼尚书度支郎,仍历五兵左民郎中。武定末,太子中舍人。天保初,除太子庶子,以本官行博陵太守。数年,大有声绩,远近称之。八年,兼太府少卿,寻转大司农少卿,又除太常少卿。皇建二年,遭母忧去职,寻诏复前官,加冠军、辅国将军,除吏部郎中。未几,迁司徒左长史,加骠骑大将军,领兼御史中丞。司徒录事参军卢思道私贷库钱四十万娉太原王乂女为妻,[一四]而王氏已先纳陆孔文礼娉为定,聿修坐为首僚,又是国之司宪,知而不劾,被责免中丞。寻迁秘书监。
天统中,诏与赵郡王叡等议定五礼。出除信州刺史,即其本乡也,时人荣之。为政清靖,不言而治,长吏以下,爰逮□寡孤幼,皆得其欢心。武平初,御史普出过诣诸州,梁、郑、兖、豫疆境连接,州之四面,悉有举劾,御史竟不到信州,其见知如此。及解代还京,民庶道俗,追别满道,或将酒脯,涕泣留连,竞欲远送。既盛暑,恐其劳弊,往往为之驻马,随举一酌,示领其意,辞谢令还。还京后,州民郑播宗等七百余人请为立碑,敛缣布数百疋,托中书侍郎李德林为文以纪功德。府省为奏,□报许之。寻除都官尚书,仍领本州岛中正,转兼吏部尚书、仪同三司,尚书寻即真。
聿修少平和温润,素流之中,最有规检。以名家子历任清华,时望多相器待,许其风监。在郎署之日,值赵彦深为水部郎中,同在一院,因成交友。彦深后被沙汰停私,[一五]门生藜藿,聿修犹以故情,存问来往。彦深任用,铭戢甚深,虽人才无愧,盖亦由其接引。为吏部尚书以后,自以物望得之。初冯子琮以仆射摄选,婚嫁相寻,聿修常非笑之,语人云:"冯公营婚,日不暇给。"及自居选曹,亦不能免,时论以为地势然也。在官廉谨,当时少匹。魏、齐世,台郎多不免交通饟遗,聿修在尚书十年,未曾受升酒之馈。尚书邢卲与聿修旧款,每于省中语戏,常呼聿修为清郎。大宁初,聿修以太常少卿出使巡省,仍命考校官人得失。经历兖州,时邢卲为兖州刺史,别后,遣送白紬为信。聿修退紬不受,与邢书云:"今日仰过,[一六]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多言可畏,譬之防川,愿得此心,不贻厚责。"邢亦忻然领解,报书云:"一日之赠,率尔不思,老夫忽忽意不及此,敬承来旨,吾无间然。弟昔为清郎,今日复作清卿矣。"及在吏部,属政塞道丧,若违忤要势,即恐祸不旋踵,虽以清白自守,犹不免请谒之累。
齐亡入周,授仪同大将军、吏部下大夫。大象末,除东京司宗中大夫。隋开皇初,加上仪同,迁东京都官尚书。东京废,入朝,又除都官尚书。二年,出为熊州刺史。寻卒,年七十二。
子知礼,武平末仪同开府参军事。隋开皇中,侍御史,历尚书民部考功侍郎。大业初,卒于太子中舍人。
史臣曰:崔彦玄奕世载德,不忝其先;卢詹事任侠好谋,志尚宏远;阳仆射位高望重,郁为时宗;袁尚书清明在躬,以器能见任;与阳斐、卢潜并朝之良也。有齐季世,权归佞幸,赖诸君维持名教,不然则拔本塞源,裂冠毁冕,安可道哉。
赞曰:惟兹数公,心安宠辱,不夷不惠,坐镇流俗。
校勘记
[一]北平渔阳人也南本及魏书卷七二、北史卷四七阳尼传都称"北平无终人",本卷阳休之和阳斐是同族,休之传也称北平无终人。按两汉渔阳县属渔阳郡。晋时郡县俱废。北魏幽州渔阳郡有渔阳县,且无终亦属渔阳郡。见魏书卷一○六地形志上。自汉以来,渔阳县无属北平郡的纪载。这里称"北平渔阳人"当误。
[二]琳部曲义故多在扬州诸本"义故"倒作"故义"。按南、北朝史籍习见"部曲义故"一语,今据册府卷六九二八二五二页乙正。
[三]陈秦谯二州刺史王奉国诸本"秦谯"作"泰谯",册府卷三八二四五四二页作"秦雍"。按陈之秦州见隋书卷三一地理志下江都郡六合县条及梁、陈书,今据册府改。册府"雍"乃"谯"之讹。
[四]五年与王琳等同陷北史卷三○卢潜传此事□于武平四年五七三后。按本书卷八后主纪补,陈取寿阳在四年十月,陈书卷五宣帝纪在太建五年十月,即武平四年。这里"五"字误。
[五]魏右光禄大夫道约之子诸本"约"作"幼",殿本依北史卷三○作"约"。按魏书卷四七卢玄传也作"道约",今从殿本。
[六]从驾晋阳寓居僧寺朝士谓康寺三少册府卷七七七九二三一页"康"作"唐"。按晋阳古唐国,疑作"唐"是。
[七]居青州之东时宋氏于河南立冀州魏书卷六七、北史卷四四崔光传并云:"居青州之时水。"按"时水"见水经注卷二六淄水注。疑"东时"为"时水"之倒讹。
[八]即为东清河郡人魏书卷六七、北史卷四四崔光传并云:"即为东清河鄃人",疑"郡"乃"鄃"之讹。
[九]南县分易更为南平原贝丘人也北史卷四四无上"南"字。按上"南"字于文义不洽,必误,北史则脱去此字。又魏、齐都没有南平原郡。贝丘县在魏属东清河郡,北齐以东清河、东平原并入广川郡,合为东平原郡,贝丘始属东平原。具见隋书卷三○地理志中齐郡长山县条、淄川县条及太平寰宇记卷一九淄州及长山县条。据此,北魏到高齐只有东平原郡,齐代改易郡县,贝丘也属于东平原郡,别无"南平原"之名。这里"南"字当是"东"之讹。
[一○]卢叔武钱氏考异卷三一云:"北史卷三○作『叔彪』。唐人讳『虎』,史家多改为『武』,亦有作『彪』者,此人盖名『叔虎』也。"按魏书卷四七卢溥传,溥五世孙有叔虔,父兄名与此传合,亦即一人。"虔"是"虎"字形似而讹,也可能唐人避讳追改唐人避讳偶亦用形近字代。亦可证其人本名"叔虎"。
[一一]人□敌者当任智谋智谋钧者当任势力诸本"智谋"二字不重,今据册府卷八四九一○○八八页补。
[一二]伯彦等咸为土民所杀诸本"土民"作"士民",北史卷四七阳休之传作"土人"。按魏书卷一四元天穆传□邢杲起事云:"所在流人,先为土人凌忽。"土人亦屡见魏书、北史,这里"土"讹作"士",今据北史改。
[一三]发晋阳至平阳郡按平阳在晋阳西南,由晋阳赴邺不会经过平阳。本书卷三○高德政传云"帝便发晋阳,至平都城"云云。平都城,他处又倒作"平城都"。这里"平阳郡"当是"平城都"之讹。详卷三○校记。
[一四]娉太原王乂女为妻诸本"乂"作"义"。北史卷四七、册府宋本卷五二二作"乂"明本"乂"讹"文"。按北史卷三五王劭传末见王乂,当即其人。"义"字讹,今据改。
[一五]彦深后被沙汰停私诸本"私"作"秩",北史卷四七袁聿修传、册府卷四五八五四三六页、御览卷四○八一八八四页引后齐书并作"私"。按南齐书卷三四虞玩之传载建元二年四八○诏云:"停私而云隶役。""停私"即在家闲住,"停"是休停,"私"与官相对。这里本同北史作"私",后人臆改作"秩",今据北史改。
[一六]今日仰过诸本"仰过"作"仰遇",北史卷四七作"倾过",册府卷六五四七八三七页作"仰过"。按文义当作"仰过",今据册府改。

热点内容
末世化学家txt下载 发布:2025-10-20 05:02:05 浏览:397
教学常规学习心得 发布:2025-10-20 04:03:06 浏览:298
推拿手法教学 发布:2025-10-20 01:15:51 浏览:398
教师师德素养提升总结 发布:2025-10-19 23:57:12 浏览:68
舞狮鼓教学 发布:2025-10-19 16:17:31 浏览:669
杭州市教育局电话 发布:2025-10-19 09:21:50 浏览:285
中非历史关系 发布:2025-10-19 06:47:41 浏览:5
师德双八条 发布:2025-10-19 05:31:17 浏览:360
大学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发布:2025-10-19 04:36:23 浏览:750
如何让网吧 发布:2025-10-19 01:49:35 浏览: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