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公而忘私文言文翻译

公而忘私文言文翻译

发布时间: 2020-12-06 15:29:26

⑴ 【急,翻译古文】闻兴民之害,则勇于敢;闻除民之害,则用于不敢

闻兴民之害,则勇于敢;闻除民之害,则用于不敢
听到发生危害民众之事,就振奋勇气敢于面对;听说铲除了民众的祸害,就拿没有什么、无所谓来表现。

文言文翻译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
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老子的不自偷生

由“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到“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再到“谷神不
死”、“用之不勤”,便进而说明天地与万物的生命所以自然而长生的道理。因此
而有“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的说明。
但是,老子用了一个天地与生命“不自生”,又播弄得后世的推理猜测,头昏
脑胀,不堪纷扰了。
“不自生”,难道说,天地是由他生而来吗?如果天地真由他生而来,那么,
与一般宗教学说中天地是神所创造的,便是同一论调。即如我们先民的传说,盘古
开天地,也不是无稽的神话了。那么,可见天地之上,或者说天地之外,还另有一
个能主宰天地的主人了。
如果说,天地之所以能长久存在,那是因为它生育长养万物,并不为自己的需
要而生,因此说它是“不自生”。那么,天地既然好心而生万物,何必既生出来,
又要消灭了它?弄得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好不耐烦。如果掉一句古文的口语,
“何天地之不惮烦也?”

老子说了一句天地之所以能长久存在的原因,是因为“不自生”,“故能长生”。
即不说明是由他力而生,也不明显地说为万物而不得已不生。只是套上“是以圣人
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一段妙文,说明天地
的“不自生”,正是天地极其自私的道理。天啊!如果说“不自生”还不能算是大
公无私的表现,这样看来,这个世界,这个天地之间,就绝对没有一个真正的大公
了。

到此,有关公和私的辨别问题,且让我们再看看所谓道家思想学术中另一有名
的学说,那便是《阴符经》中一个类同的观念。不过,比老子所说更为深刻。《阴
符经》说:“天之至私,用之至公。”这种理论,无异是说,大公与大私本无一定
的界限。全体自私到极点,私极就是公。换言之,大公无私到极点,即是大私。不
过,这样的大私,也可以叫他作大公了。因为大小粗细,公私是非,推理到了极点,
都是无一定的界限与标准,所有这些界限与标准,都是人为的分别而已。这在基本
理论上,是绝对可通的。但是,理极情忘,虽然可通,仍然不能完全妥恰。

再进一层来看,无论老子的天地“不自生”,或《阴符经》的“天之至私,用
之至公。”说来说去,说了半天,只是在道的体和用上掉弄花枪,一时蒙人心目而
已。如果用另一种语意来表达,便可说天地能长且久而生长万物,在人们的眼光中,
只从万物个体、小体的生命看来,有生又有死,好像是很不幸的事。但在天地长生
的本位来说,生生死死,只是万物表层形相的变相。其实,万物与天地本来便是一
个整体、同体的生命,万物的生死只是表层现象的两头,天地的能生能死的功能,
并没有随生死变相而消灭,它本来便是一个整体的大我,无形无相,生而不生,真
若永恒似的存在。如此而已。

因此,而引出下文,得道的圣人能效法天地的法则立身处事,去掉自我人为的
自私,把自己假相的身心摆在最后,把自我人为的身心,看成是外物一样,不值得
过分自私。只要奋不顾身,为义所当为的需要而努力做去。那么,虽然看来是把自
身的利益位居最后,其实恰好是一路领先,光耀千古,看来虽然是外忘此身而不顾
自己,其实是自己把自己身存天下的最好安排。所以,结论便说“非以其无私邪”,
岂不是因为他的没有自私表现,“故能成其私”,所以便完成他那真正整体的、同
体的大私吗?当然,这个“私”字和大私,也可以说是以幽默的相反词,反衬出真
正大公无私的理念。

明白了这个道理的奥妙,我们再来看看道家黄老的这种学说,在历史上作为成
功的指标,到处可见。尤其用在领导军事的兵略上,用在领导为政的政略上,所谓
“身先士卒”、“公而忘私”等等名言,便成为千古颠扑不破的无上法则。讲到这
里,姑且让我们说一句古今不易的笑话真理:“千古文章一大偷”。我们在童年的
时代,都读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范先生在这篇大作中的名言,便有“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流传警句。文章的大手笔,范先生确实当之而不愧。
但是却偷袭了老子的“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的语意而加以引申,那是毫
无疑问的。“干古文章一大抄”也好,“一大偷”也好,要偷得好,偷得妙。至于
现代人,完全抄袭他人,却不注明出处,反以此自以鸣高,那真是违反“盗亦有道”
的道理,不值明眼人的一笑,只好由他们瞎闹瞎起哄了。

⑶ 文言文 公而忘私的答案

释义
为了公事而不考虑私事,为了集体利益而不考虑个人得失。
编辑本段注释
①郭子仪、李光弼:唐朝人,都是平定“安史之乱”的主要将领。 ②俱:都。 ③牙将:副将。 ④不相能:互相看不起。 ⑤虽:即使 ⑥诛:诛杀 ⑦但:只 ⑧贷:宽恕。 ⑨妻子:妻子和儿女。 ⑩为:成为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而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事例
这两位同学破釜沉舟,公而忘私的勇气,是使我私心佩服的。(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续篇》)
编辑本段原文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①俱②为安思顺牙将③,不相能④,虽⑤同席不交谈。后子仪代思顺为将,光弼恐见⑪诛⑥,乃跪请曰:“死所甘心,但⑦乞贷⑧妻子⑨。”子仪趋堂下,握其手曰:“今国乱主辱,非公不能定,仆岂敢怀私忿哉!”因涕泣勉以忠义,即荐之为⑩节度使,遂同破贼,无纤毫猜忌。
编辑本段译文
刚开始郭子仪与李光弼同为安思顺的麾下将领时,二人的(关系)不融洽,即使坐在一起也不交谈。后来子仪代替思顺当上将军后,光弼害怕被诛杀,于是(对子仪)下跪请罪说:“我甘愿一死,只希望(你)放过我的妻子和儿子。”子仪走下堂来,握住他的手说:“如今国家动乱,君主受人侮辱,不是您不能平定,我子仪又怎能心怀私怨呢!”于是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对李光弼)用忠义之道加以勉励,并立即推荐他为节度使,两人一起攻破乱贼,没有丝毫猜忌了。

⑷ 文言文《公而忘私》的翻译

文言文《公而忘私》的专翻译属
http://..com/question/12989901.html

⑸ 几句古文翻译

翻译:来1.举酒属客,自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赤壁赋》举起酒杯来向客人劝酒,吟诵关于明月、窈窕的诗歌(互文)。2.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赤壁赋》驾着一只小船,举起酒杯互相劝酒。3.以兵属蒙恬。——《李斯列传》把兵交给蒙恬(让他带领)4.(张)衡少善属文。——《张衡传》张衡小时后擅长写文章。5.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魏公子列传》平原君(赵胜)派来魏国的使者前后连绵不绝,责备魏公子(魏无忌)说:……6.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鸿门宴》范增多次给项羽使眼色,多次举起自己佩戴的玉玦(意为决,决定),项羽沉默不回应7.数罟不进污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渔网不抛入池塘湖泊,鱼鳖之类的水产就吃不尽了。8.于是项王乃即汉王相与临广武涧而语。汉王数之,项王怒,欲一战。——《项羽本纪》9.汉果数挑楚军战,楚军不出。——《项羽本纪》10.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过秦论》

⑹ 公而忘私文言文翻译

公而忘私文言文翻译
各位是文言文哦,开头是郭子仪初与......最后是无纤毫猜忌,快呀,~~~~~~~~~~~~~~~~~~~~~~~~~~~~~~~~~
展开
我来答
xiao_dong_dong
LV.7 2017-11-22聊聊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俱为安思顺牙将,不相能,虽同席不交谈。后子仪代思顺为将,老弼恐见诛,乃跪请曰:“死所甘心,但乞贷妻子。”子仪趋堂下,握其手曰:“今国乱主辱,非公不能定,仪岂怀私心忿哉!”因涕泣勉以忠义,即荐之为节度使,遂同破贼,无纤毫猜忌。
刚开始郭子仪与李光弼同为安思顺的麾下将领时,二人(关系)不融洽,即使坐在一起也不交谈。后来子仪代替思顺当上将军后,老弼恐怕被诛杀,于是(对子仪)下跪请罪说:“我甘愿一死,只希望(你)放过我的妻子和儿子。”子仪走下堂来,握住他的手说:“如今国家动乱,主人受人侮辱,不是您不能平定,我子仪又怎能心怀私怨呢!”于是一边流着涕泪一边(对李光弼)用忠义之道加以勉励,并立即推荐他为节度使,两人一起攻破乱贼,没有丝毫猜忌了。

⑺ 文言文 私心 译文

原文 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其无私若此。性质悫,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注释 1.伦:即第五伦,东汉大臣。2.便宜:指对国家有利得事。3.悫:恭谨,诚实。4.贡禹:西汉大臣。以明经洁行著名。5.蕴籍:宽和,宽容译文
第五伦奉公守法竭尽忠诚,说话办事没有违背法规的。诸子(有才华的人)有人常劝止他,他就呵斥他们并赶走他们,官吏陈述的书面意见有利于国家的,他都封好上报,他就像这样毫无私心。他生性诚实,缺少文采,做官时以清廉著称,当时人们把他比作西汉时贡禹(那样明经洁行的人)。但是他缺少宽容,又不整饬自己的威严,也因此被有些人看轻。有人问第五伦说:“您有私心吗?”他回答说:“老朋友中有送给我千里马的,我虽然没有接受,但每到朝廷选拔官吏时,我心里总不能忘了他,可始终也没有任用他。我哥哥的儿子常常生病,我一夜里十次去探望,回来却安安稳稳地睡下;我的儿子有了病,我虽然不去探望,但却整夜睡不着觉。像这样,难道可以说没有私心吗?”

⑻ 大禹治水小古文翻译

尧、舜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庄稼被淹,房屋被毁。尧任用鲧来治水,鲧运用堵塞的办法,花了多年时间也没有把洪水制伏。

后来舜用禹来治水,禹采取疏通的办法,花了十三年,终于把洪水给制服了。他们两个人一个成功一个失败,那是因为采取的方法不同啊。

大禹治水(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他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



(8)公而忘私文言文翻译扩展阅读:

禹是治理洪水的最高领导人,但他为天下万民兴利除害,躬亲劳苦,手执工具,与下民一起栉风沐雨,同洪水搏斗。

大禹治水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起重要作用。在治水过程中,大禹依靠艰苦奋斗、因势利导、科学治水、以人为本的理念,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取得了治水的成功。

由此形成以公而忘私、民族至上、民为邦本、科学创新等为内涵的大禹治水精神。大禹治水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和象征。

⑼ 公而忘私 文言文答案

公而忘私 词目 公而忘私
发音 gōng ér wàng sī
释义 为了公事而不考虑私事,为了集体利益而不考虑个人得失。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示例 这两位同学的破釜沉舟,~的勇气,是使我私心佩服的,(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续篇》)
文言文:郭子仪初与李光弼俱①为安思顺牙将②,不相能③,虽同席不交谈。后子仪代思顺为将,光弼恐见诛,乃跪请曰:“死所甘心,但乞贷④妻子⑤。”子仪趋堂下,握其手曰:“今国乱主辱,非公不能定,仪岂怀私心忿哉!”因涕泣勉以忠义,即荐之为节度使,遂同破贼,无纤毫猜忌。
解释:刚开始郭子仪与李光弼同为安思顺的麾下将领时,二人(关系)不融洽,即使坐在一起也不交谈。后来子仪代替思顺当上将军后,光弼恐怕被诛杀,于是(对子仪)下跪请罪说:“我甘愿一死,只希望(你)放过我的妻子和儿子。”子仪走下堂来,握住他的手说:“如今国家动乱,君主受人侮辱,不是您不能平定,我子仪又怎能心怀私怨呢!”于是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对李光弼)用忠义之道加以勉励,并立即推荐他为节度使,两人一起攻破乱贼,没有丝毫猜忌了。
①俱:都 ②牙将:副将 ③不想能:互相看不起 ④贷:宽恕 ⑤妻子:妻子女儿

⑽ 翻译文言文:1、公义胜私欲 2、以公灭私,民起允怀 3、国而忘家,公而忘私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1为公众所奉行的正义之行战胜了私心及私人欲望
2公心灭私情,民众才会心悦诚服
3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形容一心为公为国
4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就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5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
君子要以义为上。君子首要重义

热点内容
末世化学家txt下载 发布:2025-10-20 05:02:05 浏览:397
教学常规学习心得 发布:2025-10-20 04:03:06 浏览:298
推拿手法教学 发布:2025-10-20 01:15:51 浏览:398
教师师德素养提升总结 发布:2025-10-19 23:57:12 浏览:68
舞狮鼓教学 发布:2025-10-19 16:17:31 浏览:669
杭州市教育局电话 发布:2025-10-19 09:21:50 浏览:285
中非历史关系 发布:2025-10-19 06:47:41 浏览:5
师德双八条 发布:2025-10-19 05:31:17 浏览:360
大学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发布:2025-10-19 04:36:23 浏览:750
如何让网吧 发布:2025-10-19 01:49:35 浏览: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