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文言文状语后置

文言文状语后置

发布时间: 2020-12-06 16:20:52

『壹』 文言文中介词结构后置和状语后置有什么区别

文言文中,介词结构后置和状语后置没有什么区别,介词结构作状语时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学术界把这种介词结构后置的情况也称为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有两种情况:

1、介词结构“于……”常放在谓语动词后作补语,这类补语按现代汉语习惯是放在谓语动词前作状语,翻译的时候,就把它作了状语,因此有人称它作“状语后置”。如:
①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司马光《赤壁之战》)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2、介词结构“以……”有时放在谓语后作后置状语。这种现象在文言文中并不多见。如:
①灌油其中,裹以帷幕。(司马光《赤壁之战》)
②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后汉书 张衡传》

『贰』 文言文中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的标志是什么

定语后置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称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一般以“……者”为标志
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石之铿然有声者
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
例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促织》:“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应理解为“用手掌覆盖(蟋蟀)”。
参看

『叁』 文言文中的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如何分辨

状语后置
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回,译成现代汉语答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

『肆』 古文中的 状语后置 是什么

状语后置句的判别
状语是在句子谓语之前起修饰、限制作用的成分。专状语后置,顾名思义就属是它已不在谓语之前,而是到了谓语之后。笔者通过比较研究发现,状语后置时通常有两个位置:一个是在谓语之后;另一个是在宾语之后,且后置的都是介宾短语。
1.状语在谓语之后,谓语之后不再有宾语,而是有一个介宾短语。例如:(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2.状语在宾语之后,宾语之后是一个介宾短语。例如:(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2)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谏太宗十思疏》)(3)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项脊轩志》)(4)青,取之于蓝。(《劝学》)
由以上两点可以看出:一个句子句尾如果是一个介宾短语,那它就是一个状语后置句。运用这样的方法判别状语后置句,相比较而言较为简便快捷。

『伍』 古文中 定语后置与状语后置

虽董之以严刑,振(震)之以威怒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孰与君少长?——与君孰少长?
《鸿门宴》〈史记〉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荀子〉

『陆』 状语后置的文言文状语后置概念

状语后置:用来限制或修饰谓语中心词的词语,语法上叫“状语”。它们从情况、时间、处所、方式、条件、对象、肯定、否定、范围和程度等方面,由副词、形容词、动词词组、介宾结构等充当,对谓语中心词进行修饰或限制,属于谓语的附加成份,一般处于谓语中心词的前面。文言文中,含有介词+对象的状语,如“于~”、“以~”、“自~”、“乎~”等等,往往跟随在谓语中心词后面(有宾语时,处在谓语中心词和宾语之间),这种情况就叫“状语后置”,或称为“介宾结构后置”。
例如:现代汉语句:“在北京买的”,“在北京”是介词+处所组成的结构,充当“买”的状语,表示买的处所。如果用文言表述,则为:“购于北京”,状语处在“购”的后面。
文言文中,常有省略介词的情况,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是“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的省略,仍然属于介宾结构后置。
文言文并非所有的状语都后置,有时它们仍然处在谓语中心词前面。如:“天下云集响应”,像云彩一样聚集,是“响应”的状语。‍

『柒』 “状语后置”是什么意思“状语后置”的文言文有哪些

把状语摆到中心词的后边,突出状语所表达的内容。

文言文有《鸿门宴》《促织》

『捌』 文言文状语后置的句子有哪些

状语后置也就是介宾短语后置,有很多例句,例如:
1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赤壁赋》

2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指南录后序》

3 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孔子世家》

4 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 《孔子世家》

5 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孔子世家》

6 管仲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 《管仲列传》

7 太子欲图国事于先生也。 《刺客列传》

8 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 《淮阴侯列传》

9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

10 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六国论》

热点内容
末世化学家txt下载 发布:2025-10-20 05:02:05 浏览:397
教学常规学习心得 发布:2025-10-20 04:03:06 浏览:298
推拿手法教学 发布:2025-10-20 01:15:51 浏览:398
教师师德素养提升总结 发布:2025-10-19 23:57:12 浏览:68
舞狮鼓教学 发布:2025-10-19 16:17:31 浏览:669
杭州市教育局电话 发布:2025-10-19 09:21:50 浏览:285
中非历史关系 发布:2025-10-19 06:47:41 浏览:5
师德双八条 发布:2025-10-19 05:31:17 浏览:360
大学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发布:2025-10-19 04:36:23 浏览:750
如何让网吧 发布:2025-10-19 01:49:35 浏览: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