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文言文
嗜:爱好,喜欢
㈡ 张溥嗜学古文翻译
原文:
(张)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读,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选自《明史· 张溥列传》
译文:
张溥小的时候就很好学,所读的书必然要手抄下来,抄完了,朗诵过了,就焚烧掉,然后又抄,像这样六、七此才算完。右手拿笔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磨出了老茧。冬天手的皮肤都冻皱裂了,每天把手放在热水里浸好几次。后来把他读书的房间称为“七录”……张溥写诗作文思路敏捷,各方人士问他索取诗文,他不起草,当着客人面写作,一会儿就写好了。因为这个,他的名声在当时最响。
㈢ 朱詹嗜学卒成学士文言文翻译
《朱詹嗜学卒成学士》译文:
义阳的朱詹,祖居江陵,后来到了建业。他十分勤奋好学,家中贫穷无钱,有时连续几天都不能生火煮饭,经常吞食废纸充饥。天冷没有被盖,就抱着狗睡觉。
狗也十分饥饿,就跑到外面去偷东西吃,朱詹大声呼唤也不见它回家,悲哀的叫声惊动四邻。尽管如此,他依旧没有荒废学业,终于成为学士,官至镇南录事参军,为元帝所尊重。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也是一个勤学的典型。
东莞人藏逢世,二十岁时,想读班固的《汉书》,但苦于借来的书不能长久阅读,就向姐夫刘缓要来名片、书札的边幅纸头,亲手抄得一本。军府中的人都佩服他的志气,后来他终于以研究《汉书》闻名。
《朱詹嗜学卒成学士》原文:
义阳朱詹,世居江陵,后出扬都,好学,家贫无资,累日不爨,乃时吞纸以实腹。寒无毡被,抱犬而卧。
犬亦饥虚,起行盗食,呼之不至,哀声动邻,犹不废业,卒成学士,官至镇南录事参军,为孝元所礼。此乃不可为之事,亦是勤学之一人。
东莞臧逢世,年二十余,欲读班固汉书,苦假借不久,乃就姊夫刘缓乞丐客刺书翰纸末,手写一本,军府服其志尚,卒以汉书闻。
(3)嗜文言文扩展阅读:
其他古人嗜学的典故
1、凿壁借光
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可是家境贫寒,晚上想读书而无烛照明。邻居家倒是每到夜晚,总烛光明明,可惜这光照不到他匡衡的屋里。
匡衡便把自己家靠邻舍的那堵墙壁凿开以引邻居家的烛光来读书。后人即用“凿壁、空壁、偷光、偷光凿壁、凿壁借辉、借光”等指勤学苦读,有时也引申为求取他人教益。
2、韦编三绝
春秋时期孔子十分好学,晚年还坚持研究《易经》,他反复钻研该书,把该书的捆竹简的牛皮带都磨断了多次,终于把研究的心得写成十篇文章,即《十翼》。后人把《十翼》与《易经》附在一起,作为《易经》的补充部分。
3、三余读书
三国时,有个名叫董遇的人,常常教育他的学生利用“三余”时间读书。所谓“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后用“三余”泛指空闲时间。多用来指读书,有惜时之意。
4、临池学书
古代一位书法家张芝,练习书法的时候,将其家中的衣帛都写上字,而后再洗净煮白,反复为之,尽将池水都染黑了。终于练就了一笔漂亮的草书。后人用“临池学书”形容刻苦学习书法。
5、头悬梁,锥刺股
汉朝时儒学大师孙敬小时候读书十分刻苦,经常读到深夜,怕自己睡着就把头发用绳子系在屋梁上。战国时政治家苏秦到秦国游说失败,为博取功名就发愤读书,每天读书到深夜,每当要打瞌睡时,他就用铁锥子刺一下大腿来提神。后人即用“头悬梁、锥刺股”指勤学苦读,奋发向上。
㈣ 张溥嗜学文言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张)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读,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内已。右手容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选自《明史·
张溥列传》
译文:
张溥小的时候就很好学,所读的书必然要手抄下来,抄完了,朗诵过了,就焚烧掉,然后又抄,像这样六、七此才算完。右手拿笔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磨出了老茧。冬天手的皮肤都冻皱裂了,每天把手放在热水里浸好几次。后来把他读书的房间称为“七录”……张溥写诗作文思路敏捷,各方人士问他索取诗文,他不起草,当着客人面写作,一会儿就写好了。因为这个,他的名声在当时最响。
㈤ 有关嗜字,褐字,萧字的古诗或者文言文
五柳先生传 性嗜酒 家贫 不能常得
短褐穿结
环堵萧然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这是唐代诗人崔郊的传世
浣溪沙
李煜
红日已高三丈透,
金炉次第添香兽,
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
酒恶时拈花蕊嗅,
别殿遥闻箫鼓奏。
大宇东南久寂寥,甄陀罗出一枝箫。
箫声容与渡淮去,怀上魂须七日招。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竹阑帘下处吹萧,冷月霜凝古时瑶。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萧一剑行江湖 ,千古情仇九一壶。 而今五事皆更变,萧剑江山诗酒茶。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击鼓吹箫,乍入农桑社。
欢乐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http://www.haoshici.com/69_0_0_0_0_E890A7.html 含有萧字的
只找到这么些
㈥ 古文中 嗜好的嗜如何解释
古文中“嗜好”与现代汉语的意义一样,“嗜”为非常喜欢,特别爱好的意思。
㈦ 蝜蝂嗜取的文言文出处
字典上看,蝜蝂这种昆虫是柳宗元杜撰的,但比柳宗元的作品更早的《尔雅》上,却有蝜蝂的记录。
在柳宗元的《蝜蝂传》中,说“蝜蝂是一种喜爱背东西的小虫。爬行时遇到东西,总是抓取过来,抬起头背着这些东西。东西越背越重,即使非常劳累也不停止。它的背很不光滑,因而东西堆上去不会散落,终于被压倒爬不起来。有的人可怜它,替它去掉背上的东西。可是蝜蝂如果能爬行,又把东西象原先一样抓取过来背上。这种小虫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了它的力气也不肯停下来,以致跌倒摔死在地上。”
这则寓言讽刺了那种贪得无厌、不自量力的人。本文虽然短小,却如明镜般,映照出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写小虫持物负重的本性如可目睹,更善于思考社会人生问题,写贪官污吏的贪婪成性入木三分。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并称为 “唐宋八大家” 。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柳宗元出身于 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柳宗元加贬永州司马(任所在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在此期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刺史,政绩卓著。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于柳州任所。交往甚蕃,刘禹锡、白居易等都是他的好友。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哲学著作有《天说》、《天对》、《封建论》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柳宗元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 1.爱财求财应有度。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之财不可取,更不能贪得无厌,铤而走险。过分求财其实是一种负担。钱财乃身外之物,够生活必需就行了,因财伤身划不来,知足长乐!2.,奔前程要量力而行。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一生有所追求是正常的,谁不考虑自己的前程呢。但要脚踏实地,适可而止。刻意的攀比,不择手段的拼命追求,甚至利用各种方法去跑官要官,拿钱买官,往往是行不通的。3.怎样面对诱惑。蝜蝂的行为既是本性使然,又有各种诱惑的外因。当今社会,各种诱惑因人而异,或多或少都存在,从事监狱工作更不是置身世外桃源。但是,当你面对金钱、美色等诱惑时,冷静地想一想,取之则可能对人、对己、对家庭、对单位、对社会有什么后果,有什么危害,权衡之后,你就会面对诱惑不动心,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㈧ 《蝜蝂嗜取》这篇文言文是什么意思
蝜蝂是一种喜爱背东西的小虫。爬行时遇到东西,总是抓取过来,抬起头背着这些东西。东西越背越重,即使非常劳累也不停止。它的背很不光滑,因而东西堆上去不会散落,终于被压倒爬不起来。有的人可怜它,替它去掉背上的东西。可是蝜蝂如果能爬行,又把东西像原先一样抓取过来背上。这种小虫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了它的力气也不肯停下来,以致跌倒摔死在地上。
现今世上那些贪得无厌的人,见到钱财就捞一把,用来填满他们的家产,不知道财货已成为自己的负担,还只怕财富积聚得不够。等到一旦因疏忽大意而垮下来的时候,有的被罢官,有的被贬往边远地区,也算吃了苦头了。如果一旦被起用,他们又不思悔改,天天想着提高自己的地位,加大自己的俸禄,而且变本加厉地贪取钱财,以至接近摔死的程度,看到以前由于极力求官贪财而自取灭亡的人也不知接受教训。即使他们的外形看来庞大,他们的名字是人,可是见识却和蝜蝂一样,也太可悲了!
㈨ 古文中 嗜 是什么意思
嗜
shì
<动>
(形声。从口,耆(shì)声。本义:爱好)
同本义 [have a liking for]
嗜,嗜欲,喜之也。——《说文》
屈到嗜芰。——《韩非子·难四》
性嗜酒。——《世说新语·简傲》
余幼时即嗜学。——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又如:嗜学(非常好学);嗜癖(嗜好而入迷);嗜胆(嗜食苦胆。比喻特异的习性);嗜茗(爱好喝茶);嗜古(好古);嗜书(爱好读书);嗜杀(喜好杀戮);嗜枣(指特殊的嗜好);嗜爱(嗜欲;爱好)
贪求 [have an insatiable desire for]
吾闻国家败政,必用奸人而嗜其疾味。——《国语·楚语下》
邠人偷嗜暴恶者。——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柳宗元《蝜蝂传》
又如:嗜利(贪求私利;贪图钱财);嗜血(猛兽贪于血食,后亦用以形容人凶残成性)
嗜
shì
<名>
贪求的东西 [avaricious desires]
嗜欲无限。——《韩非子·解老》
嗜好
shìhào
[addiction;hobby] 特别爱好(多用于贬义)
本人别无嗜好,只是每天都想喝上一杯
嗜痂成癖
shìjiāchéngpǐ
[be addicted to;have an addiction for stamps the like;like to lick sb.'s scabs] 嗜:爱好。痂:疮口或伤口表面凝结的硬壳。比喻爱好怪诞的事物已成为一种癖好。也说“嗜痂之癖”
语出《南史·刘穆之传》:“穆之孙邕性嗜食疮痂,以为味似鳆鱼。”
嗜酒成性
shìjiǔchéngxìng
[alcoholism;be addicted to drinking alcohol] 连续并经常过量饮用酒精饮料,沉溺于饮酒尤其是强迫性过量饮用酒精饮料
嗜欲
shìyù
[inlge oneself in;carnal desires] 指肉体感官上追求享受的要求
性不饮酒,少嗜欲
㈩ 古文中 嗜 是什么意思
爱好,非常爱好,也指不好的爱好,如嗜酒如命